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常识”开始的教育——读《教学七律》有感
1
作者 曾建洪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第6期50-51,共2页
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再次拜读了美国经典教育名作《教学七律》(约翰·格里高利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之后,对于教学常识,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敬畏和重新唤醒。从"常识"开始的教育,相信是每一位读者的共... 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再次拜读了美国经典教育名作《教学七律》(约翰·格里高利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之后,对于教学常识,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敬畏和重新唤醒。从"常识"开始的教育,相信是每一位读者的共同感受,也是每一位育人者应努力践行的方向。该书于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被用作教师培训教科书,也被学校老师当作工具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经典教育 育人者 首次出版 教学 七律 常识
下载PDF
研究是教师最好的成长——读《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有感
2
作者 曾建洪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第3期46-47,共2页
身为教师,都渴望成长,渴望优秀。虽然每位优秀教师都有各自独特的成长经历,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研究得以实现,刘波老师的成长便是例证。刘波老师所著的《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宁波出版社2016年6月第2版)一书,正是通过... 身为教师,都渴望成长,渴望优秀。虽然每位优秀教师都有各自独特的成长经历,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研究得以实现,刘波老师的成长便是例证。刘波老师所著的《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宁波出版社2016年6月第2版)一书,正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为我们解读了其成长的秘诀——研究是教师最好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师 优秀教师 手记 成长经历 老师 新手 专业
下载PDF
用生命活出课堂的样子——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3
作者 曾建洪 《江西教育》 2024年第22期72-74,共3页
“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对此,李政涛教授笃信不疑,他以其特有的教育情怀和生命视角,将课堂与生命相关联。他既走进课堂,又走出课堂,走进生命深处,将自己对课堂与生命的体悟及实践成果,用各种“金丝”“银丝”汇... “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对此,李政涛教授笃信不疑,他以其特有的教育情怀和生命视角,将课堂与生命相关联。他既走进课堂,又走出课堂,走进生命深处,将自己对课堂与生命的体悟及实践成果,用各种“金丝”“银丝”汇聚于其最新力作《活在课堂里》,他在传递、分享心中真正的课堂的同时,不忘激励广大教师用生命活出课堂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课堂 教育情怀 走进课堂 生命视角 教师的使命 实践成果
原文传递
聚焦格式规范 助推作业提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建洪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6,共2页
高中政治作业要实现"质的提升",离不开作业格式的规范。政治作业格式的规范不是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也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相反,政治作业格式的规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障。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 高中政治作业要实现"质的提升",离不开作业格式的规范。政治作业格式的规范不是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也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相反,政治作业格式的规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障。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多种作业设计弊端,我根据所在学校及个人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供各位同仁参考。一、关注细节真相在细节、力量在细节、魅力在细节,意义也在细节。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考场、课后等各种现场,只要我们多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设计 格式规范 学生思维 聚焦 高中政治 教学实践 学习习惯 学习效果
下载PDF
浅谈对“爱撒谎”学生的几点教育策略
5
作者 曾建洪 《基础教育论坛》 2016年第3期5-7,共3页
对于一些"爱撒谎"的学生,作为教师,教育策略有很多:从学生的认识发展上找原因,不上纲上线;信任是教育的基础,要相信学生;爱与智慧同样重要;离不开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反思。
关键词 撒谎 学生 教育策略
下载PDF
作业讲评巧处理
6
作者 鲍少敏 曾建洪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59,共2页
如何上好政治作业讲评课,提高讲评课的实效,进而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这一直是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紧紧抓住处理好“三种”关系,有效地提高了作业讲评课的实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作业讲评课 政治课教师 “减负提质” 事半功倍 实效性 高中
原文传递
高三政治作业的“减负提质”
7
作者 鲍少敏 曾建洪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4,共3页
对于高三《文化生活》的复习而言,关键在于把握难点、重点与探究点,这样有利于激发高三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提升其学科素养,从而实现高中作业的"减负提质"。一、在分类比较中把握难点,有效突破客观题近年来,高考客观题题肢的迷惑... 对于高三《文化生活》的复习而言,关键在于把握难点、重点与探究点,这样有利于激发高三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提升其学科素养,从而实现高中作业的"减负提质"。一、在分类比较中把握难点,有效突破客观题近年来,高考客观题题肢的迷惑性越来越强,快速分解题肢,提高做题速度和效率,实现减负提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针对《文化生活》一书中容易错误的易错易混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印发给每一位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能力 中作业 迷惑性 文化生活 学科素养 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人生价值 命题者 腐朽文化
原文传递
与生共话影视 体悟教育人生——由《我不是药神》师生共话所引发的思考
8
作者 曾建洪 《重庆与世界》 2018年第18期98-99,共2页
《我不是药神》以其出色的题材,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流畅的剪辑,干脆幽默的语言,精湛的演技,一经问世,便迅速走红热映。该片,有笑有泪,还有思考,也迅速引起了班里学生在群里的热议。"老师,怎么制药厂这么黑心,一盒药要卖那么贵?"这... 《我不是药神》以其出色的题材,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流畅的剪辑,干脆幽默的语言,精湛的演技,一经问世,便迅速走红热映。该片,有笑有泪,还有思考,也迅速引起了班里学生在群里的热议。"老师,怎么制药厂这么黑心,一盒药要卖那么贵?"这是班级微信群里,小雨的问题,也代表了很多同学的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 师生 人生 教育 体悟 现实主义 制药厂 学生
下载PDF
教育,因行而美 读郑英《教育,向美而生》
9
作者 曾建洪 《今日教育》 2020年第12期71-72,共2页
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向美而生,更因行而美。这是读完郑英老师《教育,向美而生》一书后的最大感受。书中,郑老师为广大教育人呈现了一个个"教育,可以如此生动、有趣"的鲜活而深刻的案例,无不激励着广大教育人:向美,从... 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向美而生,更因行而美。这是读完郑英老师《教育,向美而生》一书后的最大感受。书中,郑老师为广大教育人呈现了一个个"教育,可以如此生动、有趣"的鲜活而深刻的案例,无不激励着广大教育人:向美,从修好这颗心开始,在细微处落地发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新 老师 细微处 教育 落地 鲜活 有趣
下载PDF
善用人文读本 提高课堂效率——谈人文读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曾建洪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7年第10期92-93,共2页
本文重点论述人文读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运用人文读本,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人文读本,提高课堂质量;运用人文读本,唤醒自我成长。
关键词 人文读本 思想政治课 课堂效率
下载PDF
带上自己做教师 读孙民云《追寻对的教育方式》
11
作者 曾建洪 《今日教育》 2022年第4期79-80,共2页
教育很美好,但同时也可能充满风险。放弃还是追寻,迷失还是坚守,全靠自我。基于多年的教育追寻实践,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孙民云老师以其最新力作《追寻对的教育方式》为广大读者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带上自己做教师,追寻对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 孙民 追寻 老师 教育
下载PDF
起点美好,课堂才美好——读《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有感
12
作者 曾建洪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79-80,共2页
郑英老师一直坚信:"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就是教材,就是课堂的起点。唯有起点美好,课堂才美好,教育才能走向美好。"这也是我拜读郑英老师新著《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一书后的最大感受。立场美好,... 郑英老师一直坚信:"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就是教材,就是课堂的起点。唯有起点美好,课堂才美好,教育才能走向美好。"这也是我拜读郑英老师新著《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一书后的最大感受。立场美好,课堂才美好真正美好的课堂,要让生命在场,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课堂立场观——生本立场。唯有立场美好,课堂才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才能 教师自身 老师 有声有色 生本立场 课堂 生命在场 美好
下载PDF
巧借学科综合,激活《经济生活》教学
13
作者 鲍少敏 《学周刊(上旬)》 2016年第3期148-149,共2页
高中政治教师通过利用文学、史学常识,导入探究内容;利用数学Venn图,辨析词语关系;借助英语词汇,讲解经济学理论;巧借地理选修内容,服务科学发展观教学;巧借历史必修2,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运用音乐歌曲,阐明正确金钱观等等,巧借相关学... 高中政治教师通过利用文学、史学常识,导入探究内容;利用数学Venn图,辨析词语关系;借助英语词汇,讲解经济学理论;巧借地理选修内容,服务科学发展观教学;巧借历史必修2,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运用音乐歌曲,阐明正确金钱观等等,巧借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进行教学,集相关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必将激活《经济生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这不失为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综合 经济生活 教学
原文传递
过生动有趣的教育生活——读《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
14
作者 曾建洪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第9期79-80,共2页
“生动、有趣,是教育的真味,也是教育的胜境,更是每位教师应努力过的教育生活。”这是郑英老师在其最新力作《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一书中的真挚表达,也是我在读完该书后的最大感受。生命·生活·生长教育应该聚焦有效,更应... “生动、有趣,是教育的真味,也是教育的胜境,更是每位教师应努力过的教育生活。”这是郑英老师在其最新力作《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一书中的真挚表达,也是我在读完该书后的最大感受。生命·生活·生长教育应该聚焦有效,更应该追求“生”动:观照提升生命,围绕生活主题,顺应激发生长。观照提升生命。每个孩子都是孤品,都是不可替代的生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动有趣 不可替代 提升生命 教育 生活 观照
原文传递
手机参与思想政治教与学的有效尝试
15
作者 鲍少敏 曾建洪 《中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34期54-55,共2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普及,我们可以让手机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更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搜题解题自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手机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 手机 思想政治
下载PDF
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读《大先生于漪》有感
16
作者 曾建洪 《江西教育》 2024年第34期77-79,共3页
《大先生于漪》作为一本全景式记录“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教育人生的书,以特有的方式,为广大教师生动讲述了于漪的人生故事,追寻了大先生的力量源泉,传播了大先生的师德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立体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学:学... 《大先生于漪》作为一本全景式记录“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教育人生的书,以特有的方式,为广大教师生动讲述了于漪的人生故事,追寻了大先生的力量源泉,传播了大先生的师德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立体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学:学无止境地自我攀登于漪先生的为学,是学无止境的自我攀登,她既向前看,学而不厌;又向上看,学人之长;还回头看,量己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教育家 于漪 师德 为学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力量源泉 全景式
原文传递
回归常识做教育 读《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有感
17
作者 鲍少敏 曾建洪 《今日教育》 2023年第6期78-80,共3页
回归常识做教育,是唐江澎校长的教育哲学观和核心教育理念,也是其新作《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一以贯之的真挚表达。秉持这一理念,唐校长不仅提出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的中国教育... 回归常识做教育,是唐江澎校长的教育哲学观和核心教育理念,也是其新作《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一以贯之的真挚表达。秉持这一理念,唐校长不仅提出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的中国教育的好声音,更是极力倡导和践行唯有“好的关系”“好的服务”“好的坚守”才有好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观 好的教育 回归常识 责任担当 终身运动 教育理念 校长 一以贯之
下载PDF
教师可以向苏东坡学的五种精神
18
作者 曾建洪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记得台北《中华时报》的记者曾问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为什么有这种偏爱呢?拜读完(《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记得台北《中华时报》的记者曾问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为什么有这种偏爱呢?拜读完(《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后,我找寻到了答案,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传》 五种精神 湖南人民出版社 教师 中国文化史 悲天悯人 散文作家 余秋雨
下载PDF
阅读,让教育更明亮——读吴奇《阅读照亮教育人生》有感
19
作者 鲍少敏 曾建洪 《教育艺术》 2022年第11期1-1,M0002,共2页
天津中学吴奇老师,以其特有的教育情怀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坚持有计划地读书、写作,为广大教育人呈现其“苔花集”——《阅读照亮教育人生》(宁波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力呼:师者应努力做优秀的领读者,让教育更明亮。阅读,擦亮师... 天津中学吴奇老师,以其特有的教育情怀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坚持有计划地读书、写作,为广大教育人呈现其“苔花集”——《阅读照亮教育人生》(宁波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力呼:师者应努力做优秀的领读者,让教育更明亮。阅读,擦亮师者双眼通过阅读,犹如借助飞鸟、蜻蜓、蚂蚁之眼,帮助师者擦亮双眼,洞悉教育规律,多角度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往往更能推动教育教学向前进。借飞鸟之眼,站得高,往往看得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师者 吴奇 探索精神 阅读 飞鸟 困难和问题 多角度
下载PDF
课堂,请多一些应有的“场”力 读《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
20
作者 曾建洪 《今日教育》 2020年第3期70-72,共3页
作为西方教育前沿的一部力作,《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以其特有的视角,带领广大教育人一起走进课堂参与,走进那走上前台的沉默,去探寻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种种课堂现场,以期提升课堂应有的立场力、现场力和磁场力。课堂立场力在课堂中,... 作为西方教育前沿的一部力作,《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以其特有的视角,带领广大教育人一起走进课堂参与,走进那走上前台的沉默,去探寻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种种课堂现场,以期提升课堂应有的立场力、现场力和磁场力。课堂立场力在课堂中,发言和沉默总是相伴而生。我们往往会关注发言,关注什么时候发言、有没有发言,而不去关注沉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力 《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 “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