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宏丹 穆长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是否可以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以及小鼠BMMSCs的分化条件,为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传代纯化培养昆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SD大鼠的RPE诱导分...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是否可以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以及小鼠BMMSCs的分化条件,为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传代纯化培养昆明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SD大鼠的RPE诱导分化小鼠BMMSCs为IPCs,首先取18瓶小鼠BMMSCs随机分为6组,每组3瓶,分别加入RPE 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100mg/L,筛选出最佳的分化剂量,然后用最佳的分化剂量(50mg/L)分化BMMSCs,免疫酶细胞化学鉴定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检测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分化和纯度。放射免疫分析检测C肽片段表达。结果50mg/L RPE可以使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良好,形态较规则,1周后细胞分化成熟,双硫腙染色呈现猩红色;免疫酶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胰岛素表达阳性,C肽放射免疫学显示有C肽释放。结论RPE可以使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提取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产生细胞 免疫酶细胞化学 放射免疫学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调控PDX-1基因表达miRNAs的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涛 马云胜 穆长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目的实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诱导分化并对分化过程中可能调控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DX-1)基因表达miRNAs进行鉴定。方法首先分离培养BMSCs,应用conophylline和尼克酰胺将其诱导分化为IPCs,采... 目的实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诱导分化并对分化过程中可能调控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DX-1)基因表达miRNAs进行鉴定。方法首先分离培养BMSCs,应用conophylline和尼克酰胺将其诱导分化为IPCs,采用双硫腙(DTZ)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然后采用靶基因预测软件miRanda和Target Scan对调控PDX-1基因表达miRNAs进行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miRNAs及PDX-1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双硫腙染色呈猩红色,免疫荧光化学显示有胰岛素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到4个可能调控PDX-1表达的miRNAs,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其中的miR-149和miR-346能结合到PDX-1 mRNA的3’UTR并有效抑制其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miR-149和miR-346的表达水平与PDX-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49和miR-346能负性调控IPCs诱导分化过程中PDX-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 胰岛素分泌细胞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肝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翠芬 邵姝元 +2 位作者 刘玉玲 邵佑之 郭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其肝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被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组(IAKI)和双肾切除组(BNx),每组10只。成功制造IAKI模型后24 h经颈总动脉取血进行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采用光学显微...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对其肝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被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组(IAKI)和双肾切除组(BNx),每组10只。成功制造IAKI模型后24 h经颈总动脉取血进行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肝脏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AKI大鼠肝脏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的动物发生了急性肝损伤,肝功能受损。肝脏出现了大小不等坏死病灶。肝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分类包括苍白样坏死、空泡样坏死,固缩性死亡以及细胞凋亡,其中细胞坏死多见。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AKI诱导的肝细胞受损过程中PARP-1和Caspase-3被激活。结论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凋亡,但以细胞坏死为主。PARP-1介导细胞死亡、Caspase依赖细胞死亡均参与了IAKI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 肝细胞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大鼠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聚核糖性死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玲 阎文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细胞聚核糖性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细胞聚核糖性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的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内有大量糖原聚集,细胞肿胀,部分细胞坏死,主要为空泡样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2型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PARP-1表达阳性。免疫印迹法显示2型糖尿病肾小管细胞中PARP-1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发生了坏死,聚核糖性死亡(PARP-1介导的细胞死亡)参与了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小管损伤 坏死 聚核糖性死亡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小鼠长髓襻肾单位在髓质的分布
5
作者 张萍 温昱 +3 位作者 刘宁宇 梁非 任昊 翟效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髓襻走行及转运功能关系密切,本研究拟建立长髓袢肾单位在髓质的走行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髓,共得到2 0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 目的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髓襻走行及转运功能关系密切,本研究拟建立长髓袢肾单位在髓质的走行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髓,共得到2 0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进而追踪26条长髓襻肾单位。结果长髓襻肾单位来自中层和近髓质区的皮质,其髓襻襻曲分布在内髓不同水平,最深的可达肾乳头。通过数字追踪发现,在外髓内带外侧区,髓襻降支细段起始部高度盘曲走行,其盘曲部分的长度是其直线距离的2倍。在盘曲走行中,与同源的髓襻升支粗段间隔排列。最长的长髓襻升支粗段走行在外髓内带的血管丛。在外髓内带的内侧区,髓襻降支细段与髓襻升支粗段紧密相邻,直行进入内髓。结论降支细段在外髓内带高度盘曲走行,在增加了这一节段长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这一节段的转运功能,提示此结构特征对该区域的渗透梯度形成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襻 三维重建 小鼠
下载PDF
小鼠短髓襻肾单位在外髓的分布
6
作者 张萍 任昊 +2 位作者 温昱 梁非 翟效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肾外髓间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与髓襻上皮转运功能及其毗邻关系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拟建立短髓袢肾单位在外髓的走行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并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外髓交界处... 目的肾外髓间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与髓襻上皮转运功能及其毗邻关系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拟建立短髓袢肾单位在外髓的走行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并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外髓交界处,共得到1 2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进而追踪来自皮质浅层和中层的120个短髓襻肾单位。结果短髓襻肾单位的53%起于肾皮质外1/3,47%起于中间肾皮质。前者髓襻襻曲分布在外髓内带中部同一水平,其襻曲或完全由细段上皮构成,或由髓襻降支细段上皮与升支粗段上皮移行构成;来自中间皮质的短髓襻襻曲位于外髓内带内侧1/2的不同水平,其深度与其肾小球在中间皮质的深度成正比。其襻曲由髓襻升支粗段上皮构成,并在襻曲前构成约50~450μm长的髓襻降支。最深的襻曲在外髓内带弯曲走行。结论髓袢襻曲在外髓的位置及上皮类型不同,提示外髓不同区域的小管对超滤液重吸收的成分也有所区别,对外髓深部渗透梯度增高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襻曲的位置和上皮构成与肾小球在皮质的位置相关,提示肾小球的滤过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整体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襻 三维重建 小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敏 李晓明 薄双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815,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E12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孕12d的母鼠40只随机分为6组,体外培养对照组(0mol/LAngⅡ)和施加不同浓度AngⅡ(10^-9-10^-5mol/L)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缺...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E12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孕12d的母鼠40只随机分为6组,体外培养对照组(0mol/LAngⅡ)和施加不同浓度AngⅡ(10^-9-10^-5mol/L)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2.4、6d后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随培养浓度增高和培养时间延长,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均有增加,且增殖指数在AngⅡ低浓度(10^-9、10^-8、10^-7mol/L)、短时间(培养2、4d)时变化明显;凋亡指数在高浓度(10^-6、10^-5mol/L)、长时间(培养6d)时变化明显。结论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增殖和凋亡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肾小体 体外培养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术 TUNEL法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肾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与肾单位关系的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娟 郭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UB)生长方式及其与诱导产生的肾单位数目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胚(日)龄小鼠输尿管芽发育及肾单位数目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目的观察小鼠肾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UB)生长方式及其与诱导产生的肾单位数目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胚(日)龄小鼠输尿管芽发育及肾单位数目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胚龄12d时,输尿管芽及其分支出现,输尿管芽是以二叉分支方式生长;胚龄14d,输尿管芽诱导的。肾单位出现;胚龄16d至生后5d,输尿管芽不断分支,输尿管芽尖数目及肾单位数目不断增加;生后7d,输尿管芽消失,肾单位数目固定。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胚龄14d至胚龄18d,每个输尿管芽尖可诱导1个肾单位发生;生后1d至生后5d,每个输尿管芽尖可诱导4个肾单位发生。在整个肾发育过程中,输尿管芽可发生10—11次分支。结论肾单位数目与输尿管芽分支程度成正比,但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芽 肾单位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李晓明 薄双玲 郭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孕12d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孕12d母鼠随机分为体外培养对照组和施加不同浓度AngⅡ(10-9mol/L~10-5mol/L)组。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肾...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孕12d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孕12d母鼠随机分为体外培养对照组和施加不同浓度AngⅡ(10-9mol/L~10-5mol/L)组。应用体外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肾组织培养2、4、6d后各期肾小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AngⅡ能促进小鼠肾小体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AngⅡ浓度越大肾小体细胞增殖越明显,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培养4d的肾组织比培养2d的肾组织增殖明显。结论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体 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MMP-2、MMP-9和VEGF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君薇 张毅 穆长征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及3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及3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高表达率(63.2%,78.95%,71.1%)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5.0%,30.0%,33.3%,35.0%,41.7%,45.0%,P<0.05).VEGF,MMP-2,MMP-9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ER及PR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的高表达率[80.0%、85.0%,85.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4%、55.6%,55.6%,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三种蛋白VEGF、MMP-2和MMP-9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1,0.511,0.502,P<0.01).结论 VEGF、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有协同作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癌细胞的侵袭转移.VEGF、MMP-2及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代谢 基质金属蛋白酶9/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代谢 乳腺肿瘤/代谢/病理学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小峰 张振兴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光镜、电镜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测量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进行形态观察和体视学计量。结果:大鼠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从胚龄18d到生后40d肾小体的体积大约增大86倍,肾小体的数目大约增大7倍,生后7d之后基本稳定。结论:大鼠肾小体发生始于胚龄16d,肾小体的体积于生后40d达到成年水平,肾小体的数目在生后7d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体 发育 体视学 大鼠
下载PDF
金属蛋白酶-9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陶仕英 王晓梅 +1 位作者 穆长征 刘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肾局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4、8周... 目的:探讨大鼠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肾局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4、8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局部MMP-9的表达,测其肾小球阳性细胞表达率;应用免疫印迹法对MMP-9在肾组织不同时间点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MMP-9在正常肾小球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4、8周末,糖尿病组大鼠MMP-9在肾小球表达均下降。正常对照组MMP-9含量最高,糖尿病4、8周组大鼠肾脏MMP-9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肾病时肾组织中MMP-9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鼠
下载PDF
胶原蛋白复合壳聚糖支架的制备及生物学性状:壳聚糖及胶原比例筛选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征 马云胜 +1 位作者 穆长征 王亚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5367-5370,共4页
背景:壳聚糖和胶原类支架已成为组织工程常用的载体材料。但是,现阶段如何能够通过调节二者比例而达到理想的细胞载体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调节胶原与壳聚糖二者配制比例制备支架材料,检测及对比不同比例支架材料生物学性... 背景:壳聚糖和胶原类支架已成为组织工程常用的载体材料。但是,现阶段如何能够通过调节二者比例而达到理想的细胞载体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调节胶原与壳聚糖二者配制比例制备支架材料,检测及对比不同比例支架材料生物学性质。方法:制备1∶1,1∶2,1∶3,1∶4,1∶5比例的壳聚糖、Ⅰ型胶原蛋白成分,经紫外线交联后冷冻干燥,再将其用NAOH与蒸馏水进行中和,二次冻干制备好支架。观察不同比例支架的材料性质、孔隙率、降解率、溶胀率;扫描电镜观察孔径的大小及形态。结果与结论:在壳聚糖含量固定,支架的大体孔径经统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3比例制备的孔径最大,达到(298.0±36.0)μm;支架总体的孔隙率为93.9%~97.5%,胶原比例的增加对支架孔隙率的影响较轻微。各组支架的溶胀率可达到80%左右,支架的溶胀程度随胶原比例增加而减少。在支架的降解率随着胶原比例增加而增加,而壳聚糖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慢。结果证实,通过紫外光交联法,按照1∶3配比的胶原和壳聚糖的支架材料更加适合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胶原蛋白 支架 紫外线交联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互动教学系统在组胚实验课上的应用与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云胜 郭敏 秦书俭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312-313,共2页
由于显微镜成像系统及计算机价格的昂贵,只有在科研中才有使用。随着成像系统的普及和价格的降低,在实验课教学中应用该系统成为可能。
关键词 实验课教学 教学系统 教学效果 应用 组胚 成像系统 计算机 显微镜
原文传递
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鹤 张莉 穆长征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100-100,102,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需要,整合医学模式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显微形态学是合并了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医学遗传学及病理学四门学科的基础医学课程。从传统的单科教学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需要,整合医学模式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显微形态学是合并了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医学遗传学及病理学四门学科的基础医学课程。从传统的单科教学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形态 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方法 医学遗传学 组织胚胎学 医学模式 细胞生物学 医学学科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原文传递
尼克酰胺与胰腺损伤提取物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穆长征 李宏丹 蔡红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较好的方法。方法大鼠胰腺提取物和尼克酰胺分别诱导小鼠的BMSCs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双硫腙染色、放射免疫学方法和RT-PCR技术(Ins-1、Ins-2、Glut-2、GK)鉴定两种诱导... 目的探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较好的方法。方法大鼠胰腺提取物和尼克酰胺分别诱导小鼠的BMSCs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双硫腙染色、放射免疫学方法和RT-PCR技术(Ins-1、Ins-2、Glut-2、GK)鉴定两种诱导方法诱导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可以表达胰岛素。双硫腙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结果发现,两种分化后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放射免疫学检测胰岛素及C肽片段:两种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的胰岛素随25mmol/L葡萄糖刺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胰岛素分泌曲线有明显差别,尼克酰胺分化的小鼠BMSCs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与正常小鼠胰岛细胞的曲线一致性欠佳,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分化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分泌曲线一致性很好。尼克酰胺分化后的细胞不能产生C肽片段,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能够表达C肽片段。RT-PCR结果显示,尼克酰胺与大鼠胰腺提取物均可以表达胰岛细胞相关的几个mRNA(Ins-1、Ins-2、Glut-2、GK)。结论大鼠胰腺提取物与尼克酰胺相比,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诱导BMSCs分化成熟产生胰岛素的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腺提取物 胰岛素产生细胞 尼克酰胺 放射免疫学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薄双玲 田鹤 +2 位作者 阎丽菁 赵宽 马太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AQP-1与肾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7、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4、4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AQP-1与肾小管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7、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4、40、70d小鼠肾小管内AQP-1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QP-1在E14d髓质部位发育中的小管即有表达,之后主要表达在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细段的管腔膜和侧基底膜,生肾区则无阳性表达。图像分析和体视学测量显示随着胚龄的增加,AQP-1在肾小管表达逐渐增强后趋于稳定;免疫印迹法显示AQP-1在肾脏的表达量在P 7d达到高峰后趋于稳定。结论 AQP-1在肾小管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性表达,对肾小管的发育和成熟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发育 小鼠
下载PDF
Ⅳ型胶原在胚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鹤 张萍 郭敏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8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观察Ⅳ型胶原在胚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阐明Ⅳ型胶原在胚胎肾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不同胚龄小鼠肾组织中的Ⅳ型胶原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胚龄... 目的观察Ⅳ型胶原在胚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阐明Ⅳ型胶原在胚胎肾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不同胚龄小鼠肾组织中的Ⅳ型胶原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胚龄12 d时,在输尿管芽周围没有Ⅳ型胶原的表达。胚龄14 d时,在逗号小体和S小体的基膜上开始出现Ⅳ型胶原的表达。随着肾脏的发育,Ⅳ型胶原表达于各期肾小体的基膜、肾小管基膜、和细胞间质。体视学测量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Ⅳ型胶原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在胚胎肾发育过程中,Ⅳ型胶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在时间上其随着肾脏发生发育增加,在空间上其表达于基膜存在的部位,可能对基膜的发生发育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小鼠 肾脏 发育
下载PDF
小鼠胚胎肾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潮 邵姝元 +1 位作者 刘玉玲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胚龄大鼠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胀亡出现在发育的。肾中,但与凋亡相比出现的频率不高。凋亡与胀亡的不同仅在于细胞质的...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胚龄大鼠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胀亡出现在发育的。肾中,但与凋亡相比出现的频率不高。凋亡与胀亡的不同仅在于细胞质的表现。结论:在肾发育中细胞凋亡仍然为主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胀亡只处于辅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胀亡 肾发育 电镜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鹤 王旭 +1 位作者 李晓明 郭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8-610,625,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在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TUNE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胚龄(E)17,18d及生后日龄(N)1,3,7,14,21,40d小鼠肾集合管中的... 目的观察小鼠肾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在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TUNE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胚龄(E)17,18d及生后日龄(N)1,3,7,14,21,40d小鼠肾集合管中的细胞凋亡与AQP-2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细胞凋亡出现于N1d的集合管,N7d达到最高峰。AQP-2从E17d的胎鼠开始微弱表达,到N7d表达强度最强,面密度值也达到最大水平,为(0.0441±0.0018)μm-1。N21d至N40d细胞凋亡和AQP-2的表达都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胞凋亡在集合管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AQP-2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2 细胞凋亡 集合管 发育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