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小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7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需要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气管插...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需要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舒适度和移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舒适度为96%(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气管插管未移位率为92%(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舒适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固定方法 改良 应用护理
下载PDF
miR-126调控MAPK/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干预效果
2
作者 裴志龙 张丽萍 邢健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525-3528,3533,共5页
目的 分析微小RNA-126(microRNA-126,miR-126)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50只Wistar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40只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建... 目的 分析微小RNA-126(microRNA-126,miR-126)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50只Wistar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40只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建模成功3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miR-126沉默组、miR-126过表达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病理组织学、miR-126表达量、氧化应激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炎性因子、p38 MAPK、NF-κB p65 mRNA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量、MAPK/NF-κB信号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p38 MAPK mRNA、NF-κB p65 mRNA、p38 MAPK、NF-κB p65升高,miR-12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氧分压(PaO_(2))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miR-126沉默组TNF-α、p38 MAPK mRNA、NF-κB p65 mRNA、p38 MAPK、NF-κB p65升高,miR-126、SOD活性、PaO_(2)降低,miR-126过表达组TNF-α、IL-1β、p38 MAPK mRNA、NF-κB p65 mRNA、p38 MAPK、NF-κB p65降低,miR-126、SOD活性、PaO_(2)升高(P<0.05)。结论 过表达miR-126可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炎性反应,改善大鼠氧化应激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微小RNA-126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转录因子ΚB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效果
3
作者 王珊珊 杨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死亡风险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HF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死亡风险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HF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50例,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死亡风险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及心衰院内死亡率评分(GWTG-HF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HF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琥珀酸美托洛尔 心功能 死亡风险 心肌损伤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宏杰 张凤久 +5 位作者 乌晶 张晓玲 朱晓敏 郭亚萍 扬淮茜 王珊珊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6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腺病毒(ADV...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6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副流感病毒(PIV)、流感病毒A/B(FluA/B)特异性抗体IgM水平,对组间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AECOPD组患者中IgM阳性率依次为RSV>PIV> FluA/B>CMV>ADV> HSV.AECOPD组与对照组各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感染是AECOPD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参与了AECOPD病情的进展过程,在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感染
原文传递
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宏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8期183-186,19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接受莫西沙星以及阿奇霉素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60例)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接受莫西沙星以及阿奇霉素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60例)和观察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6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2.48±0.33)L、最大呼吸流量(190.33±5.78)L、用力肺活量(2.78±0.54)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8、10.710、6.217,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阴影消失时间(7.09±2.65)d、退热时间(2.10±0.46)d、咳嗽消失时间(4.25±1.33)d、住院时间(3.28±1.0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7、10.687、11.288、4.486,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5)。结论利用莫西沙星对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临床医治,可以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与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相比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莫西沙星 治疗效果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早期预测意义
6
作者 王宏杰 张凤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36-38,共3页
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早期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156例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组48例,亚急性组51例,慢性组57例。选取同期56例非布氏杆菌病健康者作... 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早期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156例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组48例,亚急性组51例,慢性组57例。选取同期56例非布氏杆菌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析CD3+、CD3+CD4+、CD19+、CD4+/CD8+在急慢性布氏杆菌病中的水平及相关性。结果 急性组、亚急性组CD3+高于慢性组、对照组,CD3+CD4+、CD19+、CD4+/CD8+低于慢性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组CD3+高于亚急性组,CD3+CD4+、CD19+、CD4+/CD8+低于亚急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CD3+CD4+之间呈现为负相关(r=-0.325,P=0.024);CD3+、CD19+之间呈现为负相关(r=-0.308,P=0.033);CD3+、CD4+/CD8+之间呈现为负相关(r=-0.313,P=0.031);CD3+CD4+、CD19+之间呈现为正相关(r=0.311,P=0.032);CD3+CD4+、CD4+/CD8+之间呈现为正相关(r=0.342,P=0.017);CD19+、CD4+/CD8+之间呈现为正相关(r=0.393,P=0.003)。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CD3+在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患者中呈现为异常高表达,CD3+CD4+、CD19+、CD4+/CD8+呈现为异常低表达,且与布氏杆菌病急慢性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于急慢性布氏杆菌病早期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急慢性布氏杆菌病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3+CD4+ CD19+ CD4+/CD8+ 急慢性布氏杆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