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肝脏病理特点及肝细胞增殖和凋亡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梅 朱莉 +1 位作者 王潇 周光德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4期509-511,515,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临床表现、肝脏病理学特征及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肝脏病理检查证实为CMV肝炎的患儿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黄疸原因待查入院患儿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临床表现、肝脏病理学特征及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肝脏病理检查证实为CMV肝炎的患儿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0例黄疸原因待查入院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CMV肝炎临床特点、肝脏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患儿肝细胞增生及凋亡情况,同时检测肝组织中Fas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婴儿CMV肝炎平均发病年龄(2.0±0.9)个月,1~2个月9例,2~3个月8例,≥3个月3例。临床多以反复肝功能异常[100%(20/20)]、黄疸[100%(20/20)]、肝脾大[65%(13/20)]、尿黄[75%(15/20)]、皮肤瘙痒[5%(1/20)]等为主要表现。肝脏病理均存在不同程度小叶炎症,以轻-中度为主,重度胆汁淤积5例,肝硬化2例。观察组患儿肝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阳性率为(10.17±4.81)%,对照组为(4.65±1.45)%;TUNEL凋亡检测中,观察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率为(18.58±5.73)%,对照组为(3.31±1.02)%;2组PCNA、TdT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肝细胞Fas mRNA的转录水平表达阳性率为(31.38±9.84)%,对照组为(13.24±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CMV肝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以3个月内婴儿多见,1~2个月是感染高峰期,以肝组织轻-中度小叶炎症为主,存在肝细胞及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及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细胞过度增殖,快速凋亡,增殖与凋亡存在动态失衡。Fas mRNA的转录水平增高与CM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肝炎 巨细胞病毒 肝脏病理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龙梅 王丽旻 +1 位作者 朱莉 张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IH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和肝组织学特征。结果48例AIH患者男女比例为1∶5.8,发病年龄最小者为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5±4.2)岁;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IH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和肝组织学特征。结果48例AIH患者男女比例为1∶5.8,发病年龄最小者为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5±4.2)岁;临床表现以反复肝功能异常(46%)、腹痛(37%)、乏力(35%)、黄疸(19%)为主;血生化指标升高,血清IgG水平升高;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和双链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23%、6%、8%、4%和2%;肝组织存在界面炎、浆细胞浸润和小叶炎症,伴有胆管增生者97%、凋亡小体为87%、纤维隔形成为87%、桥接坏死为27%、“玫瑰花环样”改变为18%。结论AIH患者多见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高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血生化学、免疫学特征做出诊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 病理学 特征
下载PDF
电子胃肠镜在小儿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龙梅 朱莉 +3 位作者 王潇 罗娜 林小敏 包林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23例患儿,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病因、出血部位以及RBC、Hb和HCT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儿童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平均发病年龄(4.55±3.90)岁,临床以呕血73例、便血50例、腹痛17例为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05例,下消化道出血18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8例、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27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等,出血部位于胃体43处、胃窦39处和十二指肠球部16处等。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为Meckel憩室7例、直肠结肠炎5例、肠息肉4例,出血部位于小肠处7例、直肠处7例和乙状结肠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RBC、Hb和HCT影响较大(P<0.05)。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胃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Meckel憩室、直肠结肠炎、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小肠、直肠、乙状结肠最常见,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儿临床危害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出血 病因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婴儿尼曼-匹克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龙梅 王琪 周光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8-629,共2页
患儿女婴,8个月,因腹部膨隆8个月,咳嗽、流涕5天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3产,母亲孕期无异常,37+3周剖腹产(瘢痕子宫),生后无窒息史,生长发育如同龄儿童,智力正常。家簇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同胞兄长因肝脾肿大原因夭折。入院后体检:生命体... 患儿女婴,8个月,因腹部膨隆8个月,咳嗽、流涕5天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3产,母亲孕期无异常,37+3周剖腹产(瘢痕子宫),生后无窒息史,生长发育如同龄儿童,智力正常。家簇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同胞兄长因肝脾肿大原因夭折。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性啰音。心脏无异常,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脏于肋下7.5 cm、剑下6 cm扪及,质韧、边钝,脾脏肿大(甲乙线8 cm,甲丙线9 cm,丁戊线2 cm),质韧、边钝,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714 U/L,AST 642 U/L,ALP 368 U/L,TBIL 17.31μmol/L,DBIL 6.75μmol/L,ALB 44.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曼-匹克病 婴儿 CT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