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四肢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疼痛强度数字评分和血清底板反应蛋白1、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宗宝宪 张军强 许珂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四肢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疼痛强度数字评分(NRS)和血清底板反应蛋白(SPON1)、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 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四肢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及对疼痛强度数字评分(NRS)和血清底板反应蛋白(SPON1)、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 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帕米磷酸二钠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NRS评分、应激状态、骨代谢状态、血清SPON1和PTHr 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 0%,高于对照组的5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上升,NR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缓激肽、P物质、神经肽Y和Bβ-内啡肽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骨钙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ON1和PTHr P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脂肪液化及皮肤坏死,但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四肢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可降低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和应激水平,下调血清SPON1和PTHr P阳性表达,安全性较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经皮射频消融 帕米磷酸二钠 底板反应蛋白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军强 张耀徽 石亚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检查的362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结节组(270例)和恶性结节组(9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及CT灌注参数。结果良性结节组的钙化、毛刺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检查的362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结节组(270例)和恶性结节组(9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及CT灌注参数。结果良性结节组的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分叶征的出现率分别为24.44%(66/270)、53.33%(144/270)、37.78%(102/270)、44.07%(119/270)、37.41%(101/270),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的86.96%(80/92)、82.61%(76/92)、95.65%(88/92)、90.22%(83/92)、88.04%(81/92)(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的PP为(66.92±20.83)mL/(100mL·min),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98.74±13.91)mL/(100mL·min)(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的BP(81.20±15.85)mL/(100mL·min),明显高于恶性结节组(41.67±12.44)mL/(100mL·min)(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鉴别良性和恶性肺小结节,能提高对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水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检查 肺小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军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检查方法在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7月-2018年2月外科手术确诊阑尾炎患者资料共计235例,全部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行下腹部平扫,后将其0...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检查方法在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7月-2018年2月外科手术确诊阑尾炎患者资料共计235例,全部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行下腹部平扫,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影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盲肠下部沿阑尾开口行阑尾全程肠腔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阑尾粪石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梗阻远端阑尾肠腔扩张及积液情况,对阑尾炎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35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92例,化脓性阑尾炎43例;术前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显著提高了对临床高度可疑、临床症状不典型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症阑尾炎病例的发生,对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扫描 阑尾炎 曲面重组
下载PDF
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MS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军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53例腹腔NH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MSCT检查,分析不同NHL患者图像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3例... 目的研究腹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53例腹腔NH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MSCT检查,分析不同NHL患者图像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3例腹腔NHL患者中B细胞型48例,占比90.57%,其中单发病灶8例(15.09%),多发病灶45例(84.91%),共计病灶124处,分别为脾脏16处(12.90%),胃黏膜29处(23.39%),肠黏膜27处(21.77%),肝脏5处(4.03%)及腹腔淋巴结47处(37.90%);本研究中MSCT共检出53例患者116处病灶,检出率为93.55%,其中脾脏病灶漏检1处(0.81%),胃黏膜病灶漏检2处(1.61%),肠黏膜病灶漏检1处(0.81%),腹腔淋巴结漏检4处(3.23%);胃肠黏膜平扫显示局限性管壁增厚或腔内肿块,其中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4例,高度持续强化2例,CT值37.4-87.2HU;脾脏病灶平扫显示为单发肿块或类圆形及不规则形散在分布的多发结节,密度偏低,边界清楚或欠光整,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动脉期CT值约44-53HU,静脉期CT值约48-56HU;肝脏病灶均显示为门静脉左右分支及汇管区单发类圆形肿块或多发不规则形肿块,边界均较为清晰,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CT值19.2-32.9HU;腹腔淋巴结病灶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并伴有不同程度融合,累及范围较广且形状不规则,其中14例局部淋巴结融合形成包绕血管的"三明治征"。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强化7处,中度强化26处,高度持续强化3处,其中11处可见边界清楚的不规则片状无强化坏死区,另有4处病灶伴有点状钙化灶。结论MSCT检查腹腔NHL可清楚显示病灶位置、解剖形态、体积大小、累及范围及病灶内缺血坏死等详细信息,对腹腔NHL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PEIT针在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军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6期48-49,51,共3页
目的:探讨PEIT针在CT引导下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肾囊肿患者给予PEIT针在CT引导经皮穿刺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结果:60例肾囊肿患者经过治疗,结果满意,肾囊肿单次治愈率98%。结论:使用PEIT针在CT引导下肾囊肿穿... 目的:探讨PEIT针在CT引导下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肾囊肿患者给予PEIT针在CT引导经皮穿刺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结果:60例肾囊肿患者经过治疗,结果满意,肾囊肿单次治愈率98%。结论:使用PEIT针在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中效果满意,重复治疗有效,为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CT引导 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术 无水酒精 PEIT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