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价值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路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奋乃静组和帕利哌酮组。奋乃静组采用药物奋乃静进行治疗,帕利哌酮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奋乃静组和帕利哌酮组。奋乃静组采用药物奋乃静进行治疗,帕利哌酮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韦氏记忆量表中数字广度、即刻逻辑、延迟逻辑评分。结果帕利哌酮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高于奋乃静组,P <0.05;干预前两组韦氏记忆量表中数字广度、即刻逻辑、延迟逻辑评分相近,P> 0.05;干预后帕利哌酮组韦氏记忆量表中数字广度、即刻逻辑、延迟逻辑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 <0.05。而奋乃静组韦氏记忆量表中数字广度、即刻逻辑、延迟逻辑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恶化,P <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其中,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奋乃静则起到相反作用,可损害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哌酮缓释片 奋乃静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认知功能 影响价值
下载PDF
利培酮、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影响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路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6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影响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药物为利培酮,实验组采用的药物为利阿立哌唑。比较两组首发...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影响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药物为利培酮,实验组采用的药物为利阿立哌唑。比较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结果 ;治疗后心电图变化;干预前后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结果之间无存在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有27例,对照组有15例,P <0.05;干预前两组心肌酶相关指标相近,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肌酶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升高幅度更大,P <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确切,但均可对心肌酶和心电图产生影响,且其中阿立哌唑对心肌酶和心电图产生的影响更大,需引起临床重视,控制药物应用剂量和时间,采取合理的药物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阿立哌唑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肌酶 心电图 影响价值
下载PDF
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路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4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氨磺必利组,各40例。阿立哌唑组患者应用阿立哌唑片治疗,氨磺必利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氨磺必利组,各40例。阿立哌唑组患者应用阿立哌唑片治疗,氨磺必利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与氨磺必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分为(102.63±10.29)分,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WHODASⅡ评分为(94.16±9.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虽不良反应较多,但均较轻,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片 氨磺必利片
下载PDF
抑郁症康复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玉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4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心理护理干... 目的探讨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WCST总测验次数以及持续错误数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综合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精神科护士长夜查房质控分析及管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0期297-298,共2页
目的对精神科护士长的夜班查房工作展开质控探讨,并指出相应规范管理办法。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精神科的夜班查房和有关医护管理工作为探究对象,抽取当中249次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巡查结果展开集中研究,在提出夜查房护理缺陷... 目的对精神科护士长的夜班查房工作展开质控探讨,并指出相应规范管理办法。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精神科的夜班查房和有关医护管理工作为探究对象,抽取当中249次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巡查结果展开集中研究,在提出夜查房护理缺陷的同时,总结相应的规范化处理办法。结果经评估护士长夜间质控巡查记录,此次质控调研活动中共计29次出现护理缺陷或不当问题,占比11.65%(29/249)。结论护士长强化夜间精神科病房的质控巡查管理力度,有助提升夜间值班护理的总体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长 夜班查房 质控管理
下载PDF
精神科开放病房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3期237-238,共2页
由于精神疾病相对特殊,所以急诊的精神疾病患者较为常见,若护理人员处理不恰当,会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换句话说,精神科的急症护理工作风险比较高,为了降低精神科的急症风险,需要保证精神科的急诊护理安全与满意,应用相关的护理风险的... 由于精神疾病相对特殊,所以急诊的精神疾病患者较为常见,若护理人员处理不恰当,会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换句话说,精神科的急症护理工作风险比较高,为了降低精神科的急症风险,需要保证精神科的急诊护理安全与满意,应用相关的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以免发生护理事故。本文着重分析了精神科护理风险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以提高精神科的老年病房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下载PDF
研究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晓雷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80-81,共2页
目的分析与比较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常规性的抗精神分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与比较抗抑郁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常规性的抗精神分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BPRS,SANS及TESS评分的不同。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BPRS,SANS及TESS评分各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极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症状,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不良反应较少,且治疗依从性较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较常规药物治疗而言具有极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分层级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6期280-281,共2页
目的分析分层级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工作者作为临床分析的对象,依照科室护理特征,综合分析护理工作者在各方面指标,且设置多种机制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的前后,明显提升了患... 目的分析分层级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工作者作为临床分析的对象,依照科室护理特征,综合分析护理工作者在各方面指标,且设置多种机制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的前后,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予以管理的前后,存在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对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管理总质量,大大提升了科室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故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级管理 精神科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