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功能和自发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卫华 钟文敏 +2 位作者 王德胜 曾雪亮 李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10期1313-1314,1318,共3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功能和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1)臭牡丹的提取。采用75%乙醇浸渍臭牡丹48 h,制得质量浓度为1.0 g/ml的臭牡丹乙醇提取物。(2)小鼠自发活动。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功能和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1)臭牡丹的提取。采用75%乙醇浸渍臭牡丹48 h,制得质量浓度为1.0 g/ml的臭牡丹乙醇提取物。(2)小鼠自发活动。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10只,采用抖笼法测定小鼠自发活动情况。(3)睡眠功能。采用阈上剂量、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方法,观察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给药后,观察1、2组小鼠15 s内大波、中波出现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时,观察1、2组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时,对照组无小鼠入睡,观察1、2组小鼠入睡数量分别为4、7只。结论: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并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乙醇提取物 镇静催眠 自发活动 小鼠
下载PDF
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救质量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秀嫔 仲芳玉 陈冬梅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368名参加急救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170名,护士198名,采取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15年1月实验组参加规...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368名参加急救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医生170名,护士198名,采取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15年1月实验组参加规范化培训,对照组不参与培训,但两组人员均需在2015年2月进行院前急救考核,对比两组考试合格率情况;2016年1月两组人员均参与培训,培训完成后两组人员均参与考试,统计并分析2次考试的合格率,并对根据2年时间中进行抢救的病例,对抢救质量做出作分析对比。结果2015对照组未参与培训时考试通过率及急救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2016年参与培训后对照组在考试合格率及急救质量上仍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2016年在考试通过率和急救质量上稍高于2015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2016年考试合格率及急救质量上明显高于2015年(P<0.05)。结论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在临床实践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增加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提高急救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规 范化培训 急救质量
下载PDF
2012-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调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晓华 赖伟林 +2 位作者 仲芳玉 邓秀嫔 廖欣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了解赣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特点,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赣州市中心城区2012-2016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赣州市中心城区2012-2016年院前急救出车次数为55700次,有效出车54615次,有效率为98.05%;院前急救主... 目的了解赣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特点,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赣州市中心城区2012-2016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赣州市中心城区2012-2016年院前急救出车次数为55700次,有效出车54615次,有效率为98.05%;院前急救主要疾病排前五位的为创伤21058人次(38.55%),心脑血管系统疾病7433人次(13.61%),体征为晕厥、发热、抽搐待查6894人次(12.62%),酒精中毒/醉酒3710人次(7.73%),消化系统疾病3585人次(6.56%);给予急救措施,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48155人(90.82%);病例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4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21-30岁所占比例最高(14.25%);交通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孕产及中毒等呈一定季节聚集分布,8:00-10:00为急救最高峰时段;接电至出车时间以3-5min所占比例最高,29110次(52.26%),5-10min内达到现场所占比例最高,26905次(48.30%),出车后5-10min内到达现场的次数逐年增多且有统计差异(趋势χ2=332.64,P<0.05)。结论根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特点,在不同季节重点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分析
下载PDF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安红 陈衍斌 谢瑶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外固定松脱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程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固定松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GC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短固定时间,降低松动率,减少患者疼痛并提高舒适度与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 创伤性骨折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现代康复结合中药烫熨治疗卒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曾繁华 邱探探 邹贵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110-112,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赣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赣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更好地帮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肢体活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探讨院前急救中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仲芳玉 陈怡文 +3 位作者 王安红 邓秀嫔 陈冬梅 戚晓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1期167-169,173,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效果。方法将我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0月院前急救收治的8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院前急救实施常规呼吸通畅疗法,研究组患者院前...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效果。方法将我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0月院前急救收治的8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院前急救实施常规呼吸通畅疗法,研究组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机械通气法,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急救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死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救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急救后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急救后疾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机械通气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窒息情况,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生命体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院前急救干预对临产妇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戚晓敏 曾金石 万鑫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对临产妇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66例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对临产妇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66例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水平,评估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后2 h SAS、SDS评分低于本组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分娩后2 h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后2 h Cor、NE、ADR、ATCH水平低于本组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分娩后2 h Cor、NE、ADR、ATC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妇经院前急救干预可有效调节临产妇分娩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同时可有效缓解机体应激反应,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妇 院前急救干预 心理状态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急性胸痛患者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因素及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辛小云 刘荣妹 仲芳玉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因素及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50例,根据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情况分为医疗接触延迟组(75例),医疗接触未...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因素及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50例,根据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情况分为医疗接触延迟组(75例),医疗接触未延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是否在家中发病、受教育程度、有无医疗保险、月收入、距院距离、是否了解急性胸痛致命、是否等症状消失、是否服用止痛药、高脂血症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并采取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因素。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效果。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家发病、受教育程度、有无医疗保险、月收入、距院距离、了解急性胸痛致命、等症状消失、服用止痛药是急性胸痛患者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因素(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P>0.05),医疗接触延迟组患者心源性死亡高于医疗接触未延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再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继发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P>0.05),医疗接触延迟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因急性胸痛在入院发生率高于医疗接触未延迟组患者(P<0.05)。结论在家发病、受教育程度、有无医疗保险、月收入、距院距离、了解急性胸痛致命、等症状消失、服用止痛药等均是急性胸痛患者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延迟因素,并且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延迟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疗效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症状 首次医疗接触时间 延迟因素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医疗优先调度系统在院前分娩到达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戚晓敏 曾嵘 丛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医疗优先调度系统(MPDS)在院前分娩到达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40例产妇,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院前指导,研究组用MPDS的分娩预案进行到达前指... 目的探讨医疗优先调度系统(MPDS)在院前分娩到达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40例产妇,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院前指导,研究组用MPDS的分娩预案进行到达前指导,比较两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及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分娩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PDS产妇分娩预案对产妇分娩进行正确指导,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及产后出血等分娩并发症,同时缩短产程时间,确保了新生儿与产妇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优先调度系统 院前分娩 产程时间
下载PDF
探讨如何降低急危重症孕产妇长途转运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刁冬秀 陈青华 刘玉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145-148,共4页
目的对降低急危重症孕产妇长途转运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2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进行长途转运的6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长途转运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转... 目的对降低急危重症孕产妇长途转运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2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进行长途转运的6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长途转运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转运途中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长途转运中未采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运过程中孕产妇及胎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变化率、围生儿死亡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产妇转运途中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率和围生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干预对策有效降低急危重症孕产妇及胎儿长途转运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有效降低病情变化率,并且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转运成功率,为救治急危重症孕产妇提供更好的转运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孕产妇 长途转运风险 围生儿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皮下静脉查找仪应用于夜间院前急救的临床护理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仲芳玉 陈怡文 +3 位作者 王安红 邓秀嫔 陈冬梅 戚晓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0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夜间院前急救中采用皮下静脉查找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前急救接诊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普通照明在夜间进行静脉穿刺,... 目的探讨夜间院前急救中采用皮下静脉查找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前急救接诊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普通照明在夜间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采用静脉查找仪照射下在夜间进行静脉穿刺,分别统计两组的一次穿刺、二次穿刺、三次及三次以上穿刺成功的次数及成功率,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的次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输注高渗液体疼痛等并发症的概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夜间院前急救中,采用皮下静脉查找仪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成功率,是一种可靠、简便、安全、临床易推广的治疗方法,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夜间 皮下静脉查找仪 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安全性
下载PDF
院前急救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嵘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救治方法分为CO组(40例)与PR组(40例)。CO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PR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方法。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救治方法分为CO组(40例)与PR组(40例)。CO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PR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休克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骨折复位质量。结果PR组患者的休克发生率为27.50%(11/40),低于CO组患者的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0%,显著低于CO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后续治疗有辅助促进作用,经过院前急救的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损伤控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院前急救 损伤 骨折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病证结合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0例
13
作者 黄昱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2期2419-2421,共3页
目的 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药病证结合早期干预方案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中医药病证结合早期干预方案;... 目的 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药病证结合早期干预方案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中医药病证结合早期干预方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采用中医药病证结合早期干预方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虚邪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干预 中医药疗法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小云 刘荣妹 仲芳玉 《蛇志》 202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抢救结果分为成功组(n=59)和未成功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抢救结果分为成功组(n=59)和未成功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发病场所、通气方式、BMI与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无关(均P>0.05);年龄、病因、群众性心肺复苏、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现场除颤时间与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1.112,OR=3.040,95%CI=1.469~6.292)、有心脑血管疾病(β=1.045,OR=2.843,95%CI=1.342~6.022)、无群众性心肺复苏(β=1.342,OR=3.827,95%CI=1.820~8.046)、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5 min(β=0.817,OR=2.265,95%CI=1.100~4.661)、现场除颤时间>5 min(β=1.620,OR=5.056,95%CI=2.330~10.968)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疾病类型、心肺复苏时间等,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