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方式新探 被引量:7
1
作者 冯艳 《教学研究》 2004年第5期439-442,共4页
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文系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中存在着听课缺乏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现... 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文系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中存在着听课缺乏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切实贯彻“讲练并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 高校 课程内容
下载PDF
启蒙、革命及现代性:被终结的话语?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0,共7页
启蒙、革命、现代性是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运动的关键词。以启蒙为导向的现代性追求自20世纪初期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中曾产生过强烈而持久的激励作用,并被转化为革命的动力,但1990年代以后却深陷"终结"论的泥沼。... 启蒙、革命、现代性是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运动的关键词。以启蒙为导向的现代性追求自20世纪初期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中曾产生过强烈而持久的激励作用,并被转化为革命的动力,但1990年代以后却深陷"终结"论的泥沼。启蒙的批判意识已难以有所建树,为激进政治代言的革命也没了容身市场。革命及其叙事已属于历史,但构成革命文化的各种要素与新出现的消费主义、大众娱乐文化、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混合,则被作为一种话语资源来消费,而所有这些,正成为后革命语境形成的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革命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后革命语境
下载PDF
“游”与庄子美学的自由精神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国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游",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审美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游",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审美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游"成为深蕴中国文化人心灵中的情意结,成为中国传统美学境界论中的深层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游” 自由 审美精神
下载PDF
“畅神”说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国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9-213,共5页
美学意义上“畅神”说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自然审美的一种观点。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经历了一个由自在状态到自觉状态的理论发展过程 ,即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认识 ,经历了“实用”、“比德”到“畅神”的历程。“畅神”审美观通过人... 美学意义上“畅神”说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自然审美的一种观点。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经历了一个由自在状态到自觉状态的理论发展过程 ,即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认识 ,经历了“实用”、“比德”到“畅神”的历程。“畅神”审美观通过人与自然建立的精神关系 ,来达到对自然山水审美的超然境地 ,登上审美的最高层次。“畅神”自然审美观 ,强调心与自然相接 ,人与自然和谐 ,影响到中国美学 ,是情景交融、心物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畅神 自然审美 美学精神
原文传递
论先秦时期和谐美学思想的逻辑倾向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国乾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75-77,共3页
先秦美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和为美”的理论特征。但在以“和为美”的共同理论特征下,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持一说的局面。先秦和谐美学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次出现了三种逻辑倾向:一是在对象的外在形式上求和谐;二是在形式和内... 先秦美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和为美”的理论特征。但在以“和为美”的共同理论特征下,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持一说的局面。先秦和谐美学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次出现了三种逻辑倾向:一是在对象的外在形式上求和谐;二是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间求和谐;三是在超感性的内容要素上求和谐。先秦美学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和谐美学思想 逻辑倾向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俊英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9-71,共3页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 ,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 ,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 ,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 ,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 ,具有多种风格 ,多样化的表现形态 ,具体表现...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 ,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 ,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 ,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 ,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 ,具有多种风格 ,多样化的表现形态 ,具体表现为意境的含蓄美、比兴的含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含蓄美 审美传统 审美意蕴 审美主体 意境 比兴 语言 文艺美学
下载PDF
妻妾和谐:《歧路灯》中男权社会的理想家园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娟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歧路灯》通过塑造两对和谐妻妾的形象——孔慧娘和冰梅;薛全淑和王全姑,描绘了一幅男权社会理想家庭的极乐图。由此展示了在封建婚姻制度下清代女性心理的无奈与扭曲,也表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时代男性对于理想家庭的普遍愿望。
关键词 一妻多妾 封建婚姻 人性扭曲 理想家园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妙造自然”论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国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5-98,共4页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造自然” 艺术创造 审美关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士不遇”主题的文化审美阐释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国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士不遇”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社会的封建性决定了“不遇”是古代作家的必然 命运,但中国古代作家却又主动地不断的去重演前人的命运,其原因在于古代作家的心理结 构是悲剧性的。“士不遇”主题不仅包含着“士”的命运悲剧,而且... “士不遇”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社会的封建性决定了“不遇”是古代作家的必然 命运,但中国古代作家却又主动地不断的去重演前人的命运,其原因在于古代作家的心理结 构是悲剧性的。“士不遇”主题不仅包含着“士”的命运悲剧,而且也包含着人格的悲剧。 在传统政治人伦文化的影响下,古代文士对于仕途之“遇”的普遍追求,仕途“不遇”的共 同命运,文学创作的排泄、补偿,就成为“士不遇”主题之所以普遍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基本 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士 “士不遇” 命运悲剧 人格悲剧 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池大红 张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探究人的悖论性存在状态、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是米兰·昆德拉挑战自我的确定性本质、解构绝对主义的一个尝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这一尝试的力作。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体现了自我悖论性存在的两种方式,即横向坐标轴上不... 探究人的悖论性存在状态、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是米兰·昆德拉挑战自我的确定性本质、解构绝对主义的一个尝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这一尝试的力作。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体现了自我悖论性存在的两种方式,即横向坐标轴上不同自我同时存在的矛盾性和悖论性,以及纵向坐标轴上自我探寻中行为结果对行为意愿的否定性与嘲弄性。昆德拉认为,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悖论性状态是现实世界荒诞感和人的精神世界复杂性的体现,相对性与模糊性则是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人对于自我的认识永远处于"无知"和谬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自我 悖论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与《无情的妖女》: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道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喧哗与骚动》是对济慈的《无情的妖女》的改写,它表现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显示出福克纳对女性爱慕与恐惧、怨恨、轻蔑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女人是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 《喧哗与骚动》是对济慈的《无情的妖女》的改写,它表现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显示出福克纳对女性爱慕与恐惧、怨恨、轻蔑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女人是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活的文化环境、基督教传统观念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无情的妖女》 济慈 福克纳 女性情结 基督教 互文性
下载PDF
青春、革命与文本性态度——论“文革”叙事的三个面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牧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4-51,95,共8页
青春和革命总是密切相关。在革命叙事中,凡被革命征唤的青春总受到不同程度的礼赞,而一旦游离革命之外,则会显出感伤、彷徨、颓废以及幻灭等消极面向,并蒙上一层走投无路的个人主义的阴影。但自"文革"结束以来,解构革命的人... 青春和革命总是密切相关。在革命叙事中,凡被革命征唤的青春总受到不同程度的礼赞,而一旦游离革命之外,则会显出感伤、彷徨、颓废以及幻灭等消极面向,并蒙上一层走投无路的个人主义的阴影。但自"文革"结束以来,解构革命的人道主义或现代化叙事却将这种青春与革命的指涉关系重构为种种不切实际的"文本性态度",而消费主义则将这一重构模式化了,似乎任何反拨的努力都是文本性的,仅具一种"空洞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革命叙事 文本性态度 消费主义 空洞的姿态
下载PDF
试论语言风格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剑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6-150,共5页
语言风格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文学风格学是文艺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试从言语的格调、言语的语言化、风格形成的要素、语体与文体等语言风格学研究过程中的几个实际问题切入 。
关键词 语言风格学 语言风格 言语 语言化 风格要素 文体 格调 语体
下载PDF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繁根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随着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对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 ,以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关键词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 成人教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东方自然观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国乾 《学术探索》 2004年第7期102-106,共5页
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本体观 ,我们称之为东方自然观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 ,它是中国传统美学建构的最深刻的基础。它决定了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色 ;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观感方式 ;形成了中... 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本体观 ,我们称之为东方自然观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 ,它是中国传统美学建构的最深刻的基础。它决定了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色 ;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观感方式 ;形成了中国艺术的语言运用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自然观 艺术 审美 美学精神
下载PDF
胡风与鲁迅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文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52-57,共6页
胡风自鲁迅逝世后 ,自觉担当起鲁迅精神与鲁迅思想的阐释者宣传者捍卫者 ,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这形成了他独特的鲁迅观 ,影响深远 ;不仅为鲁迅研究工作提供了参照 ,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胡风 鲁迅精神和思想 阐释 宣传 影响
下载PDF
福克纳的女性情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道全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解读 ,分析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 ,认为福克纳写《喧哗与骚动》的初衷是表现女人的可爱与可畏 ,他对女人始终抱着爱慕与恐惧的矛盾心理 ,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 ,是一种容易伤害男人... 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解读 ,分析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 ,认为福克纳写《喧哗与骚动》的初衷是表现女人的可爱与可畏 ,他对女人始终抱着爱慕与恐惧的矛盾心理 ,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 ,是一种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女性 情结 凯蒂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言说方式及意义生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国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7期29-33,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这就是用诗性言说方式来传达鉴赏者和批评者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为古代批评提供了诗性言说的理论范式,古代文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在...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这就是用诗性言说方式来传达鉴赏者和批评者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为古代批评提供了诗性言说的理论范式,古代文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在文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维”、“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和体现出的批评的诗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文学批评 审美感受 诗性言说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国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钟嵘《诗品》为其标志之一。《诗品》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提出了“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 ,深刻认识了“吟咏情性”的艺术本质 ,提出了“滋味”说的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钟嵘《诗品》为其标志之一。《诗品》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提出了“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 ,深刻认识了“吟咏情性”的艺术本质 ,提出了“滋味”说的美感论 ,确立了“定品第”、“显优劣”、“溯流别”的批评方法 ,对中国古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诗歌理论批评 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审美理想 美感论 中国古代美学
下载PDF
论萧军的性格、气质对其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宁志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萧军 性格 气质 小说 创作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