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应怜爱读香菱 被引量:4
1
作者 苏萍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1-262,共12页
香菱既是《红楼梦》中结构型人物,又是集女儿美为一体的女孩。她融钗黛可卿三美为一身,兼具湘云之天然,晴雯之率真,是一位具有民女乐观善良品格的大家闺秀,也是曹雪芹借女儿书写完美人性的典范。本文试图解析甄英莲完美人性的心理依据... 香菱既是《红楼梦》中结构型人物,又是集女儿美为一体的女孩。她融钗黛可卿三美为一身,兼具湘云之天然,晴雯之率真,是一位具有民女乐观善良品格的大家闺秀,也是曹雪芹借女儿书写完美人性的典范。本文试图解析甄英莲完美人性的心理依据与形象意义,以便更好地解读"红楼"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甄英莲 完美人性
原文传递
农区蒙古族的蒙语传承与民族意识养成——辽宁西部阜新地区烟台营子村的语言生活民族志
2
作者 王志清 陈曲 《西部蒙古论坛》 2011年第1期45-50,128,共9页
烟台营子村是一个青少年群体多转用汉语的蒙古族聚居村落,当下村落生活中存在蒙古族儿童学习蒙语倍感困难、青年群体自觉学习蒙语的现象,在涉及族群认同的语言态度方面,村民们集体地形成"蒙语为母语"的共识。与遭遇的蒙语传... 烟台营子村是一个青少年群体多转用汉语的蒙古族聚居村落,当下村落生活中存在蒙古族儿童学习蒙语倍感困难、青年群体自觉学习蒙语的现象,在涉及族群认同的语言态度方面,村民们集体地形成"蒙语为母语"的共识。与遭遇的蒙语传承困境对比,村民们的民族意识并未式微,在民俗生活中体现出根基论族群认同的特点,在与外界的互动关系中呈现出工具论认同的倾向。蒙语的传承与民族意识的养成过程构成了农区蒙古族村落的语言生活民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蒙语传承 民族意识 族群认同 民族志
全文增补中
时变俗移:从春节的娱乐活动看农区蒙古族的文化变迁——以烟台营子村近年来的春节娱乐活动为例
3
作者 王志清 陈曲 《西部蒙古论坛》 2011年第4期82-89,125,共9页
近年来在辽宁省西部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烟台营子村的春节娱乐活动中,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文艺逐渐式微,而在蒙古族村民进城市打工等生计方式的变更,当地蒙古语言失语现象严重、蒙古族"载歌载舞载酒"的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近年来在辽宁省西部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烟台营子村的春节娱乐活动中,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文艺逐渐式微,而在蒙古族村民进城市打工等生计方式的变更,当地蒙古语言失语现象严重、蒙古族"载歌载舞载酒"的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大众文化在村落中强势兴起。农区蒙古族春节的娱乐活动呈现出传统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此消彼长、杂糅并存的表象。从民族学的视角审视村落当下的春节娱乐活动,剖析农区蒙古族文化变迁的特点,提出文化自觉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民间文艺 大众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自觉
全文增补中
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中蒙语的变迁与传承困境——烟台营子村蒙语使用状况调查
4
作者 王志清 《西部蒙古论坛》 2009年第4期68-74,128,共9页
笔者通过田野作业考察了东北地区一个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烟台营子村的蒙语使用状况。描述了蒙语使用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村民们的语言转用现象,语言习惯的形成过程,语言态度的成因,探讨了农区蒙古族在文化变迁过程中民族语言的传承困境。
关键词 语言习惯 语言态度 民族语言传承 习俗化
全文增补中
论冀蒙辽交界地区的民族关系——兼评王志清《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5
作者 逯宏 《西部蒙古论坛》 2012年第1期76-80,127-128,共9页
冀蒙辽交界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共同起点,也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的关键证据。但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差异很大,各民族间和谐稳定... 冀蒙辽交界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共同起点,也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的关键证据。但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差异很大,各民族间和谐稳定、包容共存的局面不会一蹴而就。王志清的《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一书,以辽西地区一个蒙古族村落为个案,是探讨该地区的民族问题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蒙辽交界地区 红山文化 民族关系 《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全文增补中
背影——寻根
6
作者 董春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背影》 传统文化精神 纪实散文 朱自清 季羡林 真精神 先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