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中切牙唇倾度与牙槽骨厚度关系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玉楼 赵震锦 +5 位作者 韩坤 吕品 曹宇鸣 孙红静 于默 岳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下颌中切牙不同唇倾度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和CBCT影像资料,按照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分为3组,即舌倾组L1-MP〈85.6°;正常组L1-MP为85.6°-99.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下颌中切牙不同唇倾度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和CBCT影像资料,按照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分为3组,即舌倾组L1-MP〈85.6°;正常组L1-MP为85.6°-99.6°;唇倾组L1-MP〉99.6°。三维重建CBCT,在矢状面图像上沿下颌中切牙长轴,选择牙槽骨截面最大的图像,将牙根从釉牙骨质界到根尖点平均分为4段,测量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合计得到总厚度,观察计数骨开窗及骨开裂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在各测量位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中1/2、根尖1/4及根尖处牙槽骨厚度唇侧均小于舌侧。舌侧牙槽骨厚度在各测量位点均为舌倾组小于唇倾组,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根尖1/4、根中1/2处舌倾组比唇倾组薄。唇倾组和舌倾组的骨开裂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中切牙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从根尖区到根颈区逐渐变小,舌倾组舌侧及牙槽骨总厚度比唇倾组薄,下颌中切牙牙轴过度唇倾或舌倾易发生骨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厚度 下颌中切牙 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锥形束CT
下载PDF
正畸前牙牙根吸收的年龄因素及好发牙位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田玉楼 王坤 +2 位作者 王晶 刘芳 朴美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正畸治疗引起牙根吸收的影响及在前牙中的好发牙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60例拔牙后经直丝弓矫治完成的病例,分为成人组与儿童组,每组各30例。以上、下颌前牙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60颗牙。应用全颌曲面体层片,研...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正畸治疗引起牙根吸收的影响及在前牙中的好发牙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60例拔牙后经直丝弓矫治完成的病例,分为成人组与儿童组,每组各30例。以上、下颌前牙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60颗牙。应用全颌曲面体层片,研究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指数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发生率明显升高;成人组与儿童组牙根吸收等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上、下前牙各牙位牙根吸收好发顺序是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结论:正畸治疗中,成人比儿童更易发生牙根吸收,上、下前牙各牙位牙根吸收发生率不同,中、重度牙根吸收易发生在成年人的上颌中、侧切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好发牙位 全颌曲面体层片
下载PDF
颌间Ⅲ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和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戚琳 唐晶华 +1 位作者 赵震锦 张扬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4059-4060,4083,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上下颌骨-牙列-矫正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力值的颌间Ⅲ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提取上下颌骨及牙齿数据,利用mimics软件、Geo-magic逆软件、建立... 目的: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上下颌骨-牙列-矫正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力值的颌间Ⅲ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提取上下颌骨及牙齿数据,利用mimics软件、Geo-magic逆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上下颌骨-牙列-矫正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ANSYS软件10.0分析分别加载100g,150 g,200 g力值的长(短)颌间Ⅲ类牵引时,髁突各部分的受力及位移情况。结果:当加载颌间Ⅲ类牵引时,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情况为髁突受到的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前斜面,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后斜面,且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加,髁突前斜面受到的拉应力、后斜面受到的压应力都逐渐增加;颞下颌关节区位移情况为髁突出现后上位移,且随着力量增大,位移量也逐渐增加。加载在同一力值时,长颌间Ⅲ类牵引对髁突作用效果强于短颌间Ⅲ类牵引。结论:颌间Ⅲ类牵引时,颞下颌关节区前部收到拉应力,后部受压力,总体位移方向为后上,出现后上方向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颌间III类牵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双期矫治与单期矫治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丽丽 代昕 侯志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9-833,共5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错牙合双期矫治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单期矫治。方法收集12例进行双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双期组),同时选取主要指标与双期组相近的12例进行单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单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6项及治疗后44项头影...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错牙合双期矫治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单期矫治。方法收集12例进行双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双期组),同时选取主要指标与双期组相近的12例进行单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单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6项及治疗后44项头影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矫治前6项X线头影测量主要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期组ANB角[(2.97±0.63)°]、FMA角[(25.90±6.27)°]小于单期组[ANB角,(4.15±0.79)°;FMA角,(34.17±7.29)°],U1-NA角[(24.93±5.19)°]大于单期组[(18.78±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双期组U1-AP距[(4.70±1.29)mm]小于单期组[(6.53±2.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期矫治后患者骨性远中关系、垂直骨面型、上前牙唇倾度及突度比单期矫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 双期矫治 单期矫治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前方牵引联合腭部扩弓对颅面骨缝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戚琳 唐晶华 +1 位作者 赵震锦 张扬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3933-3935,共3页
目的: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模型,分析上颌前牵引联合腭部扩弓时,其牵引角度的不同对颅面骨缝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Geo-magic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有限元模型,在进行腭部扩展的同时与尖牙近中处施加1000 g作用力,方... 目的: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模型,分析上颌前牵引联合腭部扩弓时,其牵引角度的不同对颅面骨缝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Geo-magic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有限元模型,在进行腭部扩展的同时与尖牙近中处施加1000 g作用力,方向分别与眶耳平面成10°,20°,30°,40°,50°,60°,采用ANSYS 10.0软件分析复合体各骨缝的主应力变化。结果:随着牵引角度的逐渐增大,颧颌缝,颧额缝主应力变化趋势不明显;在20°的牵引角度主应力最小;颧颞缝、蝶上颌缝的主应力基本线性减小;鼻上颌缝的主应力基本线性增大;在40°~50°的牵引角度时,各主应力接近。结论:在伴有腭部扩弓的情况下,不同的牵引角度对颅面骨缝的影响不同,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上颌骨由前上旋转逐渐变为前下,在40°~50°时,上颌骨旋转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颅面骨缝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前牙反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宇鸣 张媛媛 +3 位作者 于默 岳杨 李昂 田玉楼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患者的疗效。方法 :测量分析25例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完成的前牙反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19个相关测量项目进行Ma...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患者的疗效。方法 :测量分析25例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完成的前牙反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19个相关测量项目进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分析矫治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上、下颌骨相对矢状向位置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反解除。SNA、ANB、颌凸角、U1-SN、U1-NA角、前牙覆盖及上唇到E线的距离均增大,差异显著(P<0.05)。SN-PP、SNOP、L1-MP、L1-N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有关的2个测量项目ANS-PNS和Cd-Gn线距,治疗后男性及女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姿势位,同时促进上颌骨发育,配合头帽颏兜纠正下颌骨前移位,是阻断性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 舌不良习惯 舌刺 阻断性矫治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前牙开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7
作者 戚琳 张扬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骨性前牙开合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0例骨性前牙开合病例,采用传统直丝弓滑动法与MEAW技术相结合,同时佩戴高位头帽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开合畸形机制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治疗结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骨性前牙开合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0例骨性前牙开合病例,采用传统直丝弓滑动法与MEAW技术相结合,同时佩戴高位头帽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开合畸形机制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测量结果显示出上下颌切牙内收,磨牙直立,同时控制了垂直方向生长。结论灵活运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骨性开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开合 正畸治疗 MEAW技术 直丝弓滑动法 高位牵引
下载PDF
压低力对大鼠牙周膜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戚琳 冯翠娟 张扬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28-429,461,共3页
目的观察压低力对大鼠牙龈区血流的变化,探讨压低过程中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15只大鼠上颌第一前磨牙施加100g垂直向压入力,另一侧同名牙为对照组,1h后观察结果,采用显微电视记录仪直接观察牙龈区血流,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 目的观察压低力对大鼠牙龈区血流的变化,探讨压低过程中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15只大鼠上颌第一前磨牙施加100g垂直向压入力,另一侧同名牙为对照组,1h后观察结果,采用显微电视记录仪直接观察牙龈区血流,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00g力压低大鼠上颌第一前磨牙1h后,牙周膜微循环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牙龈基础和峰值血流量明显减少,毛细血管直径变细。结论100g压低力引起的即期反应为牙龈区血流受阻,牙周膜微循环的适应性改变,避免牙周膜受到过大负荷,减轻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压低移动 牙周膜微循环
下载PDF
316L-Cu抗菌不锈钢种植体中Cu离子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丹 任玲 +3 位作者 杨柯 张扬 薛楠 郭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4027-4032,共6页
背景:316L-Cu抗菌不锈钢是通过在不锈钢中添加一定量的铜元素,并采取特殊的热处理使不锈钢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富铜析出相,从而赋予抗菌不锈钢优异的抗菌性能。目的:评价新型316L-Cu抗菌不锈钢种植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并检测31... 背景:316L-Cu抗菌不锈钢是通过在不锈钢中添加一定量的铜元素,并采取特殊的热处理使不锈钢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富铜析出相,从而赋予抗菌不锈钢优异的抗菌性能。目的:评价新型316L-Cu抗菌不锈钢种植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并检测316L-Cu抗菌不锈钢的Cu离子溶出行为,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医学证据。方法:以医用316L不锈钢为成分基础,添加3.5%-4.0%的Cu元素制成316L-Cu抗菌不锈钢。将其按0.1 cm2/L表面积对容量比置于模拟体液中,在37℃震荡水浴中浸泡1-10 d。采用石墨炉原子吸光光度计每天测定浸提液中的铜离子含量。通过覆膜法抗菌实验及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评价316L-Cu抗菌不锈钢的杀菌性能。结果与结论:316L-Cu抗菌不锈钢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10 d后的Cu离子溶出量远高于普通医用316 L不锈钢。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316L-Cu抗菌不锈钢的杀菌率逐步提高,10 h时杀菌率已达100%。316L-Cu抗菌不锈钢作用3 h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菌体形态即出现明显的变化,6 h后菌体出现明显的裂解,9 h后材料表面绝大多数细菌即崩解为碎片。说明316L-Cu抗菌不锈钢能够有效地杀灭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致病菌,同时能够缓慢释放Cu离子,改变种植体周围微环境,说明其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抗菌不锈钢 牙龈卟啉单胞菌 杀菌率 微螺钉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支抗 钛合金种植体 不锈钢种植体
下载PDF
骨性Ⅱ类代偿矫治患者与中国美貌人群的侧貌美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威翔 常娇 +1 位作者 任珊珊 侯志明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 研究骨性Ⅱ类患者代偿矫治后侧貌美学变化及与美貌人群的侧貌美学差异.方法 对骨性Ⅱ类代偿矫治患者及中国美貌明星各60名进行美学评分.比较矫治前后美学评分及软硬组织指标差异,比较矫治后高分患者与高分明星的美学评分及软组织... 目的 研究骨性Ⅱ类患者代偿矫治后侧貌美学变化及与美貌人群的侧貌美学差异.方法 对骨性Ⅱ类代偿矫治患者及中国美貌明星各60名进行美学评分.比较矫治前后美学评分及软硬组织指标差异,比较矫治后高分患者与高分明星的美学评分及软组织指标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与美学评分密切相关的软硬组织指标.结果 骨性Ⅱ类患者代偿矫治前美学评分为3.22±1.25,矫治后为5.77±1.27,明星为7.98±0.89.矫治后SNA角等31项指标与矫治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矫治后高分组美学评分及G-Pm-Pos角等12项指标与明星高分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骨性Ⅱ类患者侧貌美观程度与U1-APog距、LLA-E距、ULA-E距、G-Sn-Pos角密切相关.结论 正畸代偿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性Ⅱ类患者侧貌美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正畸代偿治疗 侧貌美学 正畸正颌
原文传递
唇侧矫治器与舌侧矫治器初戴椅旁操作效率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常娇 代昕 +2 位作者 王威翔 任珊珊 侯志明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 分析唇侧矫治器与舌侧矫治器初戴椅旁操作效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传统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矫治患者各15例,均采用间接粘接法粘接,唇侧自锁矫治器矫治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直接粘接法粘接,15例采用间接粘接法粘接... 目的 分析唇侧矫治器与舌侧矫治器初戴椅旁操作效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传统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矫治患者各15例,均采用间接粘接法粘接,唇侧自锁矫治器矫治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直接粘接法粘接,15例采用间接粘接法粘接.分别计量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传统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和唇侧自锁矫治器矫治前期椅旁操作时间以及2种弓丝的结扎时间.结果 舌侧间接粘接组粘接的椅旁时间(1116.23±33.65)s明显小于唇侧直接粘接组粘接的椅旁时间(1872.76±89.54)s(P<0.01),但大于唇侧间接粘接组粘接的椅旁时间(900.95士43.68)s(P<0.05).个性化舌侧自锁托槽结扎上颌NiTi弓丝时间(181.26±53.27)s与唇侧自锁托槽结扎时间(173.28±44.76)s无明显差异(P>0.05),下颌NiTi弓丝结扎时间个性化舌侧自锁托槽与唇侧自锁托槽也无明显差异(P>0.05),个性化舌侧自锁托槽结扎上颌NiTi弓丝时间(181.26±53.27)s明显小于传统个性化舌侧托槽结扎时间(1101.42±38.77)s(P<0.01),个性化舌侧自锁托槽结扎弓丝时间均远小于传统个性化舌侧托槽(P<0.01).结论 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临床操作十分省时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 唇侧自锁矫治器 椅旁时间
原文传递
应用锥形束CT诊断上颌埋伏尖牙造成的切牙根吸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玉楼 刘芳 +3 位作者 吕品 韩坤 赵修良 刘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诊断上颌埋伏阻生尖牙造成的邻近切牙根吸收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经曲面平展片确定有上颌埋伏尖牙,但无法判定其整体位置及是否造成切牙根吸收情况的患者36例,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制作出相应的矢状向、...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诊断上颌埋伏阻生尖牙造成的邻近切牙根吸收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经曲面平展片确定有上颌埋伏尖牙,但无法判定其整体位置及是否造成切牙根吸收情况的患者36例,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制作出相应的矢状向、冠状向、轴状向等不同轴位的二维图像,确定埋伏尖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与切牙的位置关系、是否对切牙造成根吸收及根吸收程度。结果 36例患者的41颗埋伏尖牙经CBCT确切诊断出19颗(46.4%)于唇侧阻生、16颗(39.0%)于腭侧阻生、6颗(14.6%)阻生于牙槽骨中央;41颗埋伏尖牙中33颗(80.5%)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邻近切牙牙根吸收,其中15颗(36.6%)埋伏尖牙只造成侧切牙根吸收,6颗(14.6%)仅造成中切牙根吸收,12颗(29.3%)造成中切牙和侧切牙根均发生吸收,另外8颗(19.5%)未造成邻近切牙根吸收。结论埋伏尖牙容易造成邻近切牙的牙根吸收,应当引起正畸医生的高度重视。应用CBCT能够客观地显示上颌埋伏尖牙的空间位置以及对邻牙造成的根吸收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尖牙 埋伏阻生 锥形束CT 切牙 牙根吸收
下载PDF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玉楼 朴美玲 +3 位作者 赵震锦 刘芳 王晶 曹宇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与矢状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方法 :经全口曲面体层片筛选出上颌1颗中切牙埋伏、1颗尖牙埋伏及2颗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各30例,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定点、测量、分析。将所...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与矢状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方法 :经全口曲面体层片筛选出上颌1颗中切牙埋伏、1颗尖牙埋伏及2颗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各30例,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定点、测量、分析。将所测项目值与正常值比较,并根据ANB角大小分为Ⅰ类骨面型、Ⅱ类骨面型、Ⅲ类骨面型,统计构成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3组测量项目中,以2颗尖牙埋伏组的变化项目最多,变化幅度最大。其中,SNA、A’-Ptm’、L1-NB角在3组中均小于正常值;而在1颗或2颗尖牙阻生组,颌凸角、L1-MP角、ANB角、Wits值小于正常值,上、下牙槽座角、U1-NA角、U1-NA距大于正常值;而S’-Ptm’、L1-NB距小于正常值,上、下中切牙角大于正常值仅发生在2颗尖牙埋伏阻生组。3组的ANB角、Wits值以2颗尖牙埋伏组最小,上、下牙槽座角在2颗尖牙埋伏组中最大。90例患者的矢状骨面型总体构成比以I类骨面型为主,占50%;但在2颗尖牙埋伏组中,Ⅲ类骨面型明显增多,达到40%。结论: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使上颌基骨发育不足,长度变短;尖牙埋伏比中切牙埋伏对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影响大;2颗尖牙埋伏对矢状骨面型影响更大,Ⅲ类骨面型趋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上颌骨 矢状骨面型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患者下颌骨偏斜程度与下颌骨形态和肌功能不对称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玉 马嘉 +3 位作者 阎秀林 金婕 陈钰文 王健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患者下颌骨偏斜程度与下颌骨形态和肌功能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患者30例,通过测量...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患者下颌骨偏斜程度与下颌骨形态和肌功能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患者30例,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其下颌骨形态学各指标的AI值和相关肌肉在下颌骨不同运动状态时的肌电AI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下颌骨偏斜程度与上述A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下颌骨形态学指标中,髁状突长度AI值和下颌升支后缘长度AI值与下颌骨偏斜的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2和0.366,P值分别为0.031和0.043)。相关肌肉中,颞肌前束在下颌前伸位和牙尖交错位紧咬时的肌电AI值和胸锁乳突肌在息止位的肌电AI值均与下颌骨偏斜距离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9、0.351、0.339,P值分别为0.034、0.043、0.040)。结论 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患者,既存在下颌骨形态不对称,也存在相关肌肉功能活动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偏颌 不对称指数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在不同牙合位状态下颅面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秀林 郭慧萍 +1 位作者 白秋野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在不同牙合位模拟咀嚼肌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无论在正中牙合位、最大张口位还是最大前伸位,颅面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关节窝和颧弓根部,在下颌骨主要集中在下颌升支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的唇侧和舌侧骨板。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高角病例颅面复合体形态的改变是机体代偿性适应的结果,与该畸形的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安氏Ⅲ类错[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下载PDF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正畸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玉楼 曹宇鸣 +3 位作者 韩坤 朴美玲 王晶 刘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通过矫治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代替因龋坏或矫治需要而拔除的第一或第二磨牙,恢复牙列完整性及咀嚼功能.方法 选择因各种原因拔除了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且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的14例错牙 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 目的 探讨通过矫治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代替因龋坏或矫治需要而拔除的第一或第二磨牙,恢复牙列完整性及咀嚼功能.方法 选择因各种原因拔除了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且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的14例错牙 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对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进行直立并近中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得到直立并近中移动,代替了缺失的磨牙,恢复了牙列的完整连续性,建立了良好的邻接关系及咬牙合关系.结论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通过矫治,可以代替缺失的磨牙,恢复其应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阻生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上颌埋伏尖牙引起切牙牙根吸收的预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玉 康启超 阎秀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结合锥形束CT(CBCT),通过分析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得出上颌埋伏尖牙引起切牙牙根吸收的预测方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根据邻近切牙是否发生吸收分成吸收组和未吸收组.所有患者拍摄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和CBCT并进行测... 目的:结合锥形束CT(CBCT),通过分析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得出上颌埋伏尖牙引起切牙牙根吸收的预测方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根据邻近切牙是否发生吸收分成吸收组和未吸收组.所有患者拍摄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和CBCT并进行测量。结果:确定与切牙牙根是否发生吸收相关的指标,建立切牙牙根吸收预测方程。结论:通过对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可初步预测上颌埋伏尖牙是否已造成邻近切牙牙根吸收。中切牙预测方程准确率高,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侧切牙预测准确率较低,尚无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 牙根吸收 曲面断层片 头颅侧位片 锥形束CT
下载PDF
小鼠Sema4D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秀林 陈钰文 +4 位作者 金婕 朱玉 王健 张扬 卢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Sema4D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方法采用Gateway技术将体外合成小鼠全长Sema4D基因插入并重组到预先已经插入荧光标记基因片段IRES的质粒中,阳性菌落由Ampicillin筛选后,大量繁殖,获得大量转染后的质粒,经过测序鉴定后,经慢病毒... 目的构建小鼠Sema4D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方法采用Gateway技术将体外合成小鼠全长Sema4D基因插入并重组到预先已经插入荧光标记基因片段IRES的质粒中,阳性菌落由Ampicillin筛选后,大量繁殖,获得大量转染后的质粒,经过测序鉴定后,经慢病毒包装,转染293T细胞,经由Neomycin筛选,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液。结果测序结果显示Sema4D基因共有2 586 bp,重组慢病毒载体共有11 966bp,其中Sema4D插在CMV启动子和IRES标记序列之间,位置为2569-5144。测序结果表明小鼠Sema4D基因已经成功构建到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中。结论小鼠Sema4D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enti-CMV-sema4D-IRES-PGK-neo能够正确构建,该载体为研究小鼠Sema4D基因在特定细胞内过表达株的筛选奠定基础,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用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4D 慢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小鼠Sema3A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阎秀林 陈钰文 +4 位作者 金婕 朱玉 王健 张扬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29,233,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Sema3A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通过体外合成小鼠全长Sema3A c DNA,采用Gateway技术将其基因插入到p Down-m Sema3A-IRES/EGFP质粒中,再交换重组获得重组质粒p LV/EXPNZ-puro-m Sema3A-IRES/EGFP,经过测序鉴定后,包装与... 目的构建小鼠Sema3A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通过体外合成小鼠全长Sema3A c DNA,采用Gateway技术将其基因插入到p Down-m Sema3A-IRES/EGFP质粒中,再交换重组获得重组质粒p LV/EXPNZ-puro-m Sema3A-IRES/EGFP,经过测序鉴定后,包装与浓缩慢病毒载体p LV(Exp)-Puro-CMV-m Sema3A-IRES/EGFP,最后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获得病毒液。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11 538 bp,测序结果证实Sema3A基因共2 319 bp正确插入带有EGFP的载体中,成功构建小鼠Sema3A基因过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小鼠慢病毒载体p LV(Exp)-Puro-CMV-m Sema3A-IRES/EGFP,为该基因在特定细胞内过表达株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3A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