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77
1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前置管栓塞组)与1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前置管栓塞组)与1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后置管栓塞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防治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前置管栓塞组中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术后置管栓塞术组有5例(26.3%)患者发生DI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栓塞组的出血量为(1 134±912)ml,术后置管栓塞组为(5 067±1 698)ml(P<0.05)。术前置管栓塞组无栓塞失败病例,子宫收缩异常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新生儿窒息1例。术后置管栓塞组2例栓塞效果不佳,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收缩异常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例,产后新生儿窒息2例。结论剖宫产术前置管,术中胎儿娩出后行子宫动脉栓塞安全、有效,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术
下载PDF
颅脑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56
2
作者 黄美萍 王学建 +9 位作者 梁长虹 沈桂权 陈乃楹 魏渝清 黄飙 李小宝 郑君慧 李东方 谭绍恒 史黔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技术原理及其在颅脑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及124例颅脑疾患患者前瞻性地进行快速FLAIR及T2加权序列MR检查,并比较了快速FLAIR上不同TR、TI(...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技术原理及其在颅脑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及124例颅脑疾患患者前瞻性地进行快速FLAIR及T2加权序列MR检查,并比较了快速FLAIR上不同TR、TI(间隔时间)、TE组合所得图像质量。结果:TR/TI/TE为8000/2000/200毫秒的组合能较好地抑制脑脊液信号。FLAIR与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比较,能增加病灶的对比度,从而更敏感地发现病变,以及更易于把握病变的侵袭范围。结论:FLAIR技术对颅脑病变的显示优于快速SET2加权序列,可作为其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MRI FLAIR
原文传递
CT导引下自动可分离切割针系统肺活检的应用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兴 许虹 +4 位作者 王玲 曾新群 宋杰 周石 谭隆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CT导引 肺疾病 诊断 TNB 肺活检
原文传递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4
4
作者 高波 吕翠 +1 位作者 王学建 马效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PRES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为子痫/先兆子痫,2例为高血压脑病,1例为环孢菌素A(CSA)的神经毒性。12例均行MRI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PRES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为子痫/先兆子痫,2例为高血压脑病,1例为环孢菌素A(CSA)的神经毒性。12例均行MRI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4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CT平扫检查,2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顶、枕叶脑实质内,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像显示皮层和皮层下白质明显高信号影,较T1WI、T2WI更加清楚。注射Gd-DTPA后多无明显异常对比增强。1例DWI显示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层内弥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显示邻近的皮层下白质呈高信号。4例CT显示双侧顶、枕叶及额叶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CT未见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结论PRE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与常规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周石 余雷 +4 位作者 陈绪光 徐国斌 王帆 宋杰 王学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 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 (3D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并与常规DSA(2DDSA)进行比较。方法 对 2DDSA证实的 4 2例患者 5 0条狭窄颈动脉分别进行旋转血管造影和DSA三维成像后处理 ,对其中 19例患者进行内支架成形术... 目的 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 (3D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并与常规DSA(2DDSA)进行比较。方法 对 2DDSA证实的 4 2例患者 5 0条狭窄颈动脉分别进行旋转血管造影和DSA三维成像后处理 ,对其中 19例患者进行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 2DDSA和 3DDSA检查。由工作经验丰富的 2位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 2DDSA和 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测量 ,并计算出血管的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通过仿真血管内镜 (virtualangioscopy ,VA)观察血管内表面斑块的情况。结果  3DDSA与 2DDSA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DDSA测量的面积狭窄率约 6 8%明显高于 3D及 2DDSA测量的直径狭窄率 P <0 0 1) ,按面积狭窄率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也多数比按直径狭窄率严重 ;3DDSA显示 34条血管存在斑块 ,而 2DDSA仅显示 6条 (P <0 0 0 5 ) ;3D与 2DDSA判断内支架术后狭窄改善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3DDSA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优于 2DDSA ,能为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评价疗效提供更丰富的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DSA 颈动脉狭窄 三维重建成像 血管内 患者 术后 诊断 显示 图像 仿真
原文传递
三维DSA在诊断和栓塞治疗脑动脉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华 刘健 +11 位作者 周石 刘窗溪 孙业忠 陈益民 韩国强 高方友 董明昊 宋杰 张继方 唐家祥 许红 吴晓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评估脑动脉瘤 (CA)的三维DSA诊断价值及其对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2 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患者先行DSA检查 ,然后应用 3D工作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作出诊断 ,根据后处理图像拟定栓塞治疗方案。结果 三维DSA对CA、多发动... 目的 评估脑动脉瘤 (CA)的三维DSA诊断价值及其对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2 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患者先行DSA检查 ,然后应用 3D工作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作出诊断 ,根据后处理图像拟定栓塞治疗方案。结果 三维DSA对CA、多发动脉瘤、微小动脉瘤、子动脉瘤和瘤体穿动脉的检出率略高于DSA检出率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3.0 1,P >0 .0 5 )。检出的CA2 0例行栓塞治疗 ,完全栓塞 18例。结论 三维DSA有可能提高自发性SAH的CA检出率 ,清楚显示CA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初步应用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罗敏 彭承琳 +6 位作者 王小林 罗松 雷文勇 温洪宇 吴红星 王学建 曹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 通过组建及应用大型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总结PACS对医院工作方法、管理及服务等诸方面的贡献。方法 运用质量因素处理 (QFD)的方法对医院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科研数据可查询率 (% )、胶片查询、单位服务成本、... 目的 通过组建及应用大型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总结PACS对医院工作方法、管理及服务等诸方面的贡献。方法 运用质量因素处理 (QFD)的方法对医院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科研数据可查询率 (% )、胶片查询、单位服务成本、病人等待时间等方面的分析 ,比较建立及应用PACS前后之间的诸多参数及因素。结果组建PACS后 ,急诊影像检查时间平均减少 64 %、数据信息保存比率提高了 5 0 %、出报告时间缩短、胶片用量节省 3 3 %、图像检索的时间效率提高 95 % ,以及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 组建 1个真正符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的大型PACS系统非常重要 ,因为它将对医院的工作方法、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快和促进医院向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讯网络 医院信息系统 放射科信息系统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 被引量:28
8
作者 罗敏 王小林 +4 位作者 罗松 雷文勇 王学健 温洪宇 吴红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组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 ,PACS)过程中的总体设计及如何进行具体每一步的实施方案。方法 把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DICOM)标准接口或... 目的 探讨在组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 ,PACS)过程中的总体设计及如何进行具体每一步的实施方案。方法 把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DICOM)标准接口或非DI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联网 ,制定资源共享、系统存储的解决方案 ,建立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 ,连接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 ,服务器采用WindowsNT +SQLServer 7.0组成 ,解决管理及存储问题 ,工作站基于浏览 (WEB)方式访问 ,扩大客户端的使用权限 (license) ,数量为 10 0个 ,磁盘阵列 (RAID 5 )在线存储 3个月 ,线性磁带库 (DLT)为离线海量存储 ;扩展全院并解决放射学信息系统 (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s ,RIS )、PACS的数据共享连接 ;建立地区影像数据交换中心。结果 建立了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 ,连接了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 ,实现了放射科初步的无胶片化方式 ;将PACS扩展到了全院的临床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 ,以及实现了和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s,HIS)、其他医院网络联网 ,建立起了影像数据中心 ;实现了和本地区其他医院及其他地区的影像数据中心的联网 ,使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 ,方便了医生 ,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传输系统 设备设计 图像存储 总体设计 分步实施
原文传递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7
9
作者 罗敏 王小林 +4 位作者 罗松 雷文勇 王学建 温洪宇 吴红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 解决我院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 ,PACS)大规模应用、大流量数据传输的网络需求 ,以及随之出现的负载均衡、潜在网络风暴的问题。方法 网络主交换机采用英特尔 (Intel) 4 80T 10 0 0M交换... 目的 解决我院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 ,PACS)大规模应用、大流量数据传输的网络需求 ,以及随之出现的负载均衡、潜在网络风暴的问题。方法 网络主交换机采用英特尔 (Intel) 4 80T 10 0 0M交换机 ,各大楼间采用 10 0 0M光纤接入 ,10 0M光纤连接到每个信息点 ;原有网络保持物理独立 ,采用新型的第 3或第 4层交换设备 ,减轻该路网络的流量负担 ,解决负载均衡 ;每个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 (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 ,DICOM)标准的设备均铺设超 5类屏蔽双绞线 ;增设IntelNetStructure 15 2 0CacheAppliance缓存器解决网络风暴。结果 通过本设计建立起了 1套科学完善的院内网络体系 ,适应和满足了目前PACS的高需求 ,并为将来向 10 0 0M应用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为在院内实现图像、信息、病人资料等方面的共享与传输提供了保障 ,为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结论 建立PACS影像系统必先考虑良好的发展规划 ,硬件设施是PACS及所有医院信息管理的基础平台 ,因此应从多方位全面考虑网络状况和将来发展 ,搭建好良好的硬件平台是必要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综合布线 计算机通讯网络 医学信息系统 放射学信息系统 设备设计
原文传递
数字影像会诊系统的创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学建 胡建 +6 位作者 曹军 王波 焦俊 魏渝清 王小林 罗敏 罗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 对数字影像会诊系统的创建、初步应用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双屏图文工作站 1台 ,MatroxG4 5 0AGP双头显卡 1块 ,多媒体投影仪 2台 ,投影大屏幕 1个 ,线对灰阶测试卡 1个。在Intranet和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的基础上 ... 目的 对数字影像会诊系统的创建、初步应用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双屏图文工作站 1台 ,MatroxG4 5 0AGP双头显卡 1块 ,多媒体投影仪 2台 ,投影大屏幕 1个 ,线对灰阶测试卡 1个。在Intranet和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的基础上 ,使用GERadworks软件对患者在放射学信息系统 (RIS)上的信息和PACS图像调阅 ;并对图像的调取速度、分辨率及灰阶度进行测试。结果 成功使用MatroxG4 5 0双头显示卡将图像和文字单独或同时在 2个屏幕上显示 ,并完成图文双屏和图像双屏的快速切换。图像调阅速度快、分辨率高 (12LP)和灰阶度良好 ,且图像无失真变形。结论 数字影像会诊系统具有调取速度快、分辨率高、功能完善、优良的效价比、操作简便、实用可靠等优势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影像会诊系统 视听设备 影像识读 计算机辅助信号处理 设备设计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原文传递
不同显示矩阵影像诊断工作站识读肺部小结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杰 王学建 +6 位作者 王波 童娟 魏渝清 沈桂权 王丽梅 曹军 眭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 评价不同显示矩阵的影像诊断工作站对识读肺部小结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76张计算机摄影 (CR)胸片 ,其中 36张含有CT证实的直径 <2cm的小结节 ,分为 1 0~ 2 0cm及<1 0cm 2组。 3位诊断医师分别在 1K、2K显示器和数字会诊... 目的 评价不同显示矩阵的影像诊断工作站对识读肺部小结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76张计算机摄影 (CR)胸片 ,其中 36张含有CT证实的直径 <2cm的小结节 ,分为 1 0~ 2 0cm及<1 0cm 2组。 3位诊断医师分别在 1K、2K显示器和数字会诊系统的投影屏幕上识读胸片影像 ,用5分法 :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 ,独立判断结节存在与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 ,计算每位医师分别在 1K和 2K的影像诊断工作站及数字会诊系统上识读直径 1 0~2 0cm及 <1 0cm 2组肺部小结节的ROC曲线下的面积 (AZ 值 )及标准误 [s x(AZ) ],并进行比较。结果  3位诊断医师在数字会诊系统、1K及 2K显示器下检测肺部小结节的平均ROC的AZ 值分别为 :直径 1 0~ 2 0cm组 :0 7936、0 82 2 5、0 836 7;<1 0cm组 :0 6 6 98、0 6 998、0 72 32。随着显示器分辨率的提高 ,AZ 值随之提高 ,但是经ROC分析 ,不同观片系统的检测效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5 )。结论 用 1K显示器、数字影像会诊系统加用影像后处理 ,特别是放大功能 ,识读肺部直径≥ 1 0cm的小结节是可以的 ,识读肺部 <1 0cm的小结节宜采用 2K× 2K高分辨率工作站。不同显示矩阵的观片系统的合理配置 ,可获得较好的性价比及保证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ROC曲线 肺硬币病变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致靶血管早期再闭塞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乔潜林 周石 +5 位作者 王学建 宋杰 唐家强 吴晓萍 许虹 于广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致靶血管早期再闭塞的可能性、时间及其相应处理措施。方法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或爱通立(rt-PA)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发生靶血管早期再闭塞3例(1.38%)。结果颈内动脉末端...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致靶血管早期再闭塞的可能性、时间及其相应处理措施。方法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或爱通立(rt-PA)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发生靶血管早期再闭塞3例(1.38%)。结果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各1例;重度伤残1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过程中可并发靶血管的早期再闭塞,可能与溶栓后破碎栓子、斑块随血流移位栓塞远端的血管及局部的血栓再形成有关,靶血管早期再闭塞有较高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早期再闭塞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向永华 王波 +2 位作者 金科 杨伟 汪春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测量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按脑...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测量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按脑梗死前期分期标准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结果 18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MTT、TTP延长,CBF降低,CBV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与梗死核心区比较,缺血半暗带区CBV、CBF升高,MTT延长,TTP缩短(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降低,MTT及TTP延长(P<0.05),而CBV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3例,Ⅱ1期9例,Ⅱ2期6例。结论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明确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存在,并可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液灌注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曾新群 沈金丹 +2 位作者 王玲 文伟 王昌全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86-1287,共2页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静脉留置针 高压注射器 护理
下载PDF
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5
作者 袁戴海 魏渝清 +3 位作者 陈霞 王学建 张艾 杨生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女性乳腺癌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前均同时经数字乳腺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女性乳腺癌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前均同时经数字乳腺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全部数字乳腺像(100份)为第1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100份)为第2组;每例患者的数字乳腺与其超声的组合图像(共100份),为第3组。3名诊断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诊断,用5分法:肯定是、可能是、不确定、可能不是、肯定不是,独立诊断是否为乳腺癌。将3名医师阅片结果的平均值用SPSS11.0版ROC曲线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z)行Z检验。结果3名医师用数字乳腺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组合图像诊断乳腺癌的平均例数分别为42、38、48例;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平均例数分别为40、43、47例。数字乳腺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42/50),特异度为80%(40/50);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6%(38/50),特异度为86%(43/50);组合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6%(48/50),特异度为94%(47/50)。3种方法ROC曲线下平均面积(Az值)分别为0.852、0.825、0.952。2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Az值较单独使用数字乳腺摄影或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Az值显著增大(Z1=2.183,Z2=2.581,P值均〈0.01)。结论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诊断价值最大,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乳房 信号处理 计算计辅助 ROC曲线
原文传递
156例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MRI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学建 宋玲玲 +1 位作者 魏渝清 沈桂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评价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正常范围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15 6例正常成人进行下腰段脊柱MRSE序列矢状位扫描 ,测定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6例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 目的 评价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正常范围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15 6例正常成人进行下腰段脊柱MRSE序列矢状位扫描 ,测定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6例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置多在L1中、下份 (73例 ,4 6 .8% ) ,硬膜囊下端位置多在S1~ 2 、S2 上份 (6 0例 ,38.4 % ) ,各性别、年龄、身高组差异无显著性 ,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二者间位置不相关。结论 熟悉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正常范围 ,能帮助临床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疾病及腰椎穿刺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脊髓圆锥 硬膜囊 临床应用 脊椎位置 统计学处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 腰椎穿刺
下载PDF
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震奇 王学建 +5 位作者 郭晓山 王波 曾新群 王玲 文伟 陈永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例患者 ,均经X线平片检查 ,其中CT检查 2例、MRI检查 1例。结果  (1)单发 3例 ,多发 1例。 (2 )平片示管状骨病变残端呈“笔尖”状 2例 ;扁骨病变均表现为“骨缺损”或“... 目的 探讨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例患者 ,均经X线平片检查 ,其中CT检查 2例、MRI检查 1例。结果  (1)单发 3例 ,多发 1例。 (2 )平片示管状骨病变残端呈“笔尖”状 2例 ;扁骨病变均表现为“骨缺损”或“骨消失”。 (3)CT示扁骨缺损边缘呈“尖角”状1例 ;肋骨变平 ,表面不规则 ,以及皮质及其下方缺损 1例。合并乳縻胸 1例。 (4 )MRI示正常骨髓信号消失 ,T1WI病灶呈与肌肉信号相近的低信号 ;T2 WI呈明显高信号 1例。结论 平片是诊断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基本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溶解 影像学诊断 CT MRI X线
原文传递
乳腺癌的综合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霞 李宁 +3 位作者 曾新群 李东方 张艾 袁戴海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5 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乳腺钼靶片及CT)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每项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及影像综合诊断过程中应注...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5 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乳腺钼靶片及CT)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每项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及影像综合诊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钼靶片、C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 %、82 %、74 % ,三者结合的诊断正确率为10 0 %。结论 影像综合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确诊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钼靶 CT 应用价值 早期发现 临床手术 影像检查 治疗方案
下载PDF
瘤周水肿区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范光明 沈金丹 +1 位作者 沈桂权 焦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cm... 目的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cm为界线,将胶质瘤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区及远瘤区,分别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Ⅱ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74±0.25)与远瘤区rADC值(1.86±0.2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61±0.38)明显低于远瘤区rADC值(1.9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Ⅱ级胶质瘤与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及远瘤区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瘤周水肿区rADC值能反映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渐变浸润现象,但在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不能作为瘤周区肿瘤细胞浸润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X线骨龄测评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瑞芝 杜霞 +4 位作者 焦俊 王文英 周映萍 吴永彦 刘栋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对健康学龄前儿童手腕部骨龄测评,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制定新的学龄前儿童骨龄标准。资料与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随机抽取贵州省贵阳市中心城区0~6岁学龄前儿童4404例,摄左侧手腕部正... 目的通过X线对健康学龄前儿童手腕部骨龄测评,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制定新的学龄前儿童骨龄标准。资料与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随机抽取贵州省贵阳市中心城区0~6岁学龄前儿童4404例,摄左侧手腕部正位X线平片,用TW3法测评骨成熟分(SMS)。绘制SMS趋势图,制定学龄前儿童骨龄百分位表,统计各观察骨骨化中心萌出率。结果低龄组儿童(<1岁)各组SMS差异不大。按TW3标准测评R、C系列骨龄较实际年龄大;按TW2CH标准测评C系列与实际年龄基本相符。得到R、C系列SMS百分位表。得到各观察骨骨化中心萌出率表。结论低龄组儿童进一步分组已无必要。TW3标准与国人出入较大,需要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骨龄评测标准。各观察骨骨化中心萌出情况与既往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TW3骨龄评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