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智煌 徐新申 杨胜辉 《感染、炎症、修复》 202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引发和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相关疾病包括妊娠期Graves病、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妊娠期甲状腺危象、妊娠期甲状腺毒症心脏病等,威胁母婴健康。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具有一定毒性且可... 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引发和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相关疾病包括妊娠期Graves病、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妊娠期甲状腺危象、妊娠期甲状腺毒症心脏病等,威胁母婴健康。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具有一定毒性且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因此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不能随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孕妇甲状腺毒症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后果的高代谢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评估对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RAb不仅有助于鉴别妊娠早期Graves病与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还能评估妊娠晚期胎儿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风险。此外,建议在妊娠早期检测TRAb,以评估妊娠期对于抗甲状腺药物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下载PDF
床边X射线摄片机定时曝光装置的研制
2
作者 朱露林 黄群芳 程鸿琦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研制一种由电源、AT89S51单片机控制系统、继电器1、继电器2、数码显示管、蜂鸣报警器、时间上调和下调键、启动和复位键(或遥控触发模块)等8部分组成的床边X射线摄片机定时曝光装置,通过程序设计,可在床边X射线摄片检查中实现定时曝光... 研制一种由电源、AT89S51单片机控制系统、继电器1、继电器2、数码显示管、蜂鸣报警器、时间上调和下调键、启动和复位键(或遥控触发模块)等8部分组成的床边X射线摄片机定时曝光装置,通过程序设计,可在床边X射线摄片检查中实现定时曝光、报警提示和无线触发等优势,以改善传统曝光延长线使用中的不足,减少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X射线摄片机 定时曝光 单片机 研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宇 陈代文 +3 位作者 许尚文 肖慧 陈自谦 陈梅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CAG)检...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管壁厚度<0.1 mm、管径<3 mm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MSCT、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管壁厚度<0.1 mm、管径<3 mm的一致性。结果CAG检查结果显示,105例冠心病患者中,PCI后发生ISR 27例,未发生ISR 78例;MSCT检查结果显示,105例冠心病患者中,PCI后发生ISR 25例,未发生ISR 80例。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97.4%,正确率为94.3%,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5.0%。Kappa检验结果显示,MSCT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77,P<0.001)。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壁厚度<0.1 mm的灵敏度为37.8%,特异度为55.9%,正确率为49.5%,阳性预测值为31.8%,阴性预测值为62.3%。Kappa检验结果显示,MSCT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壁厚度<0.1 mm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11,P=0.035)。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径<3 mm的灵敏度为61.7%,特异度为57.8%,正确率为60.0%,阳性预测值为66.1%,阴性预测值为53.1%。Kappa检验结果显示,MSCT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径<3 mm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02,P=0.045)。结论MSCT检查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壁厚度<0.1 mm、管径<3 mm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可作为患者PCI后随访复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螺旋CT检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诊断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霞 肖慧 +2 位作者 周苏键 苏静 彭慧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障碍 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亚莹 肖慧 +2 位作者 杨涛 鲜亮 林心语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临床、影像资料,探讨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表现、信号特征和强化方式。结果本组8例H3K27M突变型弥漫性... 目的探讨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临床、影像资料,探讨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表现、信号特征和强化方式。结果本组8例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其中丘脑2例,脑桥2例,第三脑室2例,松果体区1例,颈段脊髓1例;肿瘤最大直径1.6~5.3 cm,平均(3.48±1.3)cm;病灶多呈类圆形;瘤周水肿较轻;可伴出血、坏死;增强扫描后呈不同程度强化;部分病例可伴蛛网膜下腔转移;8例中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呈不同程度受限。结论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高度可变,但不同部位仍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充分认识这些征象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H3K27M突变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朝上 陈剑伟 +1 位作者 黄艺生 杨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内径、血流量)、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老年LEA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51/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LEAO患者足背动脉的血流峰速明显降低,内径、血流量、MNCV、SNCV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LEAO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AB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老年LEAO患者的AB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S治疗老年LEAO的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BI,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下载PDF
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的自动测量研究
7
作者 叶培筠 熊晖 +10 位作者 陈坚 黄志峰 林亚妹 杨志杰 陈楚洁 杨米扬 洪成坤 张宇航 毛明惠 曾台鹏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2期18-24,共7页
目的: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设计多层螺旋CT(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实现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智能化。方法: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设计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简称智... 目的: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设计多层螺旋CT(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实现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智能化。方法: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设计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简称智能化测量程序)。采用图像读取、二值化、基于霍夫变换的圆形检测等算法,对MSCT质量控制参数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进行自动测算,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人工测量方法与设计的智能测量程序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智能化测量程序可自动评估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且人工测量方法与智能化测量程序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好(ICC值为0.881~0.985)。结论: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可简化MSCT成像系统的质量检测参数测算流程,为MSCT成像设备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检测工具,有效提高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MSCT) 质量控制 智能检测 CT性能参数
下载PDF
影像组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8
作者 杨米扬 陈楚洁 +4 位作者 汪昭楚 叶培筠 洪成坤 张宇航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113-120,共8页
目的:分析2019—2023年近5年影像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影像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引方向。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美国科学期刊网络索引(WOS)核心数据库中发表在影像组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 目的:分析2019—2023年近5年影像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影像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引方向。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美国科学期刊网络索引(WOS)核心数据库中发表在影像组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03-2023年获取符合条件的文献6777篇,其中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近5年文献6254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国家与地区、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图谱绘制。结果:6777篇影像组学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2011年,2018年发文量趋于稳定,而后数量呈明显的逐年攀升趋势。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的6254篇文献中,发表于中国(3564篇)、美国(1164篇)和意大利(530篇)的发文量位居前3名,且各国合作关系紧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文量最多(448篇),Frontiers in Oncology(肿瘤学前沿,704篇)期刊在载文量层面排名第1。2019—2023年影像组学领域着重关注的疾病为直肠癌、肝细胞癌、乳腺癌和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结论:我国虽在国家发文量上位居第一,但研究质量仍有待提升。基于多种影像检查的影像组学联合多种技术对各类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预测与评估、肿瘤疾病转移情况评价与基因表型的识别是未来影像组学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
9
作者 左晨 刘畅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35-38,56,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颅内动脉瘤(I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临床首诊13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颅内动脉瘤(I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临床首诊13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通过人工后处理及诊断与头颈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分析两种技术诊断对颅内动脉瘤的工作效率以及检出效能。结果:13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查,112例患者检出139个动脉瘤,AI技术后处理时间(190.25±30.71)s较人工技术(954.37±95.68)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20,P<0.001),且图像质量较高。人工技术动脉瘤检出102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13),AI技术检出93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18),人工技术与AI技术对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技术和AI技术诊断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80.00%vs.80.00%、92.59%vs.81.48%、100.00%vs. 100.00%、84.00%vs. 52.00%、83.33%vs. 0%、80.00%vs. 60.00%、69.23%vs. 57.69%,对小脑后下动脉病变均未检出,总体检出率为78.42%vs. 57.55%,人工技术对病变部位总检出率较AI技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99,P<0.05)。瘤体直径<3 mm的病变DSA检出有7例、人工技术识别3例、AI技术识别1例;3~5 mm的病变DSA检出有60例、人工技术识别50例、AI技术识别43例;>5 mm的病变DSA检出有72例、人工技术识别63例、AI技术识别6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工作效率,并获得更优质的图像后处理效果。尽管AI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已展现出一定的参考辅助价值,但在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颅内动脉瘤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肾上腺血管瘤CT及MRI征象分析
10
作者 金佳熙 张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总结肾上腺血管瘤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血管瘤CT或MRI征象。结果10例肾上腺血管瘤(左侧6例,右侧4例)均为单发,最大径29-70mm。7例行CT检查,1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5例有钙化,其中2例平扫... 目的探讨、总结肾上腺血管瘤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血管瘤CT或MRI征象。结果10例肾上腺血管瘤(左侧6例,右侧4例)均为单发,最大径29-70mm。7例行CT检查,1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5例有钙化,其中2例平扫低密度并周围钙化,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出血并周围钙化,增强未见强化;1例中间及周围均有钙化,增强轻度强化;另外2例平扫分别呈等密度及等低混杂密度,增强均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向中央扩散,但中央区始终未见强化。3例行MR检查,平扫信号不均,1例T2WI FS、DWI中间低信号,T1WI正反相位高信号(出血);1例T2WIFS中间明亮高信号,DWI及T1WI均低信号(囊变),这2例强化方式为动脉期周围结节样明显强化并向中央扩散;另1例为T2WI FS、DWI低信号中散在小斑片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仅周围少许轻度强化,中央延迟见小斑片强化。结论肾上腺血管瘤CT或MR具有一定的征象,熟悉这些特征能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血管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YOLO网络目标检测算法在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杨涛 杨岚兰 +4 位作者 杨米扬 黄棋 叶双雨 付丽媛 赵红佳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实现基于改进型YOLO网络目标检测算法(YOLO算法)模型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检测方式优化升级。方法:选取Kaggle数据库上659幅乳腺肿瘤图像作为初始数据集,采用图像标注工具Labelimg对图中检测目标进行预标注,依照7∶3的比例将659幅... 目的:实现基于改进型YOLO网络目标检测算法(YOLO算法)模型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检测方式优化升级。方法:选取Kaggle数据库上659幅乳腺肿瘤图像作为初始数据集,采用图像标注工具Labelimg对图中检测目标进行预标注,依照7∶3的比例将659幅图像中的629幅图像划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其余30幅图像作为测试集,对原YOLO算法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与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进行结构化改良并命名为YOLOv5-BiFPN-CBAM。将训练集与验证集置入原YOLO算法模型与YOLOv5-BiFPN-CBAM模型进行训练并经200轮迭代训练,将所得最佳权重文件用于测试集的最终化检验。结果:两种模型经过200轮迭代训练后,经验证集检验,两种模型对所有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72.1%和80.5%,将改良模型的最佳权重文件经测试集测试,改良模型相较于原始模型对图像中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改进型YOLO算法模型与原YOLO算法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对图像的识别度,同时提高了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中小目标识别的精度与灵敏度,有助于提高临床中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目标检测 乳腺肿瘤 乳腺超声 YOLO算法
下载PDF
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
12
作者 林丽丹 胡雅诺 +2 位作者 邱思凡 柯志虹 许尚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L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AML的劈裂征和平扫高密度发生率高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期肿瘤CT值、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绝对强化CT值、皮髓质期肿瘤相对强化幅度、皮髓质期强化率及强化程度方面,fp-AML均高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密度均匀性、钙化、囊变坏死、肿瘤中心、啤酒杯溢出征、强化方式方面,fp-AML与PRCC及ChR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劈裂征、平扫高密度和肿瘤强化特点等有助于鉴别直径≤4cm的fp-AML和非透明细胞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3.0T MRI对无瘢痕的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实性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健 皮厚山 许尚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特征在无瘢痕的(肿块质地均匀,中心无星芒状瘢痕)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实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特征在无瘢痕的(肿块质地均匀,中心无星芒状瘢痕)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实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无瘢痕的RO和实性CCRCC,其中15例为无瘢痕的RO(无瘢痕RO组)和27例实性CCRCC(CCRCC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对ADC值及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程度值进行定量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DC比值及增强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鉴别两种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做比较。结果RO患者的ADC比值高于CCR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测量的ROC 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7、75.6%和72.1%;RO患者的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低于CCR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比值测量的ROC 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6、91.2%和89.6%。ADC值联合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的ROC分析发现,鉴别两者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95、93.6%、91.3%。结论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及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均有助于鉴别无瘢痕的RO和CCRCC,两种参数结合能更好的鉴别这两种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瘢痕 肾嗜酸细胞腺瘤 实性 肾透明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曾纬阳 黄莹 +1 位作者 康晓强 邓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1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96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实施头颈部CTA检查、三维重建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96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实施头颈部CTA检查、三维重建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经头颈部CTA及其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效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阳性81例,阴性15例;单一头颈部CTA诊断阳性80例,阴性16例,漏诊10例,误诊9例;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阳性82例,阴性14例,漏诊1例,误诊2例。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高于单一头颈部CTA检查(P<0.05)。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程度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单一头颈部CTA检查(P<0.05)。结论: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评估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表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鉴别有效性探讨
15
作者 周一帆 彭伟生 +2 位作者 洪美玲 侯艺勇 曾纬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46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分析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鉴别价值。结果:周围型肺... 目的:探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46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分析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鉴别价值。结果:周围型肺癌CT影像密度、边缘、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等表现与肺内炎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照病变形态分类,对肺内炎性肿块诊断的准确度为71.74%(33/46)、灵敏度为65.22%(30/46)、特异度为68.48%(63/92)。基于病变形态,结合征象、病史修正,修正后对肺内炎性肿块诊断的准确度为82.61%(38/46)、灵敏度为78.26%(36/46)、特异度为80.43%(74/92)。结论:通过CT检查,可为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鉴别提供依据,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肺内炎性肿块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探讨
16
作者 程鸿琦 朱露林 尤云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方法:样本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医院就诊后怀疑发生支气管扩张症的110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病例,对患者实施CT、X线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诊断...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方法:样本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医院就诊后怀疑发生支气管扩张症的110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病例,对患者实施CT、X线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应用X线、CT检查的结果,分析X线、CT诊断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110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有70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证实支气管扩张症,其余40例患者排除支气管扩张症。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参照金标准,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等五项指标,CT与X线的数值进行比较,CT比X线更高(P<0.05)。对于支气管扩张症进行诊断时,X线所得结果与金标准之间保持中度一致,CT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则达到高度。结论:CT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良好,可灵敏、准确地检出支气管扩张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下载PDF
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曾纬阳 彭伟生 +1 位作者 邓娜 康晓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为肺孤立小结节患者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纳入105例肺孤立小结节病例,患者均于2023年4月~2024年5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为其提供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参考患者最终病理结果对良恶性... 目的:探讨采用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为肺孤立小结节患者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纳入105例肺孤立小结节病例,患者均于2023年4月~2024年5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为其提供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参考患者最终病理结果对良恶性肺孤立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阐述。结果:最终检出的良性结节53例、恶性52例,得出敏感度87.04%,特异度90.20%和准确度88.57%的结论。在恶性的类型占比中,鳞癌最高(46.30%),平滑肌肉瘤最低(5.56%)。良性占比中结核最高(35.29%),最低的则是透明性血管瘤(3.92%)。良恶性CT检测值相比,恶性更高(P<0.05)。结论:为肺孤立小结节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可较准确诊出患者良恶性情况,在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方面较高,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 肺孤立小结节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对比
18
作者 侯艺勇 黄莹 +4 位作者 梁礼平 周一帆 朱露林 郑一玲 刘昌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3年4月~2024年4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分别接受CT与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3年4月~2024年4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分别接受CT与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准确率为94.44%、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83.33%,均较CT检查更高(P均>0.05)。核磁共振对发病时间<24h的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100.00%明显较CT检查更高(χ2=4.075,P<0.05)。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梗死直径更大、病灶数量更多、检出时间更长、检查费用更高(P均<0.05)。结论:CT和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和局限,基于整体诊断价值分析,核磁共振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CT 核磁共振 诊断结果 诊断效能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
19
作者 侯艺勇 梁礼平 +4 位作者 黄莹 周一帆 朱露林 郑一玲 刘昌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CT与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3.0T磁...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CT与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3.0T磁共振成像诊断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准确率为96.15%、敏感度为97.10%,均较CT检查更高(P均<0.05)。3.0T磁共振成像对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L3-4诊断符合率、Ⅱ度符合率、硬膜囊受压和椎间盘变形征象诊断符合率均较CT检查更高,对椎间盘钙化征象诊断符合率较CT检查更低(P均<0.05)。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中均可取得一定价值,相较CT,3.0T磁共振成像整体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2 mapping定量分析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随访中的应用
20
作者 尤云峰 韩晓兵 +4 位作者 程鸿琦 林雅萍 康晓强 彭伟生 黄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探讨T2 mapping定量分析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关节软骨退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TFL修复组(... 目的探讨T2 mapping定量分析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关节软骨退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TFL修复组(n=30)和ATFL重建组(n=30),另选择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ATFL修复组、ATFL重建组于术前和术后1年均进行MRI T2 mapping扫描和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功能系统(AOFAS)、踝关节Karlsson评分(KAFS)评估,对照组进行MRI T2 mapping扫描,测量和计算3组距骨顶前内侧、外侧和中央内侧、外侧以及后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结果ATFL修复组术前距骨顶中央内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修复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修复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术前(P<0.05)。ATFL重建组术前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重建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重建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外侧及前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术前(P<0.05)。ATFL修复组与ATFL重建组术前、术后1年各软骨区域T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TFL修复组、ATFL重建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OFAS、KAF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后仍会发生距骨软骨退变,主要是距骨顶前侧和中央,通过T2 mapping定量分析可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后距骨软骨退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 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