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南地区苗、汉民族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沈振华 于峰 +5 位作者 罗国忠 唐晓永 杨康玉 黄晓丽 赵苏萍 李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991-1993,共3页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苗、汉民族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情况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贵州省4家医院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宫颈病变患者8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将其分布苗族组447例和汉族组429例,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第2...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苗、汉民族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情况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贵州省4家医院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宫颈病变患者8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将其分布苗族组447例和汉族组429例,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感染情况,分别比较两组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的差异。结果:①HPV总感染率:876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检出453例,HPV感染率为51.71%。有423例未检出HPV,占48.29%。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PV感染率逐渐上升(x^2趋势=56.72,P〈0.001)。②HPV感染率:苗族组447例,HPV检出270例,HPV感染率为60.40%;汉族组429例,HPV检出183例,HPV感染率为42.46%;两组比较,P〈0.01。③单一感染率:苗族组447例,HPV单一感染184例,HPV感染率为41.16%;汉族组429例,HPV检出82例,HPV感染率为19.11%;两组比较,P〈0.01。④多重感染率:苗族组447例,HPV多重感染86例,HPV感染率为19.23%;汉族组429例,HPV检出101例,HPV感染率为23.54%;两组比较,P〈0.01。结论:苗族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与汉族存在民族差异。苗族宫颈病变患者HPV单一感染病例高,多重感染的比例较低,这可能与苗族与其他民族同婚极少、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分型 民族
原文传递
苗药挖腐生肌膏对实验性体表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振华 符春平 +2 位作者 宋能 于烽 赵锡林 《北方药学》 2016年第5期121-122,共2页
目的:观察苗药挖腐生肌膏在大鼠体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大鼠皮肤创面ECG基因表达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影响。方法:60只8W龄SD大鼠,建立大鼠背部感染溃疡创面模型后分为3组:凡士林组、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和观察组(苗... 目的:观察苗药挖腐生肌膏在大鼠体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大鼠皮肤创面ECG基因表达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影响。方法:60只8W龄SD大鼠,建立大鼠背部感染溃疡创面模型后分为3组:凡士林组、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和观察组(苗药挖腐生肌膏组),每组20只。分别于用药后d3、d5、d7、d14取创面肉芽组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EGF,以光密度值反映其含量变化,采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换药后d3、d5、d7,对照组和观察组肉芽组织EGF、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和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均高于凡士林组(P<0.01)。d14时两组上述指标减少,各时间点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凡士林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苗药挖腐生肌膏能够促进大鼠皮肤切口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早、中期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细胞中EGF的含量和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和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挖腐生肌膏 创面愈合 血管新生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