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及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艳 张曦光 +2 位作者 赵春阳 刘丹 张笑丹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运动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状态,加强患者四肢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丹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7期97-98,共2页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43~65,病死率为15~25,致残率高,急性期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其病情的转归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发病的...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43~65,病死率为15~25,致残率高,急性期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其病情的转归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发病的轻重。我们于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海南碧凯药业生产的“丹奥”牌)治疗急性脑梗死(ACI)1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治疗 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老年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艳 张曦光 +3 位作者 赵春阳 刘丹 罗雅丹 张孝丹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老年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46例脑梗死下肢偏瘫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老年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46例脑梗死下肢偏瘫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30 d的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及下肢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SF-36评分及下肢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20、3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0、20、3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20、30 d的腿围周径小于治疗前,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反流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0、20、30 d的腿围周径小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施以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加快下肢血流速度、提升生活质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老年 脑梗死 下肢偏瘫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确诊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前均接受CT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诊断情况:诊断准确81例(96.43%),误诊3例(3.57%)。84... 目的分析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确诊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前均接受CT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诊断情况:诊断准确81例(96.43%),误诊3例(3.57%)。84例患者中,62例伴高密度影(73.81%),22例未见高密度影(26.19%)。84例患者均存在1个及以上出血部位:鞍上池出血42例,纵裂池出血24例,小脑幕出血24例,侧裂池出血26例,其他脑池出血18例。结论 CT对SAH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该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中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白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5期12-12,18,共2页
脑出血(ICH)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血管破裂疾病,若得不到有效的诊治,常会引起患者短期内死亡,为此对ICH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头颅CT 脑出血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孝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辽宁省本溪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辽宁省本溪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康复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重度、中度失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失语率及语言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语言康复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春阳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9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合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对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对其血浆Fg浓度以...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合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对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对其血浆Fg浓度以及分子聚合功能参数进行测定。结果:PCI组和MCI组的FMPV明显高于对照组,MCI组的Fg浓度以及FMPV/Amax显著高于对照组,且MCI组的FMPV/Amax明显比PCI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具有密切关联性,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Fg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基因多态性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类型
下载PDF
失眠症混元桩疗法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春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7期153-156,共4页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难治疾病,其发生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且发生率逐年升高。失眠对心理、生理的双重紊乱过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疏理...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难治疾病,其发生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且发生率逐年升高。失眠对心理、生理的双重紊乱过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疏理,研究发现西药难以治愈失眠,并有明显的副作用及产生依赖的缺点。而非药物治疗呈现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发现非药物治疗仅仅注重通过外在的手段治疗失眠,而忽视人体固有的自身调节系统。在对传统医学的挖掘中,发现混元桩疗法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并利用现代医学理论过度觉醒机制,对混元桩治疗失眠的机理作粗浅的探究分析,旨在推广这种简便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混元桩 探究反射 内抑制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春阳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4期39-39,4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老年急腹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开腹手术法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老年急腹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开腹手术法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腹腔镜治疗术治疗老年急腹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腹症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金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66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技术检查明确梗死部位,探究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本组66例... 目的观察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66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技术检查明确梗死部位,探究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皮质后型13例、皮质下型25例、皮质前型19例,存在2个脑分水岭梗死区梗死者9例。本组66例患者中,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57例(86.36%),其中中度狭窄47例(83.93%);未见血管狭窄9例(13.64%),但有5例患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颈内动脉(ICA)狭窄18例(27.27%)、大脑中动脉(MCA)狭窄28例(42.42%)、椎基底动脉(VBA)狭窄11例(16.67%)。结论绝大部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均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且MCA狭窄与ICA狭窄发生率较高,而VBA狭窄发生率较低;同时,颅内外动脉闭塞、狭窄是诱发脑分水岭梗死发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颅外动脉 脑分水岭梗死 狭窄
下载PDF
消栓颗粒治疗脑血管病8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4期285-286,共2页
目的分析消栓颗粒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消栓颗粒口服治疗28d疗效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具有效果显著,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消栓颗粒 脑血管病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12
作者 于金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6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方法10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混合型)和观察组(皮质型),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精神状态...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方法10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混合型)和观察组(皮质型),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精神状态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33±3.48)、(20.75±8.44)、(21.73±6.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9±1.13)、(16.84±7.34)、(18.36±5.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对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达到有效的临床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皮质型 混合型 治疗方法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甘露醇辅佐激素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临床观察
13
作者 朱丹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9期94-95,共2页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乳突非化脓性水肿,阻碍面部一侧循环导致面肌瘫痪,被健侧牵拉造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激素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及中医针灸治疗。我院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甘露醇辅佐激素治疗面神...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乳突非化脓性水肿,阻碍面部一侧循环导致面肌瘫痪,被健侧牵拉造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激素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及中医针灸治疗。我院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甘露醇辅佐激素治疗面神经炎,达到了早期终止病情发展和缩短病程的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激素 面神经麻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于金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9期58-59,共2页
目的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1年内接收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并随机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排除标准:有... 目的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1年内接收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并随机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排除标准:有其他重大疾病史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和观察组(50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联合依达拉奉有明显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诊断价值。方法 4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X线胸片诊断,观察组患者行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的确诊率为70%(14/20),观察组的确诊率为90%... 目的分析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诊断价值。方法 4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X线胸片诊断,观察组患者行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的确诊率为70%(14/20),观察组的确诊率为90%(1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过程中,对照组的肺门区肿块检出率为60%(12/20)、纵膈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为50%(10/2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18/20)、80%(1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中央型肺癌的过程中,X线胸片可对患者进行初期的排查及筛选;CT诊断适用于后期患者病情的详细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 肺癌X线胸片 CT诊断
下载PDF
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8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单双号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分级护理管理,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睡眠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 目的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单双号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分级护理管理,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睡眠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抵触、睡眠时长、潜伏期、夜间醒次数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1542、18.8486、5.5278、7.9240, 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白天功能、睡眠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039、3.3101、2.7889、2.1679、4.7801、2.3618、41.7422, P<0.05);两组患者安眠药物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可使睡眠质量得以改善,加快身体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管理 脑出血 睡眠质量 影响
下载PDF
探讨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2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治疗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治疗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66.17±2.35)分与下肢功能评分(67.15±9.64)分均高于参照组的(50.28±3.59)、(52.64±10.2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71,P=0.4139>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均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0476、3.0619, P=0.0406、0.0022<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196, P=0.0264<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为97.14%,高于参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有效提高肢体的活动功能,促进生活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孝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3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脑梗死的病人一共有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对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脑梗死的病人一共有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对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入院15天以后,干预组病人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使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 效果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孝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1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压疮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谭长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8期132-132,共1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痴呆(PDD)患者接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帕金森痴呆(PDD)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目的研究帕金森痴呆(PDD)患者接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帕金森痴呆(PDD)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痴呆 丁苯酞软胶囊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