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K病毒活化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新颖 范宇 +2 位作者 韩永 解俊杰 石炳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BK病毒活化情况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0.5、1、2、3、6、9和12个月采集尿液和血液,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BK病毒DNA载量。结果88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BK病毒尿症27例,发生率...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BK病毒活化情况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0.5、1、2、3、6、9和12个月采集尿液和血液,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BK病毒DNA载量。结果88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BK病毒尿症27例,发生率为30.7%,其中持续性17例,一过性10例;37.0%(10/27)的BK病毒尿症继续发展为病毒血症,其中持续性和一过性者各5例,移植肾病理活检确诊BK病毒肾病(BKVAN)4例。持续BK病毒血症受者的BK病毒DNA载量较一过性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BK病毒血症时血清肌酐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BK病毒血症进展时移植肾功能受损,定期规律检测BK病毒及临床干预BK病毒血症能有效预防移植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原文传递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无创诊断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石炳毅 肖漓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513-514,共2页
迄今为止,肾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优选手段。随着对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进展及预后不断的深入了解,新型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近年来移植界的趋势是更加强调治疗手段、药物种类及剂量等的个体化,在降低急性排斥反... 迄今为止,肾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优选手段。随着对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进展及预后不断的深入了解,新型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近年来移植界的趋势是更加强调治疗手段、药物种类及剂量等的个体化,在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同时确实提高了对受者和移植物的中短期疗效。然而仅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难以精确把握个体的用药,控制药物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受者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排斥反应 终末期肾病 无创诊断 急性排斥反应 临床治疗 药物种类 免疫抑制剂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在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漓 何秀云 +10 位作者 周文强 魏玉香 樊文梅 高钰 马锡慧 孔祥瑞 韩永 许晓光 黄海燕 王新颖 石炳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移植后细菌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间79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移植后细菌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间79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CMV感染组(17例)以及无感染的功能稳定组(20例)。CMV感染的诊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后受者外周血CD64指数和T淋巴细胞绝对值,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功能稳定组、细菌感染组和CMV感染组术前外周血白细胞、CD3’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细菌感染组和CMV感染组感染时受者外周血的白细胞、CD3’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即CMV感染组绝对值均低于功能稳定组和细菌感染组,而细菌感染组高于功能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前以及术后1、3、7和14d时3组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4.087±1.485,与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时的1.031±0.4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CMV感染组感染时的1.694±0.801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感染组感染时与功能稳定组术后3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预测细菌感染的最适cutoff值为1.51,其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6.5%,曲线下面积(AUC)为0.91。CD64指数预测CMV感染的最适cutoff值为1.48,其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0.0%,AUC为0.76。结论CD64指数可以作为诊断肾移植受者细菌感染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CD64 感染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巨细胞病毒特异性CTL的比例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漓 石炳毅 +8 位作者 黄海燕 王新颖 樊文梅 魏玉香 高钰 周文强 何秀云 许晓光 韩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2期3289-3292,共4页
目的 建立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新方法,探讨其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比例及其意义.方法 筛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初次肾移植受者共计30例入组,健康... 目的 建立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新方法,探讨其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的比例及其意义.方法 筛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初次肾移植受者共计30例入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四聚体技术(tetramer technology),在流式细胞仪上直接检测各组的CMV抗原特异性CTL的表达比例.结果 移植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MV抗原特异性CTL(CMV-pp65特异性CD8+T细胞)的阳性率在0.16% ~7.21%.移植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MV活动性感染,分为巨细胞病毒阳性组(CMV+组,n=15)和巨细胞病毒阴性组(CMV-组,n=15).CMV+组患者的CMV抗原特异性CTL的比例(2.95% ±0.62%)显著高于CMV-组患者(1.17%±0.45%)和健康对照组(0.65%±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6).CMV+组患者在CMV抗原(CMV-pp65)阳性期,其CMV抗原特异性CTL的比例为(2.95%±0.62%),转阴后,比例明显下降至(1.50%±0.32%).CMV+组患者的CMV抗原特异性CTL比例与CMV-pp65阳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检验,r=0.871,P<0.01).结论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MV特异性CTL比例对于判断CMV预后具有重要评价指导意义,为今后肾移植术后CMV感染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四聚体技术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器官捐献供体功能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炳毅 陈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53-1555,共3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然而近几年供移植器官的短缺日趋严重,使得扩展标准供体(expanded criteria donor,ECD)器官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ECD器官热缺血损伤较严重、器官存活能力降低,移植后发生...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然而近几年供移植器官的短缺日趋严重,使得扩展标准供体(expanded criteria donor,ECD)器官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ECD器官热缺血损伤较严重、器官存活能力降低,移植后发生器官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的概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应用 供体 维护 原发性无功能 终末期疾病 热缺血损伤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G1蛋白纯化及其免疫耐受机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毕丽丽 孙玉洁 +5 位作者 孔祥瑞 高钰 马锡慧 韩永 肖漓 石炳毅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原核体系诱导表达并纯化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1)蛋白,研究HLA-G1分子对人B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究HLA-G1在肾移植受者中B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方... 目的原核体系诱导表达并纯化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1)蛋白,研究HLA-G1分子对人B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究HLA-G1在肾移植受者中B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方法通过原核表达体系,构建表达并纯化HLA-G1蛋白,经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鉴定后,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淋巴细胞内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38.2 kDa,符合HLA-G1蛋白的分子量;人PBMC与HLA-G1蛋白共培养后,随着HLA-G1蛋白浓度的升高(浓度梯度:0、50、100和200 ng/ml),B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别为0.1%、0.36%、0.57%、0.73%。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HLA-G1蛋白,纯度达95%以上,HLA-G1蛋白与人PBMC共培养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IL-10,并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对肾移植免疫耐受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G1蛋白 纯化 B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耐受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抗体与补体活化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
7
作者 石炳毅 袁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5-67,共3页
上世纪中叶,器官移植技术兴起的早期人们就对排斥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以Gorer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是抗原抗体结合导致了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而以Medawar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才是引起排斥反应... 上世纪中叶,器官移植技术兴起的早期人们就对排斥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以Gorer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是抗原抗体结合导致了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而以Medawar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才是引起排斥反应的关键。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造成移植物直接损害的究竟是抗体还是T淋巴细胞,或者说究竟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介导了排斥反应争论持续了多年,器官移植免疫学在争论中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长期存活 补体活化 移植肾 器官移植技术 T淋巴细胞 排斥反应 供者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移植免疫耐受
8
作者 石炳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2期3281-3283,共3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近年来,对HLA-G基因与分子的研究日趋增多.自1989年Geraghty首次报道克隆成功HLA-G[1],...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近年来,对HLA-G基因与分子的研究日趋增多.自1989年Geraghty首次报道克隆成功HLA-G[1],1998年法国圣路易斯医院免疫学研究所举办了第1届HLA-G专题国际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 移植免疫耐受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 HLA-G基因 MHC-Ⅰ 国际会议 研究所 免疫学
原文传递
肾移植:从质量控制到质量提升计划 被引量:6
9
作者 石炳毅 刘志佳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前,医院之间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差距正在缩小,而以疗效为核心的医疗质量差距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医疗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开展肾移植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缩小各中心医疗质量差距,全面提升肾移植质量。在初步建立我国... 目前,医院之间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差距正在缩小,而以疗效为核心的医疗质量差距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医疗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开展肾移植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缩小各中心医疗质量差距,全面提升肾移植质量。在初步建立我国肾移植数据库之后,除原有的医学指标评估外,借鉴美国经验,在肾移植质量控制工作中开展前瞻性的质量提升计划,其核心是准确性、前瞻性、包含多种临床结局的临床数据库,将肾移植带入信息化、大数据、多中心合作的时代,为移植受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从医学质量评价(控制)到医疗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不断推进我国肾移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质量控制 质量提升 医疗质量
原文传递
膜型HLA-G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以及CMV活动性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丽丽 高钰 +6 位作者 孙玉洁 孔祥瑞 何秀云 马锡慧 张文慧 肖漓 石炳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膜型人类白细胞抗原G(mHLA-G)及其受体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2(ILT2)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率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施行... 目的研究膜型人类白细胞抗原G(mHLA-G)及其受体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2(ILT2)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率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施行初次肾移植受者88例,按照术后是否单纯发生排斥反应,将受者分为排斥反应组(12例)和肾功能稳定组(41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仅单纯发生CMV活动性感染为CMV阳性组(24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曾经发生CMV活动性感染,后又转阴的受者为CMV阴性组(1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HLA-G、ILT2在T、B淋巴细胞的表达,分析不同组间差异。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T、B淋巴细胞mHLA-G的表达率最低(0.42%±0.35%、0.88%±0.47%),与肾功能稳定组、CMV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CMV阳性组(CMV活动性感染时),T、B淋巴细胞mHLA-G的表达率最高(1.31%±0.69%、2.01%±0.91%),与排斥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淋巴细胞mHLA-G的表达率在CMV阳性组与CM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淋巴细胞ILT2表达率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ILT2的表达率在CMV阳性组较高(36.91%±14.91%),与其余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mHLA-G在T、B淋巴细胞的表达过低容易发生排斥反应。mHLA-G和ILT2在淋巴细胞表达过高容易发生CMV活动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原 移植物排斥 巨细胞病毒感染 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血他克莫司浓度对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及其受体的影响
11
作者 肖漓 石炳毅 +7 位作者 周文强 高钰 马锡慧 何秀云 孔祥瑞 韩永 许晓光 黄海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血他克莫司(Tac)浓度对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间的60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Tac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术后6个月监测到的血Tac浓度将受者分为低浓...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血他克莫司(Tac)浓度对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间的60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Tac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术后6个月监测到的血Tac浓度将受者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为30例,术后6个月时血Tac浓度分别为(6.84±1.72)和(11.88±2.59)μg/L],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其抑制性受体(CD85j和CDl58d)和活化性受体(CD94、NKG2D)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免疫耐受分子分泌型HLA-G5(sHLA-G5)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前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受者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NK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NK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术前两组间CD85j、CD158d、CD94、NKG2D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CD85j和CD158d的表达较术前升高,CD94和NKG2D的表达下降,而低浓度组CD85j和CD158d的表达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经Spearman系数统计,CD85j和CD158d与sHLA-G5呈正相关(P〈0.01),NKG2D与sHLA-G5呈负相关(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血Tac浓度与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受体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低血Tac浓度受者的NK细胞数量及其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升高,仍然能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他克莫司 杀伤细胞 天然
原文传递
国内外肾移植领域近期研究热点
12
作者 石炳毅 袁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4,共4页
1954年美国外科医师Murry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1960年我国吴阶平院士率先实施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肾移植。在这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外肾移植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领域有待肾... 1954年美国外科医师Murry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1960年我国吴阶平院士率先实施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肾移植。在这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外肾移植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领域有待肾移植同道们的深入探究。本文就肾移植近期的研究热点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手术 国内外 外科医师 器官移植 吴阶平
原文传递
基于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钢 贺腾辉 +16 位作者 罗用文 唐倩 解俊杰 李超 药晨 孙忠蔚 李昆 柏宏伟 王洪阳 陈荣 刘双 刘兆宇 肖征 张晓 石炳毅 钱叶勇 宋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行肾移植手术的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3 d内及术后第21天共计14份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 r...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行肾移植手术的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3 d内及术后第21天共计14份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菌群结构。结果在门分类水平上,肾移植术后较术前,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降(P>0.05);在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增加的菌属包括隶属于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纲(P<0.05)及其所属的乳杆菌目(P<0.05)和肉杆菌科、颗粒链菌属;减少的菌属包括隶属于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的毛螺旋菌科、胃瘤球菌科、真细菌属、粪球菌属以及隶属于放线菌门的红蝽菌目。术后组Shannon指数较术前呈降低趋势(P>0.05,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术前组的各标本间距离小于术后组各标本间距离,且术后组各标本在坐标中呈散在分布。结论肾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包括:多样性较术前呈减少趋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由于肠道菌群结构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不太可能以某种特定细菌类别作为统一适用于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标志物。但是,纵向来看,每个移植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有可能预示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并指导移植术后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肾移植 16S RDNA
原文传递
磺胺药物使用对肾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钢 药晨 +16 位作者 解俊杰 李超 唐倩 罗用文 贺腾辉 孙忠蔚 李昆 柏宏伟 王洪阳 陈荣 刘双 刘兆宇 肖征 张晓 石炳毅 钱叶勇 宋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08-2211,共4页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磺胺药物使用对移植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行肾移植手术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例患者术前3d内及术后第30天的粪便样本各1份,共计20份粪便标...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磺胺药物使用对移植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行肾移植手术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例患者术前3d内及术后第30天的粪便样本各1份,共计20份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后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菌群结构。结果使用磺胺药物后的OTU数量仅为术前OTU数量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门水平:术前检测到10个菌门的细菌,而术后使用磺胺药物后仅检测到8个菌门的细菌,各类菌门丰度同样也在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由术前73.20%和10.64%下降到了使用磺胺使用后的50.17%和3.13%,而变形菌门平均相对丰度由术前13.79%上升至了磺胺使用后的42.87%;属水平:术前肠道内丰度最高的20类细菌多为文献已报道或研究已表明的人体正常的共生菌,而使用磺胺类药物后肠道内丰度最高的20类细菌新出现的菌种却大多为致病菌。结论磺胺类药物在移植术后的使用会明显破坏肠道菌群结构,一些共生菌和益生菌的种类明显减少,致病菌反而增加,甚至对肠道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也可能存在影响,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磺胺 肠道菌群 16S RDNA
原文传递
临床异种器官移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炳毅 陈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近几年,随着器官移植外科技术日臻成熟,新型免疫抑制治疗方法不断开发和应用,显著提高了移植成功率和移植术后受者远期生存质量。然而,供移植器官短缺严重制约着器官移植的进一步...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近几年,随着器官移植外科技术日臻成熟,新型免疫抑制治疗方法不断开发和应用,显著提高了移植成功率和移植术后受者远期生存质量。然而,供移植器官短缺严重制约着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异种移植被认为可能是未来解决人类移植器官短缺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更为异种移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几年异种细胞(胰岛和肝细胞等)移植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然而异种器官的移植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异种器官移植至少仍有3个主要问题亟待克服: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分子不相容和潜在病原微生物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器官移植 临床效果 病原微生物感染 远期生存质量 移植排斥反应 治疗方法 器官短缺 终末期疾病
原文传递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俊楠 许亮 +3 位作者 韦星 袁清 李响 蔡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4-460,共7页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3年273例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DM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PTDM组和非PTDM组。利用单因素初筛潜在危险因素后纳入logis...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3年273例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DM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PTDM组和非PTDM组。利用单因素初筛潜在危险因素后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分析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情况。结果在术后5年随访期内,PTDM发生率为22.71%(62/273)。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25(OR为3.911,95%可信区间为1.811~8.445),男性(OR为2.291,95%可信区间1.184~4.436),家族糖尿病史(OR为3.225,95%可信区间1.4477.186),急性排斥反应(OR为4.481,95%可信区间1.908~10.522),使用他克莫司(OR为3.678,95%可信区间1.807~7.483),以及术后1周出现空腹血糖受损(IFG)(OR为3.925,95%可信区间1.997~7.716)。术后PTDM组感染发生率为16.12%,显著高于非PTDM组的7.11%(P=0.045);而两组受者间CVD、蛋白尿、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M组和非P1、DM组术后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5.71%和88.48%(P=0.52);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71.43%和78.10%(P=0.23),剔除死亡受者后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3.33%和89.47%(P=0.21)。结论高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病史、男性、使用他克莫司、急性排斥反应病史、术后第1周出现IFG是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TDM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但对术后5年内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术后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