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因设计评价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大鼠模型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现青 何振华 +2 位作者 蔡彬 廖凯 张森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目的探究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大鼠模型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盲肠结扎比例、穿刺针型号、抗生素使用情况为研究因素,分别选择结扎比例25%、50%、75%三种结扎方式,12号、16号穿刺针两种型号,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抗生素两种情... 目的目的探究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大鼠模型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盲肠结扎比例、穿刺针型号、抗生素使用情况为研究因素,分别选择结扎比例25%、50%、75%三种结扎方式,12号、16号穿刺针两种型号,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抗生素两种情况,按照3×2×2型析因实验设计方法将84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4组,每组6只,建立CLP大鼠模型,以大鼠生存率、24h肝脏IL-1α、TNF-α、IL-6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为研究因素,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析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盲肠结扎比例的增加,CLP脓毒症大鼠的死亡率上升,存活时间缩短,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IL-1α、TNF-α、IL-6表达水平均值逐渐升高;析因方差分析显示三种固定因素中盲肠结扎比例在三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针型号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主效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盲肠结扎比例与抗生素使用情况两因素具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盲肠结扎比例是CLP脓毒症大鼠模型死亡率及感染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盲肠结扎比例与抗生素应用情况两因素间对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具有交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LP 动物模型 盲肠结扎比例 析因方差分析
下载PDF
自制须条状引流管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 被引量:2
2
作者 赖万强 凌雪君 +3 位作者 毛献双 杨剑波 贝云枫 黄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2950-2951,共2页
目的寻求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引流方法。方法将17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两组,各86例,A组放置裁剪成须条状引流管,B组放置裁剪成多侧孔状引流管;观测两组术后引流量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结果引流量A组(180±... 目的寻求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引流方法。方法将17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两组,各86例,A组放置裁剪成须条状引流管,B组放置裁剪成多侧孔状引流管;观测两组术后引流量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结果引流量A组(180±40)ml,B组(130±5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A组4.7%,B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将引流管裁剪成须条状对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优于多侧孔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皮下积液 引流管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小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具有“管中窥豹”术式特点,手术中要通过多个筋膜间隙到达靶区,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本综述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资料,介绍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各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具有“管中窥豹”术式特点,手术中要通过多个筋膜间隙到达靶区,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本综述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资料,介绍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各种入路及不同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为此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自制须条状引流管在腹腔术后预防性引流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赖万强 朱高勇 +5 位作者 杨剑波 毛献双 凌雪君 陈玉龙 唐宗富 黄剑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寻找腹腔手术后预防性引流效果更好的引流方法。方法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F28号单腔直通硅橡胶引流管裁剪成须条状,关腹前放置于腹部手术后需引流的部位(称为A组共52例),观察引流效果,与同期在本科手术的另一组放置双套管引流的腹部手... 目的寻找腹腔手术后预防性引流效果更好的引流方法。方法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F28号单腔直通硅橡胶引流管裁剪成须条状,关腹前放置于腹部手术后需引流的部位(称为A组共52例),观察引流效果,与同期在本科手术的另一组放置双套管引流的腹部手术(称为B组共51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腹腔积液比例A组(5.77%)少于B组(19.61%),腹膜炎比例A组(7.71%)少于B组(31.37%),体温升高比例A组(11.54%)少于B组(29.41%),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比例A组(51.92%)少于B组(72.55%);四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须条状引流管在腹腔手术后的引流效果优于双套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条状引流管 引流效果 腹腔手术
下载PDF
甲状旁腺血供保护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唐宗富 赖万强 杨剑波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加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血供的保护,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方法运用囊内操作和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精细被膜化解剖,紧贴腺体分支结扎甲状腺血管,尽量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活... 目的加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血供的保护,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方法运用囊内操作和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精细被膜化解剖,紧贴腺体分支结扎甲状腺血管,尽量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支。术后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活血药物。结果有效保护了甲状旁腺功能,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5例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中,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1例,仅有的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在单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病例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主要是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7%。结论施行精细甲状腺手术,严格个体化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是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简单确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行肝脓肿置管引流和切开引流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贝云枫 《肝脏》 2015年第6期499-499,502,共2页
本研究对我院肝胆科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腹腔镜下行肝脓肿置管引流和切开引流的疗效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肝胆科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肝... 本研究对我院肝胆科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腹腔镜下行肝脓肿置管引流和切开引流的疗效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肝胆科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肝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CT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主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置管引流组和腹腔镜切开引流组,每组25例。腹腔镜置管引流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2~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10.4)岁。在脓肿部位方面,有8例患者位于肝左叶,12例患者位于肝右叶,3例患者位于中肝叶,2例患者为肝脏左右叶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患者 置管引流 切开引流 腹腔镜 疗效 细菌性肝脓肿 平均年龄 细菌学诊断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宗富 赖万强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4年第3期215-216,共2页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手术方式上仍有争议,待进一步探讨完善。精准腔镜甲状腺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手术适应证,腔镜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是安全的。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贝云枫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效果显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技巧的探讨
9
作者 唐宗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5期403-404,共2页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高者达13.3%。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尤其是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医师应当熟练掌握显露喉返神经这一技术,为预防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提供安全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 显露喉返神经 甲状腺手术 手术中 喉返神经损伤 常见并发症 甲状腺外科 保护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