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喂养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琳
赵小朋
+5 位作者
刘辉娟
邓丽
梁红
段思琴
杨依慧
张华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能否促进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胃肠道营养建立及其对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3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年5月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前...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能否促进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胃肠道营养建立及其对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3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年5月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前后1年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n=160)和试验组(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n=152),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始肠内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中心静脉留置时间的差异及相关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肠内喂养开始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中心静脉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Ⅱ~Ⅲ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早产儿常见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更快建立全肠道喂养,减少静脉营养使用,降低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喂养方案
肠内喂养
极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转醛醇酶缺乏症1例
2
作者
李苑菁
张华岩
+2 位作者
韩瑾
李秀珍
赵小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TALDO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孕母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超声异常,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TALDO1基因存在c.462-2A>G和c.574C>T(p.R192C)可能致病性杂合变异。患儿出生胎龄38周+1,生后...
本文报道一例TALDO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孕母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超声异常,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TALDO1基因存在c.462-2A>G和c.574C>T(p.R192C)可能致病性杂合变异。患儿出生胎龄38周+1,生后存在特殊体征(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脾大、贫血、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结合产前诊断结果诊断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现1岁3月龄仍可见双手背及颈背部皮肤较松弛且皱褶多。本病例提示,对于出生有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伴特殊体征如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需警惕转醛醇酶缺乏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先天性
转醛醇酶
磷酸戊糖途径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喂养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琳
赵小朋
刘辉娟
邓丽
梁红
段思琴
杨依慧
张华岩
机构
广州市妇女
儿童
医疗中心
新生儿
中心
费城
儿童医院
及
宾夕法尼亚大学
佩雷尔曼
医学院
新生儿科
出处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8-653,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能否促进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胃肠道营养建立及其对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3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年5月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前后1年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n=160)和试验组(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n=152),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始肠内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中心静脉留置时间的差异及相关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肠内喂养开始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中心静脉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Ⅱ~Ⅲ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早产儿常见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更快建立全肠道喂养,减少静脉营养使用,降低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
关键词
标准化喂养方案
肠内喂养
极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Keywords
Standardized nutrition protocol
Enteral feeding
Very preterm infan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分类号
R174.4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转醛醇酶缺乏症1例
2
作者
李苑菁
张华岩
韩瑾
李秀珍
赵小朋
机构
广州市妇女
儿童
医疗中心
新生儿科
费城
儿童医院
及
宾夕法尼亚大学
佩雷尔曼
医学院
新生儿科
广州市妇女
儿童
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
广州市妇女
儿童
医疗中心内分泌
科
出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文摘
本文报道一例TALDO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孕母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超声异常,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TALDO1基因存在c.462-2A>G和c.574C>T(p.R192C)可能致病性杂合变异。患儿出生胎龄38周+1,生后存在特殊体征(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脾大、贫血、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结合产前诊断结果诊断转醛醇酶缺乏症。患儿现1岁3月龄仍可见双手背及颈背部皮肤较松弛且皱褶多。本病例提示,对于出生有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伴特殊体征如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需警惕转醛醇酶缺乏症的可能。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先天性
转醛醇酶
磷酸戊糖途径
婴儿
新生
Keywords
Carbohydrate metabolism,inborn error
Transaldolas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Infant,newborn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喂养
王琳
赵小朋
刘辉娟
邓丽
梁红
段思琴
杨依慧
张华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生儿转醛醇酶缺乏症1例
李苑菁
张华岩
韩瑾
李秀珍
赵小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