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炎性牙周膜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艳丽 杨连甲 +2 位作者 王秦芳 董绍忠 侯晋2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3-116,i0007,共5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T淋巴细胞对炎性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内实验室完成。免疫磁珠分离CD3+T淋巴细胞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CD3+T淋巴细胞... 目的:分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T淋巴细胞对炎性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内实验室完成。免疫磁珠分离CD3+T淋巴细胞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CD3+T淋巴细胞取自正常人的外周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培养液均购自美国Gbico公司,大肠杆菌内毒素购自Sigma公司,质粒引物合成及目的基因检测均于Takara公司完成。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共培养,加入大肠杆菌内毒素,实验组用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转染细胞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用转染空质粒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空白组为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CD3+T淋巴细胞、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加内毒素、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24h和48h的活力变化;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转染细胞后,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表达,转染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细胞24h和48h后,噻唑蓝法检测实验组牙周膜细胞的活力变化。结果:①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共培养,内毒素刺激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细胞活性降低;培养24h和48h后,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的A值: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加入内毒素刺激,24h为4.6±0.2,48h为3.7±0.1;用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转染细胞的培养液培养,24h为7.8±0.3,48h为6.9±0.5;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内毒素刺激,24h为9.0±0.4;48h为8.7±0.3;单纯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CD3+T细胞共培养,24h为10.1±0.2,48h为9.8±0.5;单纯培养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4h为10.0±0.5,48h为9.2±0.1。②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不明显,而转染质粒PcDNA3.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T淋巴细胞 牙周膜 成纤维细胞 内毒素类 噻唑类
下载PDF
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颖 白雪帆 +1 位作者 黄长形 吴军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43-345,共3页
本文综述了肝细胞原代分离、低温冻存、培养液补充物、常用肝细胞培养方法等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有关内容,强调非实质细胞和基质生物学在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方面的重要性。体外肝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方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反映了肝组织生... 本文综述了肝细胞原代分离、低温冻存、培养液补充物、常用肝细胞培养方法等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有关内容,强调非实质细胞和基质生物学在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方面的重要性。体外肝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方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反映了肝组织生物学的重大进展。许多新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取得良效,如微囊肝技术用于肝细胞移植 肝细胞中空毛细血管三维培养技术用于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等。随着肝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培养技术以及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体内生长环境,从而体外大规模长期培养活力旺盛 功能良好的肝细胞,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外培养技术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人涎腺癌细胞系MEC-1和Mc3生长抑素受体表达及RC-160的结合特性与预后康复相关(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焰 汪静 +3 位作者 邓敬兰 吴军正 李富军 刘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72-2173,共2页
背景: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深入研究SSTR的生物学特性及亚型分布模式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目的:探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及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生长抑素受体(SSTR)两种亚型(SSTR1、... 背景: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深入研究SSTR的生物学特性及亚型分布模式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目的:探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及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生长抑素受体(SSTR)两种亚型(SSTR1、SSTR2)的表达与SSTR的放射配基125I-RC-160的结合差异与预后康复的相关性。设计:非随机非对照的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生物学教研室和西京医院核医学科。细胞系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生物学教研室建立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MEC-1、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株高转移细胞克隆Mc3。RPMI1640培养基及胰蛋白酶为Gibco产品;寡核苷酸探针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制备;RC-160由北京赛百盛公司提供。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软琼脂法等观察MEC-1及Mc3细胞株生物学特性;以原位杂交法检测MEC-1,Mc3细胞株SSTR1及SSTR2两种亚型的表达情况;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分析MEC-1,Mc3细胞与125I-RC-60的结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MEC-1及Mc3细胞生物学特性,MEC-1,Mc3细胞SSTR1,SSTR2两种亚型的表达及MEC-1,Mc3细胞与125I-RC-160结合的情况。结果:MEC-1,Mc3细胞生长稳定,Mc3较MEC-1生长速度略快,克隆形成率高;MEC-1细胞高度表达SSTR1及SSTR2(82.6%和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 MEC-1 MC3 生长抑素受体 RC-160 预后 康复 生物学特性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下载PDF
关节腔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中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
4
作者 陈金武 秦瑞峰 +1 位作者 李建虎 刘洪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33-3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关节腔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的诱导作用,分析正常关节腔能否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完成。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由法国地中海大... 目的:探讨正常关节腔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的诱导作用,分析正常关节腔能否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完成。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由法国地中海大学研制并提供,平均孔径为100~300μm,孔隙率为52%。选取中国美利奴绵羊12只,均从髂骨抽取骨髓10mL,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然后以1011L-1细胞密度接种2mm×2mm×2mm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体外培养24h后移植到自体绵羊膝关节腔。分别在复合体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6只/次,常规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苏木精-亮绿-番红花-“O”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阳性染色分布和强度。结果:实验选取中国美利奴绵羊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大体观察结果:复合体移植后4周从关节腔中取出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为白色,质地较硬;8周时取出,复合体为白色半透明,质地比较有弹性,形似软骨。②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软骨基质特染观察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发现,植入关节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有明显阳性染色,表明有糖蛋白基质形成。番红-亮绿染色发现,关节腔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有砖红色异染,在小孔内壁有明显软骨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复合体移植后4周标本有Ⅱ型胶原阳性表达,8周时表达增强,但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没有发现阳性反应。结论:正常关节腔环境能够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磷酸三钙复合体中的干细胞发生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表现出软骨基质特染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学 较骨形成 磷酸钙类 培养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