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贝母皂甙微囊的特性及其用于肾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朱海云 刘振堂 李兴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土贝母皂甙微囊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方法以中药土贝母皂甙为囊心 ,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成微囊。用 30只新西兰兔行肾动脉栓塞实验。结果土贝母皂甙微囊为白色光滑的圆球形微粒 ,直径 40~ 180 μm ... 目的 研究中药土贝母皂甙微囊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方法以中药土贝母皂甙为囊心 ,乙基纤维素为囊材制成微囊。用 30只新西兰兔行肾动脉栓塞实验。结果土贝母皂甙微囊为白色光滑的圆球形微粒 ,直径 40~ 180 μm ,载药量为 36 % (W/W) ;在 40 %泛影葡胺溶液中悬浮分散性最好 ,经 3F导管注射无堵管现象 ;在 37℃生理盐水中约 2 0d左右微囊全部破裂 ;栓塞后 30d栓侧肾重量和体积均比对侧明显小 (tw=10 2 1,tv=38 0 ,P <0 0 0 1) ,主要栓塞在直径110~ 35 0 μm叶间和弓形动脉 ,术后 30d未见肾动脉再通及侧支循环形成。 结论 土贝母微囊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和缓释特性 ,使用方便、安全 ,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贝母皂甙 微囊 肾动脉栓塞 实验研究 抗癌作用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显示肺叶间裂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亚非 吴树春 +4 位作者 谌业荣 单秀红 唐志洋 倪恩珍 黄昊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7-821,共5页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极好的各向同性,寻求观察肺叶间裂的最佳MPR方位和重组层厚,为临床实际工作中观察肺叶间裂、诊断肺部病变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利用64层螺旋CT扫描取得容积数据;以1、2、3、7mm...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极好的各向同性,寻求观察肺叶间裂的最佳MPR方位和重组层厚,为临床实际工作中观察肺叶间裂、诊断肺部病变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利用64层螺旋CT扫描取得容积数据;以1、2、3、7mm层厚及相同重组间隔,分别重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图像,观察图像并利用χ^2检验及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重组方位及不同重组层厚图像显示肺叶间裂的差异。结果矢状面1、2、3、7mm层厚重组图像均能显示肺叶间裂呈细线样,而以3mm图像显示肺叶间裂最优。冠状面3mm成像显示肺叶间裂次于矢状面,94.0%(282例)的右侧水平裂在所有层面显示为细线样,6.0%(18例)的部分层面显示为细线样;2.3%(7例)的右侧斜裂在所有层面显示为细线样,85.0%(255例)的部分层面显示为细线样,12.7%(38例)无细线样叶间裂显示;35.7%(107例)的左侧斜裂部分层面显示为细线样,64.3%(193例)无细线样叶间裂显示。横断面3mm成像显示肺叶间裂最低,79.3%(238例)的右侧斜裂及81.0%(243例)的左侧斜裂显示为细线样,其余无细线样叶间裂显示;水平裂均无细线样叶间裂表现。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3种方位显示右侧斜裂(χ^2=t076.293,P=0.000)、右侧水平裂(χ^2=1146.991,P=0.000)和左侧水平裂(χ^2=1254.20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状面和横断面1mm重组图像亦能清楚显示肺间裂呈细线样表现;2mm重组图像肺叶间裂呈细线样或粗条样改变;而7mm重组图像多已不能分辨肺叶间裂形态,仅见有条带样乏血管区。3mm重组层厚图像为最优图像,经Friedman检验,同一重组方位中不同重组层厚图像的偏好评价具有统计学意义(M=6.7,P〈0.05)。结论肺叶间裂的显示与MPR方位以及重组图像层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导引下电化学治疗肝癌 被引量:9
3
作者 崔恒武 陈爱华 +5 位作者 田建明 王培军 王敏杰 左长京 吴树春 彭卫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电化学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CT导引下利用电化学对 6 7例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铂金电极针精确地插入肿瘤内 ,阳极位于肿块中央区 ,阴极分布四周 ,针间距 2 0~ 3 0cm。按照 1cm直径肿瘤 80~ 10 0C电量的治...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电化学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CT导引下利用电化学对 6 7例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铂金电极针精确地插入肿瘤内 ,阳极位于肿块中央区 ,阴极分布四周 ,针间距 2 0~ 3 0cm。按照 1cm直径肿瘤 80~ 10 0C电量的治疗标准 ,取电压 6~ 10V ,电流 6 0~10 0mA。据肿瘤直径的大小 ,将 6 7例分为 3组 ,A组 :直径≤ 3cm(2 4例 ) ;B组 :直径 3~ 8cm(31例 ) ;C组 :直径≥ 8cm(12例 )。分别观察 3组的 1、2、3年生存率。结果 肿瘤体积与疗效呈负相关。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6 7%、87 5 0 %、70 83% ;B组分别为 70 97%、48 39%、2 9 0 3% ;C组分别为5 0 0 0 %、2 5 0 0 %、8 33%。结论 在CT导引下利用电化学治疗中、小肝癌效果显著 ,是 1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那些不能耐受手术又对化疗药不敏感的大肝癌患者 ,电化学疗法仍可作为 1种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CT导引 肝癌 介入性放射学 肝细胞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颌窦癌的X线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树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2期102-102,85,T016,共3页
上颌窦癌由于症状轻微,常误认为慢性上颌窦炎而延误诊断,现就所见到的5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上颌窦癌 X线诊断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盆及髋关节X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树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6年第2期93-96,T013,共5页
脊髓灰质炎是病毒造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产生下肢或四肢瘫痪的一种疾病,病程超过2年瘫痪不能恢复者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后贵症),主要有脊柱,骨盆和下肢的畸形改变,由于上连阔筋膜张肌,下止胫骨外踝的髂胫束... 脊髓灰质炎是病毒造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产生下肢或四肢瘫痪的一种疾病,病程超过2年瘫痪不能恢复者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后贵症),主要有脊柱,骨盆和下肢的畸形改变,由于上连阔筋膜张肌,下止胫骨外踝的髂胫束和腰背部肌肉的挛缩,会产生骨盆倾斜,下肢缩短,变细,屈曲和脱臼等畸形,使身体姿势不能平衡,继而产生脊柱侧弯等一系列改变(1,2),所以,早期纠正骨盆的倾斜度可以防止严重畸形的发生,X线检查对观察髋关节和骨盆改变有重要意义,它能为临床成功地进行手术和治疗提供有益的资料,从而为矫正和预防骨盆畸形及髋关节脱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骨盆 髋关节 X线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巨肢畸形二例
6
作者 吴树春 蒋锋 许全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先天性巨肢畸形二例吴树春,蒋锋,许全荣先天性巨肢畸形非常罕见,国内只报告27例[1~3],国外报道也不多[4],据文献记载只有56例。单纯性巨指(趾)多一些,一侧上肢或下肢巨大畸形少见,国内只各报告1例。我们遇到一侧... 先天性巨肢畸形二例吴树春,蒋锋,许全荣先天性巨肢畸形非常罕见,国内只报告27例[1~3],国外报道也不多[4],据文献记载只有56例。单纯性巨指(趾)多一些,一侧上肢或下肢巨大畸形少见,国内只各报告1例。我们遇到一侧下肢和一侧上肢巨肢畸形各1例,现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巨肢畸形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颌骨骨髓炎的X线诊断(附39例分析)
7
作者 时信安 吴树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58-259,343,共2页
颌骨因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可发生各种类型的骨髓炎。其发病率约占全身骨髓炎的17~34%。下颌骨多于上颌骨,以牙源性骨髓炎多见。本文搜集我院39例颌骨骨髓炎进行临床X线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颌骨骨髓炎 X线诊断
下载PDF
三维CT表面重建的评价(附23例分析)
8
作者 吴树春 汤均土 +1 位作者 宋丽娟 孙娟霞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7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我们应用二维CT图像进行了三维表面重建23例,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诊断依据。 材料和方法 23例三维重建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至77岁,平均42岁。所显示的部位有颌骨病变13例,占56.5%,其中颌骨骨折4例,上颌骨先天性颌裂1例,上颌骨造釉细胞... 我们应用二维CT图像进行了三维表面重建23例,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诊断依据。 材料和方法 23例三维重建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至77岁,平均42岁。所显示的部位有颌骨病变13例,占56.5%,其中颌骨骨折4例,上颌骨先天性颌裂1例,上颌骨造釉细胞瘤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表面重建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