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骨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用于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青镭 吴海山 +1 位作者 周维江 万年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912-913,T002,共3页
目的:以特定的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和诱导,使已经体外分离并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谱系分化,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在... 目的:以特定的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和诱导,使已经体外分离并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谱系分化,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协同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的证据。结果: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骨髓MSCs在用bFGF和TGF-β1协同刺激后,用RT-PCR的方法探明有pC-I的编码基因表达,证明其已经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论:bFGF和TGF-β1能够刺激MSCs的体外增殖并且使其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了可靠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软骨细胞 分化 半月板 组织工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对功能改善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2 位作者 郭永飞 徐建伟 王新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测量颈椎病前路减压撑开植骨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探讨其对术后功能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SigmaScanPro5软件包测量6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的前柱高度,按40分法对其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 目的:测量颈椎病前路减压撑开植骨融合术后颈前柱高度变化,探讨其对术后功能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SigmaScanPro5软件包测量6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的前柱高度,按40分法对其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颈前柱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其高度增加的百分数与术后改善率呈显著相关性(r=0.76,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撑开植骨固定融合技术可有效恢复颈前柱高度,从而提高颈椎病的功能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前柱 内固定器 手术 椎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椎体终板倾斜角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永飞 陈德玉 +2 位作者 王良意 徐建伟 王新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06-2007,共2页
目的为促进颈椎外科的发展,测量国人C3~7椎体终板倾斜角并探讨其对颈椎外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21~60岁国人颈椎侧位X线片,扫描至计算机,使用SigmaScanPro5软件测量C3~7各椎体上、下终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比较其在各序数椎体... 目的为促进颈椎外科的发展,测量国人C3~7椎体终板倾斜角并探讨其对颈椎外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21~60岁国人颈椎侧位X线片,扫描至计算机,使用SigmaScanPro5软件测量C3~7各椎体上、下终板与水平面所成夹角,比较其在各序数椎体间及各年龄组间的差别。结果上终板倾斜角C5最大(8.85±0.98)°,C7最小(3.76±1.39)°,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43.14,P<0.01),下终板倾斜角C6最大(8.93±1.23)°,C7最小(3.81±1.43)°,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38.25,P<0.01);从40岁开始,椎体终板倾斜角增大,与较小年龄组有明显差异。结论C3~7椎体终板倾斜角各序数椎体间有较大差异,随年龄增长,该角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终板倾斜角 影像学测量 X线片 外科
下载PDF
颈椎间盘假体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强 贾连顺 +5 位作者 赵定麟 袁文 倪斌 陈德玉 赵卫东 原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388-2389,共2页
目的借鉴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成熟的经验,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对失稳颈段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作用。方法在6具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上切除C5~6椎间盘,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该间隙内。对该颈椎节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 目的借鉴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成熟的经验,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对失稳颈段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作用。方法在6具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上切除C5~6椎间盘,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该间隙内。对该颈椎节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稳定性评价,经颈椎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出该节段的运动范围(ROM)。随后施加2Nm,0.6Hz的疲劳载荷共2500次,评定其稳定性,并与标准的C5~6椎间盘破坏后稳定性值相比较。结果正常C5~6前屈、后伸运动范围平均值为17.03°;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7.80°,疲劳载荷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9.98°;椎间盘破坏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25.53°,人工椎间盘植入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正常左右侧弯运动范围平均值为10.75°;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和疲劳载荷后左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为8.43°和9.43°,椎间盘破坏后左、右侧弯运动范围20.70°。正常左、右旋运动范围平均值为14.82°;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和疲劳载荷后左、右旋运动范围分别为13.38°和13.83°,椎间盘破坏后左右旋运动范围25.88°。结论颈椎间盘破坏后椎节稳定性显著性破坏。人工椎间盘植入后脊柱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方向上稳定性显著性改善,左右旋转接近正常值,并可提供59%正常屈伸活动,88%正常左右侧弯活动,93%正常左右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假体 稳定性 生物力学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颈椎病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海军 侯春林 薛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7069-7074,共6页
背景:壳聚糖能有效预防粘连,可制成不同的剂型,如凝胶、溶液、海绵状以及薄膜等,但其缺点是溶液、凝胶易流动,不易在局部形成较高浓度,而单纯应用壳聚糖制成海绵状及薄膜机械强度及韧性不够。目的: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为主要成... 背景:壳聚糖能有效预防粘连,可制成不同的剂型,如凝胶、溶液、海绵状以及薄膜等,但其缺点是溶液、凝胶易流动,不易在局部形成较高浓度,而单纯应用壳聚糖制成海绵状及薄膜机械强度及韧性不够。目的: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为主要成分,制备具有优良物理、生物性能,预防粘连的生物膜。方法:将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戊二醛、硫酸铝铵进行双交联,甘油增塑。根据膜的色泽、拉伸强度、吸水率、溶胀比等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处方构成,优化膜的制备工艺,初步确定膜的制备工艺流程。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制备样本的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并将膜植入SD大鼠体内观察膜的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得到优化后膜的处方构成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为1:1;硫酸铝铵浓度为0.15%;甘油含量为0.8%;戊二醛含量为0.003%。在以上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膜呈半透明状,微黄,上表面略粗躁,下表面光滑;膜的平均厚度为0.09mm;吸水率为964%;溶胀比为3.25;干态下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为20MPa,湿态下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为5MPa;接触角平均为35°。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间形成了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膜表面结构呈相互交错的纤维状,表面有不规则的孔状结构。膜植入鼠体内后10d左右水化成凝胶,1个月后体内完全降解吸收。提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吸收、具有一定手术缝合强度的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 粘连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特点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黎明 魏长征 +3 位作者 田文杰 赵小菁 王雅玲 范圣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637-3640,共4页
NU2RA背景:甲壳素、壳聚糖降解后得到的壳寡糖和单糖分子质量小、水溶性良好,具有大分子糖所不具备的更独特的生理生化活性。目的:观察壳寡糖及其衍生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羧甲基壳寡糖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的作用... NU2RA背景:甲壳素、壳聚糖降解后得到的壳寡糖和单糖分子质量小、水溶性良好,具有大分子糖所不具备的更独特的生理生化活性。目的:观察壳寡糖及其衍生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羧甲基壳寡糖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的作用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2/2005-07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化实验室完成。材料:小鼠颅骨成骨细胞株MC3T3-E1由北京协和医院细胞中心提供;N-乙酰氨基葡萄糖、壳寡糖、氨基葡萄糖、羧甲基壳寡糖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化实验室自制。方法:分别将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壳寡糖、羧甲基壳寡糖以10,100,500,1000,2000mg/L加入DMEM培养基中。将用4种糖培养的成骨细胞按试剂盒方法提取mRNA,进行mRNA差异显示分析。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分析4种糖的mRNA差异。结果: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5个质量浓度梯度均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1000mg/L时效果最为明显;壳寡糖在各质量浓度下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500mg/L为最适质量浓度;氨基葡萄糖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在10,100mg/L时有促进作用,>500mg/L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羧甲基壳寡糖在各质量浓度下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成骨细胞生长作用,但促进效果较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壳寡糖弱。光镜观察结果与MTT测定法结果一致。mRNA差异显示4种糖无明显激活新基因的产生。结论: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增殖作用,其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壳寡糖的效果优于氨基葡萄糖和羧甲基壳寡糖,作用中成骨细胞无新基因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壳寡糖 衍生物 MRNA差异显示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的肌内成骨能力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卫兵 吕刚 +6 位作者 黄涛 滕红林 卢建熙 贾连顺 卢旭华 顾宇彤 杨建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43-45,i002,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液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细胞支架β-磷酸三钙体外复合培养后的成骨活性,以验证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并进行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目的:观察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液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细胞支架β-磷酸三钙体外复合培养后的成骨活性,以验证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并进行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只,将抽取的骨髓置于加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维生素C的DMEM标准培养液中培养。对获得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手段进行生长状态观察及生物学特性鉴定。然后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自体回植兔肌肉内,分别在4周和8周后取材,观察其成骨能力以组织学方法检测,并与未复合的β-磷酸三钙的细胞做自身对照比较。结果:实验选取的7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细胞全骨髓法培养24~48h,细胞开始贴壁,呈短梭形,贴壁细胞呈成纤维细胞集落方式生长。细胞培养5~7d,细胞集落生长逐渐密集,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向长梭形转变,部分细胞呈多角形。②细胞生长曲线:传至第3代细胞,1~3d细胞增殖缓慢,为潜伏期,3~5d后细胞大量扩增,6d后细胞达到顶点进入平台期。第1,2,4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与第3代相似。③细胞贴壁率:各代细胞的贴壁率未见明显差异,一般2h开始贴壁,2~8h前贴壁率增加较快,8~14h贴壁率达80%~90%。④细胞分裂指数:细胞早期分裂较慢,培养5~8d分裂指数最高,可达10%~15%。表现为胞核增大,双核增多。1~4代核分裂率基本相似。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培养至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透射电镜下细胞内开始出现大量胶原。⑥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染色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显示红棕色沉淀,细胞密集区颜色较深。第3代细胞血清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 培养的 成骨细胞 磷酸钙类
下载PDF
脊髓半切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叶晓健 田纪伟 +3 位作者 高岱峰 李家顺 贾连顺 赵书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82-3283,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变化与脊髓半切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30只大鼠脊髓半切伤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ALT和AST的水平以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血清的ALT和AST的浓度。结果:脊髓半切伤大鼠急性期血清...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变化与脊髓半切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30只大鼠脊髓半切伤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ALT和AST的水平以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血清的ALT和AST的浓度。结果:脊髓半切伤大鼠急性期血清中ALT,AST活性分别为(51.01±11.08)和(56.08±20.12)nkat/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急性期活性犤(36.01±8.79),(30.57±12.98)nkat/L,t=1.32,0.56,P<0.01犦。脊髓半切伤大鼠急性期比恢复期血清中ALT和AST活性犤48.05±18.06),(51.09±11.08)nkat/L犦明显升高。结论:ALT,AST在脊髓半切伤急性期呈反应性升高,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切伤 大鼠 血清 谷丙转氨酶活性 谷草转氨酶活性 测定 急性期 恢复期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现代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纪伟 高岱峰 +1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622-3623,共2页
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致残率高,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巨大。但由于脊髓损伤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缓慢。由于现代实验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充分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化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对严重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脊柱减压功能... 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致残率高,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巨大。但由于脊髓损伤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缓慢。由于现代实验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充分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化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对严重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脊柱减压功能重建;大网膜移植;神经组织移植;基因治疗;损伤因子治疗;物理疗法。还有药物治疗:皮质激素;神经节苷脂;阿片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其中以神经移植、基因治疗代表未来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大网膜移植 神经组织脊髓移植术 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愈合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剑 袁文 宋滇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7755-7758,共4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方法:以"platele...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方法:以"platelet-rich plasma,bone formation,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11-01),以"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11-01)。纳入与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在骨科应用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不相关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30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结果与结论:尽管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富血小板血浆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尤其是作为细胞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能被进一步研究证实有效,将对骨组织工程乃至其他各种组织工程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除了规范研究在循证医学方面的要求之外,这应该是富血小板血浆今后研究的有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 骨科 应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鼠脊髓半切综合征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纪伟 高岱峰 +3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赵书平 叶晓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392-2393,T001,共3页
目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可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价GM-1对颈髓半切综合征(BSS)的治疗效果。方法取SD大鼠55只,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直视下半切大鼠颈髓1/2C5-7阶段;治疗组在伤后15,90,180min... 目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可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价GM-1对颈髓半切综合征(BSS)的治疗效果。方法取SD大鼠55只,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直视下半切大鼠颈髓1/2C5-7阶段;治疗组在伤后15,90,180min,2,3d分别腹腔内注射GM-110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1,6,24h,1,6周时各取损伤组合治疗组大鼠各2只伤区颈髓组织送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进行Rivlin斜板试验以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自制斜板上停留的最大角度为82°,损伤组术后1周平均为55°,6周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65°;而治疗组术后增加较快,6周时接近正常。治疗组半切处出血减轻,周围白质大部相连,髓鞘修复,大量重组的少突胶质细胞增生,运动功能恢复90%。结论GM-1对BSS脊髓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治疗 大鼠 脊髓半切综合征 运动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颈前路带锁钢板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及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弘栩 袁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47-20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使用或不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随访,分析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对45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A组行颈前... 目的通过对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使用或不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随访,分析不同术式对颈椎曲度和高度的影响。方法对45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12~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A组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20例,B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术后1年以上拍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颈椎总曲度、融合节段曲度,分析这些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片测量显示,融合节段颈椎前高、后高及节段曲度在术后1周内A、B组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分别增加(3.4±0.6)mm,(1.9±0.6)mm,(6.2±8.1)°,B组分别增加(4.1±1.6)mm,(2.2±0.8)mm,(7.1±5.3)°,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t=1.932,1.484,0.420),在术后2~4个月、术后5~7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术后2~4个月尤著,而B组在术后长期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均能较好维持,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t值为2.435~4.701。颈椎总曲度在术后1周内亦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增加(10.4±7.7)°、B组增加(8.1±3.4)°,两组间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t=1.364);在术后2~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 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曲度 颈椎高度 颈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种方法移植骨融合率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文 徐盛明 +2 位作者 王新伟 张涛 刘百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7期9595-9598,共4页
背景: 多节段颈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前路长节段减压存在着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植骨融合率低等的不足, 影响术后疗效。目的: 比较 3 种不同方式的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设计: 对比观察。单位: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 背景: 多节段颈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前路长节段减压存在着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植骨融合率低等的不足, 影响术后疗效。目的: 比较 3 种不同方式的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设计: 对比观察。单位: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对象: 选择 1999- 06/2003- 06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三间隙连续节段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 36 例, 男 25 例, 女 11例; 年龄 35~62 岁; 病程 3~26 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病; 均不伴有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骨化; 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方法: 所有病例植骨均采用自体骨植骨。取自体髂骨或将咬除椎体的松质骨填充入钛网或 Cage 内, 所用钛网或 Cage 为钛材质, 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按照手术方式分为 3 组: ①长节段减压组11 例, 其中 4 例为长钛网植骨, 7 例为自体髂骨植骨。行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②分节段减压组 16 例, 其中 12 例为钛网 +Cage 植骨, 4 例为自体骨 +Cage 植骨。行单间隙减压 + 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③三间隙减压组 9 例。不作椎体的次全切除,仅行多个椎间盘切除减压, 减压后, 应用 3 个 cage 内填充人工骨或自体骨植入。主要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于术后 1 周内及 3, 6, 12 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片。以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法评价术前、术后 3 个月神经功能, 该评分总分 17 分, 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越好。分别记录 3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 3 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术后 3 个月 JOA 评分较术前提高分数。术后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结果: 多节段颈椎病患者 36 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节段减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 多节段颈椎病 手术 分节段减压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的促增殖和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建忠 刘欣伟 +5 位作者 管华鹏 张鹏 刘琦 杨珺 郭群峰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0-1584,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干预,能够反映其对神经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保护作用。方法:将妊娠19 d左右的SD大鼠进行解剖取出胎鼠,然后分离海马组织提取神经干细胞,与... 背景:研究表明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干预,能够反映其对神经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保护作用。方法:将妊娠19 d左右的SD大鼠进行解剖取出胎鼠,然后分离海马组织提取神经干细胞,与含50 g/L人参皂苷Rg1的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作为人参皂苷Rg1组,正常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与含0.64%苯酚的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分离初期在镜下为圆形单个细胞,细胞的边缘比较清楚,接种2 d后,细胞贴壁并形成小的细胞球。人参皂苷Rg1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1组大鼠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以上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g1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的促进增殖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类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干细胞 人参皂苷RG1 培养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对周围神经粘连形成及再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海军 侯春林 薛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680-6684,共5页
背景:周围神经离断手术修复后吻合口粘连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有效的、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制成神经导管应用于吻合口,既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又能预防吻合口周围粘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羧甲... 背景:周围神经离断手术修复后吻合口粘连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有效的、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制成神经导管应用于吻合口,既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又能预防吻合口周围粘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对周围神经粘连形成及再生能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上海其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93448.9);DIKFILM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DIKFILM膜组、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切断坐骨神经直接端端吻合,对照组在神经吻合口处不作任何处理,另外2组用DIKFILM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分别包裹神经吻合口远近端各1cm,并在薄膜中间缝合数针,使薄膜形成一个封闭的导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神经再生和神经周围粘连形成情况。结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吻合口周围的粘连程度及神经瘤的形成显著少于对照组,而且肢体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快。组织学检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内及神经外纤维化明显比对照组低。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12周3组大鼠手术肢体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较术后4,8周增加(P<0.05);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快,动作电位波幅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并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 粘连 神经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特征性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旭华 郑召民 +4 位作者 王新伟 荆鑫 滕红林 曹新峰 吴海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组(塌陷前期)、晚期组(塌陷后期)患者血清中NO...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组(塌陷前期)、晚期组(塌陷后期)患者血清中NO、TNFα的含量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127,P<0.05)且随病情加重,塌陷后期组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较塌陷前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8,P<0.05)。结论:①TNFα和NO等炎症递质参与了NONFH的发病过程。②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NO的升高可能有利于骨细胞修复,而晚期NO的显著升高则加速了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ELISA双抗夹心法 血清测定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干预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建忠 刘欣伟 +5 位作者 管华鹏 张鹏 刘琦 杨珺 郭群峰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62-2866,共5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过程中发生发展机制比较多,对于人参皂甙Rg1干预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发作用...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主要调节因子,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过程中发生发展机制比较多,对于人参皂甙Rg1干预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发作用的文献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参皂甙Rg1干预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分子蛋白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来研究人参皂甙在脊髓损伤后对脊髓及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以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在造模后24 h以10 mg/kg的人参皂甙Rg1腹腔注射,1次/d,连续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脊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加,脊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提示人参皂苷Rg1对损伤的大鼠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模型 人参皂苷RG1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中枢神经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鞍区感觉障碍的病理机制(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史建刚 贾连顺 +3 位作者 袁文 叶晓健 谭军 贾宁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56-2157,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引以感觉障碍的原因。方法:纯种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非手术对照组10只,手术不加压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再根据加压螺丝进入椎管矢状径的深度分为进入1/9,... 目的:初步探讨马尾神经损害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引以感觉障碍的原因。方法:纯种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非手术对照组10只,手术不加压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再根据加压螺丝进入椎管矢状径的深度分为进入1/9,2/9,1/2。模型组加压装置置于S2~3压迫马尾神经组。取不同时间段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模型的神经根的后根节,作HE染色对其内正常感觉神经元细胞记数。结果:临床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1/2d,将导致双侧后根节缺血水肿,节内神经元细胞坏死。后根节的正常细胞记数:3,7,30d时非手术对照组左侧为(32.2±4.2),(32.2±4.3),(32.2±4.3)/mm2;手术不加压对照组左侧为(32.2±2.3),(32.2±4.3),(32.2±3.1)/mm2;实验组左侧为(17.2±3.3),(14.2±3.2),(14.1±2.3)/m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背根结内的感觉神经元极敏感,极易坏死,是马尾神经损害顺行溃变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是导致鞍区麻木、感觉障碍,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损害 鞍区感觉障碍 病理机制 并发症 原因
下载PDF
神经丝蛋白在猪胸腰段脊髓火器贯通伤后的早期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长青 练克俭 +2 位作者 丁真奇 贾连顺 李家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建立家猪胸腰段脊髓火器贯通伤模型和改良Allen’s打击伤后全瘫模型,观察伤后神经丝蛋白的早期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家猪2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①火器伤组(n=9):在全麻状态下制... 目的:建立家猪胸腰段脊髓火器贯通伤模型和改良Allen’s打击伤后全瘫模型,观察伤后神经丝蛋白的早期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家猪2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①火器伤组(n=9):在全麻状态下制作胸腰段(L1~L2)脊髓火器伤模型,分为伤后1,3,6h3个时间处死(n=3)。②打击伤组(n=9):L1节段脊髓行改良Allen’s打击,致伤力为500g·cm,处死时间同前。③空白对照组(n=2):只麻醉,不造模,伤后6h处死。各组在伤后相应时间点取脊髓标本(火器伤组取近伤段,打击伤组取伤点),进行神经丝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的吸光度(A)值;在伤后6h火器伤组和打击伤组分别在脊髓伤点、近伤段(距伤点1~3cm脊髓)、中伤段(距伤点3~7cm脊髓)及远伤段(距伤点近头侧10~12cm处的胸髓)取材,观察神经丝蛋白的A值。结果:经补充20只猪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神经丝蛋白的A值为91.1±3.01,打击伤组脊髓损伤后1,3,6h神经丝蛋白的A值均高于火器伤组(45.7±2.59,39.5±2.48,34.6±4.06;31.8±2.66,27.4±1.99,20.8±1.69),且两组神经丝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下调(P<0.001)。②伤后6h打击伤组仅在伤点和近伤段神经丝蛋白的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火器伤组各部位神经丝蛋白的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和脊髓打击伤相似,脊髓火器伤后神经细胞的破坏与修复并存,有一定的时空性,且与损伤程度有关。受伤后1h即可发现神经元细胞的破坏、崩解,但脊髓火器伤的波及范围较打击伤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失神经状态下Western blot方法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骋 苟三怀 +1 位作者 何仿 肖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揭示失神经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机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0只。单纯左胫... 目的:揭示失神经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机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0只。单纯左胫骨骨折组(胫骨骨折组),于左胫骨前弓状缘上0.3cm上1/3处咬断胫骨,从胫骨平台前缘插入一根直径0.8mm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并左胫骨骨折组(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10段脊髓约0.3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制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伤后第1周,两组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胫骨骨折组;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达到峰值,高于胫骨骨折组(39.45±0.99,29.45±0.85,aP<0.05);伤后第4周,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31.69±1.42,26.33±1.11,aP<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胫骨骨折组、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Ⅰ、Ⅱ型胶原表达下降(Ⅰ型胶原2组依次为:20.32±0.56,13.57±0.44;Ⅱ型胶原2组依次为6.34±0.21,12.58±0.44)。结论:神经系统可能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分泌而影响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神经支配 骨折愈合 胶原Ⅰ型 胶原Ⅱ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