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空间问题的两点异议
1
作者 朱昌彻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S3期76-78,共3页
本文对我国国内的哲学教科书“时空观”部分关于“什么是空间”和“什么叫空间的无限性”两个问题提出了异议。 关于什么是空间的问题,国内编写的哲学教科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认为“空间就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笔者在文章中明确... 本文对我国国内的哲学教科书“时空观”部分关于“什么是空间”和“什么叫空间的无限性”两个问题提出了异议。 关于什么是空间的问题,国内编写的哲学教科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认为“空间就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笔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这一通行的空间定义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笔者的理由有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科书 广延性 空间观 时空观 空间三维 空闻 宇观 莱布尼兹 无界 外在关系
下载PDF
试论道德境遇
2
作者 万贤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5,共5页
一、道德境遭的提出及其涵义道德境遇问题,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一块飞地,是目前国内道德理论的空白区。人们想要或想要人们把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我的自觉信念和自愿要求,学会道德践覆,就必须深入道德境遇研究。只有这样... 一、道德境遭的提出及其涵义道德境遇问题,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一块飞地,是目前国内道德理论的空白区。人们想要或想要人们把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我的自觉信念和自愿要求,学会道德践覆,就必须深入道德境遇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道德理性王国的风彩。事实上,我们经常陷于道德境遇的矛盾困惑之中,企求理论指点迷津,希冀有一套较为现实的境遇伦理选择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但现行的伦理教科书和道德理论十分薄弱。为此,本人抛砖引玉,试图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引进“道德境遇”范畴,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所谓道德境遇,指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境遇 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评价 道德原则 道德实践 最高评价标准 道德理论 道德价值选择 矛盾困惑
下载PDF
新的“七大” 新的丰碑
3
作者 朱昌彻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X期6-8,共3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召开过七次代表大会。其中1945年春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规模最大,会议开得最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又召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其中去年十月召开的“十四大”最为重要。因此不少同志把“十四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召开过七次代表大会。其中1945年春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规模最大,会议开得最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又召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其中去年十月召开的“十四大”最为重要。因此不少同志把“十四大”比喻为新的“七大”。我对此表示赞同,我认为“七大”和“十四大”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七大”是在战日战争已经取得了很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的形势下召开的。“十四大”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步骤已经实现,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第三步骤尚未实现的形势下召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大 大胜利 代表大会 党章 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和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下载PDF
物质具有可知性吗?
4
作者 朱昌彻 《晋阳学刊》 1986年第5期32-33,共2页
秦淮沙同志在1985年《晋阳学刊》第二期上发表了《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之不能成立》一文。这篇文章很有新意,读后深受启发。文章的第四部分否定了我国哲学界某些同志所提出的所谓“世界可知性原理”。对此,我完全赞同。这... 秦淮沙同志在1985年《晋阳学刊》第二期上发表了《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之不能成立》一文。这篇文章很有新意,读后深受启发。文章的第四部分否定了我国哲学界某些同志所提出的所谓“世界可知性原理”。对此,我完全赞同。这里,仅对秦文作一点补充和发挥。秦文指出,所谓的“世界的可知性原理”,“不是说明思维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而是论证世界本身的‘可知性’,”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可知性 物质属性 不可知论 客观实在性 唯物主义 原理 认识世界 可能性 部分否定 经验批判主义
下载PDF
世界本原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昌彻 《晋阳学刊》 1985年第1期19-20,共2页
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大厦的基石,它制约着其它各种哲学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正因为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的哲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研... 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大厦的基石,它制约着其它各种哲学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正因为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的哲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有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中的第一个方面是世界本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本原问题 哲学问题 哲学工作者 哲学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 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 旧唯物主义 物质形态
下载PDF
关于新旧唯物主义差别性的另一种理解
6
作者 王金福 朱昌彻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5期16-21,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它是在以往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不同于以往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关于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性,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无辩证性,就是说,新旧唯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它是在以往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不同于以往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关于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性,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无辩证性,就是说,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辩证性 哲学界 主要差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