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武东 华琦 +4 位作者 贾三庆 李占全 赵秀丽 孙英贤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2004--2005年北京及沈阳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初步估计和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 目的探讨2004--2005年北京及沈阳城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初步估计和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426例,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因素,为每位患者匹配健康对照1例。结果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了8个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豆类摄人较少、心理压力较大、海鱼摄人较少、文化程度较低及6个月内曾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其OR值依次为3.170、2.835、2.243、2.243、2.138、1.740、1.572和1.515;ARP值依次为71.53%、58.33%、54.05%、40.81%、56.85%、41.53%、48.62%和54.00%;PARP值依次为38.79%、10.40%、4.69%、33.72%、36.03%、24.96%、29.56%,14.83%。结论2004--2005年,对我国北京和沈阳城市居民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最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大量吸烟、心理压力较大、豆类摄人较少、文化程度较低、海鱼摄人较少、6个月内曾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糖尿病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史宝和 陈晓虹 +1 位作者 李成洋 阿拉坦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0期635-636,共2页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6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6 h,患者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16.75±4.56 vs.23.89±6.17,P<0.05),24 h NIHSS...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6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6 h,患者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16.75±4.56 vs.23.89±6.17,P<0.05),24 h NIHSS较溶栓后6 h明显降低(10.78±3.72 vs.16.75±4.56,P<0.05),7d NIHSS较24 h明显降低(5.47±1.96 vs.10.78±3.72,P<0.05)。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京京 高扬 +1 位作者 王成福 袁龙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6例行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AMI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后血流良好的76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AMI急...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6例行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AMI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后血流良好的76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AMI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MI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应激高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灌注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HS-CRP、应激高血糖是AMI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OR>1)。结论高血压、高尿酸血症、HS-CRP、应激高血糖、LVEF、再灌注时间与AMI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有关,其中高尿酸血症、HS-CRP、应激高血糖是AMI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淑清 崔丽杰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起始剂量2.5 mg/次,2次/d;...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起始剂量2.5 mg/次,2次/d;而后每隔1周增加2.5 mg/次,直至维持剂量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9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积分、气短积分、疲倦乏力积分、面肢浮肿积分、胸闷(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心输出量(LVCO)值均显著增高,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LVFS、LVCO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cTnI)、B型利钠肽(BN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I、BNP、ET、NO、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保护心功能,减轻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扩张型心肌病 症状积分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左室心输出量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肌钙蛋白I B型利钠肽
原文传递
血脂沉积指数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怡萌 栾波 +2 位作者 郭鹏 李丹 张凤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沉积指数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优化出最佳指数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3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非冠心病组(n=75)、冠心病非干预组(n=80)、冠... 目的探讨血脂沉积指数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优化出最佳指数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3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非冠心病组(n=75)、冠心病非干预组(n=80)、冠心病干预组(n=7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及全套血脂指标。分析血脂沉积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脂沉积指数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3组间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沉积指数A、D、E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其中由LDLC×年龄×Hcy×CRP构成的血脂沉积指数E相关性最高。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脂沉积指数E曲线下面积为0.618,特异度为0.911,敏感度为0.767,其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最高。结论由LDLC×年龄×Hcy×CRP构成的血脂沉积指数E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高度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沉积指数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丹 杨丹 李琤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1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在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出现比例和提高专项护理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仅施... 目的观察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在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出现比例和提高专项护理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仅施以急性心肌梗死传统护理,试验组则施以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心力衰竭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对急性心肌梗死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实施专项护理,有利于降低该类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提高该类护理对象对急性心肌梗死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侯爱洁 张明 +1 位作者 李占全 徐桂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 :探索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有关的体内性激素 (SH)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 30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0 .8± 0 .82岁 )、 35例绝经 1年以上无冠心病的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1.6± 0 .79岁 )的... 目的 :探索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有关的体内性激素 (SH)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 30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0 .8± 0 .82岁 )、 35例绝经 1年以上无冠心病的患者 ( 组 ,平均年龄 6 1.6± 0 .79岁 )的血清雌二醇 (E2 )、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 H)及血脂谱。结果 : 组 E2 水平明显降低 ,为 组 E2 水平的 53% ; 组 FSH、 L H水平较 组显著增高。结论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 ,E2 水平显著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冠心病患者 性激素 平均年龄 LH FSH 血脂谱 血清雌二醇 严重 体内
下载PDF
Tei指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功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乔兴科 李占全 +2 位作者 刘莹 朱芳 段续微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分别对2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34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标准心尖四腔观及...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分别对2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34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标准心尖四腔观及主动脉短轴观三尖瓣血流和肺动脉瓣血流进行分析,并计算出Tei指数。结果①HOCM患者与HNCM患者的右室加速时间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ACT/RVET)、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右室射血时间(RVET)以及二组的Tei指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患者的Tei指数显著增大(P<0.001),ICT延长(P=0.001),IRT延长(P<0.001),RVET明显缩短(P<0.001);ACT/RVET显著增大(P=0.006)。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NCM患者的Tei指数显著增大(P<0.001),ICT延长(P=0.03),IRT延长(P<0.001),RVET明显缩短(P=0.005);二组的ACT/RVET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④Tei指数与IRT、ICT、(IRT+ICT)、ICT/RVET间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65,0.516,0.956,0.697,P<0.001),Tei指数与RVET间有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759,P<0.001)。结论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的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患者 肥厚型心肌病 右心功能 非梗阻性 HOCM 正常 数显 短轴 时间比
原文传递
左心耳封堵术与华法林及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宏伟 尹晓盟 +3 位作者 王成福 侯培培 王永 朱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三组,观察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结果A组均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有4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别为2 mm、3 mm J mm和2 mm,3个月后残余分流均消失,各组治疗期间未有严重药品反应及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85%(2/52)较C组低19.23%(10/52)(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FIB为(2.86±0.41)g/L较C组高(2.68±0.37)g/L,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7.28±4.51)s较B组(39.06±4.27)s和C组(44.93±5.36)s短,B组APTT也较C组短(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预防NVAF患者卒中中,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利伐沙班均具有积极预防作用,而左心耳封堵术相对于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更具有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华法林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卒中 预防
下载PDF
脑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龙 郝文君 李占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9-981,共3页
关键词 脑利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重组人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1955例心脏事件发作时间规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郝松枝 何书静 +2 位作者 张明 时艺珊 柏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沈阳市沈河区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作时间规律。方法:选择1999-10/2004-10辽宁省人民医院和沈阳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955例,男1228例,女727例。收集入选对象的急诊接诊病例和留观病例记录,确定发病时间,并推算出... 目的:分析沈阳市沈河区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作时间规律。方法:选择1999-10/2004-10辽宁省人民医院和沈阳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955例,男1228例,女727例。收集入选对象的急诊接诊病例和留观病例记录,确定发病时间,并推算出症状最初出现的年份、月份、星期、日、时、分。结果:①例冠心病患者1955遭遇急性心脏事件发作2863件,平均(1.41±0.30)次/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72件(19.9%),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件(79.8%),心性猝死6件(0.2%)。②心脏事件发病季节节律分布中,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心肌梗死事件构成比分别为34.6%,28.8%,19.8%,16.8%;非心肌梗死事件构成比分别为36.4%,32.6%,16.0%,14.9%。春季和冬季心肌梗死事件和非心肌梗死事件每个月发作频次明显高于全年平均每个月发作频次犤心肌梗死事件:(54.35±10.14),(61.77±15.48),(47.19±12.05)件;非心肌梗死事件:(233.57±89.24),(269.62±78.37),(195.67±41.48)件,P<0.05犦;夏季和秋季心肌梗死事件和非心肌梗死事件每个月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全年每个月平均发作频次(P<0.05)。③在心脏事件发作昼夜时间节律分布中,心肌梗死事件上午和傍晚每小时发作频次明显高于全年昼夜平均小时发作频次犤(34.37±8.29),(49.64±12.86),(24.71±12.05)件,P<0.05犦;非心肌梗死事件上午、傍晚和早晨每小时发作频次明显高于全天昼夜小时平均发作频次犤(126.42±44.37),(209.16±64.37),(114.30±34.48),(97.63±21.30)件,P<0.05犦。④在心脏事件发病星期节律分布比较中,周休日每天心肌梗死事件和非心肌梗死事件发作频次明显高于全周每天平均发作频次犤(127.31±55.27),(461.46±58.97)件,P<0.05犦;周1~3和周4~5每天心肌梗死事件和非心肌梗死事件发作频次明显低于全周每天平均发作频次犤心肌梗死事件:(65.39±12.25),(59.73±14.58)件;非心肌梗死事件:(126.42±44.37),(185.77±39.53)件,P<0.05犦。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小剂量硝苯地平滴丸舌下含服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继海 韩雅玲 +12 位作者 张抒扬 魏琰 李占全 王玉凯 青姚 黄瑛 陈晓平 陈晞明 王红 李英杰 莫云秋 吴丹明 梁克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80,共7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硝苯地平滴丸舌下含服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临床研究。共纳入14家临床试验中心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482例,其中试验组242例、对照组240例。试... 目的评价小剂量硝苯地平滴丸舌下含服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临床研究。共纳入14家临床试验中心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482例,其中试验组242例、对照组2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滴丸5 mg舌下含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滴丸10 mg舌下含服。初次给药后120 min内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如降压效果不满意则在初次给药后每间隔20 min重复给药1次,最多不超过3次(即用药总数不超过4次),以重复给药率和服药后60 min内血压变化来评价两组患者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同时记录不良事件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给药后60 min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3.5%(202/242)和86.7%(208/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7,P=0.253);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单次给药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5.6%(154/180)和87.2%(164/1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9);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重复给药率分别为25.6%(62/242)和21.7%(52/2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3,P=0.307)。给药后120 min内,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6.3%(15/2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1,P<0.001)。结论小剂量硝苯地平滴丸舌下含服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疗效与常规剂量相当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硝苯地平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18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宏 李占全 +2 位作者 张薇薇 刘莹 李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8-79,共2页
辽宁省人民医院自1993年至2006年4月行心脏介入治疗时共有18例患者发生心包填塞,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心包填塞 心脏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患者 临床分析 辽宁省人民医院 并发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心绞痛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含章 刘莉 +1 位作者 丁明岩 朱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72-2173,共2页
目的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I... 目的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IVUS相关指标。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混合性和纤维性斑块,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脂质斑块。两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部位的LA狭窄率(LAS)、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参考部位血管段LAS、重构指数(RI)、PA、LA、EE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2例为负性重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7例为正性重构。两组血清中hs 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IVUS的EEMA和RI与hs CRP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是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炎症反应是心绞痛患者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的敏感标志物主要有血清中的hs CRP,不稳定斑块伴有正性重构、较大的斑块面积和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血管内超声 血清炎性分子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磊 孟锦 +2 位作者 赵宏伟 刘莹 于晓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血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0-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疗效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心电图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兆军 张薇薇 刁青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病人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收集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的完整冠心病病例共88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40例,糖尿病36例,...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病人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收集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的完整冠心病病例共88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40例,糖尿病36例,进行分析。结果88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共累及病变数487处。其中左主干(LM)13例13处,左前降支(LAD)74例150处,左回旋支(LCX)59例106处,右冠状动脉(RCA)63例112处,对角支49例56处,间隔支1例1处,钝缘支15例15处,锐缘支4例4处,左室后支6例7处,后降支18例22处,中间支1例1处,左前降支心肌桥2例2处(其中1例心肌桥收缩期100%闭塞);88例病人中100%闭塞病变18例(占20.5%),存在侧支循环22例(占25%);单支病变14例(占15.9%),以左前降支为多,占78.6%(11/14),双支病变28例(占31.8%),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相对多,占46.4%(13/28),三支病变33例(其中1例为LCX合并RCA及中间支),占37.5%(33/88),且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左主干病变13例,占14.8%(13/88),其中左主干合并单支病变3例(占3.4%),左主干合并双支病变4例(占4.5%),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6例(占6.8%)。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正常的原因:病灶小、局限;病变狭窄程度轻;狭窄病变供血的心肌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冠状动脉存在广泛病变;心电图伪改善。因此,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不一致性提醒临床医师不应根据体表心电图无缺血改变而除外冠心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阳性
下载PDF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海涛 曲海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腔心脏起搏器,观察组行双腔心脏...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腔心脏起搏器,观察组行双腔心脏起搏器,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vs.84.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排血量[(4.22±0.45)L/min vs.(3.45±0.45)L/min,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9.89%±5.36%vs.54.11%±4.56%,P<0.05]、心脏指数[(2.55±0.26)L·min^-1·m^-2 vs.(2.12±0.22)L·min^-1·m^-2,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11±0.18)cm vs.(4.77±0.26)cm,P<0.05]、左心房内径[(3.61±0.11)cm vs.(3.85±0.23)cm,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45±0.11)cm vs.(3.02±0.55)cm,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1.55±0.12)mPa/s vs.(1.89±0.22)mPa/s,P<0.05]、血小板聚集率(32.15%±4.45%vs.40.26%±5.22%,P<0.05)、血浆黏度[(6.45±0.45)mPa/s vs.(7.45±0.55)mPa/s,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双腔心脏起搏器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5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8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结果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3、4、5、6、7、8天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在用药后第3、5、6、7天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9、0.011、0.005),B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细胞数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峰型曲线,在动员后第5天,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659),与体重变化呈负相关(r=-0.536),与性别、年龄变化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行G-CSF300μg,每日2次组动员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的动员效率要明显优于300μg,每日1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 干细胞 临床观察 白细胞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日波 王祖禄 +11 位作者 殷跃辉 张志辉 李占全 曹江 曹克将 杨延宗 江洪 杨平珍 何奔 刘旭 孙英贤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自全国13家中心人选25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男184例)。根据患者意愿以2:1的比例分配至导管... 目的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自全国13家中心人选25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男184例)。根据患者意愿以2:1的比例分配至导管消融组(试验组)和药物转复组(对照组)。使用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配套FireMagic^TMCool3D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Columbus^TM”体表参考电极,进行左心房三维重建。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两侧肺静脉消融,两侧肺静脉环状消融完成后,根据术者经验可行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三尖瓣环峡部线消融、上腔静脉、冠状窦隔离,心房碎裂电位消融等。消融后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除外)2—3个月,术后前3个月为洗脱期,洗脱期后随访9个月。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转律,符合体外直流电复律适应证的患者可行直流电复律治疗,随访至9个月。结果255例受试者中,试验组167例,对照组88例,最终符合方案集试验组155例,对照组79例。167例受试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实现肺静脉电隔离。全分析集试验组(空白期后9个月)成功率为66.5%(11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19/88,P〈0.001)。符合方案集试验组成功率为67.1%(104/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18/79,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8%(33/167)和13.6%(12/88,P=0.223)。与手术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左锁骨下血肿l例,渗血1例,心包渗出1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缓解,无肺静脉狭窄。结论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其导管可安全、有效用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静 李占全 孔宏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60例拜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倍他乐克,12.5mg/...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60例拜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倍他乐克,12.5mg/次,2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每晚1次,睡前口服;盐酸曲美他嗪,30mg/次,3次/d;左卡尼汀2.0g+氯化钠250mL,静点。治疗组260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氯化钠250mL,静点;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胸痹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拜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倍他乐克 单硝酸异山梨酯 阿托伐他汀钙 盐酸曲美他嗪 左卡尼汀 心电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