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荟先 孙雯 于颖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复合...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比两组患者诱导前(T_0)、诱导后即刻(T_1)、气管插管(T_2)、术中(T_3)、拔管后(T_4)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恢复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相比,两组患者在T_1、T_2时间点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浆粘度(ηb)、全血比粘度(低切lηb)均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升高(P<0.05)。观察组在T_1、T_2时间点Hct、ERI、EAI、ηb、lηb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_1、T_2、T_3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T_1时心率低于对照组,T_4时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相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好,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外科学 子宫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舒芬太尼/投药和剂量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血液流 变学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佘勇军 董琳 +3 位作者 邢春花 霍江 周志强 于颖群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35,共2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康复延迟和病死率增加[1].目前,POC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POCD与中枢及外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2].本研究观察髋关节置...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康复延迟和病死率增加[1].目前,POC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POCD与中枢及外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2].本研究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探讨其变化在POCD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后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血清细胞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TNF-Α 医疗费用增加
原文传递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任达 王大奇 +1 位作者 邱泽武 李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 研究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丙泊酚与羟考酮组(A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与安慰剂组(C组).记录... 目的 研究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丙泊酚与羟考酮组(A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与安慰剂组(C组).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T1)、扩张宫颈时(T2)、苏醒即刻时(T3)的MAP、HR、Sp02,围手术期的副作用,T3、苏醒后30 min(T4)、苏醒后3.5 h(T5)的VAS评分,3组患者应用阿托品与间羟胺的次数与离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丙泊酚用量[(130±22)、(141±27) mg]与苏醒时间[(1.2±0.8)、(1.3±1.1) min]比C组[(164±40) mg和(2.6.±1.6)min]明显减少(P<0.01).A组T2时的MAP与HR[(77±10) mmHg(1 mmHg=0.133 kPa)和(67±8)次/min]比T1时[(88±8) mmHg和(78±12)次nin]明显降低(P<0.01).C组T2时的HR[(80±15)次/min]比T1时[(74±7)次/min]增加(P<0.05).体动发生次数A组、B组比C组明显减少(P<0.01),头晕发生次数A组、B组比C组明显增加(P<0.01),且A组少于B组(P<0.05).A组T3、T4、T5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B组T3、T4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A组T3、T5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尤其T5时更低(P<0.01).3组之间的用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离院时间比A组、B组长(P<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羟考酮比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单用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更少的副作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舒芬太尼 无痛人工流产术
原文传递
层流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薇 吴佳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8期165-166,共2页
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的规范化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一次性耗材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更加优质、高效、便捷、透明的使用耗材,更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一次性耗材 手术室 管理 规范化
下载PDF
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景华 王璇 +5 位作者 王小鹏 张旭辉 冯泽国 张晓莹 王维 梁雪梅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688-691,69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5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符合麻醉评估要求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组(E-P...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5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符合麻醉评估要求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组(E-P组),每组120例,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E-P组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阶段两组均使用丙泊酚,麻醉期间全程监测各组患者的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B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SPO2),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胃肠镜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循环抑制、呼吸抑制、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数量。结果与P组比较,E-P组的患者出现平均血压下降(11.67%vs.24.17%,P=0.0184)、呼吸抑制(8.33%vs.22.50%,P=0.0042)和注射痛(5.83%vs.50.83%,P<0.0001)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间肌阵挛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P组发生率较高(15.00%vs.5.83%,P=0.0346)。结论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静脉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更加安全、舒适,循环呼吸抑制和注射痛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 丙泊酚 无痛胃肠镜
下载PDF
氢吗啡酮用于全麻插管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天明 赵路远 +1 位作者 黄鸿乔 韦坤媚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857-860,共4页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用于气管内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氢吗啡酮用于老年人气管内插管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0.05 mg...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用于气管内插管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氢吗啡酮用于老年人气管内插管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0.05 mg/kg氢吗啡酮组(D组)和0.08 mg/kg氢吗啡酮组(G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各组均输注乳酸林格液8 mL/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F组给予芬太尼5μg/kg,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插管;D组给予氢吗啡酮0.05 mg/kg,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插管;G组给予氢吗啡酮0.08 mg/kg,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5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于T0、T1、T2、T3、T4时采静脉血,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各组使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 F组和D组的HR在T1、T2、T3和T4时明显高于T0(P<0.05),G组的HR仅在T2、T3时明显高于T0(P<0.05),G组的HR在T1、T2、T3和T4时明显低于F组和D组(P<0.05),F组与D组的HR在T1、T2、T3和T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D组的SBP、DBP在T1、T2、T3和T4时明显高于T0(P<0.05),G组的SBP、DBP在T0、T1、T2、T3和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的SBP、DBP在T1、T2、T3和T4时明显低于F组和D组(P<0.05),同一时间点的F组与D组的SBP,D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F组和D组的E和NE在T1、T2、T3和T4时均显著升高(P<0.05);与T0时比较,G组的E和NE在T1、T2、和T3时显著升高(P<0.05)。G组的E和NE在T1、T2、T3和T4时明显低于F组和D组(P<0.05)。同一时间点的F组和D组的E和NE在T1、T2、T3和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0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氢吗啡酮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膜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卓强 陈绪贵 刘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7-53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2 +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2 4例患者麻醉前静脉血、术野回收原血及回收红细胞血液标本采用沈茂星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2 + ATP酶活性 ,并予统计...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2 +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2 4例患者麻醉前静脉血、术野回收原血及回收红细胞血液标本采用沈茂星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2 + ATP酶活性 ,并予统计分析。结果 经血液回收技术处理后的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2 + ATP酶活性与术野回收原血值比较均有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使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 Mg2 +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 红细胞膜 NA^+-K^+-ATP酶活性 Ca^2+-Mg^2+-ATP酶活性 测定 沈茂星法
下载PDF
三通喉罩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天明 全超坤 +3 位作者 钟军 许建能 范新民 魏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喉罩 三通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肺部活检术 研制 呼吸管理 手术 肺灌洗
下载PDF
2003至2012年间76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文鹏 郑冬 +5 位作者 黄家明 闫如意 方伟武 崔绍杰 杨志峰 黄豪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2年10年间在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神经外科首诊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767例,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2年10年间在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神经外科首诊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767例,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该组病例中,男性499例,女性268例,男女比例为1.9∶1,两性病例数呈增多趋势。男性死亡71例,死亡率14.2%,女性死亡49例,死亡率18.3%,男女死亡率比为0.8∶1。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18.79%(56/298),略高于中青年患者。从发病时间看,下午、上午、晨起较多;而凌晨、中午发病者的死亡率较高。从发病时生活状态看,劳累、睡眠时发病较多;而睡眠、如厕时发病者死亡率较高。从既往病史看,患高血压病死亡率为12.63%(49/388);死亡率最高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为34.7%(8/22),其余病人死亡率较低。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病例逐渐增多,多见于男性,中青年病例明显增多,日间发病率较高,而睡眠中发病者死亡率较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较常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死亡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流行病学 死亡率
原文传递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和循环与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桂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GEA)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选择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CGEA及PCEA,对照组采用CGEA及术...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GEA)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选择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CGEA及PCEA,对照组采用CGEA及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组麻醉前30 min、术后2 h、24 h、3 d、5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循环和呼吸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时CD3+、CD4+、CD8+、CD8+/CD4+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下降少,第3 d恢复正常平均水平,对照组第5天恢复正常平均水平;②观察组术后2 h、24 h、3 d MAP增高,心率增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2 h RR增快、Vt、Vc、SpO2降低,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EA及PCEA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循环与呼吸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 硬膜外麻醉 自控硬膜外镇痛 食管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更新解读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春平 任波 +6 位作者 陆荫英 黄加干 李因茵 曾珍 杨斌 高旭东 杨永平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4期193-196,202,共5页
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新版规范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均进行了更新。本文现就更新内容进行描述和阐释。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 治疗 规范
下载PDF
胎儿及新生儿疼痛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萌萌 张英民 陈军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疼痛发育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胎儿、新生儿...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疼痛发育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胎儿、新生儿痛与测量方法以及生后躯体感觉系统功能和通路的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对大鼠不同发育期的痛阈以及在受到持续伤害性刺激时的痛行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新生儿 疼痛 发育生物学 研究进展 出生后组织损伤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显望 刘峰 +4 位作者 王卓强 王恒林 徐震 吕宝胜 李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0期61-63,71,共4页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P组静注2.5 mg/kg丙泊酚;R1组1.5 mg/kg丙泊酚+1.0 μg/kg瑞芬太尼;R...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P组静注2.5 mg/kg丙泊酚;R1组1.5 mg/kg丙泊酚+1.0 μg/kg瑞芬太尼;R2组1.5 mg/kg丙泊酚+2.0 μg/kg瑞芬太尼.术中患者躁动则追加丙泊酚1.0 mg/kg.观察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①P组术中HR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1和R2组患者术中HR和MAP低于术前(P< 0.05或P< 0.01),也显著低于P组患者(P< 0.05);R2组术中HR明显低于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VAS评分R1组[(1.32±1.12)分]和R2组[(1.10±1.03)分]均低于P组[(3.30±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患者满意率R1组(95%)和R2组(95%)均明显高于P组(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体动发生率R1组(10.0%)和R2组(7.5%)均明显低于P组(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P组(17.5%)和R1组(25.0%)均明显低于R2组(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丙泊酚1.5 mg/kg联合1μg/kg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宫缩疼痛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 人工流产
下载PDF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麻醉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雯 陈荟先 于颖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56-158,162,共4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监测麻醉(MA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8月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舒芬太尼+右...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监测麻醉(MA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8月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与B组(羟考酮+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给予舒芬太尼0.08μg/kg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0.08 mg/kg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总用量、苏醒时间。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定(T_0)、改为俯卧位(T_1)、手术开始(T_2)、穿刺椎体(T_3)、术中任意3次均值(T_4)、苏醒(T_5)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HR、SBP、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2、T_3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术中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少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MAC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右美托咪定 椎体成形术 监测下麻醉
下载PDF
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震 王卓强 +2 位作者 王恒林 王显望 吕宝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87-89,共3页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RP组)及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结果 MA组与RP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6 h MA组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RP组(P<0.05);术后1、6、24 hMA和RP组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三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嗜睡在MA组和RP组均显著少于P组(P<0.05);PCA药量消耗MA与RP组均显著低于P组(P<0.05),而MA组的消耗量又明显低于RP组(P<0.05)。结论 MA组、RP组与P组相比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开胸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罗哌卡因 肋间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下载PDF
肠道干细胞分化调控与黏膜损伤修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邢峰 郭宝琛 付小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关键词 肠道干细胞分化调控 黏膜损伤 修复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出血和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勇 胡文军 +5 位作者 郭镜飞 吕焕然 袁素 王古岩 石佳 李立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419-2422,共4页
目的评估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出血和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50例。氨甲环酸采用负... 目的评估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出血和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50例。氨甲环酸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负荷量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中分别为10 mg/kg、20 mg/kg和30 mg/kg,维持量分别为10 mg.kg-1.min-1、15mg.kg-1.min-1、20 mg.kg-1.min-1。记录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在0~8h、9~16h、17~24h、25~48h、48h后至拔除引流管五个时间段以及总引流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和中剂量相比,高剂量能够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三个剂量组的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三个剂量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氨甲环酸可减少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术后出血量,但并不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体外循环 术后出血 异体血输注
原文传递
三通喉罩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邵丽 杨鲜妮 +1 位作者 陆卫忠 全超坤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麻醉风险评估(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n=20):局部麻醉组(A组),全身...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麻醉风险评估(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n=20):局部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内镜面罩通气组(B组)及全身麻醉TLMA通气组(C组)。3组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5分钟进行表面麻醉;B组和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5mg/kg,微泵连续输注异丙酚6.0mg·-1·h-1维持麻醉。B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C组插入TLMA控制呼吸。记录患者基础值(T0)、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T1)、入声门(T2)、入声门后3分钟(T3)、活组织检查(T4)、出声门(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静脉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A组SBP、DBP和HR在T2、T3、T4、T5时均显著高于T0(P〈0.01),也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A组的E、NE和DA在T2、T3、T4、T5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时,TLMA通气效果满意,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血流动力学 三通喉罩
下载PDF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绪贵 王卓强 +2 位作者 姚娟 刘秀珍 赵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红细胞免疫功能 PCEA PCIA RCR 术前 红细胞免疫粘附 静脉自控镇痛 影响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下载PDF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104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书闻 金沐 +3 位作者 史晨辉 何萍 艾有旭 张旭辉 《中国医药》 2014年第5期694-698,共5页
目的 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104例高龄下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患者分别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10.6%)、单侧股骨头置换术(24例,23.1%)、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例,7.7%)和下肢... 目的 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104例高龄下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患者分别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10.6%)、单侧股骨头置换术(24例,23.1%)、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例,7.7%)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1例,58.7%).以术后住院时间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前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术前总胆固醇和术前血糖为自变量;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19例患者(18.3%)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有并发症组术前POSSUM评分和住院时间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4)分比(22±5)分,(27±6)d比(18±7)d](均P<0.05).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术前POSSUM评分.结论 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术前POSSUM生理评分和术后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术期加强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可以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高龄 多因素相关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