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水鹿(Cervus equinus)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分化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二者进行持续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水鹿(Cervus equinus)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分化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二者进行持续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来对比分析二者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水鹿与毛冠鹿均偏向于晨昏活动,但二者的日活动节律相似度较低(Δ=0.80,P<0.01),水鹿日活动节律有3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3:30-04:00、06:00-08:00、18:00-23:30,而毛冠鹿仅有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7:00-12:00与17:00-21:30。水鹿早上的活动高峰明显比毛冠鹿提前,而晚高峰结束时间比毛冠鹿晚2 h。二者在旱雨季间的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水鹿:Δ=0.93,P=0.03;毛冠鹿:Δ=0.88,P<0.01),二者在旱季早上的活动峰值较雨季晚半小时,毛冠鹿傍晚(19:00)活动峰值比雨季(20:00)提前1h。和雨季相比,二者均在旱季傍晚的活动高峰值更大、活动高峰期更长,而在雨季的活动高峰值和活动高峰期二者之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二者间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低(Δ=0.80),且旱季的重叠指数(Δ=0.83)和最大活动高峰值(0.12)均高于雨季(Δ=0.74;高峰值为0.10),但整体上和季节间均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同域分布水鹿和毛冠鹿可以通过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来减少二者在食物、空间与时间资源上的竞争以实现共存。研究结果可为同域分布下近缘物种的更深入的共存机制研究和针对性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展开更多
对退耕地短期型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复合植被还林初期(1~7年)不同年份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SN)含量进行了定位研究,探讨...对退耕地短期型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复合植被还林初期(1~7年)不同年份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SN)含量进行了定位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初期SOC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SOC和STN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表层SOC和STN分别在第6年和第4年时开始恢复,下层土均在第5年时开始回升;还林后各年之间C/N变化不大,只是在第2,3年有所升高,表现为土壤氮素有一定缺乏;还林7年后,苦竹-扁穗牛鞭草的SOC和C/N均高于光皮桦-扁穗牛鞭草,但其土壤氮素改善状况不甚明显。还林7年后土壤碳氮含量虽尚未恢复到农耕地水平,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碳氮素水平正在逐渐恢复,初步显示了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后土壤SOC和氮的固存效应。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水鹿(Cervus equinus)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分化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二者进行持续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来对比分析二者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水鹿与毛冠鹿均偏向于晨昏活动,但二者的日活动节律相似度较低(Δ=0.80,P<0.01),水鹿日活动节律有3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3:30-04:00、06:00-08:00、18:00-23:30,而毛冠鹿仅有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7:00-12:00与17:00-21:30。水鹿早上的活动高峰明显比毛冠鹿提前,而晚高峰结束时间比毛冠鹿晚2 h。二者在旱雨季间的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水鹿:Δ=0.93,P=0.03;毛冠鹿:Δ=0.88,P<0.01),二者在旱季早上的活动峰值较雨季晚半小时,毛冠鹿傍晚(19:00)活动峰值比雨季(20:00)提前1h。和雨季相比,二者均在旱季傍晚的活动高峰值更大、活动高峰期更长,而在雨季的活动高峰值和活动高峰期二者之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二者间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低(Δ=0.80),且旱季的重叠指数(Δ=0.83)和最大活动高峰值(0.12)均高于雨季(Δ=0.74;高峰值为0.10),但整体上和季节间均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同域分布水鹿和毛冠鹿可以通过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来减少二者在食物、空间与时间资源上的竞争以实现共存。研究结果可为同域分布下近缘物种的更深入的共存机制研究和针对性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文摘对退耕地短期型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复合植被还林初期(1~7年)不同年份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SN)含量进行了定位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初期SOC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SOC和STN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表层SOC和STN分别在第6年和第4年时开始恢复,下层土均在第5年时开始回升;还林后各年之间C/N变化不大,只是在第2,3年有所升高,表现为土壤氮素有一定缺乏;还林7年后,苦竹-扁穗牛鞭草的SOC和C/N均高于光皮桦-扁穗牛鞭草,但其土壤氮素改善状况不甚明显。还林7年后土壤碳氮含量虽尚未恢复到农耕地水平,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碳氮素水平正在逐渐恢复,初步显示了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后土壤SOC和氮的固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