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以来清代宫廷戏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红 刘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5-51,共17页
2008年笔者以《〈鼎峙春秋〉研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时,清代宫廷戏尚为冷门,除戴云的《〈劝善金科〉研究》外,关注者寥寥。2008年以来清宫戏研究如火如荼,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呈现渐宽渐便趋势,档案、戏本等大部头著作先后出... 2008年笔者以《〈鼎峙春秋〉研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时,清代宫廷戏尚为冷门,除戴云的《〈劝善金科〉研究》外,关注者寥寥。2008年以来清宫戏研究如火如荼,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呈现渐宽渐便趋势,档案、戏本等大部头著作先后出版,方便了学者的研究。研究内容不再仅限于几部宫廷大戏而呈现渐广渐深趋势。研究方法着眼于继承传统并呈现求新求变趋势。研究走势起始于客观正视并呈现越来越热趋势,研究队伍渐趋向扩大、研究阵地逐渐形成、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戏 《鼎峙春秋》 承应戏
原文传递
《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研究综述 (2008-2019)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红 刘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4-42,共9页
2008至2019年12年时间里,清代宫廷戏研究已经成为戏曲研究的焦点、热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对三国戏、京剧三国戏、京剧“关公戏”的研究也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16年李小红在其2008年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鼎峙春秋〉研究》一... 2008至2019年12年时间里,清代宫廷戏研究已经成为戏曲研究的焦点、热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对三国戏、京剧三国戏、京剧“关公戏”的研究也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16年李小红在其2008年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鼎峙春秋〉研究》一书第一次全面深入研究了《鼎峙春秋》的版本、体制、演出、文本来源、思想内涵和演剧艺人等,此外尚有潘琰佩和刘超、刘子哲等少数直接研究《鼎峙春秋》的文章出现。对于《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的研究,李小红只比较《鼎峙春秋》中个别章节与京剧《华容道》的文本关系,认定《鼎峙春秋》孕育了京剧三国戏,包海英只以《马跳潭溪》文本为例,认为卢胜奎的《三国志》没有借鉴《鼎峙春秋》,都不够全面具体。《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具体关系究竟如何,仍缺乏深入研究,实在有厘清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峙春秋》 清宫大戏 京剧三国戏 京剧关公戏
原文传递
《钵中莲》传奇考论(上)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铁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8年第1期295-309,共15页
《钵中莲》现存程砚秋玉霜簃旧藏十六出本、国家图书馆藏十二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四出本等三种版本。从剧本构成要素和所演内容来看,三者存在明显的依次递变关系,十二出本在其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随着内容的增删调改,在篇... 《钵中莲》现存程砚秋玉霜簃旧藏十六出本、国家图书馆藏十二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四出本等三种版本。从剧本构成要素和所演内容来看,三者存在明显的依次递变关系,十二出本在其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随着内容的增删调改,在篇幅不断缩减的同时,《钵中莲》的故事发展更为简洁,情节衔接渐趋紧凑,叙事逻辑愈加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剧本由民间进入宫廷,以及同一剧目在清宫内演出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中莲》 剧本 宫廷
原文传递
清宫聊斋戏的改编:从《娇娜》到《松雪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铁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聊斋志异》的传播流布,横跨文人、民间、宫廷三个既相互独立又保有不可分割关系的领域。此三者中,皆有曾尝试将《聊斋志异》某些篇目改编为戏曲者,由纸上之文敷衍而为场上之戏,推动其从案头阅读向视觉领域延伸,从而有效扩大了其传播... 《聊斋志异》的传播流布,横跨文人、民间、宫廷三个既相互独立又保有不可分割关系的领域。此三者中,皆有曾尝试将《聊斋志异》某些篇目改编为戏曲者,由纸上之文敷衍而为场上之戏,推动其从案头阅读向视觉领域延伸,从而有效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和影响效力。此前诸家对于"聊斋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探讨,关注视野多集中于文人戏和民间戏,完全忽略了清宫内廷一隅所演之"聊斋戏"。《松雪缘》系据《聊斋志异·娇娜》改编而成,全剧四本三十四出,为目前所见唯一的宫廷"聊斋戏"。全剧通过完善人物谱系、突出故事主线、添加故事情节、穿插科诨设计等手段,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了重新结构和编排演绎,其众多的上场人物、写实的道具布景和绚丽的人物穿关,鲜明呈现出清宫承应戏的宫廷意味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雪缘 聊斋戏 宫廷戏曲 娇娜 改编
下载PDF
《钵中莲》传奇考论(下)
5
作者 刘铁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9年第1期345-355,共11页
《钵中莲》现存程砚秋玉霜簃旧藏十六出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十二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四出本等三种版本。以十二出本作为参照,玉霜簃本《钵中莲》最晚出现时间应在清康熙时。民间盛演的《补缸》与《钵中莲》有密切关系,宫廷场域中的... 《钵中莲》现存程砚秋玉霜簃旧藏十六出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十二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四出本等三种版本。以十二出本作为参照,玉霜簃本《钵中莲》最晚出现时间应在清康熙时。民间盛演的《补缸》与《钵中莲》有密切关系,宫廷场域中的《补缸》是对《钵中莲》的有机改编,民间场域里的《补缸》则为同一题材故事在不同地域流播且长期与受众接受互动后呈现出的不同演化形态。相较于宫廷演剧必须严守法度的内敛型特点,《补缸》充分彰显了民间演剧海纳百川的开放性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中莲》 剧本 宫廷 《补缸》 民间
原文传递
《阐道除邪》在清代宫廷的演出
6
作者 刘铁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17年第1期235-271,共37页
同为端午承应戏,《阐道除邪》作为唯一的长篇,与《灵符 济世》等“短制”相比,不仅在篇幅和内容含量上存在天壤之别,就实 际演出情形而言,也与众短制呈现出的渐行渐远渐减少的演出递减趋势有 着显著不同,其作为端午承应主打戏目的地位... 同为端午承应戏,《阐道除邪》作为唯一的长篇,与《灵符 济世》等“短制”相比,不仅在篇幅和内容含量上存在天壤之别,就实 际演出情形而言,也与众短制呈现出的渐行渐远渐减少的演出递减趋势有 着显著不同,其作为端午承应主打戏目的地位始终不曾动摇.在嘉庆至宣 统六个朝代的百余年间,《阐道除邪》一直常演不衰,有时一年之内反复 承应,有时还要由不同的伶人轮番竞演.因其剧中出场人物众多,兼之要 运用天井、地井等呈现妖魔神鬼上下场的特殊效果,是以演出皆在多层戏 台上进行.其演出方式也较为多变,或演出全本,或挑演个别出目,或加 入其他技艺杂耍,具有其他端午承应戏所不具备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道除邪》 清代 宫廷 演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