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8
1
作者 丰光 李妍妍 +2 位作者 景希强 王亮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容重先减小后增加。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原文传递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2 位作者 李妍妍 邢锦丰 黄长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33-2138,共6页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茎秆倒伏性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两个单交种的F2分离世代群体均呈双峰分布,BC1和BC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茎秆耐穿刺性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1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4.5%~45.7%,多基因遗传力41.6%~56.3%,两者在控制玉米茎秆耐穿刺遗传特性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抗倒伏性状的有效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 抗倒性 遗传
下载PDF
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被引量:60
3
作者 陈得义 景希强 +1 位作者 王孝杰 曹祖波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推广机械化收获将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持续增加种植密度,同时重视品种机... 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推广机械化收获将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持续增加种植密度,同时重视品种机械化作业特性将是未来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及自交系选育和鉴定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品种选育 机械化收获
原文传递
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3 位作者 吴宇锦 李妍妍 景希强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茎秆穿刺和拉力仪,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我国41个不同玉米杂交种茎秆进行穿刺力和拉力试验,研究茎秆穿刺力和拉力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部第3茎节穿刺力能较好反映出穿刺力与倒伏的关系;主茎与地面呈45°夹... 利用自行设计的茎秆穿刺和拉力仪,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我国41个不同玉米杂交种茎秆进行穿刺力和拉力试验,研究茎秆穿刺力和拉力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部第3茎节穿刺力能较好反映出穿刺力与倒伏的关系;主茎与地面呈45°夹角时的拉力能较好反映出拉力与倒伏的关系;茎秆穿刺力和拉力与倒伏性呈极显著相关。密度、茎秆穿刺力和茎粗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因素,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可以作为测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力 拉力 抗倒性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的产量变化 被引量:34
5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3 位作者 李妍妍 景希强 邢锦丰 黄长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7-285,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不同时期品种随年代变化杂种优势在低密条件下逐渐增加,而高密条件下逐渐下降,中密和平均杂种优势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雄穗分枝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逐渐减少,行数、籽粒长和百粒重逐渐增加,行粒数、出籽率和容重没有变化;随年代变化品种产量增加与杂种优势效应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行数、穗粗、籽粒长、百粒重和中亲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枝数和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亲本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增加、株型的改善、雄穗分枝的减少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当前中国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杂种优势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 被引量:29
6
作者 丰光 李妍妍 +1 位作者 邢锦丰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参考美国先锋的育种经验,对我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方法和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玉米育种 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 先锋公司
原文传递
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比较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妍妍 丰光 +1 位作者 王亮 吴宇锦 《中国种业》 2009年第8期36-37,共2页
试验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采用3点3种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两个品种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适宜当前的生产,但在不同地区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先玉335更适宜本溪和北京点生产,郑单958更适宜北京和郑州点生产。
关键词 郑单958 先玉335 产量 方差分析
下载PDF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被引量:19
8
作者 鲁宝良 赵文媛 +1 位作者 刘日尊 关国志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27-128,共2页
Mo17玉米自交系具有高产、稳产、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由其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单2号、丹玉13、本育9号和烟单14等,这些玉米杂交种种植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的历史。随着时... Mo17玉米自交系具有高产、稳产、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由其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单2号、丹玉13、本育9号和烟单14等,这些玉米杂交种种植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的历史。随着时间流逝,Mo17玉米自交系明显表现出易感大小斑病、早衰等退化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全国各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优良Mo17衍生系,如吉846、吉842、丹1324、龙抗11、4F1、419和495等,这些玉米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深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东部山区农民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Mo17衍生系 组配杂交种
下载PDF
粳稻叶绿素含量QTL与其合成降解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姜树坤 张喜娟 +1 位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6-384,共9页
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及后期持绿的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以及生育后期的持绿能力进行QTL定位分析。检测到5个控制分蘖期叶绿素含量的QTL... 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及后期持绿的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以及生育后期的持绿能力进行QTL定位分析。检测到5个控制分蘖期叶绿素含量的QTL、7个控制水稻抽穗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和10个控制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分布在除第5染色体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比较它们与编码叶绿素合成及降解过程中的重要酶的基因发现,虽然生育前期检测到的QTL较少,但对应的叶绿素合成降解相关基因却较多。随生育期的推移,检测到的QTL数目增多,但对应的叶绿素合成降解相关基因却减少。暗示生育前期大多数叶绿素合成(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水平差异不大,后期控制叶绿素合成降解的个别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增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叶片生育后期持绿的两种可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叶绿素含量 持绿性 数量性状位点 叶绿素合成降解
下载PDF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妍妍 景希强 +1 位作者 丰光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2,共6页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粗、单株穗干重、单株粒干重、穗轴粗、子粒长、株高、叶片宽、生育期、百粒重、行数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上叶夹角、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等对产量增加直接作用最大;穗粗、密度、穗干重、百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的提高、株型的改善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的选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刚 王孝杰 +5 位作者 孙义 王作英 刘波 佟圣辉 陈丽 张强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是以外引具有抗大斑病单基因的玉米自交系OH43Ht3,与具有抗大斑病多基因抗性的丹340、丹黄02和配合力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丹黄11及抗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很强的外引杂交种后代选系丹黄18,经单交、复合...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是以外引具有抗大斑病单基因的玉米自交系OH43Ht3,与具有抗大斑病多基因抗性的丹340、丹黄02和配合力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丹黄11及抗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很强的外引杂交种后代选系丹黄18,经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及多代自交选育而成。鉴定与应用结果表明:丹598具有抗病、抗虫、抗倒伏、耐旱、配合力高、自身产量较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以丹598为亲本,与Reid和Lancaster种群选系杂交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如丹玉26、丹玉39、丹科2123和东单60等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丹598是我院近年来育出的应用较广的新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丹598 抗大斑病 基因 抗虫性 抗逆性 产量 适应性 杂交
下载PDF
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曲岗 徐文伟 +4 位作者 陈得义 李芳志 时俊光 刘旭 宁家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30-33,共4页
丹 340是 1979年以旅 9(白轴 )为母本 ,有稃玉米为父本组配 ,1980年经钴 6 0γ射线 2万R剂量处理(剂量率为 2 6 4R/min) ,然后自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丹 340抗病、抗倒、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 ,自育成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到目... 丹 340是 1979年以旅 9(白轴 )为母本 ,有稃玉米为父本组配 ,1980年经钴 6 0γ射线 2万R剂量处理(剂量率为 2 6 4R/min) ,然后自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丹 340抗病、抗倒、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 ,自育成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组配杂交组合 4 4个 ,通过审 (认 )定的杂交种 2 9个。截止到 1998年 ,累计种植面积在6 6 .7万hm2 的杂交种有掖单 13,丹玉 15 ,吉单 15 9,铁单 10。丹 340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应用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之一。 1999年由省内外专家鉴定认为此项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340 有稃玉米 辐射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在‘兔眼’蓝莓果实贮藏保鲜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孔硕 刘娥 郭军 《北方果树》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该文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对蓝莓进行保鲜处理,研究了贮藏过程中蓝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持果实维生素C和水分的含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延长蓝莓的贮藏时间。为解决贮运过程中蓝莓的失... 该文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对蓝莓进行保鲜处理,研究了贮藏过程中蓝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持果实维生素C和水分的含量,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延长蓝莓的贮藏时间。为解决贮运过程中蓝莓的失水问题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操作规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1-MCP 保鲜
下载PDF
水稻茎秆抗倒性构成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秀凤 苗雨佳 +1 位作者 陈富忠 丁立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4S期65-66,共2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生物产量,有必要突破现有的半矮秆株型理论;但势必什带来倒伏的威胁。通过对水稻茎秆抗倒性的研究,探寻非株高因素对水稻倒伏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稻 抗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鲁宝良 刘日尊 +1 位作者 关国志 赵文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0,32,共3页
通过对2001~2003年期间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丹玉系列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玉米产量每年递增150kg/hm2,才能赶上中国未来对玉米的需求。并提出将来的玉米育种思路:由现在的单株大穗型转移到靠群体... 通过对2001~2003年期间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丹玉系列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玉米产量每年递增150kg/hm2,才能赶上中国未来对玉米的需求。并提出将来的玉米育种思路:由现在的单株大穗型转移到靠群体增产的中熟、中晚熟型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系列 玉米育种 现状和发展方向
下载PDF
旅大红骨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丰光 黄长玲 +1 位作者 李妍妍 邢锦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7,共3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在由基因型决定的玉米单产达到一定阈值水平之后,进一步提高单产必须在杂种优势和抗性水平上突破。扩增、改良和创新种质是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培育高产、优质、多抗、...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杂种优势并没有显著提高,在由基因型决定的玉米单产达到一定阈值水平之后,进一步提高单产必须在杂种优势和抗性水平上突破。扩增、改良和创新种质是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高配合力自交系是玉米育种的目标。旅大红骨种质对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更好利用其抗性好的特点,研究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依据、目标、途径、材料及方法,为继续利用原有的典型杂种优势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旅大红骨种质 品质改良
下载PDF
夏玉米根茎主要性状与倒伏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丰光 李妍妍 +3 位作者 景希强 曹祖波 卢秉生 黄长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22,共3页
选取20个代表性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根茎主要性状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和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密度、茎粗和穿刺力是影响茎秆倒伏的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 选取20个代表性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根茎主要性状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和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密度、茎粗和穿刺力是影响茎秆倒伏的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倒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玉米倒伏的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妍妍 景希强 +2 位作者 丰光 何晶 齐华 《辽宁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47-51,共5页
玉米倒伏是当前科研和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自然条件、栽培管理、病虫害、茎秆性状、遗传改良等方面对玉米倒伏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抗倒性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玉米 抗倒性
下载PDF
13个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亮 景希强 +3 位作者 丰光 杨辉 唐文明 李方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选用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0个自交系及国内3个主要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0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丹787、C8645、DH34和丹598是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 选用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0个自交系及国内3个主要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0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丹787、C8645、DH34和丹598是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高产组合丹859×DH34、丹787×丹598、丹787×昌7-2。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上叶数、穗上叶距等性状可以进行早代选择,产量、第1叶叶长等性状不宜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植株形态 配合力 遗传参数
下载PDF
八五"、"九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得义 徐文伟 刘旭 《杂粮作物》 CAS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七五"以来,由辽宁省育种单位育成的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10号等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特别突出的如丹玉13号、沈单7号等优良杂交种已成为国内许多省份的主栽品种...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七五"以来,由辽宁省育种单位育成的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10号等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特别突出的如丹玉13号、沈单7号等优良杂交种已成为国内许多省份的主栽品种。但"八五"、"九五"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曾出现过徘徊不前的局面。从辽宁省"两五"期间审定的玉米品种的遗传基础入手,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以及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现状。辽宁省主要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旅大红骨,Lancaster×旅大红骨,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五”期间 辽宁 玉米 育种 种质基础 杂种优势模式 “八五”期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