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2010-2015年克-雅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维佳 焦玲 +9 位作者 黄荷 李世军 刘艳 朱英武 徐竹 孙美璐 方旭明 韩璐 熊洁 蔡立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贵州省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病例转归情况。方法对贵州省克-雅病监测网络发现的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病例脑脊液、血液...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贵州省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病例转归情况。方法对贵州省克-雅病监测网络发现的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病例脑脊液、血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5年贵州省报告的23例CJD疑似病例中发现CJD病例11例,其中sCJD临床诊断病例8例,sCJD临床疑似病例2例,gCJD确诊诊断病例1例。11例病例中,首发症状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其次是精神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小脑症状和皮质性失明;临床症状中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其次是视觉或小脑障碍、肌阵挛、锥体系/锥体外系功能异常、无动性缄默;辅助检查以头颅核磁共振(MRI)异常为主(45.45%);实验室检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率较高(70%),血液标本中朊蛋白基因(PRNP)检测129位氨基酸多态性均为M/M型,除1例gCJD确诊诊断病例PRNP基因检测发现D178N突变外,均未发现其它位点突变。11例CJD病例无季节、地区聚集性和职业倾向,以男性为主,年龄中位数在65岁,主要为汉族。流行病学史无特殊。对所有CJD病例在报告当年进行随访,失访率27%,大多数病例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2010-2015年贵州省CJD病例中以sCJD为主,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同期全国监测情况相符。首次在贵州省发现1例gCJD病例,其PRNP基因突变与2011-2014年全国CJD监测网络发现的gCJD突变位点均不相同,与河南2011-2013年间报告的2例遗传型朊蛋白病病例在临床表现及PRNP基因突变位点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监测 特征
下载PDF
预见习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瑞 郭霞 +1 位作者 唐青青 詹剑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习在精神病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预见习组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带教老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实践操作、理论知识... 目的探讨预见习在精神病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预见习组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带教老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成绩和学生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导师制预见习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师制预见习组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病学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习 精神病学教学 实践操作 理论知识成绩 学生满意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微信公众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琼 詹剑 冯赞杰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27-28,共2页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加上学时受限、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必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这种不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的便捷性、内容涵盖的丰富性和信息推送的精准性等特点,将经典文献、临床案例、新闻资...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加上学时受限、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必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这种不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的便捷性、内容涵盖的丰富性和信息推送的精准性等特点,将经典文献、临床案例、新闻资源、诺贝尔奖案例等课外教学资源及教学大纲、理论课件、知识点总结等教学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随时移动学习,有效拓展了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交流等多个环节提升教学效果,促进良好师生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既为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又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微信公众平台 教学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安祥 张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224,F0003,共4页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铁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卒中的辅助诊断、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清铁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卒中的辅助诊断、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对以上血清生物标志物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血清学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