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超声在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及闭塞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万登敏 韩兴权 雷劲松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及闭塞(ICAO)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由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测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证实的单侧ICAO患者68例,分别对比双侧...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及闭塞(ICAO)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由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测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证实的单侧ICAO患者68例,分别对比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DSV)及血管阻力指数(RI),比较患侧与健侧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68例单侧ICAO患侧颈内动脉内径低于健侧(P<0.05),患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内径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SV、DSV均低于健侧,RI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动脉PSV、DSV均高于健侧,RI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动脉(OA)分支前患侧颈内动脉PSV、DSV低于OA后(P<0.05),RI高于OA分支闭塞后(P<0.05)。结论CDFI可用于ICAO的初步定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狭窄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雷劲松 韩兴权 +2 位作者 万登敏 王萍 王亚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于仰卧位及站立位时探测腹股沟疝情况,确定疝的发病部位,观察疝囊的外形、走向、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与精索的关系、与腹腔相通处、与阴囊的关系、疝囊颈与腹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于仰卧位及站立位时探测腹股沟疝情况,确定疝的发病部位,观察疝囊的外形、走向、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与精索的关系、与腹腔相通处、与阴囊的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结果 112例腹股沟疝全部经手术证实,其中斜疝98例,直疝6例,股疝8例。术前超声检出110例,检出率98.2%(110/112),漏诊1例,占0.9%(1/112),误诊1例,占0.9%(1/112)。结论高频超声能对腹股沟疝的类型作出较准确的鉴别,并能确定疝内容物、疝是否有嵌顿绞窄,还能将腹股沟疝与其他腹股沟区包块作出准确鉴别,可作为腹股沟疝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腹股沟疝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万登敏 韩兴权 +2 位作者 雷劲松 王萍 王亚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超声)对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5、7.5和8.0MHz腔内探头联合检查包块型盆腔结核43例,结合声像图和手术病理所见,将其分为囊性包块型、混合性包块型和实性包块型,并对各型声像图特征... 目的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超声)对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5、7.5和8.0MHz腔内探头联合检查包块型盆腔结核43例,结合声像图和手术病理所见,将其分为囊性包块型、混合性包块型和实性包块型,并对各型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包块型盆腔结核中,超声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74.4%(32/43),误诊11例,占25.5%(11/43)。声像图分型:囊性包块型16例,超声误诊5例;混合性包块型22例,超声误诊4例;实性包块型5例,超声误诊2例。结论超声对包块型盆腔结核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超声探头联合检查并结合病史,有助于提高超声对包块型盆腔结核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结核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误诊
下载PDF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与术后的超声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雷劲松 万登敏 +2 位作者 程险峰 刘洪胜 李永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5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与术后的应用。方法:将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的126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有无术前超声检查分为评估组和未评估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评估组术前及术后2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与术后的应用。方法:将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的126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有无术前超声检查分为评估组和未评估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评估组术前及术后2周、术后4周的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评估组较未评估组明显提高(P<0.05)。经超声检查,评估组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情况,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术后4周均优于术后2周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在术前实施超声检查,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术前 术后 超声诊断
下载PDF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各指标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荣 韩兴权 +3 位作者 万登敏 雷劲松 谢刚 潘光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34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各指标差异。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HT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21例和甲状腺功能减... 目的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各指标差异。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HT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21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23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4组甲状腺的大小、血管内径、实质回声及血流分布。结果研究组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的甲状腺侧叶厚径、侧叶宽径及峡部厚径均大于对照组,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的侧叶宽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的RI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的RI值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声像图对HT的临床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HT的治疗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不同甲状腺功能 超声声像图指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杨波 周大治 +4 位作者 汤庆 张雨欣 陈武羲 韦东君 万登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 探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患者共267例,统计常见并发症咯血、气胸及胸膜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探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患者共267例,统计常见并发症咯血、气胸及胸膜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穿刺次数、病灶大小、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血流、病理类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267例穿刺病例中常见并发症共32例(12%),其中并发咯血17例(6.4%),均为轻微咯血,予注射止血药物后咯血停止;并发气胸12例(4.5%),11例为少量气胸,1例气胸复查肺压缩35%,气胸均自行吸收,临床未作特殊处理;并发胸膜反应3例(1.1%),均为轻症并自行缓解。χ^(2)检验结果显示:咯血与病灶血流(χ^(2)=9.038,P=0.003)、空气支气管征(χ^(2)=8.044,P=0.005),病理类型(χ^(2)=5.125,P=0.024)相关;气胸与病灶大小(χ^(2)=6.287,P=0.012)相关;胸膜反应与本次研究相关因素无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空气支气管征(P=0.031,OR=0.306)和病灶血流(P=0.006,OR=0.210)是咯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作为临床一种重要的有创辅助检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咯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空气支气管征和病灶血流,气胸的显著影响因素则是病灶大小。对此,穿刺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肺穿刺 自动切割 并发症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郑亚立 万登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4655-465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创面范围4.5cm×3.0cm^9.0cm×10.0cm,皮瓣大小6.0cm×3.0cm^12.0cm×...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创面范围4.5cm×3.0cm^9.0cm×10.0cm,皮瓣大小6.0cm×3.0cm^12.0cm×11.0cm,皮最大旋转120°~180°。蒂部带1~2cm皮条,明道转移,直接缝合。供区移植自体中厚皮片。观察皮瓣成活及腓肠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丢失及疼痛性神经瘤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14例皮瓣完全成活;7例远端早期肿胀、淤血,及时处理后,其中3例皮瓣存活,二期缝合;1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部分坏死,经1~2周换药,创面植皮后愈合。21例患者术后均有足外侧感觉减退。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较满意,色泽、弹性好。无痛性神经瘤发生。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创面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踝、足跟创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