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际娜 张恋 +2 位作者 陈娜 杨春花 梁春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1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患儿,所有患儿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患儿,所有患儿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检出率;对比分析高频超声检查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86例患儿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构成比最高(39例,45.35%),其后依次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9例,22.09%)、食道裂孔疝(9例,10.47%)、十二指肠闭锁(6例,6.98%)、十二指肠狭窄(5例,5.81%)、食道闭锁(4例,4.65%)、环状胰腺(4例,4.65%)。高频超声检查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总准确率94.19%显著高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的70.93%(P<0.01)。高频超声检查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X线消化道造影(P<0.01)。结论:高频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相比,可明显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X线消化道造影 新生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单侧周围性面瘫诊断及针灸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陈娜 张莉 胡小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235-1241,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肌骨超声(MSK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及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单侧周围性面瘫(PFP)诊断及针灸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侧PFP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PF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受检者入组时的一般临...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肌骨超声(MSK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及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单侧周围性面瘫(PFP)诊断及针灸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侧PFP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PF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受检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PFP组受检者面部行针炙治疗(疗程4周,5 d/周,1次/d,30穴/次,留针30 min/次),采用MSKUS、PDUS及STE分别检测对照组受检者体检时和PFP组受检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两侧面神经颅外段内径及回声、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及面部表情肌(额肌、颧大肌、降口角肌及降下唇肌)杨氏模量值,采用ROC曲线分析PFP组患者两侧面神经内径和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对PFP临床诊断及针炙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PFP组患者治疗前患侧面神经内径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PFP患者治疗前两侧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面神经内径及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诊断PFP曲线下面积均>0.90,诊断性能较好;随着针灸治疗的进行,PFP组患侧面神经内径呈下降趋势,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多模态超声不仅能为PFP的诊断提供客观、可量化、可重复性好的影像学依据,还能动态评估PFP针灸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周围性 多模态超声 肌骨超声 声触诊弹性成像 能量多普勒 针灸治疗
下载PDF
应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睾丸附睾炎的准确度、灵敏度分析
3
作者 谢骐骥 石静 刘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7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应用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方法:选取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疑似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50例,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作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特异性。结果:应用超声进... 目的:探讨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应用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方法:选取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疑似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50例,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作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特异性。结果:应用超声进行检查,检出47例,准确度为98.00%,灵敏度为97.92%,特异度为100%。漏诊1例,无睾丸肿瘤、附睾结核、睾丸扭转误诊的患儿。依据临床综合诊断,检出的48例患儿中,病灶位于左侧28例,占比为58.33%;右侧15例,占比为31.25%;双侧5例,占比为10.42%。附睾弥漫性增大8例,占比为16.67%;附睾头部增大10例,占比为20.83%;附睾尾部明显增大30例,占比为62.50%。合并睾丸炎8例,占比为16.67%;合并鞘膜积液18例,占比为37.50%。病变侧附睾均呈肿大显示,尾部病变者,存在局限性肿大的情况,多呈结节状改变,形状类似圆形状团块,动脉血流峰值介于6.4~25.5 cm/s,阻力指数介于0.60~0.73。结论: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特异性居较高水平,可为明确疾病特征、合并症提供参考依据,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睾丸附睾炎 超声 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