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序性坏死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郭锦 张路 +2 位作者 穆长征 宋小峰 郭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序性坏死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及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缺血60min再灌注24h的大鼠肾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肾缺血再...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序性坏死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及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缺血60min再灌注24h的大鼠肾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α(TNFRα)表达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组织内出现RIPK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光镜下皮质和髓质外带的肾小管出现了程序性坏死,表现为细胞肿胀,着色苍白,细胞核固缩。电镜下程序性坏死表现为细胞质肿胀,细胞器肿胀、破碎,含有一个凋亡样细胞核。结论大鼠肾脏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部分肾小管细胞发生了程序性坏死,肾组织中RIPK3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坏死 大鼠
下载PDF
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海马CA1区的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立志 李郭锦 +2 位作者 田鹤 李晓明 郭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6,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方法成功制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后应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技术对海马组织中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asp...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方法成功制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后应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技术对海马组织中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aspase-3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肾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后光镜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出现了固缩性神经元,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萎缩,基质电子密度增高,细胞核萎缩但无染色质固缩表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变性。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的海马caspase-3阴性表达,而PARP-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可引起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固缩性损伤,即细胞质性死亡,推测这种损伤可能属于PARP-1介导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细胞死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缺血性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C57/BL6小鼠海马发育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定量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鸿 田鹤 +1 位作者 张莉 郭敏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3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培养不同胚日龄C57/BL6小鼠,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对DCX和caspase-3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检测分析;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海马组织...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培养不同胚日龄C57/BL6小鼠,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分别对DCX和caspase-3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检测分析;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海马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DCX表达及蛋白测定:(1)CA区E12~E18 d阳性细胞弥散分布于各层,P1~P14 d阳性细胞在锥体层外周排成一致密带,P1 d最宽,P14 d消失;(2)DG P1~P7 d阳性细胞弥散分布于各层,P14 d主要分布于颗粒层内1/2,P21 d^3 m分布于亚颗粒细胞层;(3)蛋白表达量E18 d^P3 d逐渐增多,P3 d^3 m呈下降趋势。Caspase-3表达及蛋白测定:E12 d^P3 d阳性表达逐渐增多,P3~P21 d逐渐减少,P21 d后趋于稳定。电镜观察:E12 d、P1 d及P7 d均见增殖细胞;P1 d凋亡细胞居多。结论胚胎期至生后两周为海马细胞增殖和分化迁移高峰,凋亡高峰位于P1~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 凋亡 海马结构 发育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