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薏苡仁油脂的提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超 吕都 +2 位作者 唐健波 黄珊 李莹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 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能力为石油醚>环己烷>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和环己烷提取的薏苡仁油脂流动性好,易收集。环己烷提取薏苡仁油脂的酸值为3.66 mg/g、过氧化值为0.014 g/100g、碘值为72.30 g/100g、皂化值为126 mg/g、折光指数为1.449,均低于石油醚提取薏苡仁油脂。环己烷和石油醚提取的薏苡仁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综合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及其品质指标,薏苡仁油脂的最佳提取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提取率高,且薏苡仁油脂的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油脂 提取 品质 溶剂
下载PDF
番茄潮汐式育苗基质筛选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巍 段正凤 +1 位作者 王天文 袁远国 《耕作与栽培》 2020年第3期25-27,共3页
利用4种不同育苗基质在潮汐式育苗系统和漂浮盘育苗进行番茄育苗试验,通过对番茄幼苗生理指标检测,筛选适宜番茄潮汐育苗的专用型基质。结果表明,嘉斯顿蔬菜育苗基质培育的番茄幼苗在株高、茎粗、生物量、根系指标、壮苗指数均显著优于... 利用4种不同育苗基质在潮汐式育苗系统和漂浮盘育苗进行番茄育苗试验,通过对番茄幼苗生理指标检测,筛选适宜番茄潮汐育苗的专用型基质。结果表明,嘉斯顿蔬菜育苗基质培育的番茄幼苗在株高、茎粗、生物量、根系指标、壮苗指数均显著优于其它育苗基质,可作为番茄潮汐育苗的专用型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式灌溉 番茄 育苗基质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牧 陈超 王辉 《农技服务》 2019年第8期33-34,36,共3页
为获得品质较好的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采用理化测定及感官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预处理过程中切片厚度、冷冻温度、护色液3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感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2毫米,冷冻温度零下18~零下20摄氏度,0.1... 为获得品质较好的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采用理化测定及感官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预处理过程中切片厚度、冷冻温度、护色液3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感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2毫米,冷冻温度零下18~零下20摄氏度,0.1%柠檬酸护色液为最佳的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油炸脆片 预处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不同钾浓度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坤伦 唐孝书 +4 位作者 孟登志 张鹏程 陆帅 严圣 田茂仁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6期59-61,65,共4页
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通过结合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水培法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钾营养供应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钾为200 mg·L^(-1)最适合香蕉幼苗生长,该处理下的香蕉幼苗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及总干重均为各处... 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通过结合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水培法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钾营养供应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钾为200 mg·L^(-1)最适合香蕉幼苗生长,该处理下的香蕉幼苗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及总干重均为各处理的最大值。同时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对氮素吸收积累量也都在供钾为200 mg·L^(-1)的处理中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幼苗 生长
下载PDF
HACCP在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生产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超 潘牧 王辉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1期51-53,共3页
介绍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生产中的应用,确定了低温真空油炸猕猴桃脆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其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关键词 猕猴桃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低温真空油炸 猕猴桃脆片 危害性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红酸汤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及挥发性物质组成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扬波 李国林 +5 位作者 李咏富 罗兴邦 罗其琪 石彬 段召燕 刘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77-190,共14页
本研究以红酸汤的调配原料辣椒和西红柿酸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总酸滴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设备或方法,对两种酸汤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区系、总酸、pH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趋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雷氏乳杆菌(27.6... 本研究以红酸汤的调配原料辣椒和西红柿酸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总酸滴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设备或方法,对两种酸汤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区系、总酸、pH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趋势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雷氏乳杆菌(27.67%)和戊糖乳杆菌(41.75%)分别为辣椒酸汤和西红柿酸汤的优势乳酸菌;汉逊德巴利酵母(76.05%)和膜璞毕赤酵母(80.88%)则分别为两种酸汤发酵后期的优势真菌。发酵过程中,辣椒和西红柿酸汤的pH和总酸含量于21~28 d之间达到或接近极值,分别为3.57、3.25和42.87 g/kg、47.52 g/kg。挥发性物质方面,辣椒酸汤和西红柿酸汤中分别检测到醇、酮、醛、酯等各类化合物156和92种。其中,酯类(24.99%)、萜烯类(20.21%)和酮类(17.60%)是辣椒酸汤在发酵早期(1 d)含量较高的几类化合物;西红柿酸汤中则以醛类(41.30%)和酮类(20.28%)化合物为主。随着发酵期变化,辣椒酸汤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醇类、酯类化合物,以芳樟醇(10.43%)、十六酸乙酯(12.12%)等为代表;西红柿酸汤中则以醇类和酚类为优势,其中,苯乙醇(31.93%)、4-乙基苯酚(8.71%)为西红柿酸汤风味贡献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自然发酵酸汤中的优势功能微生物为乳酸菌和酵母菌,且可发酵后21~28 d内得到高于25 g/kg的总酸含量,符合红酸汤产品的质量要求,挥发性物质随发酵期变化差异较大,相关数据可为酸汤直投式发酵剂研制及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Illumina MiSeq 气相色谱质谱 微生物区系 酸度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比较瓮臭味及正常红酸汤的风味差异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扬波 李咏富 +5 位作者 钟定江 段召燕 梁倩 石彬 龙明秀 田竹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16-221,227,共7页
本研究以红酸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严重瓮臭、轻微瓮臭和正常红酸汤样品的风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的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后发现3种红酸汤风味差异较大,瓮臭是导致差异出... 本研究以红酸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严重瓮臭、轻微瓮臭和正常红酸汤样品的风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的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后发现3种红酸汤风味差异较大,瓮臭是导致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从3种酸汤中共检测到确切的顶空风味组分64种,包括酸(6种)、醇(14种)、醛(8种)、酯(19种)、酮(8种)、吡嗪(3种)、单萜(2种)、醚(2种)、硫化物(2种)等9类化合物。其中,丁酸、戊酸、2-甲基丙酸和己醛、苯甲醛在瓮臭味酸汤(Y1)中的离子峰体积分别为20515.80、1860.73、2413.18、6274.68和668.61,显著区别于其他2种酸汤样品(Y2和Y3),可能是导致瓮臭味样品与其他酸汤样品风味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瓮臭味 电子鼻 气相迁移谱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保鲜红酸汤效果评价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扬波 罗兴邦 +5 位作者 李咏富 梁倩 石彬 段召燕 田竹希 龙明秀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89,95,共5页
采用剂量为0,2,4,6,8kGy的60Co-γ射线对红酸汤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处理前后样品的风味差异、微观结构、微生物数量及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对红酸汤辐照保鲜效果及其前后品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剂量低于6kGy时,辐照对红酸汤... 采用剂量为0,2,4,6,8kGy的60Co-γ射线对红酸汤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处理前后样品的风味差异、微观结构、微生物数量及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对红酸汤辐照保鲜效果及其前后品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剂量低于6kGy时,辐照对红酸汤样品的风味及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微生物对辐照处理较为敏感,当辐照剂量为2kGy时,菌落总数、乳酸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量分别为3.66×104,2.15×103,2.15×103 CFU/25g,远低于未辐照样品中对应的微生物数量,且当储藏期为12个月时试验组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对乳酸、醋酸、抗坏血酸、番茄红素和氨基酸态氮而言,辐照前后其含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辐照保鲜 品质变化
下载PDF
贵州省红酸汤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平 何杨波 +4 位作者 李群 陈曦 李国林 刘智慧 李咏富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178-180,199,共4页
红酸汤是贵州省地方民族特色食品的代表,红酸汤产业是黔东南州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贵州省红酸汤产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主要生产企业、餐饮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贵州省红酸汤... 红酸汤是贵州省地方民族特色食品的代表,红酸汤产业是黔东南州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贵州省红酸汤产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主要生产企业、餐饮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贵州省红酸汤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了制约因素,从加工工艺、营养成分、微生物菌群、贮藏保鲜等4个方面论述了红酸汤的现有研究进展,提出了贵州省红酸汤产业发展对策,包括重视人才培育,加强技术研发;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规模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品牌美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产业发展 技术水平 贵州省
下载PDF
红酸汤直投式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效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扬波 李咏富 +5 位作者 钟定江 李国林 郑秀艳 冉曜琦 罗其琪 祝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以实验室自选植物乳杆菌为目标菌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干燥保护剂选择、喷雾干燥条件优化以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DV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产酸效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标菌株在8~12 h即可达到菌泥收集标准,并可... 以实验室自选植物乳杆菌为目标菌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干燥保护剂选择、喷雾干燥条件优化以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DV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产酸效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标菌株在8~12 h即可达到菌泥收集标准,并可在脱脂乳粉10.00%、D-山梨醇5.20%、L-赖氨酸5.02%、喷雾干燥温度90.36℃条件下获得微观结构饱满、无褶皱和破损且菌株存活率为98.77%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其活菌数为5.05×10^(9)cfu/g。另外,pH值和有机酸检测结果证实,试验制备的直投式发酵剂能快速(9 d内)发酵番茄产生以乳酸(15.88 g/kg)和柠檬酸(1.92 g/kg)为主的多种有机酸,且在相同发酵时间内,乳酸含量是自然发酵的16.37倍。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方法,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效果,可为工业生产贵州红酸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喷雾干燥 直投式发酵剂 红酸汤
原文传递
^(60)Co-γ射线辐照选育红酸汤发酵乳酸菌
11
作者 何扬波 李咏富 +6 位作者 郑秀艳 李国林 罗其琪 石彬 冉曜琦 刘宁 罗兴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从自然发酵番茄和红辣椒酸汤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利用^(60)Co-γ射线对筛选菌株进行辐照,诱变选育优良红酸汤生产菌株。结果表明,分别从MRS、MC培养基上分离得到发酵番茄(FT)相关菌株5株(MRS FT_(1)~MRS FT_(5))、3株(MC FT1~MC FT3);... 从自然发酵番茄和红辣椒酸汤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利用^(60)Co-γ射线对筛选菌株进行辐照,诱变选育优良红酸汤生产菌株。结果表明,分别从MRS、MC培养基上分离得到发酵番茄(FT)相关菌株5株(MRS FT_(1)~MRS FT_(5))、3株(MC FT1~MC FT3);发酵辣椒(FP)相关菌株4株(MRS FP_(1)~MRS FP_(4))、3株(MC FP_(1)~MC FP_(3))。采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初筛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得到6株乳酸菌,菌株MRS FT5和MC FT1均为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entosus),菌株MRS FP_(2)、MRS FT_(3)、MRS FT_(1)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菌株MRS FP4为纳木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namurensis)。辐照诱变筛选出4株突变菌株MC FT1(700 Gy)、MRS FT_(3)(400 Gy-1)、MRS FT_(3)(400 Gy-4)和MRS FP_(4)(300 Gy),用其发酵红酸汤,p H值和总酸分别于12~15 d达到极小、极大值,极大缩短了红酸汤生产周期。番茄和辣椒酸汤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4和53种,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风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菌株分离筛选 辐照选育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贵州蜂产品辐照技术应用前景
12
作者 林平 姚丹 +3 位作者 万炜 丁文 李国林 黎华君 《蜜蜂杂志》 2021年第11期8-11,共4页
食品辐照技术是一项安全、无残留的物理加工技术,在蜂产品上已有研究和应用。本文梳理了辐照技术在蜂花粉、蜂蜜上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贵州蜂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现状,分析了贵州食品辐照技术发展应用情况,讨论了贵州蜂产品特点及辐照... 食品辐照技术是一项安全、无残留的物理加工技术,在蜂产品上已有研究和应用。本文梳理了辐照技术在蜂花粉、蜂蜜上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贵州蜂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现状,分析了贵州食品辐照技术发展应用情况,讨论了贵州蜂产品特点及辐照技术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明确了低剂量辐照可在保持蜂蜜原有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蜂产品卫生指标、抑制蜂蜜发酵、延长蜂产品保质期,是一项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品 辐照技术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