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35
1
作者 桑世飞 王会 +5 位作者 梅德圣 刘佳 付丽 王军 汪文祥 胡琼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69-2478,共10页
【目的】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称SNP)标记估算油菜优异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探讨利用SNP标记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将油菜波里马... 【目的】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称SNP)标记估算油菜优异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探讨利用SNP标记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将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保持系(1019B、1055B、6098B、8908B、6019B、ZS11B)和8个恢复系(R1、R2、R3、R6、R9、R10、R11、OR1)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得到的46个F1杂种及其亲本,在湖北武汉、贵州贵阳和安徽巢湖3种生态环境下考察株高、分枝部位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主花序有效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共10个产量相关性状,统计各性状在每个F1组合中的杂种优势,包括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利用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对14个亲本进行基因型分型,对分型得到的SNP标记经质控后利用MEGA5.0软件估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UPGMA)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AS9.1软件进行遗传距离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4个亲本经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后共得到52 157个SNP位点,经质量控制后,最终筛选出40 201个SNP有效位点用于亲本遗传距离计算及聚类分析。14个亲本中以6098B与6019B的遗传距离最小,ZS11B与R6的遗传距离最大,所有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883—0.8811,平均为0.5217。14个亲本被分成4个主群,6个保持系为一个主群,8个恢复系中OR1单独为一个主群,R1、R3、R11为一个主群,R2、R6、R9、R10为一个主群,证明恢复系群体的遗传变异大于保持系,分群结果与实际系谱相符。所考察的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值变幅为-0.07%—38.78%,超亲优势均值变幅为-7.74%—20.78%。10个性状中除了一次有效分枝数外,其他性状的杂种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NP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预测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遗传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嘉成 梅德圣 +6 位作者 李云昌 刘佳 付丽 彭鹏飞 王军 王会 胡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1-468,共8页
为了明确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的影响,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采集于湖北新洲和汉川两个试验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皮重对... 为了明确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的影响,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采集于湖北新洲和汉川两个试验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皮重对抗裂角指数(Silique shatter resistance index,SRI)的表型方差贡献率和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均最高,分别达28.2%和56.8%;角果长次之,分别为17.5%和33.4%;各性状对SRI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均较小;结角密度对SRI的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最高,为44.7%。对SRI加性效应贡献率最高的角果性状因亲本的不同而异,说明现有抗裂角性好的亲本角果抗裂性的遗传基础可能不同。可以利用抗裂角性加性效应大且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通过杂交聚合对SRI遗传贡献率大的性状,进一步提高现有杂交油菜亲本的抗裂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遗传贡献率 抗裂角指数 角果相关性状 遗传效应 环境互作
下载PDF
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先群 马荣才 +2 位作者 李丽 陈静 董颖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利用RAPD技术对65个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78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分析。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个位点条带,其中13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89.5%;主要分布于150~1... 利用RAPD技术对65个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78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分析。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个位点条带,其中13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89.5%;主要分布于150~1800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6条多态性条带。遗传距离的变化幅度为0.1431~0.9904,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3714—0.8667。65个参试品种中遗传距离最小的是凤冈花油菜(2)和麻江花油菜(2),为0.1431;遗传相似性为0.8667。结果表明:贵州白菜型油菜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RAPD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被引量:3
4
作者 荐红举 魏丽娟 +3 位作者 李超 唐章林 李加纳 刘列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953-3961,共9页
【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 【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德国吉森、重庆北碚5种不同的环境下,测定各株系天然种子千粒重。利用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扫描5种环境中的千粒重QTL。该遗传图谱包括2 795个SNP位点,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1 832.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6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将49个拟南芥粒重相关基因与QTL对应置信区间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分析(E值<1E–21),找出可能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关联的候选基因。【结果】5种环境中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且均呈现正态分布,符合QTL定位要求。在5种环境之间千粒重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2013年北碚与2012年北碚、2008年吉森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249;2012年北碚与2010年北碚、2011年北碚及2008年吉森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397和0.190。5种环境中共检测到14个QTL,分布在9条染色体,其中,C03染色体3个,A06、A07和C01各有2个,A03、A05、A08、A10和C02染色体上各有1个,LOD值在2.57—6.05,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64%—14.13%。与拟南芥粒重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有16个粒重相关基因落在8个QTL置信区间,匹配E值介于0—2E-21。其中QTL qTSWA07-2区间内筛出7个粒重基因。粒重基因TTG2在qTSWA03-1与qTSWC02-1 2个QTL区间内均被检测到。AHK3在qTSWA07-2、qTSWA08-1与qTSWC01-1区间内被检测到。【结论】利用该套油菜60K芯片准确定位了5种环境条件千粒重的QTL位点,与拟南芥粒重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粒重基因,该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图谱 粒重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忠芬 张太平 +1 位作者 王军 李德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针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进行"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采用"农作物父本中心式"进行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使田间父本授粉植株均匀合理分布,其母... 针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进行"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采用"农作物父本中心式"进行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使田间父本授粉植株均匀合理分布,其母本呈辐射状排列在父本周围,与常规行比排列相比,能显著增加母本植株的结实率,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其中处理1间4、1间6杂交种产量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改进后的"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采用宽、窄行移栽方式,父本直接稀植在宽行上。在德江县的大面积制种示范中产量达到99.47kg/667m2。(3)"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模式主要是能保证父本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丰富的花粉量,同时又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具有较多的母本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17号 农作物父本中心式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优质甘蓝型油菜黔油17号亲本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忠芬 王军 +1 位作者 李德文 张太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1,35,共4页
通过优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B与父本ZW 99004单株成对杂交,并在F1代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高配合力的成对株系材料。根据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母本98-116 AB及父本ZW 004的自身特点,分别在人工隔离和自然隔离... 通过优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B与父本ZW 99004单株成对杂交,并在F1代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高配合力的成对株系材料。根据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母本98-116 AB及父本ZW 004的自身特点,分别在人工隔离和自然隔离条件下进行其原原种及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保证亲本原始的优良种性,确保大面积生产中杂交种的质量以及品种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17号 亲本 原种 繁殖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B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忠芬 张太平 +1 位作者 王军 李德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根据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生长发育特点和品质特性进行保优繁殖技术研究,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原原种和原种亲本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制订了既可连年保证所配杂交种的产量优势和增产潜力,又可防止不育系亲本优良种性和品质... 根据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生长发育特点和品质特性进行保优繁殖技术研究,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原原种和原种亲本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制订了既可连年保证所配杂交种的产量优势和增产潜力,又可防止不育系亲本优良种性和品质因繁殖代数增加造成混杂退化的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系的原种繁殖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98-116AB 保优繁殖技术
下载PDF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效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文 魏忠芬 +1 位作者 王军 张太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 黔油17号 免耕栽培技术 核不育两用系 油研7号 新品种 贵州省 恢复系
下载PDF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9
作者 王军 魏忠芬 +1 位作者 李德文 张太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根据2003~2007年黔油17号不育系母本98-116A与父本恢复系ZW004间的单株成对杂交组合在遵义三合的田间鉴定结果以及近年来在贵州各点的试验示范结果,对黔油17号的产量性状和最大增产潜力进行分析评价。黔油17号的单株成对杂交的鉴定组... 根据2003~2007年黔油17号不育系母本98-116A与父本恢复系ZW004间的单株成对杂交组合在遵义三合的田间鉴定结果以及近年来在贵州各点的试验示范结果,对黔油17号的产量性状和最大增产潜力进行分析评价。黔油17号的单株成对杂交的鉴定组合都具有206.77~387.50kg/667m2的生产能力和产量水平,所有鉴定组合的平均产量达到281.89kg/667m2。近年来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要产区试验示范的产量水平在216.21~326.81kg/667m2之间,因此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生产上具有达到300kg/667m2以上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17号 产量性状 增产潜力
下载PDF
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张太平 王军 +1 位作者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黔油17号 优质高产 油菜品种 杂交油菜 超高产栽培技术 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杂交油菜黔油17号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
11
作者 李德文 张太平 +1 位作者 魏忠芬 王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两系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黔油17号 父本 单位面积 隐性核不育 占地面积 基本苗数
下载PDF
甘兰型杂交油菜F_1开花结实与气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国佐 胡光灿 潘文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共5页
油菜开花、受精和结实的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我省油菜开花的2—3月份正是倒春寒极易出现的时期,往往造成阴荚和萝卜角果,形成分段结实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于甘兰型杂交油菜F1似乎又更为显著。我所1980年3月中、下... 油菜开花、受精和结实的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我省油菜开花的2—3月份正是倒春寒极易出现的时期,往往造成阴荚和萝卜角果,形成分段结实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于甘兰型杂交油菜F1似乎又更为显著。我所1980年3月中、下旬出现过两次7℃以下的倒春寒天气,所种的7个甘兰型自交不亲和系杂种F1,除个别组合外,大部份组合每角粒数少,无效角果多,分段结实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杂种 亲本 杂交种 角粒数 F1 角果数 气温 自交不亲和系 开花结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