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GS-84与西安80坐标转换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家琼 杨晓英 +2 位作者 崔文刚 陈涛 胡君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4期158-160,共3页
伴随着坐标转换问题成为诸多项目研究热点,在进行不同国家坐标系以及国家坐标系与地方独立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时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了不同坐标系下数据与数据之间转换精度研究及影像与数据叠合精度分析。本文就WGS-84与... 伴随着坐标转换问题成为诸多项目研究热点,在进行不同国家坐标系以及国家坐标系与地方独立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时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了不同坐标系下数据与数据之间转换精度研究及影像与数据叠合精度分析。本文就WGS-84与西安80坐标转换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系 坐标转换 WGS-84 西安80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区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啟英 安裕伦 奚世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538-6546,共9页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治措施已落实到小流域等较小空间单元内,迫切需要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度等数据支撑相关研究。由于技术和预算的限制,单一传感器难以获取同时满足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时空融合技术是目前解决遥感数据缺...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治措施已落实到小流域等较小空间单元内,迫切需要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度等数据支撑相关研究。由于技术和预算的限制,单一传感器难以获取同时满足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时空融合技术是目前解决遥感数据缺失和“时空矛盾”的重要方法之一。以Landsat8 OLI数据与MODIS数据为数据源,以喀斯特高原20 km×20 km区域为实验区,采用时空自适应反射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c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融合模型(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cflectance fusion model,ESTARFM)、灵活的时空数据融合模型(flexible spatiotemporal data fusion,FSDAF)模型三种模型融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分析三种模型在喀斯特高原区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STARFM、ESTARFM、FSDAF三种模型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的R均高于0.6,ESTARFM模型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的相关性最高,空间细节最为清晰,层次性更明显;ESTARFM模型在地表破碎,异质性较高的喀斯特高原区具有较好的适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高原 时空融合 STARFM ESTARFM FSDAF
下载PDF
基于GF-1影像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的不同喀斯特地貌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啟英 安裕伦 +3 位作者 周旭 伍显 奚世军 郝新朝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5-794,共10页
影像分割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前提,遥感影像分割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遥感分类的精度。为提高喀斯特山区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精度,采用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对喀斯特山区高分辨率影像分割,通过标准最近邻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影像分割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前提,遥感影像分割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遥感分类的精度。为提高喀斯特山区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精度,采用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对喀斯特山区高分辨率影像分割,通过标准最近邻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对比了仅多尺度分割、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两种分割方法下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精度。结果表明:(1)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能改善过分割和欠分割现象。(2)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优于单一使用多尺度分割。(3)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综合了影像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进而提高了喀斯特山区影像分割分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影像 喀斯特 多尺度-光谱差异分割 土地利用信息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
4
作者 余晓芳 胡洪丽 +1 位作者 冉光梅 苏琪娇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4-78,共5页
以贵州省贵阳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结合DEM派生的地形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不同高程和坡度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定量地分析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 以贵州省贵阳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结合DEM派生的地形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不同高程和坡度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定量地分析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和耕地所占比例最大,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各地类大都分布在海拔为1085-1285米和坡度为5°-15°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 贵阳市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居民地多尺度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对比 被引量:7
5
作者 安霞霞 杨广斌 +3 位作者 许元红 陈智虎 张凯 张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1-511,共11页
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山区晴隆县为研究区,以分辨率分别为2.1m的资源三号(ZY3)影像、10m的哨兵二号(Sentinel-2)影像、16m的高分一号(GF1)影像以及30m的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城市居民... 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山区晴隆县为研究区,以分辨率分别为2.1m的资源三号(ZY3)影像、10m的哨兵二号(Sentinel-2)影像、16m的高分一号(GF1)影像以及30m的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城市居民地、乡镇居民地和农村居民地,并将4种不同分辨率影像上提取的3种居民地信息与从0.5m分辨率的普莱亚(Pleiades)影像通过目视解译且经实地核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4种分辨率影像上3种居民地信息的提取精度,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分辨率影像中,城镇居民地提取误差小于农村居民地;不同分辨率影像中,随影像分辨率大小的降低3种居民地中城市居民地的精度变化最小,为23.99%,农村居民地的数据精度变化最大,达到35.3%。(2)从2.1m到30m分辨率影像,居民地信息错分总误差快速增加,总误差比依次为:2.56%、15.58%、24.50%、32.72%,城市居民地错分误差比明显小于农村居民地,且3种居民地错分为其他地类面积最多的均是裸地;(3)随着影像分辨率大小的降低,居民地漏分总误差分别为2.86%,18.60%,27.99%,37.49%,其中分散式的农村居民地识别更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漏分误差随影像分辨率大小降低而显著增加,4种分辨率影像中3种居民地信息漏分误差最小的均为水体,最大的是裸地和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居民地 面向对象分类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传亮 兰安军 向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研究麻阳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采用2004、2007、2010年多源遥感影像的NDV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计算出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分析麻阳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4~2010年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总趋势是低、中低植被... 为了研究麻阳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采用2004、2007、2010年多源遥感影像的NDV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计算出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分析麻阳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4~2010年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总趋势是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往中、中高植被覆盖度转化,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04%。受到保护区下游彭水电站施工影响,只有9.17%的中高植被覆盖度转化为中低植被覆盖度。保护区森林、灌丛植被覆盖面积大,植被覆盖度趋于正向转换,呈良性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
下载PDF
红水河龙滩水库夏季CO_2分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玉平 邓飞艳 +2 位作者 焦树林 袁热林 张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1-527,共7页
为研究红水河龙滩水库的CO_2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红水河河段龙滩水库进行定点采样,测定水体理化参数并计算水体表层CO_2分压(pCO_2)。结果表明:坝前到红水河入库水体表层pCO_2值分3个区间,坝前至库中在64.28~152.56 Pa之间... 为研究红水河龙滩水库的CO_2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红水河河段龙滩水库进行定点采样,测定水体理化参数并计算水体表层CO_2分压(pCO_2)。结果表明:坝前到红水河入库水体表层pCO_2值分3个区间,坝前至库中在64.28~152.56 Pa之间,库中过渡带在161.57~257.57 Pa之间,入库水体在126.45~264.29 Pa之间,入库水体和过渡区的pCO_2均高于坝前。相关分析表明:表层水体pCO_2与电导率、总溶解固体物(TDS)、氧化还原电位(ORP)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水生生物光合-呼吸作用、碳酸盐岩溶体系是影响水库pCO_2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库CO_2释放通量范围为9.06~78.80 mmol·m^(-2)·d^(-1),均值为45.96 mmol·m^(-2)·d^(-1),库区表层水体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呈现坝前CO_2排放弱源过度到上游碳排放强源的空间变化特征,说明河流水体流经水库作用减缓了CO_2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水库 CO2分压 CO2排放通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Responses of Ma Yang Francois Nature Reserve to Impoundment of Pengshui Reservoir
8
作者 兰安军 孙传亮 +1 位作者 向刚 范泽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1期1655-1660,共6页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Francois langur natural reserve was monitored during Pengshui Reservoir construction and influence of reservoir fil-ing on the habitat of the natural reserve was analyzed to pr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Francois langur natural reserve was monitored during Pengshui Reservoir construction and influence of reservoir fil-ing on the habitat of the natural reserve was analyze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of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natural reserve and Francois langur’s habitat, and vegetation rec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8 hm2 of the nature reserve was submerged after reser-voir fil ing, which occupied for 0.1% of total area of the natural reserve only. The main influence area was in the submerged area of Hongdu River basin. The water level rise resulted in partial changes in land utilization and soil eros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reservoir fil ing has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natural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IT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Francois langur natural reserve Pengshui Reservoir
下载PDF
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生境对彭水水库蓄水响应的遥感监测分析
9
作者 孙传亮 兰安军 +1 位作者 向刚 范泽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60,F0003,共6页
为揭示贵州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对彭水水库建设的蓄水响应,为该保护区原始生态环境和黑叶猴生境的科学评价与保护,植被覆盖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通过对彭水水库建设过程中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保护... 为揭示贵州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对彭水水库建设的蓄水响应,为该保护区原始生态环境和黑叶猴生境的科学评价与保护,植被覆盖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通过对彭水水库建设过程中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保护区生境对彭水水库建设蓄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彭水水库蓄水后淹没自然保护区4.8hm2,只占整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0.1%,主要影响区域在洪渡河流域的淹没区,水位上涨导致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发生部分变化。说明,水库蓄水对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遥感监测 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彭水水库
下载PDF
贵阳市道路灰尘和土壤重金属来源识别比较 被引量:73
10
作者 张一修 王济 +1 位作者 秦樊鑫 张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4-212,共9页
通过对89个城市土壤样和78个道路灰尘样中重金属含量的对比,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识别研究区的元素来源.结果显示道路灰尘元素含量一般高于土壤.就均值而言,灰尘中Hg、Cd、Pb、Cu、Cr含量超过土壤中相应元素含量,灰尘中Zn含量与土壤中Zn含... 通过对89个城市土壤样和78个道路灰尘样中重金属含量的对比,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识别研究区的元素来源.结果显示道路灰尘元素含量一般高于土壤.就均值而言,灰尘中Hg、Cd、Pb、Cu、Cr含量超过土壤中相应元素含量,灰尘中Zn含量与土壤中Zn含量相当,只有灰尘中As含量略低于土壤.灰尘中元素含量都高于中国和贵州表层土壤背景值,土壤中元素含量除Pb外都高于中国和贵州表层土壤背景值.Cd,Cr,Pb,Hg,Cu和Zn含量较高主要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贵阳市道路灰尘和土壤中8种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交通排放等人为因素是重金属主要来源,外来客土也是重金属重要来源;灰尘Pb主要来源于交通排放和钢铁厂;而土壤Cr具有复合污染的特征,主要来源于外来客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灰尘 土壤 重金属 多元统计分析 贵阳
原文传递
贵阳市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一修 王济 张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9-174,共6页
以贵阳市区为研究地点,采集了贵阳城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园广场、对照区7个类别共80个采样点的地表灰尘,分析了地表灰尘重金属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可能来源。最后,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6个功能... 以贵阳市区为研究地点,采集了贵阳城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园广场、对照区7个类别共80个采样点的地表灰尘,分析了地表灰尘重金属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可能来源。最后,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6个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共区)样品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均高于贵州省土壤环境背景值,Cd、As、Cu污染质量分数都超过4倍以上背景值水平,其余重金属污染水平大多处于1~3倍背景值水平。就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来看,地表灰尘的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是Hg,其次是Cd,生态危害最低的是Cr。6个功能区生态危害水平均属于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中工业区和公共区生态危害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灰尘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贵阳
下载PDF
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济 张一修 高翔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30,共10页
城市地表灰尘是城市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在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灰尘概念界定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城市地表灰尘提出新的概念和新的认识。城市地表灰尘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的地表颗粒物,是含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城市地表灰尘是城市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在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灰尘概念界定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城市地表灰尘提出新的概念和新的认识。城市地表灰尘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的地表颗粒物,是含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多种污染物的源与汇。对国内外地表灰尘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特征、迁移循环、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灰尘中重金属的来源识别的方法主要有GIS空间分析,元素示踪技术,统计学方法等。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地表灰尘中重金属的时间变化规律、地表灰尘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粒径的划分以及区域人体健康影响及风险评估模型优化四个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灰尘 重金属 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视角的“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黔中部分地区为例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锋 安裕伦 赵海兵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TM影像及2015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转型的角度,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类型的生态贡献率对亚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TM影像及2015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转型的角度,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类型的生态贡献率对亚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亚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显著,其中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增加,而生产用地面积减少,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及林地生态用地的转化。计算得到亚喀斯特区域5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40 2、0.539 7、0.552 3、0.558 1和0.561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维持稳定,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致使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地向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等的转化,但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要大于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喀斯特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黔中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喀斯特山区流域生态风险评估——以贵州省乌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14
作者 奚世军 安裕伦 +3 位作者 李阳兵 蔡沛伶 龙立美 陈啟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2-721,共10页
以小流域为采样单元开展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对建立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预警机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对贵州省乌江流域景观生... 以小流域为采样单元开展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对建立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预警机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对贵州省乌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及时空特征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1)15年来,乌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2.85%,湿地增加了0.13%,耕地减少了4.52%,其它用地增加了0.02%;(2)乌江流域2000、2005、2010、2015年的景观生态风险度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11.81%、12.05%、13.29%、14.04%,变程分别为10.9、22.8、10.7、12.8 km;(3)15年来,不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在面积上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增加了8.46%、5.57%,弱、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了6.28%、7.28%。由此可见,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使得流域内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喀斯特 景观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地区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杨青 杨广斌 +1 位作者 赵青松 戴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的径流和产沙量特征,及其在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下的响应,为喀斯特地区黄壤坡面在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产流和产沙量动态特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羊鸡冲小流域2014-201... [目的]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的径流和产沙量特征,及其在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下的响应,为喀斯特地区黄壤坡面在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产流和产沙量动态特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羊鸡冲小流域2014-2018年径流小区实测数据为基础,基于均值分类的方法,将研究区降雨类型划分为4类,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模拟以及指数函数分析.[结果]不同降雨对研究区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降雨特征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A型降雨(极强雨强,极大降雨量、中等降雨历时的低频次降雨事件)更容易造成侵蚀性危害,该条件下坡面产流和产沙量之间显著相关,并且经果林表现出极好的水土保持效果;B型降雨(强雨强,中等降雨量、短降雨历时的高频次降雨事件)为该地区主要降雨类型;在4种降雨条件下,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其他植被覆盖类型.产沙量与雨强、径流深正相关,和植被覆盖度负相关,对产沙量的影响为:径流深>平均雨强>植被覆盖度.当植被覆盖度到达80%左右,其削减径流以及减沙的效果处于稳定的状态.[结论]在降雨一定的前提下,植被是影响坡面产沙量的关键因子.对于喀斯特地区黄壤坡面而言,增加地表覆盖度是减少产沙量的基础,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植被覆盖 径流 产沙量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马士彬 安裕伦 +1 位作者 杨广斌 张勇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6-1114,共9页
以SPOT-VEG NDVI数据为基础结合植被类型、气象和石漠化数据,通过NDVI变化趋势倾斜率及逐像元相关分析,分析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3年贵州省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7年为快速增加期,变... 以SPOT-VEG NDVI数据为基础结合植被类型、气象和石漠化数据,通过NDVI变化趋势倾斜率及逐像元相关分析,分析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3年贵州省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7年为快速增加期,变化率为0.25/10 a(r^2=0.923);2008—2013年增速减缓,变化率为0.02/10 a(r^2=0.381)。(2)人工植被NDVI增速最大为0.17/10 a(r^2=0.813),灌丛灌草丛次之,为0.13/10 a(r^2=0.85),乔木类植被(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NDVI基本保持不变。(3)贵州省气候变化呈不显著冷干趋势,其中降水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力大于温度,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均呈现不显著负相关关系。(4)人工植被与降水和气温的逐像元分析中,显著负相关比重较大,分别达到20%和15%;灌丛灌草丛的显著负相关比重也大于正相关,分别达到16%和17%;乔木类植被则相反,显著正相关比重较大,其中河谷季雨林达到48%。(5)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区域,NDVI变化与城市扩展、植树造林及石漠化治理面积有显著正相关性。由此得出,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如城镇周边、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变化主要受人为作用制约;但当人类活动或干扰较少时,气候变化限制植被的变化趋势。所以,从宏观角度分析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必须权衡人为作用和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植被类型 NDVI 气候变化 人为作用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喀斯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松 安裕伦 马良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91-1598,共8页
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1990、2000和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尺度空间单元格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了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喀斯特区域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1990、2000和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尺度空间单元格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了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喀斯特区域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3年,南明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6.87亿元,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而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强空间聚集性,生态服务价值"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下游,"冷点"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林地敏感性最高,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建设用地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敏感性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喀斯特区域不同岩性基底植被NDVI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士彬 安裕伦 杨广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6,212,共6页
为了探索喀斯特区域植被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揭示纯喀斯特与亚喀斯特区域植被效应的差异性。以1∶20万地质图为岩性基底,利用2000-2013年SPOT VGT_NDVI数据,通过变化倾斜率、变异系数以及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区植被,NDVI的变化... 为了探索喀斯特区域植被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揭示纯喀斯特与亚喀斯特区域植被效应的差异性。以1∶20万地质图为岩性基底,利用2000-2013年SPOT VGT_NDVI数据,通过变化倾斜率、变异系数以及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区植被,NDVI的变化规律及主导因素。研究发现:(1)不同岩性基底上的NDVI值、NDVI变化率及变异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性,NDVI值表现为非喀斯特区域>纯喀斯特区域≈亚喀斯特区域;年际波动亚喀斯特区域>纯喀斯特区域>非喀斯特区域;呈增加趋势变化像元比重纯喀斯特区域>亚喀斯特区域>非喀斯特区域,减少趋势比重相反;各岩性区NDVI分布的差异性由土地覆被差异导致,其中森林和农用地比重贡献最大。(2)10a时间尺度上植被NDVI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与气候变化关系不显著。(3)受岩性控制,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比较敏感,与纯喀斯特相比较更易受人为作用影响。因此在喀斯特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亚喀斯特"地质背景上的生态安全更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亚喀斯特 NDVI 岩性 贵州
下载PDF
生态恢复背景下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以黔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世凡 安裕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412,共9页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驱动下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以黔中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的MODIS影像数据,通过NDVI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进行了动态变...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驱动下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以黔中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的MODIS影像数据,通过NDVI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进行了动态变化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增长,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减少,极低植被覆盖度、低植被覆盖度和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先增后减,植被覆盖总体呈现转好趋势;此外,植被覆盖景观斑块数减小,平均斑块面积增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减小,表明这一时期内植被覆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生态恢复工程取得良好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喀斯特 植被覆盖度 黔中地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土壤类型的空间相关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青 杨广斌 +2 位作者 戴丽 赵青松 罗毓融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7,共8页
以贵州省2010年石漠化程度分布与土壤类型分布图为基础,运用地图代数原理,通过计算二者的转移矩阵,从而得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讨研究区石漠化背景下,土壤类型与石漠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石漠化的发生、分布... 以贵州省2010年石漠化程度分布与土壤类型分布图为基础,运用地图代数原理,通过计算二者的转移矩阵,从而得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讨研究区石漠化背景下,土壤类型与石漠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石漠化的发生、分布与土壤类型的相关关系。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质土的石漠化发生率最高达到46.41%,其次为黄棕壤的43.32%,综合排序为石质土>黄棕壤>山地草甸土>棕壤>红壤>粗骨土>石灰土>黄壤>紫色土>水稻土>潮土;分等级讨论时以中度石漠化为主导,且石质土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最高,达到了21.68%。石漠化程度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二者之间有一定联系,土壤本身的性质差异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类型 相关分析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