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高亚杰 关小倩 +11 位作者 杨海林 张阳 欧阳学农 杨建伟 陈焰 徐建明 赵宣良 王宝成 刘文超 张贺龙 南克俊 王湘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以注射用亚叶酸钙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入组患者按胃癌与结直肠癌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左亚叶酸钙(L-LV)联合氟尿嘧啶(5-FU... 目的:以注射用亚叶酸钙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入组患者按胃癌与结直肠癌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左亚叶酸钙(L-LV)联合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或顺铂(DDP)以及亚叶酸钙(LV)联合5-FU、L-OHP(DDP)治疗晚期胃、结直肠癌,比较其临床有效性和毒性。结果:胃癌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5.00%和23.0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5.63%、66.15%;结直肠癌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1.95%和19.51%,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8.05%和70.73%。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左亚叶酸钙联合5-FU治疗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其使用剂量为注射用亚叶酸钙一半时达到的疗效与注射用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相当,发生的毒副反应多与联合化疗药物有关,其发生率与注射用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亚叶酸钙 晚期胃癌 晚期结直肠癌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真核表达载体
2
作者 陈衍 杨岚 +3 位作者 朱帮福 纪宗玲 陈苏民 任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43-3545,T001,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基因(plateletfactor4,PF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人工合成PF4基因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PF4-cDNA,然后克隆至pUC19克隆载体,经序列测...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基因(plateletfactor4,PF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人工合成PF4基因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PF4-cDNA,然后克隆至pUC19克隆载体,经序列测定后重组入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瞬式转染至COS7细胞中。结果:获得了PF4-c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一致。重组质粒酶切鉴定表明,PF4基因已与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正确连接。荧光显微镜示,此载体成功转染至COS7细胞中,并获得有效表达。结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PF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工程技术
下载PDF
中药益胃冲剂对大鼠胃黏膜PGE2及上皮细胞内粘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晓明 夏天 +4 位作者 王胜春 张波 史恒军 潘伯荣 许昌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931-936,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复方“益胃冲剂”对大鼠胃黏膜内源性PGE2及上皮细胞内粘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Indomethacin为胃黏膜损伤剂,米索前列醇(PGE1)为对照药物,实验动物为Ⅱ级♂SD大鼠;实验动物共分为两批,两...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复方“益胃冲剂”对大鼠胃黏膜内源性PGE2及上皮细胞内粘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Indomethacin为胃黏膜损伤剂,米索前列醇(PGE1)为对照药物,实验动物为Ⅱ级♂SD大鼠;实验动物共分为两批,两批实验条件一致;每批完全随机化分为四组(n=32):控制组(S):0.9NaCl%+0.9NaCl%、损伤组(M):0.9NaCl%+吲哚美辛、益胃冲剂治疗组(YM):益胃冲剂+吲哚美辛、米索前列醇治疗组(PM):米索前列醇+吲哚美辛;所有大鼠24h禁食不禁水后,每组先后相隔30min两次经口灌胃给药;最后一次给药4h后,腹腔麻醉下手术摘除胃.第一批大鼠用于刮取胃黏膜,放射免疫检测胃黏膜内源性PGE2含量(ng/kg);第二批大鼠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在PAS—AB染色和PAS—AB—苏木精染色病理切片上,放大400倍,进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内粘蛋白和黏膜内黏液指数(%).结果:胃黏膜内源性PGE2含量:益胃冲剂和米索前列醇均可保持PGE2含量明显高于Indomethacin损伤组(200.0±61.1pg/g&302.9±77.2pg/gvs35.6±16.5pg/g,P<0.01),但也明显低于控制组(vs636.9±104.9pg/g,P<0.01)的水平,胃窦部的结果与胃体部相似.在胃体部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别(P<0.01),而在胃窦部却无差别;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粘蛋白指数:益胃冲剂可使粘蛋白保持在控制组和损伤组水平以上(41.1±3.3vs35.1±4.9&17.9±3.8,P<0.01),米索前列醇与益胃冲剂及控制组比较无差别(38.2±4.0vs41.1±3.3&35.1±4.9,P>0.05);胃黏膜内黏液指数:益胃冲剂可使黏液指数保持在与控制组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组相当的水平(10.2±3.3vs11.7±3.0&7.8±2.1,P>0.05),上述三组与损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vs3.8±1.3,P<0.01).结论:益胃冲剂对胃窦部较胃体部黏膜细胞有更好的促进PGE2合成作用,其效力相当于外源性给予米索前列醇的黏膜保护效力,而对胃体部黏膜细胞PGE2合成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益胃冲剂 胃黏膜 PGE2 动物实验 上皮细胞内粘蛋白
下载PDF
川芎嗪对肝创伤后早期大鼠残肝组织保护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战 窦科峰 +5 位作者 王德盛 杨平 蔡佳辰 李霄 刘志佳 李小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291-3296,共6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干预对68%(2/3)肝切除大鼠术后残肝组织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肝脏核因子κB(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均行68%(2/3)肝切除术.术后30 min分别给予以下处理: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吡... 目的:研究川芎嗪干预对68%(2/3)肝切除大鼠术后残肝组织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肝脏核因子κB(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均行68%(2/3)肝切除术.术后30 min分别给予以下处理: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甲基甲酸盐(PDTC),C组注射川芎嗪.术后2 h、6 h、10 h和24 h观察各组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和血清转氨酶变化.组织切片观察残肝组织病理状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的激活.结果:C组大鼠残肝组织切片细胞水肿较A组轻: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在6 h(488.9 U/L±59.2 U/L)、10 h(670.0 U/L±73.4 U/L),较A组(651.6 U/L±65_3 U/L,930.0 U/L±62.9 U/L)低,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6 h(11113.1 U/L±138.7 U/L)、10 h(1388.2 U/L±209.6 U/L),较A组(1315.0 U/L±111.0 U/L,1728.4 U/L±87_3 U/L)低,P<0.05:NF-κB的激活在术后2 h(0.78±0.04)和10 h(0.75±0.07)均低于A组(均为1),高于B组(0.68±0.09,0.66±0.04),P<0.05,6 h(0.71±0.07)低于A组(1),P<0.05,与B组(0.64±0.09)接近,P>0.05.结论:川芎嗪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对创伤后肝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接近于PD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肝创伤 核因子ΚB
下载PDF
MDA-MSP技术检测粪便miR34b/c甲基化及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丰云 管静芝 +8 位作者 赵慧霞 李秋文 董伟伟 段昕妤 朱建华 王如良 郝怡鑫 叶明 肖文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粪便miR34b/c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从12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粪便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技术对经过亚... 目的:探讨粪便miR34b/c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从12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粪便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技术对经过亚硫酸氢盐修饰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组织和粪便中miR34b/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miR34b/c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95.2%(120/126),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11.9%(15/12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iR34b/c甲基化状态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粪便miR34b/c甲基化阳性率为90.2%(111/1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7.8%(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DNAmiR34b/c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2.2%.结论:miR34b/c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特征,检测粪便miR34b/c甲基化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MDA结合MSP为miRNA的甲基化分析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b c 甲基化特异性PCR 多重置换扩增 粪便
下载PDF
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3种化疗新方案的费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范黎 刘文超 +2 位作者 张利旺 周高鹏 靳斌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费用效益分析 头颈部肿瘤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耿磊 张浩强 +7 位作者 王臻 郭征 李靖 栗向东 范宏斌 石磊 陈国景 付军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科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对25例膝关节周围GCT Campanacci III级及部分II级患者进...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科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对25例膝关节周围GCT Campanacci III级及部分II级患者进行保肢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71岁,平均(43.2±11.1)岁。术后每3个月复查胸片和患肢正侧位X线片,采用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关节功能及假体存活率,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有无病理骨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分析肿瘤部位与假体松动的关系。结果 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168个月,平均(38.3±27.7)个月。根据Enneking骨肿瘤术后肢体功能的客观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9例,良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88%。25例中有5例出现假体无菌性松动或断裂,均为股骨GCT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且松动均发生于股骨端,使用时间为1年2个月、7年、10年(2例)、14年;1例术后2年行假体翻修,2例术后10年行假体翻修,1例术后4年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手术探查为股骨假体后侧瘢痕组织挛缩所致,行后关节囊松解术后恢复正常。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有无病理骨折及Campanacci分级、Enneking分期对肿瘤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肿瘤部位对假体松动无明显意义。结论对GCT患者行瘤段切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效果满意,但远期并发症多,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股骨 胫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力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耿磊 王臻 +8 位作者 郭征 范宏斌 栗向东 李靖 陈国景 付军 石磊 孙畅宁 王玲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矢状位下股骨与假体力线匹配的关系,寻求假体早期松动原因,为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安装和设计制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1例膝关节肿瘤型人工假体取出物建立3 D数学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理论数据;结合86例患者术后冠状位、矢状... 目的探讨矢状位下股骨与假体力线匹配的关系,寻求假体早期松动原因,为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安装和设计制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1例膝关节肿瘤型人工假体取出物建立3 D数学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理论数据;结合86例患者术后冠状位、矢状位X线片股骨与假体偏倚角度,分析冠状位、矢状位股骨与假体力线偏倚对假体松动的影响;测量矢状位下股骨生理曲度,统计各年龄阶段股骨弧度。结果 (1)假体髓内柄4个方向偏移角度对股骨髓腔松质骨形变的影响,偏倚3°时最大形变均值为(0.590±0.001)mm,偏倚6°时最大形变均值为(1.163±0.002)mm,偏倚角度>3°,就超过了松质骨形变容许的上限0.58 mm,偏倚度数大小对髓腔骨质强迫形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6例术后2、5年,分别有78、67例获随访。冠状位术后2年偏倚角度>3°者2例,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5年偏倚角度>3°者4例,占4.7%,2例出现无菌性松动,占2.3%;矢状位术后2年偏倚角度>3°者8例,占9.3%,4例出现无菌性松动;术后5年偏倚角度>3°且出现松动者13例(含术后2年出现无菌性松动的4例),占15.1%。通过冠状位与矢状位偏倚角度对假体松动影响的构成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位偏倚角度对假体松动影响明显;股骨矢状位生理弯曲远端弧度较近端弧度小。结论 (1)肿瘤型假体髓内柄与髓腔力线偏倚角度超过3°,对股骨髓腔松质骨的应力就超过了松质骨变形容许的上限,矢状位股骨与假体力线对线不良是影响假体早期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力学因素。(2)矢状位股骨弧度存在差异,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假体,有顺应股骨矢状位弧度的髓内针可能是今后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假体和植入物 股骨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