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于晓辉 赵红珍 +3 位作者 李晓云 高娟 何毅刚 孙延荣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平均现症感染率为55%。目的:了解兰州市健康人群的Hp感染情况,为当地H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兰州军区...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平均现症感染率为55%。目的:了解兰州市健康人群的Hp感染情况,为当地H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参加体检的健康成人3 239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3 239例受检者的Hp总体感染率为51.8%(1 679/3 239),其中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52.5%(1 197/2 279)和50.2%(482/960),总体和分年龄段男女性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组间Hp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41~60岁年龄段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兰州市健康人群Hp现症感染率为51.8%,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与性别则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现症感染 13 C-尿素呼气试验 健康人群 兰州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小锋 高娟 郝明霞 《陕西中医》 2016年第10期1348-1349,共2页
目的:观察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疗程24周。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疗程24周。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肝纤维化指标、HBV-DNA、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康颗粒 @恩替卡韦分散片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去皮质综合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巍 朱琳 范兴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胃造瘘 内镜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卡倍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体会
4
作者 高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9期39-39,41,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采用卡倍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采用卡倍他滨单独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卡倍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采用卡倍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采用卡倍他滨单独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卡倍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倍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卡倍他滨 奥沙利铂
下载PDF
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雯粤 毛欣 吕礁 《海军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关键词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文先 廖静秋 +1 位作者 智发朝 张万岱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西沙必利 奥美拉唑 联合治疗 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肠道清洁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诊治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祖明 邹灿 陈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68-969,共2页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诊治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1~2 d内采用PENTAX EC38-i10F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收集并...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度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诊治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1~2 d内采用PENTAX EC38-i10F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收集并整理可能与肠镜检查结果相关的因素,将性别、年龄、肠道准备方式、肠道解剖是否异常、肠道清洁度、出血程度情况等作为研究指标。结果 56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见病因为结直肠癌、血管畸形、息肉、炎症等。肠道清洁度优者再出血或出血加重率、活动性出血病灶发现率明显高于肠道清洁度良、差者,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检查成功与性别、年龄、肠道解剖结构及出血程度无相关性,与肠道准备方式及肠道清洁度有相关性。肠道清洁度差、肠道准备方式为清洁灌肠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肠镜检查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道清洁度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检查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确保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道清洁度,以提高其肠镜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肠道清洁度 肠镜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和Hp感染与胃窦部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明福 肖正达 +4 位作者 金冠球 谢宇野 林向阳 徐瑾 邱东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DGM)、Hp感染和胃窦部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126例胃镜检查所见、组织病理学、Hp和胃泌酸量及胃内24小时pH值的资料行对比研究。结果DGM的发生率52.3%,在反流性胃炎中67.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DGM)、Hp感染和胃窦部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126例胃镜检查所见、组织病理学、Hp和胃泌酸量及胃内24小时pH值的资料行对比研究。结果DGM的发生率52.3%,在反流性胃炎中67.9%;粘膜糜烂中20.7%;溃疡中40.85%,反流性胃炎与另二组差异显著(P<0.005)。在慢性非活动性炎症、慢性活动性炎症和胃粘膜上皮肠化生中分别为41.1%、45.9%和41.8%,三组差异不显(P>0.05)。在轻、中和重度胃酸分泌亢进者中分别为26.0%、66.0%和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4小时胃内pH<4的时间在有、无DG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睡眠期间pH>6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DGM明显多于无DGM(P<0.05)。十二指肠球部和胃窦部Hp检出率为41.2%和80.9%。十二指肠球部Hp阳性者在胃窦部Hp(+)占27.1%;(++)占80.1%和(+++)占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DU患者的DGM发生率与胃窦部的反流性胃炎、胃酸分泌亢进和Hp感染等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部疾病 十二指肠球部 胃化生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兆申 董文珠 +3 位作者 龚燕芳 屠振兴 邹多武 金晶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45-746,共2页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科常见危重症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死亡率达15%~25%,其中60%的死亡原因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APALI胶原裂解和增加的胶原降解产物羟脯氨酸含量与肺结构改变和肺泡毛细血管...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科常见危重症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死亡率达15%~25%,其中60%的死亡原因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APALI胶原裂解和增加的胶原降解产物羟脯氨酸含量与肺结构改变和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密切相关,因为肺泡基底膜富含胶原Ⅳ,所以推测明胶酶可能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这一推测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相关研究所证实[2].本实验通过研究SAP大鼠肺MMP-9,对MMP-9与APALI的发病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 毛细血管渗透性 MMP-9 病理生理过程 胶原Ⅳ
原文传递
X射线辐射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及对核因子κB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爱民 王群英 +1 位作者 陈龙华 袁亚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X射线电离辐射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将HepG2细胞分3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辐射组单纯X射线电离辐射6Gy;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是指在照射前3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X射线电离辐射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将HepG2细胞分3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辐射组单纯X射线电离辐射6Gy;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是指在照射前30min用20μmol/L的lactacystin预处理细胞,然后按照同样的辐射条件进行X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的激活,应用SPSS10.0软件包行多组均数间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辐射组、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73%,20.90%,35.23%。对照组的核因子κB微弱激活,辐射组明显激活,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的活性较辐射组减弱,与对照组相似。结论:辐射可以引起HepG2细胞凋亡,并诱导了核因子κB的激活,且可能在X射线辐射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转录因子 NF—κ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东鹰 肖正达 +4 位作者 谢宇野 陆新丰 张明福 林向阳 金冠球 《中华理疗杂志》 1999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各11例作随机双盲研究,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小时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和胃电图的影响。方法:2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毫米波治疗组、对照组各11例作随机双盲研究,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小时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患者pH<4的时间(%)、直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BAO、MAO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卧位pH>5.6时间(%)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7周后,毫米波组中高、低主频患者恢复正常,异常波消失,频谱恢复到正常状态,胃体部峰值幅度增高者降至正常。结论:毫米波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生理性胃酸分泌,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的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功能,并可使胃生理电活动和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消化性溃疡 胃酸 胃电图 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平 刘长云 +3 位作者 周建光 吕礁 施云星 钱萍萍 《海军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更好地防治HP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更好地防治HP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PLT、PCT、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阳性组的MPV、PDW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功能,导致血小板MPV及PDW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小板 感染
下载PDF
血管内皮抑素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对消化道肿瘤的影响
13
作者 金冠球 《海军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 消化道肿瘤 转基因双岐杆菌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刺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明福 肖正达 +6 位作者 谢宇野 金冠球 柳振美 潘溪柳 吴玲 高海玲 张景隆 《海军医学杂志》 1996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用肝细胞生长刺激素(HS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56例。通过积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组14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微量蛋白。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平均积分。治疗组17.6±6.9和10.1±5.7,对照组18.3... 用肝细胞生长刺激素(HS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56例。通过积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组14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微量蛋白。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平均积分。治疗组17.6±6.9和10.1±5.7,对照组18.3±6.5和16.6±7.4.肝功能.临床改善率,治疗和对照组分别为67.7%和44.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为1.74±0.60和2.49±0.90g/L(P<0.01),触珠白蛋白治疗后回升率42.8%,提示HSS确有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肝脏白蛋白储备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刺激素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
下载PDF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联合4-1BB配体降低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研究
15
作者 覃林花 吕礁 +5 位作者 施云星 周国中 季兴英 李琳 郭亚军 卫立辛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联合4-1BB配体(4-1BBL)对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鼠4-1BBL(m4—1BBL)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a1-6小鼠MIP-1α(mMIP-1α),筛选并扩增抗性克隆,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4—1BBL的表...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联合4-1BB配体(4-1BBL)对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鼠4-1BBL(m4—1BBL)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a1-6小鼠MIP-1α(mMIP-1α),筛选并扩增抗性克隆,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4—1BBL的表达,绘制并比较mMIP-1α和m4—1BBL同时或单独表达的Hepa1—6细胞的生长曲线。C57B/L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各组分别接种Hepa1-6mMIP-1α+m41BBL、Hepa1-6m4—1BBL、Hepa1-6mMIP-1α、Hepa1-6pBabepuro、Hepa1-6、Hepa1-6pLXSHD和PBS,观察比较各组肝癌细胞的致瘤性,比较各组小鼠的存活率。结果成功获得同时表达mMIP1α和m4—1BBL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1—6mMIP—1α+m4—1BBL,mMIP-1α和m4—1BBL同时或单独表达不影响Hepa16的生长曲线。观察5周,Hepa1-6mMIP-1α+m4—1BBL接种的小鼠均未生长肿瘤,Hepa1-6mMIP-1α+m4—1BBL的体内致瘤性低于Hepa1-6mMIP-1α和Hepa1—6m4—1BBL。接种Hepa1-6mMIP1α+m41BBL的小鼠12周末存活率(9/9)高于接种Hepa1-6m41BBL小鼠(6/9)和Hepa1-6mMIP-1α小鼠(1/9)。结论趋化因子MIP-1α联合共刺激分子4-1BBL降低了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并使小鼠的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L3 4-1BB配体 肝细胞 疾病模型 动物 存活率
原文传递
普瑞搏思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引起的非心源性胸骨后痛疗效观察
16
作者 唐云先 周之军 《海军医学杂志》 1996年第3期237-239,共3页
按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所引起的非心源性胸骨后疼痛患者48例进行了药物的随机、双盲对照观察。以主要症状改变及病情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发现普瑞搏思对非心源性胸痛、灼烧感、反酸、恶心、早饱等症状的有效... 按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所引起的非心源性胸骨后疼痛患者48例进行了药物的随机、双盲对照观察。以主要症状改变及病情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发现普瑞搏思对非心源性胸痛、灼烧感、反酸、恶心、早饱等症状的有效率(极好、好)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P<0.01),普瑞搏思组有12.5%发生轻微副作用,主要是腹痛、肠鸣、腹泻、头昏,多数可以耐受,无需处理。结果显示普瑞搏思为一安全、有效的促胃肠动力药,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所引起的胸骨后疼痛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搏思 治疗应用 疼痛 食管反流性疾病
下载PDF
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模式及意义
17
作者 宋健 高军 +6 位作者 杜奕奇 曹佳 吕顺莉 许国铭 李兆申 龚燕芳 满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38-841,共4页
目的研究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2(SARP2)基因第~外显子区CpG岛甲基化模式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3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慢性胰腺炎和7例正常胰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2(SARP2)基因第~外显子区CpG岛甲基化模式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3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慢性胰腺炎和7例正常胰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抽提上述标本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区域,测序明确该区域CpG位点甲基化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SARP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率(37.9%)显著高于正常胰腺(O.O%)、慢性胰腺炎(2.5%)及癌旁组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RP2基因CpG岛1区甲基化具有较好的胰腺癌特异性。胰腺癌SARP2基因CpG岛1区CpG位点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诱因、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分期、转移无关(P值均〉O.05),但肿瘤直径较大者及分化程度较高者具有SARP2基因高甲基化趋势。结论胰腺癌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基因CpG岛甲基化分布具有不均衡性,部分CpG位点高甲基化具有胰腺癌特异性.可作为胰腺癌基因诊断的靶点,且与一些临床生物学特征有关,可能对胰腺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癌分泌型凋亡相关蛋白 人类 甲基化 CPG岛 遗传学诊断
原文传递
血清碱性谷胱苷肽S转移酶测定在肝病中的意义
18
作者 张明福 金冠球 +4 位作者 肖正达 谢宇野 陆小鹏 林向阳 李春海 《海军医学杂志》 1995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用酶标法对80例各类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谷胱苷肽 S 转移酶检测。结果:正常受试者4.68±2.49μg/L;急性肝炎11.45±6.76μg/L(P<0.01)和慢性肝炎8.57±5.05μg/L(P<0.05)均明显升高;肝炎后肝硬化4.75±4.34μg/L(P&g... 用酶标法对80例各类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谷胱苷肽 S 转移酶检测。结果:正常受试者4.68±2.49μg/L;急性肝炎11.45±6.76μg/L(P<0.01)和慢性肝炎8.57±5.05μg/L(P<0.05)均明显升高;肝炎后肝硬化4.75±4.34μg/L(P>0.05)和原发性肝癌4.43±3.21μg/L(P>0.05)无明显异常;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和胰腺癌分别为4.41±3.05μg/L、4.28±1.84μg/L 和4.23±2.47μg/L(P>0.05)。提示:血清 GST—c是诊断肝脏炎性病变敏感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谷胱苷肽 S 转移酶
下载PDF
胎脑低分子提取物的抑瘤作用及其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
19
作者 翁林 金冠球 +2 位作者 肖正达 李远勤 陆小鹏 《海军医学杂志》 1997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超滤技术分段提取1~3万、<1万、<5千、<3千分子量的胎脑提取物,检测其对K_(562)、L_(1210)肿瘤细胞株杀伤作用。发现<3千分子量的胎脑提取物其杀伤活性最强。为评估此种小分子提取物对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我们测定了... 采用超滤技术分段提取1~3万、<1万、<5千、<3千分子量的胎脑提取物,检测其对K_(562)、L_(1210)肿瘤细胞株杀伤作用。发现<3千分子量的胎脑提取物其杀伤活性最强。为评估此种小分子提取物对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我们测定了小分子提取物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发现小分子抑瘤物可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抑瘤提取物 细胞毒作用 NK细胞活性
下载PDF
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机理的研究
20
作者 邱东鹰 肖正达 +4 位作者 谢宇野 陆新丰 张明福 林向阳 金冠球 《海军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用毫米波治疗的22例消化性溃疡作随机双盲研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h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相差十分显... 目的:探讨毫米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用毫米波治疗的22例消化性溃疡作随机双盲研究,观察治疗前后胃内24hpH、基础胃酸(BAO)、最大胃酸(MAO)和胃电活动节律。结果:毫米波组与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比较相差十分显著。治疗前后二组 pH<4总时间(%)、直立位和卧位 pH<4的时间(%)、BAO、MAO 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卧位 pH>5.6时间(%)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2周治疗后毫米波组中高、低主频患者恢复正常;异常 M 波消失;频谱恢复到正态分布;胃体部峰值幅度异常增高者,降到正常。结论:毫米波治疗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不抑制生理性胃酸分泌,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运动恢复正常生理节律,有助于加强幽门括约肌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功能,且可使胃生物电活动和胃—肠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消化性溃疡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