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工与全自动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质量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向仁雪 吴建君 +3 位作者 王嘉嘉 蔡剑 史荣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手工和全自动制备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的质量并用于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8名膝关节炎患者,采集PRP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选择采集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手工和全... 目的探讨手工和全自动制备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的质量并用于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8名膝关节炎患者,采集PRP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选择采集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手工和全自动PRP制备方法。手工法12例用血袋采集全血50~70 mL,血液专用离心机分离制备PRP 8~10 mL;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法16例采集PRP 20~30 mL。采集后检测PRP中PLT、WBC、RBC等相关指标。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定点注射治疗,28例中手工组12例大多数注射治疗2次、全自动组16例大多注射治疗4次,每次间隔时间15~20 d;末次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PRP均可达到所要求的血小板计数质量标准,注射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手工和全自动方法制备的PRP均可用于膝关节炎患者的注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膝关节炎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临床操作规范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建君 宫济武 +9 位作者 钱宝华 穆士杰 李忠俊 王海燕 余泽波 张娟 骆群 夏荣 秦莉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774-2777,共4页
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再于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或血库开展此项工作,但PABD涉及患者的采血过程安全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与发放等环节,按照《中华人... 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再于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或血库开展此项工作,但PABD涉及患者的采血过程安全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与发放等环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有关医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该文探讨输血科开展此项工作时应配置的人员及相应规范化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规范 探讨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创新模式与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建君 向仁雪 +2 位作者 史荣辉 何长生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9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探讨创新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20年1-6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传统PABD模式,2020年7-12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传统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 目的探讨创新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20年1-6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传统PABD模式,2020年7-12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传统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申请,输血科执行采血、发血工作;创新型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申请,由输血科参与审核、评估、采集和监控,实现全程参与和输血过程管理,将被动型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型。比较两种模式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2020年1-6月,该院手术患者2302例,备血患者583例,成功实施传统PABD模式的患者16例;2020年7-12月,该院手术患者6032例,备血患者1446例,成功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的患者113例。手术患者传统PABD模式的实施率(0.70%)低于创新型PABD模式的实施率(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5)。结论采用创新型PABD模式能发挥输血科医师的专业能力,促进PABD在临床的有效实施,保障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输血科 血液管理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建君 夏代全 +8 位作者 王海燕 车辑 李代红 贺雪花 刘凤华 张凯 祝丽丽 穆士杰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家医院回收来自12家医院的有效调查问卷12份;数据离散度很大,2018-2020年3年间,开展最好的医院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最高为1.55%。2020年12家医院开展了PABD,2家医院开展有成分血(单采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采集。结论在所调查的12家医院中,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差异很大,与医院类型、输血管理和血液供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中大型综合性医院 输血管理
下载PDF
三氧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小琼 吴建君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三氧自体输血是将血液在体外与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体内的1种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缺血、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的辅助治疗。三氧治疗的作用机制未完全明了,对治疗的三氧浓度、频次、疗程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综述三氧自体输... 三氧自体输血是将血液在体外与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体内的1种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缺血、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的辅助治疗。三氧治疗的作用机制未完全明了,对治疗的三氧浓度、频次、疗程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综述三氧自体输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自体输血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史荣辉 孟强 +4 位作者 吴建君 杨兰 龙小琼 张丽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法术前:为判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对提升FⅤ的效果,采用在静息状态下,交替输注冷沉淀和FFP,监测输注前、输注后1 h、24 h和48 h TEG、凝血功能及凝血...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法术前:为判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对提升FⅤ的效果,采用在静息状态下,交替输注冷沉淀和FFP,监测输注前、输注后1 h、24 h和48 h TEG、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制定术中及术后输血策略,术前补充FFP 600 mL和冷沉淀10 U。术中:手术进行7 h,输注FFP 600 mL,无明显出血。术后:输注FFP。结果术前:患者凝血FⅤ活性2次检测结果分别为1.9%和1.8%,交替输注冷沉淀10 U和FFP 1200 mL后,FⅤ活性均升高,分别为5.1%和6.0%;TEG检测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T和ATPP有不同程度降低。术中:手术顺利,无明显出血。术后:术后2 h输注FFP 500 mL,术后1—7 d每天输注FFP 250~500 mL,患者伤口未见明显渗血,TEG、PT、APTT和血红蛋白(Hb)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患者于术后12 d顺利出院。基因检测结果为遗传性凝血FⅤ缺乏症,属于复合杂合变异。结论FⅤ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冷沉淀和FFP均可以有效补充凝血因子。判断FⅤ缺乏症患者的凝血状态时,TEG检测似乎优于凝血功能7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Ⅴ缺乏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FFP) 血栓弹力图(TEG)
下载PDF
临床输血医师工作内容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建君 史荣辉 赵树铭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1期17-19,共3页
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如何设置临床输血医师的工作范围和责任,对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疗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输血医学 输血医师 临床规培
下载PDF
离心式血浆分离联合血浆吸附法降低高血脂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白岩 吴建君 +1 位作者 杨敬芳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究离心式血浆分离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期间的高脂血症患者病例42例,采用全自动离心式血浆分离联合血浆吸附法去除高血脂,以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全血流速(30~80) mL/min,血浆... 目的探究离心式血浆分离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期间的高脂血症患者病例42例,采用全自动离心式血浆分离联合血浆吸附法去除高血脂,以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全血流速(30~80) mL/min,血浆循环容量2 500 mL,治疗时间2 h,弃浆200 mL,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6周后评估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血脂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后TP、TC、TG和LDL-C值(74.26±5.91、3.88±1.06、2.20±1.13、3.17±0.85)均较治疗前(82.53±6.37、7.46±1.83、5.91±2.16、4.23±1.02)明显降低(P<0.05),而HDL-C值(1.23±0.26)较治疗前(0.92±0.15)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5.16±0.88、12.04±2.32、1.68±0.29、32.53±4.42、3.14±0.45)均较治疗前(7.53±1.21、18.27±3.15、2.46±0.37、52.24±5.31、4.28±0.76)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离心式血浆分离联合血浆吸附法应用于高血脂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浆吸附 离心式血浆分离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异体血小板胶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手术辅助治疗1例
9
作者 吴建君 蒋彬 +5 位作者 向仁雪 史荣辉 杨康 刘巍 崔欣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血小板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患者手术时血管吻合处及创面止血与修复的效果。方法 2020年8月将1个治疗剂量的异体血小板制备为血小板胶(PG,约220 mL)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手术时血管吻合处及胸腔创面的喷洒和涂抹。结果患者手术时,... 目的探讨异体血小板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患者手术时血管吻合处及创面止血与修复的效果。方法 2020年8月将1个治疗剂量的异体血小板制备为血小板胶(PG,约220 mL)用于巨大主动脉瘤手术时血管吻合处及胸腔创面的喷洒和涂抹。结果患者手术时,经PG喷洒和涂抹后血管吻合部及创面约30 s即可见胶状物形成,止血效果良好,术后心包和纵膈引流液较少,ICU住院时间4 d。结论异体血小板可作为PRP制备为PG用于大手术时血管壁缝合及创面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血小板 富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胶 动脉瘤
下载PDF
粒细胞输注的临床应用进展
10
作者 吴建君 崔欣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180-1183,共4页
粒细胞是血液中的含颗粒状白细胞,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重要作用。在临床输血中,对于患者严重感染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白细胞计数又极度低下时可采用异体粒细胞输注的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近年来,采用粒细胞输注治疗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 粒细胞是血液中的含颗粒状白细胞,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重要作用。在临床输血中,对于患者严重感染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白细胞计数又极度低下时可采用异体粒细胞输注的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近年来,采用粒细胞输注治疗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望采用具有高杀伤活性的异体粒细胞输注方式治疗某些特定类型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输血 杀伤肿瘤活性 抗感染治疗 抗肿瘤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