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秋月饼的由来及其制作工艺 被引量:5
1
作者 乔凤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32-35,49,共5页
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人的文献中,在元明时期成为亲朋好友中秋节前相互馈赠的礼品之一。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制作的月饼尽管各有特色,但所蕴含的家庭团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却是相同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月饼制作工艺呈现出... 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人的文献中,在元明时期成为亲朋好友中秋节前相互馈赠的礼品之一。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制作的月饼尽管各有特色,但所蕴含的家庭团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却是相同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月饼制作工艺呈现出传统和西式糕点工艺两大类,具体的制作方法又因地区的习俗差异而不完全相同,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月饼制作 工艺特色
下载PDF
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 被引量:4
2
作者 乔凤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97,共6页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察到谋士荀彧叔侄在战前不再献策而"失语"之因,在于他们忠于汉室而希望自己战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遂实施了"除旧布新"的用人新政:一方面逐步翦除集团中已显露出拥汉心理及可能存在...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察到谋士荀彧叔侄在战前不再献策而"失语"之因,在于他们忠于汉室而希望自己战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遂实施了"除旧布新"的用人新政:一方面逐步翦除集团中已显露出拥汉心理及可能存在拥汉心理者;另一方面,三下求才之令,重新构建忠于曹氏代汉的人才集团,侧重于任用寒人并限制性地任用士族。因此,赤壁之败是曹操用人方略的分水岭:此前,表面上还能依从汉朝以德为先的用人老路;而此后,就公开"唯才是举"了。其本质是唯拥护曹氏代汉之才是举,但曹丕即位后抛弃其父限制性使用士族的方略,遂为曹魏的败亡埋下了制度上的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彧 失语 赤壁之败 曹操 用人之变
下载PDF
古代官员之孝的社会责任及其当代价值——以《孝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付开镜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古代官员之孝与庶民之孝的区别在于官员要承担社会责任而庶民一般不承担社会责任,而且社会地位越高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重。官员行孝的本质,在于完美地履行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其只有履行好社会职责,才算完成了尽孝义务,方可立身。当... 古代官员之孝与庶民之孝的区别在于官员要承担社会责任而庶民一般不承担社会责任,而且社会地位越高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重。官员行孝的本质,在于完美地履行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其只有履行好社会职责,才算完成了尽孝义务,方可立身。当代中国的官员应当转变狭隘的孝道观,提升尽孝层次,不仅要把尽孝当成私德,也要把尽孝当成社会公德。给父母提供丰腴的物质生活,仅为小孝;而只有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事业,方可真正"移孝于忠",达到大孝。官员要认识到违法犯罪,实为对父母和先人的最大不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之孝 社会责任 当代价值 《孝经》
下载PDF
曹操父子与司马懿之关系及历史走向的黑暗化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开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81,共6页
曹操猜忌司马懿,并警告曹丕小心司马懿坏了家事。司马懿投身曹丕阵营,为曹丕巩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成为巩固太子地位智囊中的重要成员,从而躲过曹操猜忌之祸。曹丕不听从曹操的警告,重用司马懿,报恩心理起了重要... 曹操猜忌司马懿,并警告曹丕小心司马懿坏了家事。司马懿投身曹丕阵营,为曹丕巩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成为巩固太子地位智囊中的重要成员,从而躲过曹操猜忌之祸。曹丕不听从曹操的警告,重用司马懿,报恩心理起了重要作用。曹睿继承了曹丕重用司马懿的方针,强化了司马懿的政治权势,为司马懿父子代魏奠定了政治基础。司马懿恩将仇报的政治行径导致其家族道德权威的丧失,并成为魏晋南北朝历史走向黑暗化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猜忌与信任 恩将仇报
下载PDF
唐朝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恶谥的情况,表达的是对这些太子的褒扬、哀思或怜悯之情。每个谥号的释义大致与受谥者的生平事迹相一致或略有溢美,这也是太子地位在古代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子 谥号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中的君子人格塑造 被引量:2
6
作者 乔凤岐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12期113-122,共10页
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尊奉的是儒家教育理念,把君子人格塑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之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儒家将君子人格界定为三个方面:仁、知、勇。"勇"指的是一种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尊奉的是儒家教育理念,把君子人格塑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之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儒家将君子人格界定为三个方面:仁、知、勇。"勇"指的是一种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主张通过自身修养陶冶情操,逐渐达到"无惧"的境界。"仁"是以孝、悌为基础的庞大思想体系,儒家将"孝"列为一切道德之首,将孝道伦理文化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借以培养学生博大的仁爱之心。"知"是明辨是非、不为事物表象所迷惑的才智,儒家重视学与思的关系,提倡用启发式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儒家认为只有经过仁、知、勇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实现塑造学生君子人格的教育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教育 儒学 君子人格
下载PDF
论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凤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基本处于东魏、北齐的疆域中心,符合古代建都的一般原则:居天下之中的区位原则、堪舆学的风水相宜原则、山川险固的国都安全原则、掌控全国的天下襟喉原则。同时又具备农业生产水土、气候条件和工商业繁荣的自然资源等经济地理因素。自商朝以后,邺城曾数次成为分裂割据背景下北方政治、军事中心,袁绍、曹操据此地以争天下,后赵、前燕先后于此地建都立国,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地理因素。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人文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邺城 自然环境 人文地理
下载PDF
唐代太子谥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乔凤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太子谥在唐朝以前虽已存在,却少有获得太子谥号者。从唐朝开始,太子谥开始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受谥者既有薨于太子之位者,也有曾为太子而后被贬为庶人者,也有一些皇子在死后追赠太子称号和谥号者。唐朝的太子谥大致有三种类型,最高等级... 太子谥在唐朝以前虽已存在,却少有获得太子谥号者。从唐朝开始,太子谥开始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受谥者既有薨于太子之位者,也有曾为太子而后被贬为庶人者,也有一些皇子在死后追赠太子称号和谥号者。唐朝的太子谥大致有三种类型,最高等级者谥为皇帝,其次谥为太子,第三种类型则谥为王。太子谥属于官谥,因获得谥号时间和谥号的前后变化而又有初谥、追谥、加谥、改谥等多种情形。唐朝皇帝和受谥太子或受谥为太子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仅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也有叔侄关系甚至祖孙关系。唐朝的太子谥号均为美谥和平谥,是对受谥者人生的褒扬和肯定,蕴含着在任皇帝对他们的怀念或怜悯之情,尤其是褒扬的谥号对于生前无缘太子之位的皇子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唐朝的太子谥法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标准而对受谥者生平事迹和性格品德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具有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是对宗室子弟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有利于引导他们和睦相处并遵守皇权至上的礼仪制度。太子谥在唐朝逐渐制度化以后,被后世历代皇朝沿用并进一步完善,成为古代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子谥 谥法制度
原文传递
禹都阳城地望再论
9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最早提出禹都地望者可能是东汉的班固,汉代学者将禹都阳城定在颍川的说法得到了近现代较多学者的认可。登封王城岗遗址中遗物碳-14测年数据,说明大城城墙修筑的年代与大禹时期相吻合。王城岗及其周边地区由许多龙山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 最早提出禹都地望者可能是东汉的班固,汉代学者将禹都阳城定在颍川的说法得到了近现代较多学者的认可。登封王城岗遗址中遗物碳-14测年数据,说明大城城墙修筑的年代与大禹时期相吻合。王城岗及其周边地区由许多龙山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聚落遗址群,城池规模大于周边其他城池遗址,修筑如此庞大的城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通过政治权势征调其他聚落居民参与筑城。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述和考古资料的佐证,禹都阳城应该在登封王城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都 阳城 王城岗
下载PDF
唐朝追赠之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凤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6,共7页
唐朝有十三位皇族子弟生前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子,而在死后却获得了太子谥号。这些皇子被追谥为太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年少而亡者、英年早逝者、含冤而死者,也有处事谨慎而善始善终者,具体到每一个人通常又是多种因素共存,只是主要因素有... 唐朝有十三位皇族子弟生前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子,而在死后却获得了太子谥号。这些皇子被追谥为太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年少而亡者、英年早逝者、含冤而死者,也有处事谨慎而善始善终者,具体到每一个人通常又是多种因素共存,只是主要因素有所侧重。唐代前期追赠的太子谥号不多,皇室子弟对太子之位的争夺非常残酷,玄宗在位时先后赠予三个兄弟和两个儿子太子谥号,赠谥现象逐渐流行,此后的皇权争夺虽然存在,但大都是权臣、宦官等势力相互角逐引起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追谥太子等教育形式产生的影响。以宗法血缘而言,皇帝和追谥为太子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仅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也有叔侄关系甚至祖孙关系。皇族子弟能否被追谥为太子虽然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评判标准,但也与在位皇帝有较大关系,通常又与诸多政治因素密不可分。对生前无缘太子之位的皇族子弟而言,太子谥号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对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的褒扬和肯定,也是对宗室子弟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手段,有利于引导他们和睦相处并遵守皇权至上的礼仪制度,具有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唐朝的追谥太子属于官谥,是太子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礼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追谥太子 谥号
下载PDF
唐代大理寺职能辨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冬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84-87,共4页
唐代大理寺是中央专门的审判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审理中央官吏徒刑以上的案件;其次,它还有审理天下疑狱以及奉旨遣使推勘地方案件之职。它并不审理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它不是唯一的中央审判机关,也没有徒刑、流刑和死刑的终审权,不是中央... 唐代大理寺是中央专门的审判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审理中央官吏徒刑以上的案件;其次,它还有审理天下疑狱以及奉旨遣使推勘地方案件之职。它并不审理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它不是唯一的中央审判机关,也没有徒刑、流刑和死刑的终审权,不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学界流行的它"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和京师徒以上的案件"、"是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等说法是对唐代法令原文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大理寺 京兆府 京师 徒刑
下载PDF
《三国演义》原著成书于元代——以《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典制和俗语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冬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通过考析《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密州"、"中山府"、"滑州"等元代地名,"太史院"、"太常院"、"枢密院"等元代官制,以及"的实"、"军士不打"等元代俗... 本文通过考析《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密州"、"中山府"、"滑州"等元代地名,"太史院"、"太常院"、"枢密院"等元代官制,以及"的实"、"军士不打"等元代俗语,论证《三国演义》原著必成书于元代。因为这众多例证表明,作者最熟悉的是元代社会生活;同时,假如《三国演义》为明代成书,那么作者不可能再使用这些早已废除的元代典制和早已过时的元代俗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元代 典制 俗语 太史院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节日礼仪食俗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香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节日饮食习俗,是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从习俗各异的节日食俗中可以寻觅到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 节日饮食习俗,是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从习俗各异的节日食俗中可以寻觅到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饮食几乎成了各种不同节日的体现和载体,并产生了一套与各节日相对应的礼仪食俗。这些节俗饮食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心态,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的期望,映射出了时代文化的内容和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节日食俗 肴列辛盘 觞称椒酒 屠苏酒 寒具
下载PDF
秋社、祭月与中秋节关系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凤岐 《传承》 201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秋社、祭月古已有之,先秦时期已有相应的礼法制度。中秋节之名源于月令,大概形成于隋唐时期,从宋代开始繁盛,逐渐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秋社、祭月与中秋节虽然同为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发展演变过程中也可能相互影响,但彼此... 秋社、祭月古已有之,先秦时期已有相应的礼法制度。中秋节之名源于月令,大概形成于隋唐时期,从宋代开始繁盛,逐渐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秋社、祭月与中秋节虽然同为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发展演变过程中也可能相互影响,但彼此各有自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社 祭月 中秋节
下载PDF
唐朝册命皇太子的礼仪
15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唐朝册命皇太子有两种形式:临轩册命皇太子在太极殿或宣政殿进行,皇帝亲临现场,典礼由侍中主持,中书令代表皇帝授予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到皇后宫中行拜谒之礼。内册皇太子的典礼在东宫明德殿举行,皇帝在太极殿或宣政殿临轩命使,... 唐朝册命皇太子有两种形式:临轩册命皇太子在太极殿或宣政殿进行,皇帝亲临现场,典礼由侍中主持,中书令代表皇帝授予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到皇后宫中行拜谒之礼。内册皇太子的典礼在东宫明德殿举行,皇帝在太极殿或宣政殿临轩命使,典礼由左庶子主持,太尉、司徒代表皇上授予太子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先到皇帝所在宫殿拜谒皇帝,再到皇后所在宫殿拜谒皇后。拜谒皇后以后,太子在东宫官员的扈从下再到太庙行拜谒之礼,此项礼仪由率更令主持、在三师三少的导从下进行。册命皇太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受册之后谒太庙也是储君之位受于祖宗的体现,在唐代倡导以孝治天下和教化民众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册命皇太子 礼仪
下载PDF
隋唐时期的太子册立及制约因素
16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30,共6页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后和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唐朝中后期,由于皇权的衰落,太子废立则主要被宦官控制。但这几种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太子的册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太子册立 东宫制度
下载PDF
三国时期“借荆州”事件中的权势制衡探析
17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130,共8页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qu...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及其附近的城池而已,并非"借"下整个荆州。刘备通过借荆州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暂时遏制住了孙权在荆襄一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了北进中原和西图川蜀的基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实现了制衡内外的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了孙刘联盟,把长江中游防卫曹操的重担转嫁于刘备,自己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在东线的进攻;二是假刘备之势遏制了周瑜势力的发展,实现了其控制内部文臣武将的目的。曹操通过撤出荆州实施了渔翁之计,借刘备与孙权自相攻伐之际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借荆州"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谋略博弈,也是刘备、孙权、曹操实施权势制衡的政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权势制衡 借荆州
下载PDF
何晏思想及政治改革略论
18
作者 杨强 张丽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何晏作为曹操之养子,一方面受曹氏“尚通脱、重才智”家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受其祖父何进谋诛阉宦这一清流事迹的影响,不仅使其成长为正始玄学新思潮的领袖之一,而且对其忠君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何晏身为曹氏皇权第二代官僚集... 何晏作为曹操之养子,一方面受曹氏“尚通脱、重才智”家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受其祖父何进谋诛阉宦这一清流事迹的影响,不仅使其成长为正始玄学新思潮的领袖之一,而且对其忠君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何晏身为曹氏皇权第二代官僚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面对当时儒学世族垄断官员选举、威胁曹氏皇权的政治局势,希望通过改革曹魏选举制度和地方官制来扭转政局,进而维护曹氏皇权。然而,汉末魏晋时期,皇权的持续萎靡以及儒学世族的不断壮大是当时的历史趋势,不是何晏一个人所能抵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晏 正始玄学 曹魏选举制度
下载PDF
论郭沫若对曹丕、曹植的臧否
19
作者 乔凤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曹丕、曹植均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二人文学成就的高低历代评价不一,崇植贬丕乃为主流。郭沫若先生认为历史上对曹植的评价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历代评论家们不符合实际的言辞造成的。曹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乐府和五言诗方面,这些成... 曹丕、曹植均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二人文学成就的高低历代评价不一,崇植贬丕乃为主流。郭沫若先生认为历史上对曹植的评价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历代评论家们不符合实际的言辞造成的。曹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乐府和五言诗方面,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建安文人共同促成的,他的文章中的华丽词汇并不能说明其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与曹丕文章中所蕴含的关心民生疾苦的感情是无法相比的;曹植虽然聪慧过人,但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影响了他的政治前程,而把这一切归咎于曹丕的陷害是不正确的评判,性格的差异和行事作风的不同才是二人政治成败的重要因素。郭氏将二人的文学成就、政治成败与人物性格相联系,不仅促进了对曹氏家族问题研究的发展,也对魏晋士族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曹丕 曹植 批评
下载PDF
“名教”与“自然”之辨及向秀对二者关系的调和
20
作者 乔凤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汉魏两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代表着两种社会思潮,两种思潮的辩论实际上是儒、道两家学说对汉晋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争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哲学观念和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都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批判社会政治的不合理性为出... 汉魏两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代表着两种社会思潮,两种思潮的辩论实际上是儒、道两家学说对汉晋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争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哲学观念和政治主张尽管不同.但都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批判社会政治的不合理性为出发点;直到秦汉时期,儒、道的思想文化在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并无本质上的改变。东汉后期。外戚、宦官势力把持朝政,他们专横跋扈、强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儒学、名士发起“清议运动”以示抗议。所谓的“清议”,就是由太学生们发起的一场以儒家学说为标准、“议论朝廷的政治。品评人物”的文化运动,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名教” 调和 向秀 社会思潮 政治思想 儒家学说 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