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434例分析(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敬诚 周华东 +3 位作者 邓娟 王延江 张猛 高长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70-171,共2页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73.0±7.0)岁,(64.5±6.6)岁,t=2.626,P<0.01犦。≤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4.297犦。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16.3±8.7)分,(23.4±4.2)分,t=3.352,P<0.001犦。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认知障碍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敬诚 周华东 +3 位作者 王延江 张猛 邓娟 高长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40-242,共3页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 背景: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参与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相关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2000-02-01/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8例,男117例,女121例。其中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8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例。干预:入院后,每天进行神经病学检查、加拿大脑卒中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检查,分别于入院后1,3及7d进行血清黏附分子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化检测特征。②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相关因素的检测。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24h、第3,7天时各项独立相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后24h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白计胞计数犤(8.4±1.2)×109L-1犦、血糖含量犤(45.8±5.1)g/L犦、纤维蛋白原含量犤(64.6±5.1)g/L犦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犤(261.4±9.7)μg/L犦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6.7±1.3)×109L-1,(36.2±5.5)g/L,(44.0±6.2)g/L,(223.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测作用 体温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脑梗死后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敬诚 周华东 王延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6-158,共3页
背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发生痴呆后患者的生存率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痴呆能缩短人的预期寿命,但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报... 背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发生痴呆后患者的生存率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痴呆能缩短人的预期寿命,但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研究缺血性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1998-05-01/1999-12-28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9例,其中男313例,女306例,年龄55~85(70.3±9.5)岁。干预:对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人文因素、血管因素、脑梗死特征资料收集和神经心理检查。在入院及脑梗死后3个月按DSM-Ⅳ标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痴呆诊断,并随访2年,分析痴呆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相关预测因素。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患者人文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特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3个月共有146例患者(23.6%)被诊断为脑梗死后痴呆,其中39例为脑梗死前痴呆,107例为脑梗死相关性痴呆。随访(19.4±8.3)个月,脑梗死后痴呆患者存活率为49.3%,随访(21.3±9.1)个月,脑梗死相关性痴呆存活率为53.7%,非痴呆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痴呆 存活率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英文)
4
作者 李静 周华东 王延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176-178,共3页
背景:在不同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增高,其变化可成为重要的免疫学功能检测指标,但其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脑梗死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与... 背景:在不同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增高,其变化可成为重要的免疫学功能检测指标,但其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脑梗死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与脑出血患者和正常人比较。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脑二科。对象:选择2002-05/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脑二科住院患者132例。其中脑梗死89例,根据梗死灶分为为大梗死组(n=25,>10cm3),中梗死组(n=31,4~10cm3),小梗死组(n=33,<4cm3);脑出血组43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方法: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后分别在发病后24h、3,7和14d取血,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后24h和14d取血。3组均取静脉血4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不同病程中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其他两组比较。②不同大小梗死灶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比较。③脑梗死并发感染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结果:162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1184.5±68.3),(693.9±41.7),(576.1±39.8)μg/L,P<0.01]。梗死发生后24h至第7天呈上升趋势,7~14d呈下降趋势,但第14天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仍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大梗死灶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1217.4±59.3),(1132.6±51.9),(983.7±54.2)μg/L,P<0.01]。③脑梗死后并发感染者在发病后3,7,14d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P<0.01)。结论:可溶性血管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褪黑素对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行为和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映琦 廖维宏 +2 位作者 龙在云 杨恒文 伍亚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的抗惊厥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完成。建立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模型,依据褪黑素不同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进行分组,观察褪黑素对...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的抗惊厥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完成。建立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模型,依据褪黑素不同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进行分组,观察褪黑素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和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7:00给药时,褪黑素10~50mg/kg腹腔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首次痫性发作出现的潜伏期(P<0.01),并可显著抑制海马Fos蛋白的表达P<0.01),上述作用尤以褪黑素25mg/kg(腹腔注射组明显。结论:褪黑素在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模型中具有抗惊厥作用,且这种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褪黑激素 毛果芸香碱 原癌基因蛋白质 c-fos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DNA单链断裂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方传勤 周华东 +2 位作者 高长越 邓娟 陈东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502-4503,共2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DNA单链断裂、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探索其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注10min皮质(9.4±2.4)%...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DNA单链断裂、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探索其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注10min皮质(9.4±2.4)%和基底核区(14.3±3.3)%出现DNA单链断裂(t=2.485,P=0.038),12h达到高峰(P=0.085)。缺血再灌注4h出现细胞凋亡增加,皮质为(6.4±0.9)%,基底核区为(15.0±2.2)%,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792,P=0.000),24h达到高峰(P=0.028),48h仍保持较高的水平(P=0.007)。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中DNA单链断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DNA 单链 脱噬作用
下载PDF
康复护理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琨 何义平 尹良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89-2889,共1页
应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52例,均为SteinbergⅡ、Ⅲ期。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38例随访14~72个月,远期治疗效果总优良率81.6%。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青壮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术后 远期疗效 随访 髂骨瓣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