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用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钟俊 赵佩莹 +2 位作者 杨洵 陈亚飞 王迪芬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在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应急反应指标及心肌标记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静滴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静滴0.9%氯化钠治疗...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在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应急反应指标及心肌标记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静滴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静滴0.9%氯化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取血检测血清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反应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CK-MB),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脓毒症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MDA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BNP、cTnT、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救治中给予维生素C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C可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及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维生素C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线粒体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浩 陈金 +2 位作者 符永健 张松松 施贤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0-795,共6页
目的比较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尼莫地平静脉组(ND1组)、尼莫地平枕大池组DJD2组),每组6只。后3组兔麻醉后取自体动脉... 目的比较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尼莫地平静脉组(ND1组)、尼莫地平枕大池组DJD2组),每组6只。后3组兔麻醉后取自体动脉血(1mL/kg)注入枕大池制作SAH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0min后ND2组再次经枕大池注入0.5mL/kg0.2%尼莫地平,假手术组、SAH、ND1组则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NDl组经静脉注入0.5mL/kg0.2%尼莫地平,假手术组、SAH、ND2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72h对兔进行摄食量和神经功能损害分级并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1、细胞色素C(Cyt-c)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4组动物造模后72h摄食量及神经功能损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6.664,P=-0.001;H=15.411,P=-0.001);平均秩次提示,ND2组动物摄食量下降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较ND1组动物轻。4组动物海马组织Caspase-3、Cyt-c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比较,ND1、ND2组Caspase-3、Cyt-c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D1组比较,ND2组Caspase-3、Cyt—C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剂量尼莫地平经枕大池注入比静脉注入能更有效地降低Caspase-3、Cyt-c表达,抑制海马线粒体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给药途径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线粒体通路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行左侧股骨头置换术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戚懿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3期59-59,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闭塞,从而导致供血区域心肌缺血直至坏死。 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早期再灌注即AMI发病12小时以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恢复期再灌注即AMI发病12小时...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闭塞,从而导致供血区域心肌缺血直至坏死。 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早期再灌注即AMI发病12小时以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恢复期再灌注即AMI发病12小时以后开通IRA。许多临床研究证实AMI早期再灌注的治疗,及早、充分、持续地开放梗死相关动脉( IRA),可以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左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和降低病死率。但由于早期再灌注对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患者到院时间距发病时间也有不同,AMI恢复期的再灌注治疗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在AMI恢复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开通闭塞的IRA,虽不能挽救坏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但不少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由于其有促进梗死区存活心肌功能恢复、巩固瘢痕组织等作用,也能够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 股骨头置换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治疗 急性血管闭塞 梗死相关动脉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