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成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三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C组比较, T1、T3、T5的SBP和T5的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R在T5时点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氯胺酮总用量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均少于C组,而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小儿 眼科手术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成云 梁燕红 覃秋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74-178,共5页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很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感受和术后康复。了解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文就术后恶心呕吐的概述、发生机制、相关因素、评分等逐一...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很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感受和术后康复。了解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文就术后恶心呕吐的概述、发生机制、相关因素、评分等逐一进行阐述,着重对PONV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全身麻醉 药物 防治
下载PDF
充气保温毯预防全身麻醉术中寒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燕红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充气保温毯在全身麻醉术中预防寒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予2.5kg普通棉被保暖,观察组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加热温度为(40±2)℃,持续吹暖风。观察... 目的:观察充气保温毯在全身麻醉术中预防寒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予2.5kg普通棉被保暖,观察组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加热温度为(40±2)℃,持续吹暖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关腹及术毕时肛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腹及术毕时肛温高于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及寒战等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能较好地维持术中患者体温,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同时不会造成烫伤或温度不够影响效果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毯 寒战 低体温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成云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927-929,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反应。方法: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全麻组(D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F组),每组40例。观察术后24h发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F组术后24h恶心...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反应。方法: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全麻组(D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F组),每组40例。观察术后24h发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F组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单纯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小儿围麻醉期喉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成云 梁燕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98-499,共2页
呼吸道梗阻在临床麻醉中发生比较多,是一种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喉痉挛(laryngospasm)是呼吸道梗阻中的一种,在小儿麻醉中发生比较多见。小儿喉痉挛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其临床症状与成人表现不完全一样,而且需要紧急处理,如处理不... 呼吸道梗阻在临床麻醉中发生比较多,是一种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喉痉挛(laryngospasm)是呼吸道梗阻中的一种,在小儿麻醉中发生比较多见。小儿喉痉挛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其临床症状与成人表现不完全一样,而且需要紧急处理,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围麻醉期发生的喉痉挛仍然是儿科麻醉紧急事件中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事件[1]。本文就小儿麻醉中发生的喉痉挛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麻醉期 喉痉挛 小儿 麻醉
下载PDF
肺大疱切除术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梁燕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探讨肺大疱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37例开胸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术中通气侧肺大疱破裂1例;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4例,... 目的探讨肺大疱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37例开胸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术中通气侧肺大疱破裂1例;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4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呼吸衰竭1例,及时处理后均恢复。结论肺大疱切除术术前充分的治疗准备,气胸侧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良好的气管插管及导管的管理,合理的麻醉方式和深度,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以及有效的术后镇痛以及护理是肺大疱手术麻醉成功的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疱切除术 肺通气 麻醉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泌乳康复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朱成云 梁燕红 +4 位作者 覃秋海 梁昌才 秦一鹏 刘说祥 蔡琳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3690-3692,共3页
目的:研究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泌乳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Q组和A组。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A组给予单纯PCIA镇痛,术后Q组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联... 目的:研究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泌乳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Q组和A组。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A组给予单纯PCIA镇痛,术后Q组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并联合PCIA镇痛,观察两组产妇术后4、8、12、24、48h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情况(VAS评分);两组术后24、48h泌乳素(PRL)的水平并记录泌乳始动时间;观察术后的康复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的评分均是先上升后下降,但Q组术后VAS的评分比A组较平稳,且Q组术后4、8、12、24、48h静息时及活动时VAS的评分均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h的PRL水平Q组要高于A组,且Q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也早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Q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PCIA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有更完善的效果,且能促进了产妇术后康复,有利于产妇泌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自控静脉镇痛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舒芬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梁燕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丙泊酚组A组单纯静注丙泊酚麻醉下手术,舒芬组B组为丙泊酚复合舒芬0.1μg/kg,氯胺酮组... 目的观察舒芬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丙泊酚组A组单纯静注丙泊酚麻醉下手术,舒芬组B组为丙泊酚复合舒芬0.1μg/kg,氯胺酮组C组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0.4mg/kg。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意识消失后、麻醉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脉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的变化及丙泊酚的总用量、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术中的MAP均较术前下降,A组下降较明显(P〈0.05),C组的HR显著增快(P〈0.05),B组的RR下降值最大(P〈0.01)。丙泊酚总用量B组、C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1);苏醒时间B组比A组、C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宫缩痛等不良反应B组、C组比A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舒芬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安全有效,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苏醒快,患者术后宫缩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少,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 氯胺酮 丙泊酚 流产 人工 麻醉
下载PDF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研究进展
9
作者 梁燕红 朱成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32-36,共5页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是一种在全麻苏醒早期发生的以精神运动性激动,过度活动以及感知障碍为特点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EA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拔管后15min左右,成人发生...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是一种在全麻苏醒早期发生的以精神运动性激动,过度活动以及感知障碍为特点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EA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拔管后15min左右,成人发生率约为5.3%,儿童约为12 ~13%。不仅可以造成患者本身的危害,还能对医护人员造成干扰,甚至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了解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从而提高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对我们临床麻醉工作很有意义。本文就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发生原因的相关因素,及其危害、预防、治疗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为临床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苏醒期 躁动 防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小儿全麻插管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梁燕红 朱成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例择期全麻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μg/kg(Ⅰ组)... 目的通过观察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例择期全麻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μg/kg(Ⅰ组)、1.5μg/kg(Ⅱ组)和2μg/kg(Ⅲ组)。麻醉诱导后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SBP、DBP、HR变化并于T0、T1、插管后5min(T4)、手术结束时(T5)四个时点抽取病人静脉血测量皮质醇和血糖。结果各组病人诱导后与基础值(诱导前,T0)相比SBP、DBP、HR均明显下降,Ⅲ组下降更加明显;插管后Ⅰ、Ⅱ组SBP、DBP上升,HR增快,Ⅲ组无明显变化;诱导后(T1)Ⅲ组患儿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各组诱导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明显下降,插管后Ⅰ、Ⅱ组皮质醇升高,Ⅲ组没明显变化。三组病人诱导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插管后5minⅠ、Ⅱ组病人血糖升高,Ⅲ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2μg/kg瑞芬太尼能明显抑制小儿麻醉诱导期间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瑞芬太尼 儿童 插管法 气管内 应激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燕红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4期7488-7490,共3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SR组、FR组、R组,分别施行腰硬联合阻滞,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SR组(0.15%罗哌卡因1.0 ml+4μg舒芬太尼);FR组(0.15%罗...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SR组、FR组、R组,分别施行腰硬联合阻滞,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SR组(0.15%罗哌卡因1.0 ml+4μg舒芬太尼);FR组(0.15%罗哌卡因1.0 ml+20μg芬太尼);RR组(0.2%罗哌卡因1.5 ml),外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另选空白对照40例,无镇痛麻醉。观察并记录各组产妇生命体征、VAS、产程时间、剖宫率、产钳和吸引器使用情况、新生儿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分娩镇痛三组镇痛前后VAS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后VAS得分SR组、FR组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60 min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好,起效更快、疗效更确切﹑作用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燕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的麻醉管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选择2011-03~2012-04到该院泌尿外科择期行MPCNL的患者98例,对患者的麻醉方式、液体管理、体温保护、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的麻醉管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选择2011-03~2012-04到该院泌尿外科择期行MPCNL的患者98例,对患者的麻醉方式、液体管理、体温保护、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均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中6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灌洗液吸收综合征,4例伴有低体温现象,3例并发苏醒延迟,1例发生肾严重出血,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MPCNL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和手术体位,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保温措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灌注压力、减少灌注液量和创面出血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微创手术 碎石术 麻醉管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丛阻滞联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燕红 朱成云 +4 位作者 吴勋宁 梁昌才 郑雪金 秦一鹏 刘说祥 《右江医学》 2020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0~95岁,男45例,女15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组,奇数归入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偶数归入腰丛神经阻滞联...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年龄70~95岁,男45例,女15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组,奇数归入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偶数归入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行腰丛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先摆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上,B超引导行腰丛阻滞,效果确定后行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全麻维持的药物同A组,但剂量视术中情况调控。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扩髓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导管或喉罩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拔导管(喉罩)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和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结果两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0到T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的HR、MAP均有显著波动(P<0.01),B组的HR、MAP较A组更平稳(P<0.01)。两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A组。两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0到T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波动(P<0.01),B组的VAS评分较A组更低(P<0.01)。A组24 h PCA镇痛药量为(83±7)mL,B组为(56±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0,P<0.001)。结论与传统的插管全麻比较,B超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不但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且术后苏醒快速舒适,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阻滞 全麻 超声引导 高龄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老年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燕红 潘锦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28-929,共2页
腹腔镜技术以"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领域。但因老年患者各系统基础疾病多、重要器官储备功能降低,病程长、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且术中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较大影响,给老年患者围手术... 腹腔镜技术以"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领域。但因老年患者各系统基础疾病多、重要器官储备功能降低,病程长、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且术中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造成较大影响,给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就老年患者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中的麻醉处理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麻醉 并发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朱成云 梁燕红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5min(T3)时的MAP、HR、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5min(T3)时的MAP、HR、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的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T1时MAP和T1、T2时HR、E、NE、Cor浓度与T0时比较均升高(P<0.05);T1时,B组的MAP(102±8)mmHg、HR(132±4)次/min、E(110±13)nmol/L、NE(202±31)nmol/L、Cor(812±91)μmol/L均高于A组MAP(89±7)mmHg、HR(116±6)次/min、E(69±11)nmol/L、NE(176±28)nmol/L、Cor(710±8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抑制小儿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小儿 全麻 气管拔管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异丙酚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燕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20-220,共1页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药物过敏 流产 人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