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高度的光温因子对超级稻陆两优106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池再香 杨桂兰 +1 位作者 杨黎 白慧 《贵州气象》 2007年第6期9-10,共2页
2005—2006年分别用超级稻"陆两优106"在海拔618m的天柱县和海拔1307m的雷山县进行大田示范种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日平均温度降低,陆两优106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光照增多,生育期延长;分蘖速度慢,有效穗数、株高... 2005—2006年分别用超级稻"陆两优106"在海拔618m的天柱县和海拔1307m的雷山县进行大田示范种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日平均温度降低,陆两优106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光照增多,生育期延长;分蘖速度慢,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成穗率、穗粒总(实)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减少,产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播种 光温因子 水稻产量 影响
下载PDF
地面观测业务调整给气象观测工作带来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聂云 周继先 +1 位作者 秦畅畅 罗俊 《贵州气象》 2016年第1期72-75,共4页
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较为复杂,为逐步实现观测自动化,减轻观测员工作负担,2013年12月31日20时,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业务调整。此次业务调整给观测工作带来重大变化,该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践经验和对业务... 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较为复杂,为逐步实现观测自动化,减轻观测员工作负担,2013年12月31日20时,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业务调整。此次业务调整给观测工作带来重大变化,该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践经验和对业务改革技术规定的理解,主要对业务调整后天气现象记录、天气现象编码、正点数据维护和重要天气报的编发等方面的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借鉴和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 业务调整 自动化 注意事项
下载PDF
贵州西部一次冰雹灾害天气强对流(雹)云演变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池再香 黄艳 杨海鹏 《贵州气象》 2010年第2期10-12,共3页
利用FY2C卫星云图、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冰雹资料,对2009-04-15下午发生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冰雹灾害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hPa川西南与滇西北交界处的切变发展东移,配合位于贵州西部的地面辐合,形成有利于强对流云发展的... 利用FY2C卫星云图、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冰雹资料,对2009-04-15下午发生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冰雹灾害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hPa川西南与滇西北交界处的切变发展东移,配合位于贵州西部的地面辐合,形成有利于强对流云发展的天气背景;特殊的地形起到促进对流云团的发展和持续;对流云团具有穹窿结构特征和超级单体特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强对流云团 贵州西部
下载PDF
黔东南州近40a来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龙先菊 张淑莹 +3 位作者 罗巧梅 刘良平 谢俊英 田菊萍 《贵州气象》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利用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64—2005年共41 a的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及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5℃、10℃、15℃和20℃积温等资料,对黔东南州近40 a来气温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将近20 a与前20 a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64—2005年共41 a的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及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5℃、10℃、15℃和20℃积温等资料,对黔东南州近40 a来气温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将近20 a与前20 a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20 a的气温比前20 a的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气温 变化 分析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冰雹天气雷达临近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路长 白慧 +2 位作者 杨胜忠 龙天强 周艳 《贵州气象》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该文利用2012—2013年黔东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应用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地区10次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最强回波强度dBzM≥55 dBz、回波顶高ET≥9km、45 dBz强回波伸... 该文利用2012—2013年黔东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应用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地区10次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最强回波强度dBzM≥55 dBz、回波顶高ET≥9km、45 dBz强回波伸展高度H45 dBz≥7.5 km、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ET-H0)≥6.5 km、最强回波高度与0℃层高度差(HTH0)≥-2 km、风暴顶高与-20℃层高度差(TOP-H-20)≥-1 km、VIL密度(VILM)≥2.5g·m-3、VIL密度与(ET-H0)的乘积VILE≥20g·m-2,可作为黔东南地区预警冰雹灾害的雷达阈值和指标,为冰雹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雷达 预警指标 黔东南
下载PDF
贵州镇远“4·17”大风冰雹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路长 白慧 +2 位作者 顾欣 韦波 余代辉 《贵州气象》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和黔东南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4月17日发生在镇远县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此次特大风灾发生在热低压外围暖区,"上干下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强...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和黔东南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4月17日发生在镇远县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此次特大风灾发生在热低压外围暖区,"上干下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强垂直风切变和对流层中下层(500 hPa以下)大气环境较大温度直减率环境条件下,风暴沿地面辐合线发展东移,在镇远县城特殊的地形强迫作用下,触发大风灾害发生;雷雨大风、冰雹发生前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明显高悬强回波特征、钩状回波、弱回波区和三体散射特征,组合反射率图上存在明显的高反射率因子梯度区,基本径向速度图上存在逆风区和风暴顶辐散,风暴发生前VIL值呈跳跃式增减变化,最大值超过40 kg·m-2,且大于25 kg·m-2的面积呈明显增大现象,这些特征对大风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镇远 大风 冰雹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罗甸县艾纳香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朝英 谭清波 顾欣 《贵州气象》 2013年第4期38-40,共3页
通过对罗甸艾纳香生长适宜气候条件和罗甸县的气候条件分析,选择气温作为罗甸县艾纳香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主要指标。建立罗甸县随海拔变化的气温指标回归方程,根据区划指标对罗甸县各乡镇的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将全县划... 通过对罗甸艾纳香生长适宜气候条件和罗甸县的气候条件分析,选择气温作为罗甸县艾纳香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主要指标。建立罗甸县随海拔变化的气温指标回归方程,根据区划指标对罗甸县各乡镇的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将全县划分为罗甸艾纳香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旨在为罗甸县艾纳香大面积"野转家"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区划结果与野生罗甸艾纳香在县境内的实际长势产量较一致,总体能基本满足南亚热带作物在贵州的适生范围及指标,适宜种植的最高海拔高度比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的产地最高海拔高度低100 m,比过去人工栽培的最高海拔高度高1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甸县 艾纳香 种植 区划
下载PDF
毕节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应桃 刘丽萍 +2 位作者 袁芳菊 张寿荣 胡永松 《贵州气象》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利用毕节市气象站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毕节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毕节市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80年代为偏冷期,其余年代为偏暖期,其中1998年... 利用毕节市气象站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毕节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毕节市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80年代为偏冷期,其余年代为偏暖期,其中1998年之后气温明显升高,21世纪头8 a是58 a来最暖的时期;年及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明显,冬季次之。②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80年代最少,21世纪头8 a次少,其余年代为多雨期,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降水最多,20世纪70年代次多;年及各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少明显,春季次少。③毕节市气候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趋势,未来几年气候存在冷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代际变化 年季趋势 小波周期
下载PDF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德智 方庆文 +2 位作者 陈红云 古书鸿 王肖华 《贵州气象》 2014年第6期66-68,共3页
针对影响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气象资料管理与分析应用能力、精细化预报、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支撑以及气象信息发布等关键环节,结合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成了"施秉县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实现... 针对影响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气象资料管理与分析应用能力、精细化预报、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支撑以及气象信息发布等关键环节,结合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成了"施秉县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实现了"业务系统集约化、数据查询便捷化、产品制作智能化、一键发布自动化",并应用于公共气象服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 公共气象服务 系统 能力建设 信息发布
下载PDF
都柳江洪水传播时间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馗 陈晓兵 +2 位作者 石宏辉 古书鸿 杨胜忠 《贵州气象》 2015年第3期58-61,共4页
基于都柳江流域水位监测资料,开展了洪水传播时间分析。结果显示,电站水库对洪水传播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在不受电站水库影响情况下,干流站点间水位和传播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水位观测资料,能够建立站点间洪水传播时间和上游站水位... 基于都柳江流域水位监测资料,开展了洪水传播时间分析。结果显示,电站水库对洪水传播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在不受电站水库影响情况下,干流站点间水位和传播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水位观测资料,能够建立站点间洪水传播时间和上游站水位的关系模型,并由此推算出洪水传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柳江 洪水传播 水位 洪峰
下载PDF
黔东南州近21a的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菊萍 龙先菊 +1 位作者 黄艳 张钟鸣 《贵州气象》 2011年第1期32-34,共3页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锦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以下的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黔东南州各县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年平均154~192d,其分布趋势由州西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递减,最多为麻江192d,最少为从江的154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降水时间越短而降水量越大,则降水强度越大;州内各地降水以小雨为主。年平均为119~157d,占年总雨量的77%~82%,以麻江157d最多,从江119d为少,此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及气象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降水 气候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荣礼 蒋小芹 宋小红 《贵州气象》 2009年第S1期157-158,共2页
通过对天柱县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现状的分析,积极探索当前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村级信息员队伍的建议和措施,以利于更加有效的发挥气象信息员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村级气象信息员 现状分析 建议
下载PDF
贵州夏季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波 池再香 黄艳 《贵州气象》 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
利用贵州8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雷暴资料,分析贵州夏季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7a来贵州夏季雷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时间性和年际分布等特征;且21世纪6月份雷暴日数偏多地区具有明显增多趋势,偏少... 利用贵州8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雷暴资料,分析贵州夏季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7a来贵州夏季雷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时间性和年际分布等特征;且21世纪6月份雷暴日数偏多地区具有明显增多趋势,偏少地区具有减少趋势,而7月和8月,雷暴日数偏多地区具有明显减少趋势,偏少地区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雷暴 时空分布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黔东南州旅游气候资源优越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俊英 袁芳菊 刘良平 《贵州气象》 2008年第4期15-16,共2页
利用黔东南自治州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971—2007年的气候资料,根据最适宜于旅游的基准气候指标,分析黔东南州旅游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黔东南州适宜于旅游的气温持续时间长、降雨湿度条件好、太阳辐射少、负离子浓度高、大气压... 利用黔东南自治州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971—2007年的气候资料,根据最适宜于旅游的基准气候指标,分析黔东南州旅游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黔东南州适宜于旅游的气温持续时间长、降雨湿度条件好、太阳辐射少、负离子浓度高、大气压适宜于人体身心健康,各种旅游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旅游 气候资源
下载PDF
近56a三穗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聂云 周继先 《贵州气象》 2015年第5期31-33,共3页
利用1958—2013年三穗气象站逐日大雾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小波分析法以及MK检验等对三穗县近56 a大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三穗大雾天气频发,各月都有出现;呈现中间多,两头少,在8月达到峰值。大雾活... 利用1958—2013年三穗气象站逐日大雾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小波分析法以及MK检验等对三穗县近56 a大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三穗大雾天气频发,各月都有出现;呈现中间多,两头少,在8月达到峰值。大雾活动季节变化显著,主要出现在盛夏到初冬之间,春季最少。历年大雾日数的线性趋势明显,主要呈下降趋势;其年代际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变化呈正弦曲线型。小波分析三穗年大雾日数存在准3 a、准6 a和准12a的显著周期震荡。MK检验分析表明,三穗历年大雾时间序列在1996年发生增多突变,2010年发生减少突变;特别是2010年以来,大雾天气出现次数呈历史最低值,三穗进入大雾天气少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MK检验 三穗
下载PDF
基于SPI的黔东南州近52a的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德智 张杰 +1 位作者 杨帆 罗岚心 《贵州气象》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基于1961—2012年黔东南州16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单站干旱SPI指数出发,分析了黔东南州52 a来年际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2 a间,年际干旱和季节性干旱呈上升趋势,干旱主要集中在1985—1989年和2001—2... 基于1961—2012年黔东南州16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单站干旱SPI指数出发,分析了黔东南州52 a来年际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2 a间,年际干旱和季节性干旱呈上升趋势,干旱主要集中在1985—1989年和2001—2012年;2除冬旱以外,无论是年际干旱还是季节性干旱,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地区位于黔东南州中部以北地区,州南部年际干旱、春旱、夏旱和秋旱发生频率较低;3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发生干旱的频次最低,降水较少地区发生干旱的频次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 黔东南
下载PDF
黔东南2012年4月10日大冰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路长 白慧 曹凯明 《贵州气象》 2012年第5期23-26,共4页
利用三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2年4月10日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跟踪探测,揭示了冰雹云形成发展、成熟和消散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强回波区的反射率因子超过65 dBz... 利用三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2年4月10日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跟踪探测,揭示了冰雹云形成发展、成熟和消散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强回波区的反射率因子超过65 dBz,三体散射长钉的反射率因子最大值为21 dBz,最大长度20 km;径向速度有风暴顶辐散特征和逆风区存在,逆风区存在对大冰雹的出现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出现跃增现象,最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为56 kg.m-2;垂直风廓线中风向、风速出现较大垂直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大冰雹 三体散射
下载PDF
黔东南山区两次雷暴大风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超 周艳 +1 位作者 杨帆 韦波 《贵州气象》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对2013年4月17日和2015年5月10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两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物理环境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雷暴大风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抬升指数LI、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总指数TT、深对流指数DCI等对黔东南... 对2013年4月17日和2015年5月10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两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物理环境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雷暴大风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抬升指数LI、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总指数TT、深对流指数DCI等对黔东南雷暴大风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的分析,表明这两次雷暴大风均为典型的下击暴流,雷暴单体反射率因子核的突然升高和持续下降可用于短时临近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雷达回波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气象数据异地自动备份的实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蒙涛 周艳 《贵州气象》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利用批处理文件实现气象数据自动备份。
关键词 气象数据 异地备份 自动
下载PDF
黔东南州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环境场与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帆 白慧 李路长 《贵州气象》 2013年第6期16-20,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黔东南三穗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3年3月12日黔东南州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黔东南降雹提供良好水汽通道,中等到强的风垂直切变、超过25℃的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以及一定的SI指数、K...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黔东南三穗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3年3月12日黔东南州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黔东南降雹提供良好水汽通道,中等到强的风垂直切变、超过25℃的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以及一定的SI指数、K指数、CAPE值等物理量加上适宜的0℃与-20℃层高度均指示当天有利的降雹环境;此次冰雹天气过程是由一次飑线活动造成的,飑线移速与其前沿阵风锋移速相匹配,使得飑线持续时间超过6 h;给三穗县款场乡带来大冰雹的风暴共经历了普通多单体风暴-非超级单体强对流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阶段,这3个阶段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冰雹,其中第3阶段具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高悬的强回波、回波穹窿以及深厚持久的中气旋;VIL值大小与冰雹直径大小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超级单体阶段VIL值不大,这与风暴的倾斜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环境场 超级单体风暴 雷达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