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感染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曾庆波 林青伟 胡艳晶 宋晓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血流感染(BSI)相关脓毒症容易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分析BSI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3名BS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 目的血流感染(BSI)相关脓毒症容易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分析BSI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3名BS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凝血功能传统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脓毒症组的PT[13.7(12.5~17.4) s]、APTT[34.2(28.8~42.9) s]、R时间[5.7(4.8~7.9) min]、K时间[1.5(1.2~2.3) min]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PT[16.7(15.0~20.9) s]、APTT[40.4(36.9~50.6) s]、R时间[9.0(6.6~10.2) min]和K时间[3.1(1.9~4.2) min]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Angle(64.0±9.1)°、CI值[-0.1(-2.1~2.0)]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Angle(52.4±14.8)°、CI值[-3.7(-8.0~-1.0)]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PLT计数[168(96~286)×109/L]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PLT计数[82(41~149)×109/L]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8.5 min时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632、0.833、0.75、0.74(P<0.05)。K≥2.65 min时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579、0.875、0.786、0.724(P<0.05)。结论 BSI相关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DD和FDP升高,发展至脓毒症休克时表现为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功能低下的低凝状态。R≥8.5min和K≥2.65 min提示脓毒症休克发生。BSI相关脓毒症休克患者PLT计数可出现明显减少,但PLT功能可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凝血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脓毒症时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艳晶 宋景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55-358,共4页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全球每年3000多万人患脓毒症,其中,约600万人死亡[1]。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且是脓毒症患者器官功...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全球每年3000多万人患脓毒症,其中,约600万人死亡[1]。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且是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2]。正常时,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重要物理屏障,并能通过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标志物 脓毒症 糖萼
下载PDF
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5 位作者 杨洋 林青伟 徐瑾 钟林翠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5-849,共5页
目的血小板功能改变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和凝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90天预后分... 目的血小板功能改变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和凝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90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80)和死亡组(n=14),比较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抗凝血酶III(ATIII)]、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等]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聚集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死亡组APTT、R值和K值较生存组延长,α角、MA值和CI值、AA和ADP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预测创伤患者生存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MA界值(cut-off)值为42.05 mm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71.4%、58.3%和94.2%;当AA血小板聚集率界值(cut-off)值为36.6%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85.7%、75.5%和93.8%;当ADP血小板聚集率界值(cut-off)值为29.3%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64.3%、72.7%和91.8%。AA血小板聚集率<36.6%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36.6%者4.37倍(95%CI:1.34~10.98);ADP血小板聚集率<29.3%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29.3%者3.674倍(95%CI:1.385~ 12.880);MA<42.05 mm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42.05 mm者的9.759倍(95%CI:6.674 ~89.87)。结论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可出现明显障碍,MA、AA血小板聚集率、ADP血小板聚集率越低,创伤患者病死率越高。血小板功能指标MA、AA和ADP可用于判断创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预后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血块最大强度
下载PDF
锦红汤对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聚集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苗青 方邦江 +3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文 陈振翼 邓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锦红汤对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聚集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锦红汤组,检测各组术后4 h和72 h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表达率和五羟色胺(5-HT)血清浓度。结果术... 目的探讨锦红汤对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聚集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组和锦红汤组,检测各组术后4 h和72 h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表达率和五羟色胺(5-HT)血清浓度。结果术后4 h,盲肠结扎组和锦红汤组的血小板计数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10^9/L:508.00±98.42、481.20±38.41vs.784.00±85.97,P<0.05);术后72 h,锦红汤组较盲肠结扎组明显升高(×10^9/L:574.80±78.71 vs.461.00±64.77,P<0.05)。术后4 h,盲肠结扎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56.67±0.58)%vs.(41.33±1.53)%,P<0.05],锦红汤组[(48.00±3.46)%]较盲肠结扎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盲肠结扎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12.67±4.04)%vs.(43.33±2.89)%,P<0.05),锦红汤组[(29.00±5.29)%]较盲肠结扎组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4 h,盲肠结扎组P-选择素表达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5.53±1.60)%vs.(4.01±1.05)%,P<0.05],锦红汤组[(13.63±1.18)%]较盲肠结扎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2 h,盲肠结扎组P-选择素表达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6.78±1.60)%vs.(2.33±0.14)%,P<0.05],锦红汤组[(12.92±2.47)%]较盲肠结扎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盲肠结扎组和锦红汤组术后4 h和72 h 5-HT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盲肠结扎组和锦红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红汤能改善脓毒症小鼠血小板数量和聚集能力,通过下调P-选择素和α颗粒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红汤 脓毒症 血小板 α颗粒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联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诊断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艳晶 张益明 +4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昕 林青伟 钟林翠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创伤组(n=63)和创伤性DIC组(n=19)。比较组间患者TAT及PIC水平;分析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创伤组患者TAT[21.7(10.6~47.6)ng/mL]和PIC[2.4(0.9~6.8)μg/mL]水平相比,创伤性DIC组的TAT[120.0(63.3~120.0)ng/mL]和PIC[7.0(4.8~10.0)μg/mL]均显著升高(P<0.05)。TAT与FDP和D-二聚体呈高度相关;PIC与FDP和D-二聚体均呈强相关,且TAT与DIC评分呈强相关。结论TAT≥42.3 ng/mL且PIC≥3.3g/mL可作为创伤性DIC更灵敏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的概念变迁与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景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创伤与凝血是古老的话题;但近年来创伤性凝血病的概念几度更新,其内涵从单纯的出血障碍扩展到高凝血症与低凝血症的表型与相互转化。文章从创伤性凝血病的概念演进、表型分型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与诊疗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表型 高凝血症 转化
下载PDF
脓毒症时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脓毒症一直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的特点。过去通常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近年研究发现,除了在止血和血栓过程中必不可少以外,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至关重要。抗血小... 脓毒症一直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的特点。过去通常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近年研究发现,除了在止血和血栓过程中必不可少以外,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至关重要。抗血小板治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减轻炎症和免疫调节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脓毒症中的炎症反应。文章将血小板参与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脓毒症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声健 吴风富 +3 位作者 彭娜 谢奇峰 宋景春 李维勤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5-1138,共4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呈全球持续暴发流行趋势,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新冠肺炎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存在多种凝血功能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此外,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以D-二聚...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呈全球持续暴发流行趋势,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新冠肺炎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存在多种凝血功能障碍的潜在危险因素;此外,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以D-二聚体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凝血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新冠肺炎患者预后,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围绕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临床高危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凝血功能评估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障碍 发生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血小板聚集率在评价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及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4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曾庆波 林青伟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聚集率在评价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60 d生存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聚集率在评价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6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51)与死亡组(n=11),比较患者入科2 h内的血小板(PLT)计数、血块最大强度(MA)值、AA和ADP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与生存组患者AA血小板聚集率[75.5(64.5~82.5)%]和ADP血小板聚集率[71.5(59.3~77.2)%]比较,死亡组[51.9(33.6~64.8)%、51.2(32.5~68.5)%]均显著下降(P<0.05);而MA值和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与AA、ADP血小板聚集率和MA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03、0.477和0.580(P<0.01),MA值与ADP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系数为0.310(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DP血小板聚集率是脓毒症预后的保护因素(P<0.01);ADP血小板聚集率预测脓毒症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95%CI:0.545~0.924,P=0.015);生存分析显示ADP血小板聚集率<63.1%患者的死亡风险是ADP血小板聚集率≥63.1%患者的5.2倍(95%CI:1.62~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P血小板聚集率<63.1%的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障碍,且死亡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创伤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3 位作者 邓星平 钟林翠 曾庆波 宋景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25-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时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具体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2月至2020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收治的21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伤性凝血病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创伤组(n=174)与创伤性... 目的探讨创伤时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具体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2月至2020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收治的21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伤性凝血病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创伤组(n=174)与创伤性凝血病组(n=36)。计算患者入院时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类(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受伤后7 d的临床结局。收集患者入院2 h的血常规、常规凝血项目、TEG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反应时间(TEG-R)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创伤性凝血病组的男性比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低于普通创伤组,ISS评分、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ICU病死率高于普通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组的TEG-R、血块形成速率高于普通创伤组,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凝血综合指数低于普通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G-R和凝血酶时间延长是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EG-R与凝血酶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可信区间0.79~0.92)、0.67(95%可信区间0.55~0.79)。当TEG-R为8.95 min时,其敏感度为0.56,特异度为0.96。TEG-R<8.95 min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TEG-R≥8.95 mi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时,TEG-R≥8.95 min可作为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凝血因子 替代治疗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大黄治疗脓毒症性凝血病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艳晶 宋景春 +5 位作者 李单 余甜 李兆芳 何龙平 林青伟 邓星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SIC患者,按是否接受大黄治疗分为大黄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SIC患者,按是否接受大黄治疗分为大黄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以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3天,大黄治疗组患者的FIB水平[(2.92±0.99)g/L]和TEG-MA[(57.8±6.0)mm]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IB水平[(2.14±1.01)g/L]和TEG-MA[(49.3±9.2)mm(P<0.05)]。用药后第5天,大黄治疗组患者的[TEG-MA(59.5±9.0)mm]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第5天的TEG-MA值[(46.9±16.4)mm](P<0.05)。结论大黄可以改善SIC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功能,但不影响SIC患者的90d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大黄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严重创伤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3 位作者 钟林翠 林青伟 邓星平 宋晓敏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分子标志物评估创伤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创伤患者49例(创伤组)与脓毒症患者79例(脓毒症组)入科时...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分子标志物评估创伤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创伤患者49例(创伤组)与脓毒症患者79例(脓毒症组)入科时的基础资料,统计入院30 min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以及TEG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的TM[13.0(10.1,20.2)TU/mL]、TAT[9.4(5.6,21.1)ng/mL]、PIC[1.33(0.72,2.46)μg/mL]、FDP[13.2(6.9,27.3)μg/mL]、DD[3.7(2.0,7.7)μg/mL]、FIB[2.8(2.1,3.8)g/L]和TEG的MA[57.9(50.6,64.5)mm]相比,创伤组患者的TAT[41.1(16.2,120)ng/mL]、PIC[4.12(1.06,9.09)μg/mL]、FDP[52.9(13.2,137.2)μg/mL]和DD[10.5(3.8,30.7)μg/mL]明显升高(P<0.05),TM[9.7(7.8,12.1)TU/mL]、FIB[1.5(1.0,2.2)g/L]和TEG的MA[47.5(38.7,55.3)mm]明显降低(P<0.05)。创伤患者的TAT、PIC与FDP和DD呈强相关(P<0.05)。结论严重创伤相关凝血紊乱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功能障碍和纤溶功能亢进,脓毒症相关凝血紊乱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联合应用TM、TAT和PIC可区分创伤与脓毒症相关的凝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脓毒症 凝血 分子标志物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小丽 周丽梅 +5 位作者 张传云 王静 黎绍芳 李敏 樊凡 郑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712-716,共5页
胃肠道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近年来耳穴贴压在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就耳穴贴压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对... 胃肠道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近年来耳穴贴压在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就耳穴贴压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对耳穴贴压法治疗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机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耳穴贴压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高燕 李庆华 李海玲 宋青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中热射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2021年3—11月收治的274例中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热射病组(n=92)与非热射病组(n=18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中热射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2021年3—11月收治的274例中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热射病组(n=92)与非热射病组(n=18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凝血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热射病组比较,热射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是热射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凝血酶时间判断热射病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可信区间0.63~0.76,P<0.001)。取凝血酶时间为17.4 s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0.61和0.70。当凝血酶时间>17.4 s时,热射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时间>17.4 s是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热射病 凝血酶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窦建林 宋景春 +4 位作者 张玉想 高燕 李海玲 宋青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4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1年11月24家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7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基本指标(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 目的探讨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1年11月24家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7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基本指标(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以D二聚体是否>0.5μg/mL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n=176)和D二聚体升高组(n=101),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广义可加模型确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热射病发生率呈U型曲线关系。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患者发生热射病的显著因子[Crude model(D二聚体):OR 3.28(95%CI:1.95~5.52,P<0.001)]、[modelⅠ(D二聚体、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OR 2.21(95%CI:1.25~3.91,P=0.006)]、[modelⅡ(D二聚体、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OR 1.97(95%CI:1.02~3.82,P=0.045)]。结论高水平的D二聚体是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中暑 热射病 危险因素 多中心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技巧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静 滕晓华 +4 位作者 杨芳 吴杨 赵嫦姣 田玉辉 杨彬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B超引导下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术中B超引导下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神经内镜组25例,行B超引导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组25例,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天数、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ICU住院天数均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神经内镜组为84%,显微镜组为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引导下神经内镜治疗HICH创伤较轻,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B超引导 手术技巧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在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治疗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泽华 李跃东 +1 位作者 戴莹莹 张小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在重症医学科中对脓毒症抗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清指标动态监测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抗生素...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在重症医学科中对脓毒症抗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清指标动态监测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及病死率,根据死亡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入院的后第1、3、5、7、9天PCT、CRP、WBC、N%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变化,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CT、CRP、WBC、N%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病死率、抗生素使用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1、3、5、7、9天的PCT、CRP、WBC、N%水平均低于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诊断脓毒症特异度、敏感度最高,分别为94.12%、81.25%,PCT、N%、WBC、CRP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32、0.857、0.796、0.713(均P<0.05)。结论:PCT、CRP、WBC和N%对脓毒症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实施PCT、CRP、WBC、N%动态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判断患者预后,对脓毒症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抗氧化联合常规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晓霞 骆建军 +1 位作者 邓勇 方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观察抗氧化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疗效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我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7例,均由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就诊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 目的观察抗氧化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疗效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我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7例,均由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就诊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氧化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超敏反应蛋白(CPR)、中性粒细胞(NEUT)等炎症指标;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F)、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肺部通气量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抗氧化能力(TAOC)、髓过氧化物酶(MPO)等氧化应激指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水平、急性感染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WBC、CPR、NEUT、Pa⁃CO_(2)、MPO、LPO均低于对照组(P<0.01),pH、SaO_(2)、P/F、SOD、MDA水平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AOC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于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联合抗氧化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指标以及颅脑损伤指标;对于肺部感染以及颅脑损伤均有显著获益,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合并症 抗氧化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