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李斯特菌噬菌体的分离、保存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凌云 毛盼 +5 位作者 陈晋妮 李玲玲 王艳 宋敬东 陈峥宏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以及理化稳定性,同时探索噬菌体在4℃、-20℃及-80℃下的保存效果。结果分离获得的LMLPA5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其形成的噬菌斑清晰透明,周围无晕环。该噬菌体为广谱的李斯特菌烈性噬菌体,能裂解多个李斯特菌种及单增李斯特菌多个血清型菌株。LMLPA5的最佳MOI为0.1,潜伏期为10 min,平均裂解量为95.2 PFU/cell。LMLPA5对高温较敏感,在70℃暴露1 h即完全失活,而在4℃~40℃作用32 h以上噬菌体仍能保持稳定。在pH为4~10 LMLPA5的活性不受影响,经紫外线照射60 min后噬菌体被完全灭活。LMLPA5对氯仿不敏感,为无囊膜型噬菌体。噬菌体在4℃及-80℃的保存效果较好,可稳定保存8个月以上。结论本研究获得的1株广谱李斯特菌肌尾噬菌体LMLPA5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抵抗力和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噬菌体 裂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热纤梭菌Cthe_2401蛋白功能预测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2
作者 崔古贞 管玉祝 +6 位作者 王鑫鑫 花登雄 吴道艳 吴晓娟 钟欣言 洪伟 陈峥宏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目的利用生信手段预测Cthe_2401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体外克隆、表达与纯化。方法利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蛋白保守结构域数据库(CDD)分析Cthe_2401蛋白的序列和进化特征,采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进行同... 目的利用生信手段预测Cthe_2401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体外克隆、表达与纯化。方法利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蛋白保守结构域数据库(CDD)分析Cthe_2401蛋白的序列和进化特征,采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进行同源建模并预测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the_2401基因,并与pET28a载体链接构建pET28a-Cthe_2401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利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Cthe_2401蛋白表达;利用50%硫酸铵沉淀、Ni-NTA柱以及SephadexG75葡聚糖凝胶柱纯化Cthe_2401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Cthe_2401蛋白属于Veg蛋白家族,可能与生物膜的发生和孢子形成有关;Cthe_2401蛋白成功在大肠杆菌克隆与表达,体外纯化获得约10 ku大小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预测Cthe_2401蛋白的功能,成功获得Cthe_240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纤梭菌 Cthe_2401 Veg蛋白 生物信息学 蛋白表达与纯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katA基因功能及其在耐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分析
3
作者 王鑫鑫 管玉祝 +6 位作者 李晓苇 洪伟 吴道艳 康颖倩 刘永畅 陈峥宏 崔古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320,共11页
【目的】过氧化氢酶(KatA)是幽门螺杆菌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抵抗宿主免疫杀伤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鉴定幽门螺杆菌KatA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的功能。【方法】首先,从幽门螺杆菌临床耐药菌株Hp_G27... 【目的】过氧化氢酶(KatA)是幽门螺杆菌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抵抗宿主免疫杀伤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鉴定幽门螺杆菌KatA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的功能。【方法】首先,从幽门螺杆菌临床耐药菌株Hp_G272基因组中分离katA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分离纯化KatA^(G272)蛋白;然后,利用CAT检测试剂盒体外分析KatA^(G27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katA基因工程菌株,包括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最后,通过比较野生菌株与工程菌株生长表型差异、分解过氧化氢能力差异及耐受过氧化氢能力差异,阐述katA基因的功能及其在幽门螺杆菌耐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并分离纯化KatA^(G272),体外酶学分析表明,KatA^(G272)是一类嗜酸性过氧化氢酶,基因敲除分析表明,敲除该基因幽门螺杆菌丧失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能力,而回补该基因幽门螺杆菌回复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能力。【结论】katA基因是幽门螺杆菌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唯一功能基因,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过氧化氢酶 KATA 耐受性 克隆表达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6S RNA敲除菌株构建及对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古贞 管玉祝 +7 位作者 刘芳 王鑫鑫 吴道艳 洪伟 向松 张峥嵘 张玉典 陈峥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敲除菌株,研究6S RNA敲除后对细菌生长及细胞毒力的影响。方法以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为靶基因,构建6S RNA敲除质粒;利用电转法转化幽门螺杆菌,利用同源重组机制构建6S RNA敲除菌株;分析6S RNA敲除对细菌...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敲除菌株,研究6S RNA敲除后对细菌生长及细胞毒力的影响。方法以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为靶基因,构建6S RNA敲除质粒;利用电转法转化幽门螺杆菌,利用同源重组机制构建6S RNA敲除菌株;分析6S RNA敲除对细菌生长及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菌株的生长方式显著改变,对GES-1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毒性显著降低。结论6S RNA具有调控幽门螺杆菌生长及毒力相关因子的功能,为幽门螺杆菌生物学功能及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6S RNA 转录调控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前噬菌体的分布及遗传特征分析
5
作者 纪顺师 王艳 +7 位作者 宋泽萱 毛盼 李玲玲 陈晋妮 刘凌云 孙晖 罗霞 叶长芸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目的 了解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中前噬菌体分布状况和基因组特征。方法 自公共数据库GenBank获得275株单增李斯特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运用前噬菌体在线预测软件(PHASTER)对其携带的前噬菌体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完整前噬菌体进行聚类分析、... 目的 了解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中前噬菌体分布状况和基因组特征。方法 自公共数据库GenBank获得275株单增李斯特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运用前噬菌体在线预测软件(PHASTER)对其携带的前噬菌体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完整前噬菌体进行聚类分析、插入位点识别、噬菌体整合酶多态性分析。此外,通过比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数据库,搜寻前噬菌体可能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本研究发现99.3%的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含有前噬菌体序列,155株(56.4%)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预测到229个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所有完整前噬菌体聚集成4个群,进一步划分为10个簇。前噬菌体分群与其宿主菌所属家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宿主菌来源无关。本研究识别到10个前噬菌体插入位点,其中lmot17(tRNAArg),lmot11(tRNASer)和comK是3个最常见的插入位点,lmo1263为新发现的插入位点。相同插入位点前噬菌体所携带整合酶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此外,研究发现部分家系Ⅲ菌株和1株家系Ⅰ菌株的噬菌体中携带毒力相关蛋白E编码基因(virE),所有完整前噬菌体中未发现耐药基因。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普遍携带前噬菌体,超过半数的菌株携带完整前噬菌体,其基因组具有多样性,且在宿主菌染色体中具有多个插入位点。这些插入位点与噬菌体所携带整合酶氨基酸序列密切相关。此外,未发现前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前噬菌体 插入位点 整合酶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荧光蛋白报告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管玉祝 王鑫鑫 +6 位作者 吴道艳 洪伟 向松 吴晓娟 张玉典 崔古贞 陈峥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48,共6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两种报告系统。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内源组成型尿素酶基因启动子(PureA),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PureA启动子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红...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两种报告系统。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内源组成型尿素酶基因启动子(PureA),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PureA启动子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连接,构建两类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盒PureA-gfp和PureA-rfp。利用无缝组装技术将PureA-gfp和PureA-rfp表达盒分别与EcoRI单切的自杀质粒载体pSD连接,构建两类荧光蛋白基因表达报告质粒pSD-GFP和pSD-RFP。将上述两类荧光蛋白报告质粒分别转化幽门螺杆菌26695,涂布卡那霉素抗性平板,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两类荧光蛋白基因工程菌株Hp::gfp和Hp::rfp。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和PCR方法筛选阳性工程菌株,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两种荧光蛋白在幽门螺杆菌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工程菌株能够在卡那霉素抗性平板生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表明gfp和rfp基因表达盒成功插入到幽门螺杆菌染色体靶位点。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到明亮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而野生型对照菌株无任何荧光,表明gfp和rfp基因在幽门螺杆菌中成功表达。结论在幽门螺杆菌中成功构建GFP和RFP两种荧光蛋白报告系统,为幽门螺杆菌的转录调控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报告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sacB负筛选标记的Targetron质粒分析系统构建
7
作者 崔古贞 花登雄 +6 位作者 鲍江舰 张馨月 洪伟 吴道艳 向松 谷俊莹 陈峥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sacB负筛选标记的Targetron质粒分析系统。方法构建sacB毒蛋白诱导表达受体质粒pACYC-sacB(携带p15A复制子),分析sacB毒蛋白对大肠埃希菌的毒性。设计sacB基因打靶位点,构建脱水四环素诱导的Targetron供体质粒pSY11-sacB(携... 目的构建基于sacB负筛选标记的Targetron质粒分析系统。方法构建sacB毒蛋白诱导表达受体质粒pACYC-sacB(携带p15A复制子),分析sacB毒蛋白对大肠埃希菌的毒性。设计sacB基因打靶位点,构建脱水四环素诱导的Targetron供体质粒pSY11-sacB(携带colE1复制子和sacB405a打靶位点)。双质粒共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脱水四环素诱导Targetron表达并对sacB基因进行打靶。涂布含有5%蔗糖和0.1 mmol/L IPTG的选择培养基,筛选sacB基因失活的阳性菌落,利用菌落PCR进一步验证Ⅱ型内含子在靶位点的插入情况。结果sacB基因表达的大肠埃希菌不能在含有5%蔗糖的平板中生长;双质粒共转化后,脱水四环素诱导Targetron表达能够插入到sacB405a靶位点;sacB基因失活后,大肠埃希菌能够在含有5%蔗糖的平板上生长,菌落PCR验证内含子插入到DNA靶位点。结论建立了基于sacB负筛选标记的Targetron质粒分析系统,为Ⅱ型内含子功能鉴定、迁移规律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ron sacB Ⅱ型内含子 打靶平台
原文传递
枳椇子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8
作者 刘菁华 骆洁雅 +6 位作者 郭鹏 叶子 杨娟 王柯琪 严湘儒 杨盛刚 黄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了测定枳椇子黄酮的含量并探究其抗氧化作用的潜在机制。本试验以枳椇子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其黄酮成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一步采用CavityPlus和分子对接分析枳椇子黄酮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互作用的... 为了测定枳椇子黄酮的含量并探究其抗氧化作用的潜在机制。本试验以枳椇子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其黄酮成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一步采用CavityPlus和分子对接分析枳椇子黄酮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互作用的位点、氨基酸残基和化学键。结果显示:枳椇子总黄酮含量为8.23 mg/g;枳椇子黄酮主要成分可能结合于SOD同源二聚体交界面且靠近锌离子的一凹陷区域,其5个主要成分,即双氢杨梅素、双氢槲皮素、槲皮素、双氢山萘酚和山萘酚与SOD的结合能范围为-8.5~-8.3 kcal/mol,且上述5个主要成分均与SOD的A链的Gly147和B链的Gly147有直接作用,并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相连。结果表明,枳椇子富含黄酮,可通过其黄酮成分与SOD直接结合以增加SOD活性,本试验为枳椇子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黄酮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作用 分子对接
下载PDF
2013-2018年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3
9
作者 马贵凤 祝洁 +1 位作者 曹慧军 江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近5年流感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病毒亚型、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18年3月我国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及每周上报流感样病例(ILI)... 目的了解我国近5年流感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病毒亚型、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18年3月我国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及每周上报流感样病例(ILI)监测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全国共检测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1 143 123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54 699份(阳性率13.53%),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2018年截止4月1日共检测阳性标本102 166份,流感病毒阳性31 154份(占30.49%),主要流行毒株为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每年的流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但2015、2017年的7月和8月发病率均较高(>10%)。结论 2013-2017年我国流感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2015年和2017年夏季出现流感发病高峰期。2017年12月-2018年2月流感发病数达到近5年的最高峰,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病学特征 病毒亚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胆固醇-25-羟化酶对乙脑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邓东青 龙启舟 +1 位作者 聂映 吴家红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探究胆固醇-25-羟化酶(cholesterol 25-hydroxylase,CH25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抗JEV药物的研发提供靶标分子及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CH25H能否在人... 目的探究胆固醇-25-羟化酶(cholesterol 25-hydroxylase,CH25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抗JEV药物的研发提供靶标分子及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CH25H能否在人的肾细胞HEK293T中被Ⅰ型干扰素及JEV诱导表达。用不同浓度的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处理HEK293T细胞,12 h后收取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25H的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的JEV感染HEK293T细胞,24 h后收取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25H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H25H-3×HA,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CH25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空斑实验分析CH25H对JEV复制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获得CH25H的酶活性产物25-羟基胆固醇(25-hydroxycholesterol,25HC)在HEK293T、BHK21及Vero细胞中的合理使用浓度,并在上述细胞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空斑实验、免疫荧光实验、病毒吸附实验进一步研究25HC在JEV复制中的作用及其对JEV生命周期的影响;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CH25H酶活性缺失的突变体CH25HM,并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JEV感染24 h后,通过qPCR、病毒空斑实验揭示CH25H影响JEV复制是否依赖于其酶活性。结果CH25H可在HEK293T细胞中被IFN-α诱导表达,但在JEV感染后,细胞中CH25H mRNA表达水平被下调。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CH25H显著的抑制JEV复制。CH25H的酶活性产物25HC在HEK293T、BHK21及Vero细胞中均明显抑制JEV的复制;病毒吸附实验结果显示,25HC可通过影响病毒吸附过程,进而抑制JEV复制;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酶活性缺失的突变体CH25HM,也能显著的抑制JEV复制。结论JEV感染下调干扰素刺激基因CH25H的表达,而CH25H以依赖于酶活性及非酶活性方式发挥抗JEV复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胆固醇-25-羟化酶 25-羟基胆固醇 干扰素刺激基因 病毒复制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
11
作者 姚昌昊 唐琴 +1 位作者 周晓明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97-402,416,共7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深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n=244)、尿液(n=83)、血液(n=20)及其它分泌物(n=3)标本350份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深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n=244)、尿液(n=83)、血液(n=20)及其它分泌物(n=3)标本350份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收集164例临床体征表现典型的A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并对该164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选取AD合并肺部感染排名前5的155株主要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收集上述菌株来源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资料。结果350份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397株,数量最多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3.93%),数量最多的真菌是白念珠菌(5.04%);A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占比居首位(53.66%),其次是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占比(47.5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47.3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44.44%),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59.2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70.5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38.29%);对A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以小叶性肺炎居多,间质性肺炎及肺脓肿情况少见。结论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高,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深部感染 病原菌 种类 构成比 耐药性
下载PDF
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姚昌昊 周晓明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目的 探讨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腹壁皮下注射D-半乳糖液[200 mg/(kg·d)]连续8周构建AD模型并于造模期间每周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造模结束后均分为... 目的 探讨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腹壁皮下注射D-半乳糖液[200 mg/(kg·d)]连续8周构建AD模型并于造模期间每周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造模结束后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及白念珠菌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病原菌感染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低(1.5×107CFU/L)、中(1.5×108CFU/L)及高(1.5×109CFU/L)浓度的对应病原菌菌液,观察14 d,分别于注射后第1、2、3天及第1、2周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及体温;观察结束后,于第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逃逸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共进行6 d;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小鼠于第8周体质量开始下降,且精神状况较造模初期明显下降;部分病原菌感染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第5天肺炎克雷伯菌高浓度组小鼠水迷宫实验游泳速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及皮层未见明显异常,白念珠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发现少量凋亡细胞,肺炎克雷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轻度排列紊乱。结论 AD患者来源的病原菌经尾静脉血流感染可导致AD小鼠记忆力下降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记忆 海马 血流感染 病原菌 水迷宫 苏木精-伊红染色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外疾病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晋阳 陈峥宏 +2 位作者 马牧溪 林永帅 谭伟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和黏液中,与胃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等相关淋巴瘤有关。研究表明Hp可诱发或加重某些胃外疾病,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有关,因此Hp可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和黏液中,与胃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等相关淋巴瘤有关。研究表明Hp可诱发或加重某些胃外疾病,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有关,因此Hp可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因子或发生交叉免疫反应,间接或直接地参与胃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Hp还可进入念珠菌内,持续释放毒素,且发挥躲避免疫系统识别和药物杀菌作用。本文总结近年国内外对Hp相关胃外疾病的研究报道,旨在引起临床工作者对Hp相关胃外疾病的重视,积极地掌握Hp的感染相关学科知识,从而科学制订避免Hp加重或诱发其他疾病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外疾病 交叉免疫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一株产酶真菌Phaeophlebiopsis sp.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敏 郭鑫瑶 +3 位作者 李启瑞 王迪 李小兵 康颖倩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4-1646,共13页
对从药渣中分离的真菌ZYJHYZ254进行鉴定及产酶活性研究,从转录组分析菌株不同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酶调控的影响,以筛选高产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真菌,寻找调控关键基因。鉴定ZYJHYZ254为拟暗射脉菌Phaeophlebiopsissp.,... 对从药渣中分离的真菌ZYJHYZ254进行鉴定及产酶活性研究,从转录组分析菌株不同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酶调控的影响,以筛选高产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真菌,寻找调控关键基因。鉴定ZYJHYZ254为拟暗射脉菌Phaeophlebiopsissp.,产酶在第5–7天最高。从生长3 d与7 d的菌丝中共检测到1232个差异基因,以3 d的菌丝为对照,显著上调、下调基因分别有826及406个,基因注释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蛋白质合成、代谢及酶合成相关。此外,共有387个CAZymes基因表达,GH数量最多,约占49.61%,其次为AA(97)与GT(62),约占25.06%与16.02%。GH16(24个)占GH的12.50%,含量最多,主要编码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等,AA中AA3(37个)占比38.14%,编码氧化酶、脱氢酶等。结果表明ZYJHYZ254中生长3 d与7 d的菌丝经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蛋白质合成、代谢,以及酶合成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两个生长时期中CAZymes基因表达最多的是GH16与AA3,预示了该菌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β-半乳糖苷酶、氧化酶与脱氢酶含量最丰富,对降解特殊生物质中的木质纤维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环境 丝状真菌 转录组学 木质纤维素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原文传递
多交叉置换扩增技术在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 王毅 +3 位作者 王艳 李华 陈峥宏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应用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技术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的简单、快速、敏感且特异的诊断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度、特异性及实际应用评价。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的种特异性基因lmo0733设计引物,采用荧光染料颜色变化、实时浊度检测及琼... 目的应用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技术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的简单、快速、敏感且特异的诊断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度、特异性及实际应用评价。方法根据单增李斯特菌的种特异性基因lmo0733设计引物,采用荧光染料颜色变化、实时浊度检测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三种方法确认MCDA产物,对MCDA引物进行最佳反应条件、敏感度、特异性评估,并对实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单增李斯特菌MCD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1℃。单增李斯特菌MCDA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为10fg/反应,分别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PA)技术的25倍和250倍。对153份鼠粪便标本2次增菌培养物的检测结果证实,本研究建立的单增李斯特菌MCDA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与分离培养方法(ISO 11290-1)相同,且优于LAMP、CPA和PCR方法。结论 MCDA方法作为一种快速、敏感和高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行业及临床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多交叉置换扩增 lmo 0733基因 最低检测限
下载PDF
消炎药药渣堆放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程敏 郭鑫瑶 +3 位作者 王梅竹 季晶焱 李小兵 康颖倩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5-1596,共12页
中药药渣的处理是中药制药的难题,本研究利用Pac 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对堆放2年与5年的消炎药药渣进行理化性质及真菌多样性研究,为重要药渣的利用提供依据。分别对堆放2年(New 1–New 3)及5年(Old 1–Old 3)各3个消炎药渣高通量测序,... 中药药渣的处理是中药制药的难题,本研究利用Pac 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对堆放2年与5年的消炎药药渣进行理化性质及真菌多样性研究,为重要药渣的利用提供依据。分别对堆放2年(New 1–New 3)及5年(Old 1–Old 3)各3个消炎药渣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43753条有效序列,堆放2年的药渣中共检测到4个门、86个属、126个种,节担菌纲、小丛壳目、曲霉属为优势类群。堆放5年的药渣中检测到3个门、49个属、59个种,Chaetomium novozelandicum及小囊菌科为优势类群。消炎药药渣功能组成分析发现,堆放2年的药渣中腐生型真菌占比67.7%、致病真菌占比32.3%;堆放5年的药渣中腐生型真菌占比96.8%,仅检测到极少数其他型真菌。堆放2年的药渣p H为4.9±0.2,含水量为49.2%;堆放5年的药渣p H为3.6±0.1,含水量为20.8%。结果表明,随着堆放时间的增加,药渣p H及含水量下降,真菌营养类型由腐生、致病与共生三者丰度相当转变为单一的腐生型,说明随着堆放时间的增加,腐生真菌丰度增加,药渣降解加快,研究结果为药渣的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生物质 消炎 中草药渣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EGCG通过p38信号因子诱导IFN-β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贵凤 祝洁 +2 位作者 曹慧军 陈强 江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1-666,共6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通过p38信号因子诱导IFN-β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复制作用机制。方法将EGCG作用于人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通过qRT-PCR和ELISA检测BEAS-2B中IFN-βmRNA和蛋白的表达,W...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通过p38信号因子诱导IFN-β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复制作用机制。方法将EGCG作用于人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通过qRT-PCR和ELISA检测BEAS-2B中IFN-β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和p-p38蛋白表达;使用p38抑制剂抑制p38信号因子的信号传导,检测EGCG作用BEAS-2B细胞诱导的IFN-β蛋白和mRNA表达;用IFN-β抗体中和细胞中IFN-β的产生,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CG作用H1N1后NP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EGCG(0μg·mL^(−1))相比,随着EGCG剂量增加,IFN-β蛋白和mRNA明显增加。与作用0 h相比,EGCG(20μg·mL^(-1))作用细胞12 h时诱导IFN-β蛋白表达显著(P<0.01)。EGCG可促进BEAS-2B中p38磷酸化;使用p38抑制剂抑制p38信号通路后,EGCG诱导IFN-β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EGCG单独治疗感染H1N1的细胞相比,EGCG和IFN-β抗体共同治疗,可明显升高感染细胞中N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EGCG可通过上调p38信号因子磷酸化水平诱导BEAS-2B产生IFN-β,从而抑制H1N1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p38信号因子 IFN-Β 甲型流感病毒
原文传递
奶牛粪便分离的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18
作者 蒋华英 甘霖 +8 位作者 毛盼 宋泽萱 纪顺师 王怡倩 王艳 徐保红 高伟利 陈峥宏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4-630,共7页
目的了解某奶牛场奶牛粪便中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特征。方法用ISO 11290方法分离196份奶牛粪便样本中的李斯特菌,对分离的伊氏李斯特菌进行全基因测序,用MEGA6.0构建系统发育树,网站在线比对分析伊氏李斯特菌株的毒力基... 目的了解某奶牛场奶牛粪便中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特征。方法用ISO 11290方法分离196份奶牛粪便样本中的李斯特菌,对分离的伊氏李斯特菌进行全基因测序,用MEGA6.0构建系统发育树,网站在线比对分析伊氏李斯特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前噬菌体等。结果196份奶牛场养殖的奶牛粪便样本中有9份样本为李斯特菌阳性,其中3株为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6株为英诺克李斯特菌,分离率分别为1.53%和3.06%。3株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分离株具有包括LIPI-1和LIPI-2在内的绝大部分致病性李斯特菌毒力相关基因,携带一个不完整的前噬菌体及22个耐药相关基因。结论养殖场奶牛粪便中携带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对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前噬菌体基因等遗传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其致病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前噬菌体基因
下载PDF
家蝇幼虫血淋巴MAC-1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王芳胜 庞芸 +3 位作者 迟茜文 张霞 朱家洪 魏洪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75-1379,1408,共6页
目的探讨家蝇幼虫血淋巴多肽MAC-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其基于NF-κB转录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5%淀粉经小鼠腹腔注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 目的探讨家蝇幼虫血淋巴多肽MAC-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其基于NF-κB转录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5%淀粉经小鼠腹腔注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96孔板中细胞随机分成6组:5mg/L LPS分别与50、200、500、1 000μg/ml浓度MAC-1共同作用组,阴性对照组(10%MEM),阳性对照组(5mg/L LPS);12孔板细胞随机分6组:MEM阴性对照组,50μg/ml MAC-1组,5mg/L LPS组,50μg/ml MAC-1+5mg/L LPS组,5mg/L LPS+10μmol/L PDTC组,5mg/L LPS+10μmol/L PDTC+50μg/ml MAC-1。两种分组均给药培养12h,收集细胞上清液并提取细胞m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炎性因子及其基因表达和Toll样受体(TLR4)、NF-κBp50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阴性对照组和LPS组巨噬细胞IL-1β和IL-6分别为220.9±20.3pg/ml和269.06±13.54pg/ml以及212.21±13.54pg/ml和269.43±21.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15.60,P<0.01);TNF-α为185.00±7.38和204.77±34.3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P>0.05)。50μg/ml组与其他MAC-1浓度组相比IL-1β、IL-6、TNF-α均显著降低(F=10.46,68.13,16.45,P<0.05);IL-1β、IL-6、TNF-α、TLR4、NF-κB基因相对表达量LPS组较其他组显著增高(F=13.39,10.45,21.25,30.81,17.53,P<0.05或P<0.01),LPS组与50μg/ml MAC-1+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2,15.11,18.78,128.46,12.81,P<0.01),PDTC+LPS组与PDTC+LPS+MAC-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5,2.40,0.27,1.55,1.22,P>0.05)。结论 MAC-1能抑制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相关炎性因子,其机制可能与NF-κB转录因子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幼虫血淋巴MAC-1 脂多糖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分子
原文传递
贵阳地区351株幽门螺杆菌药物敏感性及pbp1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芳草 王琼 +10 位作者 朱键 胡越 潘科 蒋强 雷静静 刘芳 文学琴 糜孟衡 王彩霞 崔古贞 陈峥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及阿莫西林耐药菌株pbp1突变特征。方法采用界值法检测351株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各药物耐药率以χ^2检验进行比较。选取20株阿...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及阿莫西林耐药菌株pbp1突变特征。方法采用界值法检测351株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各药物耐药率以χ^2检验进行比较。选取20株阿莫西林耐药菌株及相等数量的敏感菌株,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bp1基因功能区并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将核苷酸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后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351株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5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1.56%、34.60%、13.27%、40.28%、17.06%。20株阿莫西林耐药和20株敏感菌株PBP1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BP1多样性复杂,在耐药菌株特有变异位点中,PBP1氨基酸的S543R变异频率最高,为75%,其次是N641D为60%。结论本研究中的幽门螺杆菌对5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阿莫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较其他地区高,并且双重耐药与多重耐药在总体耐药中所占比例较大;阿莫西林耐药菌株PBP1氨基酸存在多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阿莫西林 青霉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