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齐忠原 巫瑞智 +2 位作者 王国军 王强 侯乐干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Al-Mg系和Al-Mg-Si系合金因具有耐蚀、中等强度、可焊接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综述了在船体的不同部位铝合金的应用情况,船用铝合金的典型腐蚀特征和力学性能,含Sc、Zr、Er高性能船用铝合金的发展。指出轻质、高强度和... Al-Mg系和Al-Mg-Si系合金因具有耐蚀、中等强度、可焊接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综述了在船体的不同部位铝合金的应用情况,船用铝合金的典型腐蚀特征和力学性能,含Sc、Zr、Er高性能船用铝合金的发展。指出轻质、高强度和低成本是当今各类舰船选材的重要依据。介绍了铝合金在海上直升机平台、LNG船储罐材料、码头和海洋钻杆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船舶 海洋工程 应用
下载PDF
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中武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高强度低合金钢是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强度适中、加工性好且经济适用而在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对钢材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因此铜沉淀强化... 高强度低合金钢是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强度适中、加工性好且经济适用而在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对钢材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因此铜沉淀强化高强度低合金钢受到极大的重视而迅速发展起来。首先介绍了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发展历程,结合强化机制重点介绍了双相高强度低合金钢和含铜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开发思想,并对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基体相显微结构控制和强化方式进行了评述;随后对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过程中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相变尤其是铜沉淀相的析出过程进行了介绍;最后介绍了富铜纳米相的概念以及表征纳米相的方法,评述了合金元素对富铜纳米相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低合金钢 冷却转变 沉淀强化 纳米相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化学转化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桂香 张密林 +1 位作者 董国君 景晓燕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86,共5页
综述了镁合金表面化学转化处理的方法,包括铬酸盐转化、磷酸盐-高锰酸盐转化、氟锆酸转化、锡酸盐转化、磷酸盐转化、稀土转化、钼/钨酸盐转化、钴酸盐转化、有机物转化等,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镁合金 涂层 表面改性 化学转化膜
下载PDF
超轻Mg-Li合金细晶强化与复合强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4
作者 孟祥瑞 巫瑞智 张密林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对镁锂合金细晶强化和复合强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强化方式对镁锂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控制凝固过程、添加晶粒细化元素和变形加工能够细化镁锂合金的晶粒,分析了各种元素对镁锂合金晶粒的细化作用;通过真空浸渗法... 对镁锂合金细晶强化和复合强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强化方式对镁锂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控制凝固过程、添加晶粒细化元素和变形加工能够细化镁锂合金的晶粒,分析了各种元素对镁锂合金晶粒的细化作用;通过真空浸渗法、压力浸渗法、薄片冶金法及粉末冶金法都能不同程度提高镁锂合金的强度。对今后发展高强超轻镁锂合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细晶强化 复合强化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姜伟 王桂香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微弧氧化是一种在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层的表面新技术。该技术弥补了许多传统阳极氧化的不足之处,并且获得的膜层性能大幅提高。综述了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成熟工艺、分类方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表面处理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娜 邵亚薇 +1 位作者 张静 李洪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PMMA为填料时,PMMA与纳米SiO2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能提高纳米SiO2/PMMA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SiO2/PMMA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当聚丙烯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00:1时,与纯聚丙烯相比,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7.0%,弹性模量最高提高了35.8%。加入纳米SiO2/PMMA,使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原位复合 纳米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相容性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_3Ti制备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程玉洁 果春焕 +4 位作者 周培俊 曹阳 侯红亮 王耀奇 姜风春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5,共9页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刚度、低密度以及高的断裂韧性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及地面军用车辆的装甲防护系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针对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刚度、低密度以及高的断裂韧性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及地面军用车辆的装甲防护系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针对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的制备,人们发展了冷轧、热轧、脉冲电流热压、真空烧结、无真空烧结和爆炸焊接等制备技术。概述了国内外对新型轻质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制备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其特点,为Ti/Al3Ti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基础。最后从不同研究方向展望了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Ti金属间化合物 层状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下载PDF
镁锂合金表面耐蚀微弧氧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景晓燕 袁艺 +4 位作者 于方 宋来文 张密林 王涛 朱果逸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4-1157,共4页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锂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利用SEM、XRD、XPS、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对微弧氧化膜结构、相组成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SEM观测结果表明,氧化膜层的结构是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微弧...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锂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利用SEM、XRD、XPS、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对微弧氧化膜结构、相组成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SEM观测结果表明,氧化膜层的结构是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微弧氧化膜表面存在大量直径约2~7μm的微孔。XRD和XPS分析表明,微弧氧化膜的主要相组成为方镁石氧化镁和无定形磷酸盐化合物。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后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膜 耐蚀性
下载PDF
SiC含量对激光熔覆SiC/Ni60A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龙志 刘武 +2 位作者 刘德佳 赵明娟 张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4,共7页
利用LDM2500-60半导体激光器在45#钢板上制备SiC颗粒增强Ni60A合金激光熔覆涂层,系统研究SiC含量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稀释率、耐磨性、摩擦因数和显微硬度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增加,熔覆表层的微观组织细化,稀释率、耐磨性... 利用LDM2500-60半导体激光器在45#钢板上制备SiC颗粒增强Ni60A合金激光熔覆涂层,系统研究SiC含量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稀释率、耐磨性、摩擦因数和显微硬度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增加,熔覆表层的微观组织细化,稀释率、耐磨性、摩擦因数和硬度均先增加后降低;当SiC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熔覆层的耐磨性能最佳,磨损量仅为0.0012g,为基体磨损量的1/36.3;摩擦因数最小为0.464,且磨损过程最为平稳;熔覆层平均硬度值最高,达到1039.9HV0.2,为基体的3.5倍;但当SiC含量达到25%时,熔覆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能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SIC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海胆球形和纳米线形MnO_(2)制备及其超级电容特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亓淑艳 冯静 +2 位作者 闫俊 侯相钰 张密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海胆球形和单相纳米线形MnO2,并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采用不同反应物可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的MnO2。海胆球形MnO2由单相γ-MnO2构成,其直径在1~10... 采用水热法合成海胆球形和单相纳米线形MnO2,并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采用不同反应物可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的MnO2。海胆球形MnO2由单相γ-MnO2构成,其直径在1~10μm之间;纳米线形MnO2由单相α-MnO2构成,直径约为50nm,长度大于1μm。两种形貌的MnO2在2 mol/L的(NH4)2SO4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2mA/cm2放电时海胆球状MnO2比容量值为244F/g,纳米线状MnO2比容量值为159F/g。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海胆形MnO2作为电极材料,具有更良好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海胆球MnO_(2)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镁锂合金无铬植酸化学转化膜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丽丽 张春红 +3 位作者 张密林 黄晓梅 江溪 王兴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34-1137,共4页
为了提高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采用无毒植酸作为化学转化处理液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利用SEM和XRD对植酸转化膜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植酸转化膜较均匀,并覆盖有白色不规则的花絮状颗粒。提出了镁锂合金在植酸转化处理液中的... 为了提高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采用无毒植酸作为化学转化处理液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利用SEM和XRD对植酸转化膜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植酸转化膜较均匀,并覆盖有白色不规则的花絮状颗粒。提出了镁锂合金在植酸转化处理液中的成膜机理,用开路电位时间曲线阐释化学转化成膜过程。通过极化曲线、析氢实验及点滴实验比较植酸转化膜与传统铬酸转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铬酸化学转化相比,植酸转化后合金的腐蚀电位由初始的-1.65V提高至-1.40V,析氢速率也明显更小,说明植酸转化对改善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植酸 化学转化 耐蚀性
下载PDF
超轻镁锂合金设计、制备与表面技术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密林 《黑龙江冶金》 2014年第1期1-6,9,共7页
镁锂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关于超轻镁锂合金的研究成果,包括镁锂合金的高强韧化设计与制备、微观结构解析、机理分析及表面处理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强韧化 超塑性 表面技术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Ni-W-P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静 张涛 +3 位作者 张曰涛 邵亚薇 孟国哲 王福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2,共10页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因数、维氏硬度及磨损速率与单层化学镀层大体相当,分别为0.33、933 HV和1.46 mg/Km,保留了单层化学镀层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此外,多层化学镀层的孔隙率较单层化学镀层降低了2个数量级,涂层更为致密。与普通单层化学镀层相比,多层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腐蚀电位和击破电位分别提高了168和209 mV,钝化电流密度由4.212μA·cm−2降低至1.306μA·cm−2。因此,多层化学镀层有望成为AZ91D镁合金更有前景的耐磨耐蚀防护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化学镀 Ni-W-P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耐蚀性能
下载PDF
金属氢渗透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政一 张鹏远 孟国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5-58,共14页
综述了氢渗透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历史,总结了当前对氢损伤机理的研究,以及在易发生氢脆环境下的氢渗透行为规律和影响氢行为的因素。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先后开发了许多氢渗透防护技术,如:阻碍氢原子渗入基体,在材料表面制备涂镀层... 综述了氢渗透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历史,总结了当前对氢损伤机理的研究,以及在易发生氢脆环境下的氢渗透行为规律和影响氢行为的因素。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先后开发了许多氢渗透防护技术,如:阻碍氢原子渗入基体,在材料表面制备涂镀层;消除钢中有害元素的方式,改变中氢原子陷阱的数目;从组织入手,开发高纯度、高抗氢钢,包括一些系列铁素体合金钢等。综述了从传统的电沉积阻氢合金镀层,到新工艺制备阻氢陶瓷层的发展。阻氢涂层具有阻氢性能极佳,兼具保护作用的优点,但容易失效,破损后会加快基体的局部腐蚀;而通过冶金、热处理来净化钢材,改变组织成分开发的纯净钢,其实际抗氢脆性能并不理想,仍然会出现氢引起的力学性能下降,并且具有控制工艺复杂、能耗大的缺点。由此认为,氢一旦进入金属材料内部,造成材料的性能损伤不可避免,防止氢进入金属材料是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氢渗透过程是氢损伤发生的关键步骤,那么阻碍氢渗透过程的进行就成了氢损伤防护措施的重中之重。抑制氢渗透过程的发生需要从降低氢原子浓度梯度、降低材料内部氢陷阱密度和结合能两方面入手,开发有效的抑氢手段,抑制氢渗透过程,使材料内部的氢原子浓度小于临界氢原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损伤 氢渗透 阻氢涂层 电沉积 阴极保护 氢脆敏感性
下载PDF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装甲防护复合材料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曹阳 朱世范 +2 位作者 果春焕 侯红亮 姜风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综述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装甲防护性能、失效形式、防护机理等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应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装甲防护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失效形式
下载PDF
波形整形技术在Hopkinson杆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果春焕 周培俊 +3 位作者 陆子川 常云鹏 邹广平 姜风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1-887,共7页
由于波形整形技术可减小Hopkinson杆实验在撞击过程中产生的高频振荡以及实现试样在受载过程中的恒应变率加载,因此,波形整形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波形整形技术在Hopkinson杆的动态压缩、拉伸、巴西圆盘、弯曲断裂等实... 由于波形整形技术可减小Hopkinson杆实验在撞击过程中产生的高频振荡以及实现试样在受载过程中的恒应变率加载,因此,波形整形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波形整形技术在Hopkinson杆的动态压缩、拉伸、巴西圆盘、弯曲断裂等实验中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HOPKINSON杆 恒应变率 波形整形技术 动态应力平衡 动态断裂韧性
下载PDF
KCl-LiCl-MgCl2熔盐体系中共电沉积制备Mg-Li合金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颜永得 张密林 +4 位作者 韩伟 薛云 何立义 陈增 唐定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2-906,共5页
在670℃的KCl-LiCl-MgCl2熔盐体系中通过共电沉积方法制备了Mg-Li合金,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循环伏安表明:670℃时,锂在镁上(镁预先沉积到钼丝上)的欠电位沉积形成了液态的Mg-Li合金;当MgCl2质量分数为10%时,出现了Mg-Li合金成核。极化曲... 在670℃的KCl-LiCl-MgCl2熔盐体系中通过共电沉积方法制备了Mg-Li合金,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循环伏安表明:670℃时,锂在镁上(镁预先沉积到钼丝上)的欠电位沉积形成了液态的Mg-Li合金;当MgCl2质量分数为10%时,出现了Mg-Li合金成核。极化曲线表明:在含有5% MgCl2的熔盐中,MgCl2的极限电流密度为0.35 A·cm-2,超过此值时,Mg和Li就能产生共电沉积。对沉积物进行X射线衍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表明:通过恒电流电解得到了3种不同相的Mg-Li合金。在电流密度为6.21 A·cm-2电解2h条件下,只有当MgCl2质量分数小于10%时,才能得到Mg-Li合金。并通过Nernst和浓差极化方程讨论了MgCl2浓度对于Mg-Li合金形成的影响。Mg-Li合金中锂的含量能够通过熔盐中的MgCl2浓度配比和电解参数来控制。实验证明这种直接从原料入手,通过共电沉积制备Mg-Li合金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KCl-LiCl-MgCl2 熔盐 共沉积 循环伏安
下载PDF
纯镁和镁锂合金在中性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晓梅 张春红 张密林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纯Mg和Mg-Li合金在中性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利用XRD测试了腐蚀前后纯Mg和Mg-Li合金表面的组成成分,并用失重法测试了腐蚀速率。结果表明:腐蚀初期,纯Mg的腐蚀电流小于Mg...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纯Mg和Mg-Li合金在中性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利用XRD测试了腐蚀前后纯Mg和Mg-Li合金表面的组成成分,并用失重法测试了腐蚀速率。结果表明:腐蚀初期,纯Mg的腐蚀电流小于Mg-Li合金,纯Mg的腐蚀电位高于Mg-Li合金,纯Mg的电化学反应电阻大于Mg-Li合金。经过24h腐蚀后,纯Mg的腐蚀速率大于Mg-Li合金,且两者腐蚀形貌不同,纯Mg的腐蚀坑大而深,蚀坑数量少;Mg-Li合金的腐蚀坑小而浅,蚀坑数量多并且表面变黑。纯Mg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Mg-Li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LiOH,MgLi,Mg3Li7,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镁 镁锂合金 中性NaCl 腐蚀
下载PDF
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Zr(Ⅳ)的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增 张密林 +4 位作者 韩伟 李胜军 王君 颜永得 候智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6-459,共4页
利用电化学暂态技术如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K2ZrF6-LiCl-KCl熔盐体系中,温度为923K时Zr(Ⅵ)在钼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结果表明,Zr(Ⅵ)在钼电极上的电还原是通过两步电子转移反应完成的。其电化学反应历程为:Zr(Ⅵ)+... 利用电化学暂态技术如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K2ZrF6-LiCl-KCl熔盐体系中,温度为923K时Zr(Ⅵ)在钼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结果表明,Zr(Ⅵ)在钼电极上的电还原是通过两步电子转移反应完成的。其电化学反应历程为:Zr(Ⅵ)+2e=Zr(Ⅱ),Zr(Ⅱ)+2e=Zr。其中间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为ZrCl2。计时电流曲线研究表明,锆在析出时存在成核极化现象,成核过程为瞬间成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电化学还原 成核现象
下载PDF
挤压Mg-Li-Zn-Ce-Y-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昭运 余春 +1 位作者 李志强 盖登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温度T=250~450℃,应变速率为0.001~10s-1的条件下,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挤压Mg-7.8%Li-4.6%Zn-0.96%Ce-0.85%Y-0.30Zr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试验,分析流变应力曲线特点。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特征,动态再结晶是... 在温度T=250~450℃,应变速率为0.001~10s-1的条件下,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挤压Mg-7.8%Li-4.6%Zn-0.96%Ce-0.85%Y-0.30Zr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试验,分析流变应力曲线特点。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特征,动态再结晶是热变形过程中的主要软化机制。流变应力峰值随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稀土相化合物和α相促进β相的动态再结晶,使α相再结晶减缓。在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迅速,流变应力曲线表现为临界应变较小,加工硬化迅速被动态软化所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合金 热变形 流变应力 动态再结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