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 被引量:281
1
作者 王国勇 邢溦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50,共5页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完成贫困识别工作、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和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进行精准化扶持,使精准扶贫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实...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完成贫困识别工作、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和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进行精准化扶持,使精准扶贫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 问题
原文传递
浅析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某些限制性因素 被引量:67
2
作者 吴晓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6,共5页
近 2 0年来 ,民族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 ,在民族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受到了威胁和破坏。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无论何种性质的旅游业 ,只有把可持续... 近 2 0年来 ,民族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 ,在民族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受到了威胁和破坏。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无论何种性质的旅游业 ,只有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模式 ,才可能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并借鉴一些他人的调查资料 ,对限制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指出目前我国的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政策都存在一些误区。要使我国民族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 ,理论上对旅游业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 ,政策上需要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当地人的利益方面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可持续发展 限制因素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5
3
作者 吴晓萍 何彪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7-84,共8页
随着旅游业开发的进一步深化,过去低估的旅游环境影响.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是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只有在开发这些资源的同时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才能保证民族旅游的可持续... 随着旅游业开发的进一步深化,过去低估的旅游环境影响.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是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只有在开发这些资源的同时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才能保证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这需要对民族旅游业给这些民族社区带来的多重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文章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体验和别人的资料,对我省民族旅游给民族地区的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了介绍,分析了影响的性质及原因,指出民族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当地社区的根本利益基础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地社区文明得以持续发展下去.民族旅游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也才能被持续不断地利用,从而使民族旅游业本身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区 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网络——对贵州省安顺市J村农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79
4
作者 王春光 孙兆霞 +3 位作者 罗布龙 罗霞 袁葵 张定贵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村民自治建设的制度性缺陷在于忽视了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公共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自治方式 ,它对公共权力的授权和使用都具有独立的约束力量。在我国农村 ,并不缺乏发展公共空间的可能性和基础 ,国家应该给予很好的挖掘和培育。本文... 村民自治建设的制度性缺陷在于忽视了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作用。公共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自治方式 ,它对公共权力的授权和使用都具有独立的约束力量。在我国农村 ,并不缺乏发展公共空间的可能性和基础 ,国家应该给予很好的挖掘和培育。本文剖析的J村案例 ,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公共空间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轨迹以及对村民自治建设和村庄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公共空间 文化网络 民间组织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 被引量:60
5
作者 黄开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8,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无疑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现实难题。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无疑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现实难题。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城乡分割是造成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根源,它使城乡之间在就业收入、社会制度、生活条件、文化认知度等方面产生差距。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消除城乡分割,走向城乡融合,是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农村“空心化”治理 城乡分割 城乡融合
下载PDF
文化基因新论:文化人类学的一种可能表达路径 被引量:54
6
作者 吴秋林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9,124-125,共7页
与生物基因相类比,也存在一个可用来表征人类"文化本性"、深刻影响文化性质的基本文化单位——文化基因。人类文化可以在文化基因的认知与表述中得以重新考量,由此为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MEME 文化基因 文化人类学
原文传递
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 被引量:51
7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李天翼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75-86,共12页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并取得丰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这为研究旅游地社区增权模式和路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场"。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与制度建构过程,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苗寨社区增权实践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是社区增权的有效路径,制度构建为社区增权提供了有效保障,社区精英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社区增权的助推器,政府的有限介入有利于扩大社区增权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社区旅游 组织演进 制度建构 增权意义
下载PDF
精准扶贫实施中的问题、经验与策略选择——基于贵州省铜仁市的调查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辉武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精准扶贫旨在改善以往扶贫开发当中的目标偏离问题,以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贵州省铜仁市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表明,精准扶贫实践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损害贫困人口的自主性以及排斥非贫困人口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等问题,与... 精准扶贫旨在改善以往扶贫开发当中的目标偏离问题,以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贵州省铜仁市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表明,精准扶贫实践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损害贫困人口的自主性以及排斥非贫困人口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等问题,与此同时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问题与经验启示我们精准扶贫实施制度创新的方向。精准扶贫需要平衡政府、社会和贫困者三者的关系,要把微观的分类施策和宏观的区域瞄准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构建恰当的使贫困人口受益的机制为贫困人口创造发展机会,而不是直接输送资源。恰当的受益机制不需要人为设置门槛而具有自动瞄准贫困人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人口 受益机制
原文传递
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策略——基于“多彩贵州”的典型经验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洋 杨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5-131,共7页
文旅融合已成为资本交换象征符号与视觉财产的地方性作为以及产业跨界渗透、交叉和重组的帕累托最优。“多彩贵州”是两欠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但限于产业链系统封闭,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处在本应深度关联却又关联不深的现实困境,... 文旅融合已成为资本交换象征符号与视觉财产的地方性作为以及产业跨界渗透、交叉和重组的帕累托最优。“多彩贵州”是两欠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但限于产业链系统封闭,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处在本应深度关联却又关联不深的现实困境,需重构两者产业链核心要素,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策略应尊重客观规律,分阶段以条块视域实现前端技术融合、中端功能融合和末端市场融合。其中,应以复合创新实现技术融合、以技术融合影响技术扩散、以技术扩散推进技术创新;以物质遗产及其文化、地域文化及其符号实现功能融合;顺应市场边界虚化、理解市场集中加剧、警惕市场同质严重、适应市场壁垒波动,确保市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链 优化策略 文化产业 旅游业
下载PDF
略论性别分析在民族旅游影响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晓萍 何彪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2-6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影响研究中性别分析的回顾,结合民族旅游带给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变化的个例分析,论述了民族旅游的开发对少数民族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加强旅游影响中性别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族旅游业 性别分析 少数民族妇女 中国 社会地位
下载PDF
论优化制度环境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成文 黄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0-56,共7页
要创新社会治理,就必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而制度建设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根本。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是国家用以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和活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统称。这些制度的集合体是决定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可以把影... 要创新社会治理,就必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而制度建设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根本。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是国家用以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和活动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统称。这些制度的集合体是决定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可以把影响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环境分为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和制度执行环境三类。社会组织活力是指社会组织的生命力,实质上就是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可以用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资源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性四个指标来测量社会组织活力。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就必须优化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和制度执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活力 制度环境 社会治理创新
下载PDF
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石开忠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9-104,共6页
贵州省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生活在这里的侗族、苗族长期以来就有经营林业的传统。由于林业的开发与经营,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深受影响,其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也由此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林业开发为研究的... 贵州省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生活在这里的侗族、苗族长期以来就有经营林业的传统。由于林业的开发与经营,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深受影响,其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也由此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林业开发为研究的突破口,探讨了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的阶级、阶层的形成以及一个民族内部各部分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开发 清水江 明清至民国时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州 木材交易 贵州省 文史资料 杉木 社会的影响
原文传递
新时代“弱有所扶”:对象甄别与制度框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成文 陈建平 洪业应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0,共9页
要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必须科学甄别"弱有所扶"的对象,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从社会结构意义上来看,可以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 要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必须科学甄别"弱有所扶"的对象,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从社会结构意义上来看,可以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经济型弱势群体、社会型弱势群体、生理型弱势群体、心理型弱势群体和文化型弱势群体五大类。从社会结构意义上对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对象进行甄别,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政策意义:不仅可以避免目前对弱势群体的对象识别偏差,为新时代"弱有所扶"制度框架的构建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正确把握弱势群体的主导性制度需求,为提升制度框架的契合度提供客观依据。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必须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主导性需求为目标取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应该由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优抚安置制度安排和慈善事业制度安排五个方面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新时代“弱有所扶” 对象甄别 制度框架
下载PDF
基层公务员公平认知与获得感探讨——基于3209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谢治菊 兰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7,共7页
基层公务员的公平认知包括宏观公平认知与微观公平认知,宏观公平认知是指基层公务员对社会整体公平性的主观感知,微观公平认知是指基层公务员通过努力后对自身所获地位的微观评价。基层公务员的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 基层公务员的公平认知包括宏观公平认知与微观公平认知,宏观公平认知是指基层公务员对社会整体公平性的主观感知,微观公平认知是指基层公务员通过努力后对自身所获地位的微观评价。基层公务员的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满足感,可用收入感、满意度和幸福感三个指标来测量。调查发现,基层公务员的公平认知比较理性,获得感较高,且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大于物质层面的获得感。回归分析显示,基层公务员公平认知对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促进程度与基层公务员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年龄、文化程度、职位、收入、工作部门有显著的相关性。要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获得感,建立责任容错纠错机制、拓宽职位晋升渠道、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 获得感 容错纠错机制 激励机制
下载PDF
西部地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5所高校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21
15
作者 胡彬彬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通过对贵州省5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实证调研,发掘作用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学科门类、干部经历、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等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作用;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作用的情况下,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通过对贵州省5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实证调研,发掘作用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学科门类、干部经历、生源地、家庭经济水平等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作用;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作用的情况下,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不同学科门类背景下,创业教育对于文科生的创业意愿作用显著,对于理工科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愿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推进精准扶贫:内在逻辑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开腾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7,共9页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根本性超越,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的根本性超越,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模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理念支撑、以"绿色发展&qu...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根本性超越,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的根本性超越,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模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理念支撑、以"绿色发展"为价值追求等特征,应以新型城镇化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农民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四化同步发展"的动力作用,全力提升精准扶贫绩效;要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绿色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精准扶贫 就地就近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四化同步发展 绿色发展
下载PDF
试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体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吴月刚 肖锐 金炳镐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2,共11页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立场、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社会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民族工作的...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立场、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社会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族工作 思想体系 立场观点 方法实践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精准帮扶中内源式发展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8
18
作者 颜安 龚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乡村旅游扶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重要脱贫措施,如何通过精准帮扶消融贫困户的参与障碍,培育贫困人口内生能力,是实现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关键。这一机理与内源式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参与、主客观统一的核心要义相契合。基于内源式发展... 乡村旅游扶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重要脱贫措施,如何通过精准帮扶消融贫困户的参与障碍,培育贫困人口内生能力,是实现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关键。这一机理与内源式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参与、主客观统一的核心要义相契合。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与乡村旅游扶贫运行逻辑的契合性,应通过扶“志”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扶“智”培育贫困户现代理性,扶“技”提升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能力,扶“行”实现贫困户在参与式帮扶中自我成长等帮扶措施,实现贫困户脱贫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式发展 乡村旅游扶贫 精准帮扶 参与式扶贫
下载PDF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贤伦 陈品玉 +1 位作者 殷红梅 李瑞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70,共4页
文章综合分析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全域共享共建、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开展"旅游+"、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等五个基本理念,分析全域旅游发展理论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从利益主体参与共建、区域吸引物有机整合、产业深... 文章综合分析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全域共享共建、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开展"旅游+"、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等五个基本理念,分析全域旅游发展理论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从利益主体参与共建、区域吸引物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与发展、服务质量过程体验、利益主体参与共享、制度机制保障对策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为当前我国全域旅游建设与发展态势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基本理念 关联要素 理论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工分制”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的文化生态学探析——以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为个案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天翼 孙美璆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2,共5页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本文对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以"工分制"为基础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苗族与社区历史、"安全第一"的农民道义生存伦理、苗族文化、"路径依赖"原则等社会文化生态...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本文对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以"工分制"为基础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苗族与社区历史、"安全第一"的农民道义生存伦理、苗族文化、"路径依赖"原则等社会文化生态因素对这一特殊旅游模式作了成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郎德 工分制 成因 文化生态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