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修尧 王荣 +4 位作者 任超 王强 刘彬 向欣 杨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该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60例作为迟发性脑缺血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患者210例作为无迟发性脑缺血组。收集两组患...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该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60例作为迟发性脑缺血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患者210例作为无迟发性脑缺血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迟发性脑缺血组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的脑水肿、手术时机、动脉瘤位置、WFNS分级、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低钠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FNS分级≥Ⅳ级、Hunt-Hess分级≥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迟发性脑缺血组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缺血组中度残疾+恢复良好率低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迟发性脑缺血组植物状态+重度残疾和死亡率高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结论 WFNS分级≥Ⅳ级、Hunt-Hess分级≥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的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沉默调节蛋白6对胶质母细胞瘤抑制机制
2
作者 倪冬冬 凌园果 +4 位作者 龙妮娅 姜利时 滕炜 杨宇石 出良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73-781,共9页
目的 探讨沉默调节蛋白6(SIRT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GBM细胞U87MG分为2组,分别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蛋白质印迹法分析SIRT6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分别构建SIRT6过表达及沉默的U87MG细胞,CCK-8实验检测过表... 目的 探讨沉默调节蛋白6(SIRT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GBM细胞U87MG分为2组,分别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蛋白质印迹法分析SIRT6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分别构建SIRT6过表达及沉默的U87MG细胞,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沉默SIRT6后U87MG细胞活性的变化,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最后,在SIRT6过表达及沉默的U87MG细胞中加入替莫唑胺(TMZ),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沉默SIRT6的U87MG细胞对TMZ的药物敏感性,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缺氧实验:与常氧组细胞比较,缺氧组SIRT6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0 3;而诱导转录因子1α(HIF1α;t=9.888,P=0.000 6)、乳酸脱氢酶(LDHA;t=11.890,P=0.000 3)、肌肉丙酮酸激酶同工酶2(PKM2;t=12.060,P=0.000 3)及葡萄糖转运体1(GLUT1;t=18.190,P<0.000 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细胞活性和糖酵解实验:同OE-NC组比较,OE-SIRT6组细胞活性在第5(t=4.869,P=0.008 2)和7天(t=6.197,P=0.003 4)被抑制;同sh-NC组比较,sh-SIRT6组细胞活性在第5(t=3.066,P=0.037 5)和7天(t=5.017,P=0.007 4)被上调。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OE-NC组比较,OE-SIRT6组抑制HIF1α(P=0.000 3)、LDHA(P<0.000 1)、PKM2(P=0.010 6)和GLUT1(P=0.001 2)蛋白表达;与sh-NC组比较,沉默sh-SIRT6能够上调HIF1α(P<0.000 1)、LDHA(P<0.000 1)、PKM2(P<0.000 1)和GLUT1(P<0.000 1)蛋白表达。OE-SIRT6组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为(0.82±0.21) mmol/g,乳酸产生水平为(0.12±0.03) mmol/g,均低于OE-NC组,P=0.009 0。与sh-NC组比较,sh-SIRT6组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为(1.34±0.10) mmol/g,乳酸分泌水平为(0.46±0.05) mmol/g,均上调,均P<0.000 1。药物敏感性实验:CCK8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条件能够上调U87MG细胞在TMZ药物压力下的细胞活性,P=0.013 2。在缺氧背景下,同TMZ组比,过表达SIRT6能够增强TMZ对U87MG细胞的抑制作用,P=0.000 5;而沉默SIRT6能上调细胞对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调节蛋白6 缺氧 糖酵解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替莫唑胺耐药
原文传递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家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4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方法将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方法将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较好,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血肿清除率较高,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为91.67%,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强,恢复时间短,可全面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4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健 杨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5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生存质量以及死亡率等情况。... 目的:观察研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生存质量以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7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2%,生存质量为Ⅰ级患者15例,Ⅱ级患者18例,Ⅲ级患者26例,Ⅳ级患者9例,Ⅴ级患者有6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显微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影像学不典型的多发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5
作者 钟清林 董明昊 +2 位作者 刘健 任长城 出良钊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994-995,共2页
病人男,48岁。因头昏3周于2019年12月入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头部昏沉感,伴左下肢无力,心悸、出冷汗,无黑朦、视物模糊、头痛、恶心、呕吐等,自觉为"低血糖"反应,进食后头昏可缓解。当地医院查头颅MRI提示:颅内多... 病人男,48岁。因头昏3周于2019年12月入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头部昏沉感,伴左下肢无力,心悸、出冷汗,无黑朦、视物模糊、头痛、恶心、呕吐等,自觉为"低血糖"反应,进食后头昏可缓解。当地医院查头颅MRI提示:颅内多发病灶,转移瘤并出血可疑,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多发 影像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91
6
作者 沈健 杨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HICH后行小骨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患者出血发生至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HICH后行小骨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患者出血发生至手术治疗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手术组30例、早期手术组30例、晚期手术组20例。分别采用ADL和GOS对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植物生存(GOS 2分)与死亡(GOS 1分)发生率均低于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P<0.05)。三组恢复至Ⅰ级、Ⅱ级、Ⅴ级及死亡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早期手术组恢复至Ⅰ级、Ⅱ级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Ⅴ级或死亡者少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HICH最佳手术时机宜选择在发病后6 h以内,手术时机选择与术后ADL和GOS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龚明 刘金辉 +4 位作者 廖昆 黎开谷 龚光辉 樊静 杨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HICH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高压氧和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早期高...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HICH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高压氧和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早期高压氧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估治疗情况。采用中文版Nasreddine检查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对比分析治疗30 d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6个月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研究组NIHSS、ESS评分均低于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GOS评分显示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均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具有缓解老年HICH患者昏迷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及日常运动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波 温权 +2 位作者 甘元华 刘健 出良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59-62,共4页
目的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 目的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引流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7 d颅内压、术前及术后1-7 d甘露醇用量、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颅内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颅内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引流组患者术后1、2 d颅内压高于开颅组,术后3-7 d颅内压低于开颅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引流组患者术后4-7 d甘露醇用量少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引流术 颅内压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鸿炜 张玮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术后治疗方式分为长时程组(长时程亚低温治疗,n=48)、短时程组(短时程亚低温治疗,n=44)及常...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术后治疗方式分为长时程组(长时程亚低温治疗,n=48)、短时程组(短时程亚低温治疗,n=44)及常温组(常温治疗,n=38),3组均在接受重型颅脑损伤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12、48及72 h时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第1、3及5天和复温时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及5天和复温时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随访3月评价预后。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12 h时,3组患者Fbg、D-D上升,PT、TT、APTT缩短,Fbg、D-D降低,PT、TT、APTT延长(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治疗第1、3及5天时,NO、SOD、MDA、CRP、IL-6、TNF-α及NSE水平均降低(P<0.05);长短时程两组复温时,NO、SOD、MDA、CRP、IL-6、TNF-α及NSE水平也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第1、3及5天时,长短时程两组NO、SOD及MDA降低幅度高于常温组(P<0.05),长时程组NO降低幅度又高于短时程组(P<0.05);长短时程两组纤溶亢进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常温组(P<0.05),其余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随访结果显示,长时程组预后良好所占比例高于短时程组和常温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可减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纤溶亢进,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程度,优化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氧化应激 凝血 炎症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波 钟志军 +3 位作者 谢巍 宋世宾 杨华 刘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9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西米替丁注射液,治疗组使用康复新液及抑酸、保护胃黏膜的泮托拉唑注射液...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美洲大蠊提取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9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使用西米替丁注射液,治疗组使用康复新液及抑酸、保护胃黏膜的泮托拉唑注射液。观察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的血红蛋白、白细胞、白蛋白、转氨酶、尿素氮等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3%)(P<0.05)。治疗组第3、7天,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转氨酶、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1个月,对照组死亡率达25.0%(11/44),治疗组降至为17.0%(8/4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减少上消化道出血时间,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康复新液 泮托拉唑 西米替丁
下载PDF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26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23 位作者 魏俊吉 江荣才 张笑 胡锦 石广志 杭春华 邱炳辉 高亮 徐跃娇 黄齐兵 刘劲芳 奚才华 李敏 杨朝华 牛焕江 包义君 冯光 陈伟 邹志浩 张毅 陈慧娇 左玮 孙凤 徐学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2236-2255,共20页
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 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43条推荐建议,旨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早期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年预后因素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郑匡 田作富 +14 位作者 谭显西 李则群 熊叶 赵兵 潘力 钟鸣 史怀璋 梁传声 张鸿祺 赵振伟 王志刚 王汉东 张鑫 杨华 朱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年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纳人10家医疗中心早期治疗(72h内)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连续病例203例...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年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纳人10家医疗中心早期治疗(72h内)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连续病例203例,男性100例,女性103例。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预后。将性别、年龄、吸烟与否、呼吸平稳与否、脑疝与否、动脉瘤位置、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CTFisher分级、饮酒量、动脉瘤直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作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对各变量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Nemenyi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等级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WFNS分级Ⅳ级94例,V级109例;头颅CTFisher分级1~2级31例,3~5级172例。单因素统计结果显示,脑疝与否、呼吸平稳与否、WFN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疝(OR=2.535,95%CI:1.204~5.339,P=0.014)、WFNS分级V级(OR=3.728,95%C1:1.972~7.043,P=0.000)、CTFisher分级3~5级(OR=5.641,95%CI:2.032~15.643,P=0.001)、前循环动脉瘤(OR=6.234,95%CI:1.996~19.472,P=0.00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动脉瘤可以改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而脑疝、WFNS分级V级、CTFisher分级3~5级、前循环动脉瘤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治疗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沣 杨华 +4 位作者 刘健 李玉明 陈益民 董明昊 徐卡娅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04-405,共2页
脑神经外科医生常常会遇到重型颅脑创伤的病人,其并发的急性严重颅内压升高往往带来脑疝,引起患者死亡。快速有效降低恶性颅高压,是阻止病情恶化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常规颞肌下减压术是外科医生常用的术式,但其骨窗小不能充分显露手术... 脑神经外科医生常常会遇到重型颅脑创伤的病人,其并发的急性严重颅内压升高往往带来脑疝,引起患者死亡。快速有效降低恶性颅高压,是阻止病情恶化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常规颞肌下减压术是外科医生常用的术式,但其骨窗小不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很难彻底清除位于额、颞叶前部和颅底部位的病灶及出血,更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仕容 何琳 +2 位作者 杨蕊榕 吕圣鑫 蒲丹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合并有抑郁情绪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护理前和护理...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合并有抑郁情绪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护理前和护理8周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DRS)评定患者情绪,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DRS、HAMA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HDRS、HAMA和FMA评分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更明显,HDRS、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颅脑损伤 抑郁 焦虑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2 位作者 王强 刘彬 向欣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比较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15例,根据介入... 目的比较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15例,根据介入时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48 h内),对照组采用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48~96 h)。观察2组患者临床预后。结果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 d和14 d时GC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8.94 vs.57.73±8.93,P<0.001)。观察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4或5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1.20%vs.73.33%,P<0.001)。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降低(4.80%vs.12.22%,P=0.047),其余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HUNT-HESS分级 超早期
原文传递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源 杨华 +4 位作者 彭瀚 徐旭 崔君拴 严健 向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开颅夹闭术组的完全闭塞率和复发率与介入栓塞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但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预后情况良好,但是手术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F-κB、ICAM-1、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席东海 徐全华 +3 位作者 田斌 张睿 王磊波 杨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88-891,895,共5页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16例作为...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血清NF-κB、ICAM-1、MMP-9、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水平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3.156,P=0.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t/P=50.078/<0.001、28.886/<0.001、11.866/<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F-κB、ICAM-1、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t/P=19.412/<0.001、10.702/<0.001、17.417/<0.001、5.639/<0.001、10.382/<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P=4.921/0.027)。结论介入栓塞术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血清NF-κB、ICAM-1及MMP-9水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核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3 位作者 刘彬 王强 杨锡兰 向欣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8期1247-1249,1348,共4页
目的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6月—2017年8月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 目的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6月—2017年8月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88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3例)。对2组患者栓塞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根据术后患者血管造影结果、Raymond分级标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术后GOS预后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支架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和随访Raymond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时,能提高致密栓塞率,并能减少动脉瘤的复发率及再次出血率,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Solitaire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文传递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向欣 杨华 +4 位作者 彭瀚 黄新源 马修尧 徐学友 吕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总结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从CTA表现、TICI、NIHSS、m RS等方面总结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优缺点及操作要点。结果 :术... 目的:总结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从CTA表现、TICI、NIHSS、m RS等方面总结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优缺点及操作要点。结果 :术后血管再通率为92.6%(25/27)。治疗2周后m RS即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m RS≤2分)为48.1%。本组无术后出血病例,死亡率为11.1%(3/27),颈内动脉闭塞者m RS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大脑中动脉闭塞者。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技术安全、快速、有效,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的患者仍可能获得良好预后,颈内动脉闭塞较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SOLITAIRE AB支架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术前风险评分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显微手术疗效的预测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兵 吴俊 +15 位作者 林福鑫 郑匡 谭显西 赵元立 曹勇 史怀璋 梁传声 张鸿祺 赵振伟 王志刚 王汉东 张鑫 杨华 朱刚 钟鸣 王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 建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显微外科的术前风险评分,并评价该评分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国内10家医疗中心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分级(WFNS)4级或5级的aSA... 目的 建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显微外科的术前风险评分,并评价该评分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国内10家医疗中心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分级(WFNS)4级或5级的aSAH患者119例,根据年龄、WFNS分级、有无脑疝、有无脑室积血行术前风险评分(0~5分).随访6~28(12.5±3.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为0~3分)和预后不良(mRS为4~6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风险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119例患者中,59例(49.6%)预后良好;60例(50.4%)预后不良,其中37例死亡(31.0%).术前风险评分不同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77,P<0.01);其中术前评分≤1分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1.2%((11/52);术前评分≥4分者,预后不良的比例为8/9,术前评分越高,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越高.该评分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79(95% CI:0.71 ~0.87,P<0.01),术前评分为2分,提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70%,拟合优度良好(x2=2.388,P=0.496).结论 术前风险评分有助于预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aSAH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分级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