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肾益精降浊法对慢性肾衰竭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董志刚 马晓燕 +1 位作者 刘剑明 史佳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871-873,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温肾益精降浊药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及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腺嘌呤给大鼠灌胃7周建立肾衰竭模型,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 目的:探讨温肾益精降浊药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及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腺嘌呤给大鼠灌胃7周建立肾衰竭模型,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后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肌酐(Sc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mRNA)表达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能够改善BUN、Scr,提高EPO含量,使EPOR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通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 mRNA表达量,增强慢性肾衰竭(CRF)时骨髓对内源性EPO反应性,达到抗R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益精降浊法 慢性肾衰竭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肾性贫血
下载PDF
温阳通经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悸气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杜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经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悸气短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出现心悸气短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阳通经复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悸与气短症状评分、心电... 目的观察温阳通经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悸气短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出现心悸气短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阳通经复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悸与气短症状评分、心电图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悸与气短症状评分均获得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心悸与气短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1%(37/44),高于对照组的60.5%(26/4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3/44)、4.7%(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经复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心悸气短可有效益气温阳、活血通脉,实现心脉复律,缓解与消除心悸气短症状,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经复脉汤 心悸气短 心率
下载PDF
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5期251-252,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获... 目的观察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获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汤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血虚心悸可有效补血养肝、宁心安神,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 心悸 补血养肝
下载PDF
栝蒌薤白汤对胸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患者症候积分的影响
4
作者 杜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6期250-251,共2页
目的探析栝蒌薤白汤对胸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患者症候积分产生的影响。方法 83例胸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栝蒌薤白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 目的探析栝蒌薤白汤对胸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患者症候积分产生的影响。方法 83例胸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栝蒌薤白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胸痹症候积分(发作频率、胸痹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MP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频率与胸痹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栝蒌薤白汤治疗胸痹可有效发挥宣痹通阳、气畅血行、豁痰开结的作用,利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善及症候积分的降低,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血小板参数 栝蒌薤白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癃闭30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韩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2期54-54,52,共2页
文中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法则,采用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癃闭30例,治疗后临床显效22例(占73.33%),有效6例(占2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达(占93.33%),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癃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肾劳2例
6
作者 刘海虹 宋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8期111-112,共2页
虚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久虚难复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肾劳为虚劳病中“五劳”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首先提出“五劳”病名.西医属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范畴,又称阿... 虚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久虚难复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肾劳为虚劳病中“五劳”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首先提出“五劳”病名.西医属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范畴,又称阿狄森氏病。近40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在临床用中医药治疗本病2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肾劳 “五劳” 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 诸病源候论 阿狄森氏病 虚劳病
下载PDF
四物二陈汤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作用机制分析
7
作者 王二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4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四物二陈汤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1月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 目的研究四物二陈汤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1月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基本活动能力(BADL)评分、治疗疗效、血清神经细胞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6.26±1.27)分相较对照组(9.34±1.58)分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L评分(92.42±5.62)分相较对照组(81.35±6.41)分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5%相较对照组81.40%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神经细胞中BDNF(19.03±2.12)ng/L、NGF(12.81±1.26)ng/L相较对照组(12.54±1.84)、ng/L(8.91±1.14)ng/L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四物二陈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增加血神经细胞中营养生长因子含量,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四物二陈汤 神经功能 中风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二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并给予参芪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同期接受治疗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并进行单纯治...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并给予参芪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同期接受治疗的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并进行单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等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参芪地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降低血液粘度,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
下载PDF
常规西药联合防纤汤及针刺疗法治疗风湿并发肺部疾病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陈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6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防纤汤及针刺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风湿)并发肺部疾病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风湿并发肺部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防纤汤及针刺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风湿)并发肺部疾病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风湿并发肺部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予防纤汤及针刺疗法治疗,中西医联合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防纤汤及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炎症因子[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中西医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常规西药组的74.0%、中药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FEV1(2.11±0.28)L、FVC(2.72±0.30)L与FEV1/FVC(73.34±8.30)%均高于常规西药组的(1.81±0.23)L、(2.33±0.12)L、(65.27±6.02)%和中药组的(1.84±0.21)L、(2.32±0.24)L、(66.74±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联合组ESR(19.47±2.34)mm/h、CRP(5.41±0.53)mg/L与RF(30.11±5.24)IU/ml均低于常规西药组的(25.14±5.21)mm/h、(6.21±2.11)mg/L、(43.74±4.12)IU/ml和中药组的(23.78±3.47)mm/h、(5.96±1.24)mg/L、(42.14±5.56)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并发肺部疾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防纤汤及针刺疗法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炎症状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防纤汤 肺部疾病 针刺疗法 呼吸功能 常规西药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感染性腹泻患者IL-6、TNF-α和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东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发热、腹泻、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6.4±7.7)、(41.9±9.1)、(27.6±5.0)h,均短于对照组的(67.3±8.5)、(57.8±11.3)、(32.8±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内毒素、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NF-α、内毒素、CRP、IL-6水平分别为(41.76±12.55)ng/L、(0.21±0.03)pg/mL、(16.97±2.35)mg/L、(97.78±12.5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97.91±12.05)ng/L、(0.37±0.04)pg/mL、(34.15±4.97)mg/L、(149.56±21.0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腹泻患者,选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其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通过行免疫调节及调整肠道菌群而发挥其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感染性腹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治中的内镜下食管碘染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东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治中的内镜下食管碘染应用。方法 72例接受内镜检查的食管黏膜可能病变患者,实施内镜下碘染检查。将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详细记录,对比分析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 ... 目的探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治中的内镜下食管碘染应用。方法 72例接受内镜检查的食管黏膜可能病变患者,实施内镜下碘染检查。将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详细记录,对比分析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 ,行多处活检,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在接受碘染检查前, 72例患者怀疑病变点共91处, 3种不同特征性变化可基本的表现出来: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呈现出显著性的增厚、混浊等;②色泽发生明显性的变化,例如红区、充血、呈灰白斑样等;③黏膜表面呈小结节突状、较为粗糙、呈颗粒状。在行碘染后, 56例出现显著不规则形状(例如地图状、树枝状、点状)的淡染区和无染色区共82处。≥2处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有24例,且有较为广泛的病灶分布。有多数病灶集中于食管的中断中。在碘染总数中,中及重度非典型增生之上患者占34.72%(25/72)。结论针对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碘染检查,临床检诊率较高,可取得较理想的检出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染色检查 食管癌 内镜检查 早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