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付志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影像表现,总结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6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0例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X线检...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影像表现,总结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6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30例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X线检查确诊17例,确诊率为56.7%;CT检查确诊25例,确诊率为83.3%。两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够早期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变形态,早期诊断效果优于常规X线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分析
下载PDF
螺旋CT在小肝癌与肝小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金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期95-95,9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肝癌与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肝癌患者与肝小血管瘤患者的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CT特点。结果:小肝癌平扫发现病灶31个,27/34为低密度,4/34为高密度;肝小血管瘤平扫发现病灶27个,24/32为低...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肝癌与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肝癌患者与肝小血管瘤患者的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CT特点。结果:小肝癌平扫发现病灶31个,27/34为低密度,4/34为高密度;肝小血管瘤平扫发现病灶27个,24/32为低密度,3/32为高密度;小肝癌增强扫描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低密度病灶明显多于动脉期(P<0.05),且多于肝小血管瘤的门脉期和延迟期(P<0.05)。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不同特点,对于区别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小肝癌 肝小血管瘤 鉴别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付志爽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6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点。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5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肿瘤直径大小为2~8cm,发生于左肺18例,右肺32例,影像表现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点。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5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肿瘤直径大小为2~8cm,发生于左肺18例,右肺32例,影像表现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结论:临床对于怀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CT扫描,把握周围型肺癌的具体典型影像表现,可提高诊断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 影像分析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谷庆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86例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纳入我院此次研究中,给予86例患者先行64层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而后在应用选择性SCA(冠...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86例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纳入我院此次研究中,给予86例患者先行64层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而后在应用选择性SC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SCA基础上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准确的91.0%,特异度80.0%及敏感度97.0%;中度及以上狭窄确诊率较低,差异明显(P <0.05);其对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的病变判断能力较低(P <0.05)。结论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可以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作为临床筛查手段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性高和检查费用低等优势,能够作为该类疾病的首要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不典型 胸痛冠心病患者 诊断
下载PDF
能谱CT重建与64层螺旋CT重建在颈动脉斑块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重建与64层螺旋CT重建在颈动脉斑块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神经诊疗中心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重建模式及常规64层CT重建模式双重检查,其中实施能谱CT重建模式... 目的探讨能谱CT重建与64层螺旋CT重建在颈动脉斑块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神经诊疗中心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重建模式及常规64层CT重建模式双重检查,其中实施能谱CT重建模式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常规64层CT重建模式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对比造影剂剂量和放射量、两组显示管腔狭窄情况及斑块内造影剂水平,统计两组显示斑块内出血及纤维帽破溃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对比造影剂剂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放射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示管腔狭窄率高于对照组,计算斑块内造影剂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示斑块内出血及纤维帽破溃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动脉斑块形成者,能谱CT重建所需要的造影剂剂量及所接受的放射剂量均较小,能有效地明确颈动脉管腔狭窄情况与斑块病变情况,具有诊断敏感性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重建 64层螺旋CT重建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与CT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谷庆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X线以及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于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进行X线以及螺旋CT诊断,并对检查结果的综合性特点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在椎... 目的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X线以及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于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进行X线以及螺旋CT诊断,并对检查结果的综合性特点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在椎管狭窄以及椎管后移压迫小骨片、椎体横径增宽与合并横突与棘突骨折的诊断率方面,螺旋CT的效果较X线效果更优,且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发现,上述数据的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螺旋CT均可见患者存在椎体粉碎性骨折,其中22.4%为两柱骨折,36.2%为三柱骨折,41.4%为后柱骨折。同时也对椎管狭窄程度得到了较为明确的判定,本研究中12.1%为0度,31.0%为Ⅰ度,24.1%为Ⅱ度,32.8%为Ⅲ度。结论采用CT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可较好的对脊柱以及椎管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对于骨折的部位以及类型,椎管狭窄情况以及三柱结构,均可有较为明确的描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性骨折 X线 CT
下载PDF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素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5期35-36,共2页
目的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影响学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65例,均行CT、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CT和MRI出血性转变的阳性率。结果 65例患者中,CT检出脑梗... 目的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影响学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65例,均行CT、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CT和MRI出血性转变的阳性率。结果 65例患者中,CT检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35例,阳性率为53.87%,MRI检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56例,阳性率为86.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对检出脑实质出血的阳性率为23.08%,稍高于MRI的阳性率18.46%,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对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MRI更具有优势,早期、及时的MRI检查能对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变 CT MRI
下载PDF
增强CT和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对照分析
8
作者 谷庆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应用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进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入院诊疗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增强CT与超声造影诊断。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参考依据,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应用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进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入院诊疗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增强CT与超声造影诊断。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参考依据,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当病灶直径低于2 cm时,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60.0%,而增强CT为95.5%与16.7%,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当病灶直径高于2 cm时,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75.0%,而增强CT分别为93.9%与57.9%,差异较小。结论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对于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临床实践中可通过二者合理结合与应用的方式,提高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超声造影 肝局灶性病变
下载PDF
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影像分析研究
9
作者 王海棠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观察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ET扫描在100例患者中诊断出8... 目的:观察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观察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ET扫描在100例患者中诊断出80(80.0%)处骨折,其中25(25.O%)处髋臼骨折,15(15.O%)处坐骨骨折,22(22.0%)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18(18.O%)处髂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出60(60.O%)处骨折,其中21(21.O%)处髋臼骨折,13(13.O%)处坐骨骨折,14(14.O%)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12(12.O%)处髂骨骨折。CT扫描的总体检出情况显著优于X线平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盆骨折临床诊断的检查方法,CT影像检查的敏感度显著优于X线平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骨盆骨折 髋臼 CT影像 总体检出情况
原文传递
CT对于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10
作者 张金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期81-81,83,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总结本院对于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CT检查诊断的临床经验。结果:硬膜下血肿12例,9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或半月形高密度影,3例表现为范围较广的双凸形高密度影,均存在中线移位...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总结本院对于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CT检查诊断的临床经验。结果:硬膜下血肿12例,9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或半月形高密度影,3例表现为范围较广的双凸形高密度影,均存在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11例,以局限性半月形高密度影为主。结论: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各有其自身影像学特点,CT检查是对其进行良好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鉴别
下载PDF
结肠癌分型及术前分期中宝石CT能谱成像诊断价值的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鹏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6期120-120,共1页
目的探讨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检查的能谱曲线和参数成像特点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结肠镜诊断的35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经GSI检查,对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能谱成像分析,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作对比。结果 18例为管状腺癌,15例... 目的探讨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检查的能谱曲线和参数成像特点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结肠镜诊断的35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经GSI检查,对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能谱成像分析,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作对比。结果 18例为管状腺癌,15例为黏液癌,仅静脉期具有统计学差异。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瘤淋巴结碘基值比率在动脉期具有统计学差异,黏液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GSI检查可以初步反映结肠癌的不同病理类型,对于鉴别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结肠癌临床分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CT能谱成像 结肠癌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