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帕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伴扁桃体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崇 陆林 +3 位作者 芦东徽 刘美琴 胡宗涛 高世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9-361,共3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是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发生早期转移。近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进展,多药联合高强度化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是总体生存率不高。与此同时,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SCLC的...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是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发生早期转移。近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进展,多药联合高强度化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是总体生存率不高。与此同时,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SCLC的靶向治疗由于副反应小、疗效确切,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小细胞肺癌 扁桃体 转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冷切除术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谢娇 王雯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人类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被证实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因此,肠息肉切除术及相关技术逐渐成为内镜医师研究及改进的焦点。目前,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 结直肠癌是全球人类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被证实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因此,肠息肉切除术及相关技术逐渐成为内镜医师研究及改进的焦点。目前,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选择众多,各种传统的切除方法多数会使用电凝功能,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冷息肉切除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完整切除率高、伤口愈合快、迟发性出血、穿孔率低等优点,逐渐被内镜医师应用,本文对冷息肉切除术及相关研究进行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冷切除术 全切除率 息肉回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双环乳腺筋膜瓣悬吊法治疗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本寿 解潮 +4 位作者 方波 许良标 金磊 赵读泽 袁挺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双环乳腺筋膜瓣悬吊法治疗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第九O四医院收治乳房下垂妇女50例,年龄30~56岁,平均39岁。采用双环间皮肤全层切除,乳腺筋膜瓣悬吊法治疗乳房下垂。将形成的蒂在乳腺上半象... 目的探讨双环乳腺筋膜瓣悬吊法治疗乳房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第九O四医院收治乳房下垂妇女50例,年龄30~56岁,平均39岁。采用双环间皮肤全层切除,乳腺筋膜瓣悬吊法治疗乳房下垂。将形成的蒂在乳腺上半象限的筋膜瓣垂直向下拉,缝合固定于下半象限的乳腺与胸大肌间,将下垂的乳腺组织上提,重塑乳房形态。结果5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脂肪液化,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及感觉异常。50例术后均随访3~24个月,切口无明显瘢痕,无乳房继发性下垂,外形均满意。结论采用双环间皮肤全层切除,乳腺筋膜瓣悬吊法治疗乳房下垂,既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又能恢复女性完美乳房形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下垂 双环筋膜瓣法 改进 乳房形态重塑
原文传递
芪参益气滴丸结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高龄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郦虹 吴玉泉 +2 位作者 陈晓娜 宋添晶 孟冉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结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高龄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气虚血瘀证)按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结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高龄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气虚血瘀证)按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以及心功能指标[每搏量(SV)、有效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心室重构各项指标LVEDV、LVESV、LVDd、LVD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中西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SV、CO、CI、LVE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中西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高龄老年人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帮助其恢复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气虚血瘀 中西医结合疗法 芪参益气滴丸 高龄老年人
原文传递
成人心脏瓣膜术后高乳酸血症的体外循环相关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小贞 王树伟 +2 位作者 余鹏飞 李刚 杨巧玲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6期349-352,344,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高乳酸血症的体外循环(ECC)相关因素。方法对212例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T2)、心脏复跳后(T3)、停机时(T4)、手术结束后(T5)、入ICU...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高乳酸血症的体外循环(ECC)相关因素。方法对212例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T2)、心脏复跳后(T3)、停机时(T4)、手术结束后(T5)、入ICU时(T6)监测血乳酸水平,观察乳酸值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并总结影响高乳酸血症的ECC相关因素。结果ECC手术时间大于3 h、转机时间大于2 h、阻断时间大于60 min、灌注流量低于60 ml/(kg·min)、灌注压在80 mm Hg以上、转中红细胞比容(HCT)在0.20~0.25都会使患者的乳酸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心脏瓣膜手术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的因素很多,排除患者自身、麻醉和术后监护等因素,减少引起乳酸增高的ECC相关因素,提高灌注技术是追求的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成人 高乳酸血症 术后监测 灌注压 灌注流量
下载PDF
胸膜转移性Merkel细胞多瘤病毒阳性Merkel细胞癌伴癌性胸腔积液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高翔 钟玲玲 +3 位作者 陈颢 韦宗辰 刘小芬 唐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地原发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癌,部分Merkel细胞癌的发生与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erkel cell polyomavirus, MCPyV)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其早期体征易被忽略且具有高度侵袭性,Merkel细胞癌在发现时有26%~36%...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地原发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癌,部分Merkel细胞癌的发生与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erkel cell polyomavirus, MCPyV)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其早期体征易被忽略且具有高度侵袭性,Merkel细胞癌在发现时有26%~36%的病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6%~16%的病例伴远处转移。伴有远处转移的Merkel细胞癌病例中,累及胸膜和/或伴胸腔积液却非常罕见。该文报道1例原发灶不明确、以胸膜受累和胸腔积液为首发体征的转移性MCPyV阳性Merkel细胞癌,胸膜活检显示细胞具有"小、圆、蓝"特点,细胞间黏附性缺失,免疫表型与其他小圆蓝细胞肿瘤重叠,在缺乏相关病史的情况下,需要与淋巴瘤、肺小细胞癌、小细胞型恶性间皮瘤、小细胞型黑色素瘤、尤文肉瘤、CIC或BCOR基因易位尤文样肉瘤等进行鉴别,这给病理医师精确诊断带来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KEL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 原发灶不明 胸膜转移 胸膜活检 恶性间皮瘤 癌性胸腔积液 病理医师
原文传递
171例输血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瑛 谭春泽 +10 位作者 杨雪 傅明玮 禹亚丽 唐岸柳 刘丽娟 刘易娟 王林 罗成 杨凯 王继任 李聚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相关的影响因素,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从医院或(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本院2001—2018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的62 399例输血病例(历)中,收集记录为输血反应的病例171例,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反应类型,以及输血者年龄... 目的探讨输血反应相关的影响因素,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从医院或(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本院2001—2018年各临床用血科室的62 399例输血病例(历)中,收集记录为输血反应的病例171例,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反应类型,以及输血者年龄、性别与输血前预防用药、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输注成分血和临床用血科室对输血反应的影响,采用χ~2检验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本(院)组8年间的输血反应率为0.27%(171/62 399),其中过敏反应占67.84%(116/171)、发热反应24.56%(42/171)、其他反应7.60%(13/171)。影响患者输血反应的因素有输注的成分血、输血前预防用药(P<0.05)。结论输注的成分血、输血前预防用药可能是输血反应的重要独立影响因素;对此制定个体化科学输血措施,有助于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与实现精准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过敏 发热 输注成分血 预防用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治锋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期197-198,共2页
胰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放疗、化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随近年来医学科技发展,新辅助治疗在临床肿瘤疾病治疗中优势逐渐显现,通过术前给药降低手术难度,改善预后。但此种化疗办法是否会对胰腺癌... 胰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放疗、化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随近年来医学科技发展,新辅助治疗在临床肿瘤疾病治疗中优势逐渐显现,通过术前给药降低手术难度,改善预后。但此种化疗办法是否会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产生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次对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术后并发症影响情况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作用机理 胰腺癌 并发症 病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