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管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王东南 杨静 +1 位作者 贾转曌 钟恒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 探究量化管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均接受常规护理+量化管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入住ICU时间、住... 目的 探究量化管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均接受常规护理+量化管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脏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干预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中的基础护理、患者管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日常生活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干预后观察组LVEDD、LVESD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LVEF及HPL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P<0.05)。结论 量化管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强化健康行为,促进心功能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管理 急性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不良事件 情绪状态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汉毅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50例,出血性卒中组50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进行MRI检查。结果查出脑微出血59例,脑微出血发生率4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缺血性卒中组50例,出血性卒中组50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进行MRI检查。结果查出脑微出血59例,脑微出血发生率45.38%,查发生脑白质疏松71例,脑白质疏松发生率71.00%。结论随着脑白质疏松分级增加与脑微出血程度也随之增加,表明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有可能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脑微出血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汉毅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CRP)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0名脑梗死患者与40名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应用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有没有斑块形成,利用定量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液中CR...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CRP)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0名脑梗死患者与40名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应用彩超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有没有斑块形成,利用定量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液中CRP的浓度。结果脑梗死组CRP浓度超过正常值3mg/L的患者共为38例(95%),出现颈动脉斑块共35例(87.5%),非脑梗死组CRP浓度高于正常值3mg/L为3例(7.5%),出现颈动斑块仅为1例(2.5%)结论血清中CRP浓度的增高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脱落及病情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血液中CRP的浓度能有效预测脑梗死发展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生成的大小,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死采取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RP 颈动脉斑块 关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汉毅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许昌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448例体检人员依据缺血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进行检查。结果 448例健康体检人员依据检测结果诊断标准诊断...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许昌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448例体检人员依据缺血性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进行检查。结果 448例健康体检人员依据检测结果诊断标准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176例,占总体检例数39.28%,非缺血性心脏病272例;高血压162例,占总体检例数36.16%;肥胖172例,占总体检例数38.39%;糖尿病154例,占总体检例数34.37%;高血脂238例,占总体检例数53.12%。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存在高血压病、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较多的高危因素,也是多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对高危因素进行积极调控,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习惯,增强体育锻炼,可以起到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血糖,提高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度,提高心脏储备,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分析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汉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7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份收治脑梗死148例,进行磁共振成像系统重建三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观察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对各组病例进行测量ADVAv值、FA值,并与健侧相应区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份收治脑梗死148例,进行磁共振成像系统重建三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观察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对各组病例进行测量ADVAv值、FA值,并与健侧相应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48例中,白质纤维束变形移位18例;亚急性期71例,白质纤维束变形移位48例;慢性期29例,白质纤维束变形移位20例。结论通过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进行充分结合对脑梗死进行诊断,对病灶定位更准确,对白质纤维束损伤程度充分判断,通过对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值观察能够对脑梗死更精确的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梗死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